郓哥:改变了一群人的生死恩怨

不管是在《金瓶梅 》中还是《水浒传》中,郓哥都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但却是他撞破了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偷情,痛骂了王婆,告知武大郎,并且为武大郎“捉奸记”出谋划策,看起来似乎很有正有感。

郓哥十五岁,平日里街上卖些新鲜水果来养活家里的老爹。西门庆是他的最主要的顾客。这天得了一篮子梨,准备卖给西门庆赚个三五十文钱,可满街里都寻不到这位大财主,这时有人告诉他往王婆处去寻就是了,西门庆在那里跟潘金莲每日快活呢!

郓哥:改变了一群人的生死恩怨

西门庆平日里不但买郓哥的梨,也常给写赏钱。西门庆当然不是什么大善人,他给人赏钱,也只是利用别人。但郓哥,还挣扎在温饱线的小孩子,似乎也没什么可利用的地方。所以,西门庆给他赏钱,应该是帮衬的成分居多。

俗语说,拿人钱财,替人消灾。郓哥常得西门庆的赏钱,从人情世故上来说,这时候不应该跑过去搅和。西门庆虽然不怕别人对他和潘金莲的事说三道四,但这种事,张扬满大街都知道,西门庆也是不愿意的。

郓哥:改变了一群人的生死恩怨

可是,郓哥还是去了。他到王婆那里大吵大闹要找西门大官人,王婆一顿臭骂并痛打。郓哥口头上说找西门庆卖梨赚些钱,实际上,我觉得他压根就没想进屋里去找西门庆,他是看准了王婆在这里看门望风,必定得了西门庆很多好处,他也想从中捞一些,威胁王婆“干娘不要独自吃,也把些汁水与我呷一呷”。王婆又是一顿臭骂,郓哥只得说要去告诉卖炊饼的武大郎。

郓哥在王婆那里没得到半点好处,气鼓鼓找到了武大郎,一番激将法,又云遮雾绕,就是不肯直接说潘金莲在王婆那里偷汉子。武大郎情急之下,说送他十个炊饼,央求告知。郓哥不满足,趁机敲竹杠,说“你只做个东道,请我吃三杯,便说与你。”

郓哥:改变了一群人的生死恩怨

武大郎领着郓哥到了小酒店,买了肉,打了酒,郓哥吃饱喝足,才对武大郎细说了西门庆潘金莲王婆三人的事。武大郎听了,立刻要去王婆处捉奸。郓哥制止了,说不能鲁莽行事,不然捉奸不成还吃亏。他制定了一个两人合作共同捉奸的计划,武大郎感动地直说“既是如此,确实亏了兄弟。我有两贯钱,我把你去,你到明日早早来紫石街巷口等我。”

一千个铜板是一贯,武大郎给了“数贯”以及几个炊饼,对郓哥来说,数目不小。出谋划策,出面捉奸,这些都是很有风险,所以郓哥也拿得心安理得。他本来只想卖些梨给西门庆赚三五十文钱,后来又想分王婆的一些“汁水”,可最后还是在武大郎这里得了大大的好处。

郓哥:改变了一群人的生死恩怨

接下来的故事就是他们一起去捉奸,武大郎被西门庆踢在地上,一病不起,继而又被潘金莲下毒害死。而郓哥,在捉奸现场见西门庆毫发无损,优哉游哉走出来时,知道武大郎吃亏了,吓得一溜烟跑了。之后,郓哥没有再出场,完全消失了。

郓哥只存在《金瓶梅》两个章节中,在这两个章节里,他最无足轻重,最不想干,甚至是最没有理由介入到这场事故当中。但是,故事却因为他的出现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群人的生死恩怨。

假设郓哥不找西门庆卖梨呢?那些人的命运又会是怎么样?

细想一下,觉得这个世界有时还真是很荒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