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男孩扎进妈妈怀里大哭:孩子,谢谢你把妈妈借给我们

7岁男孩扎进妈妈怀里大哭:孩子,谢谢你把妈妈借给我们

01.

3月14日,河北省胸科医院的59名医护人员,解除隔离平安回家,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一天。

但对于一个7岁的小男孩来说,为了这一天,他已经等了整整29个日夜。

这天一早,他和爸爸就早早地来到了等待区。

小男孩一边靠在爸爸的怀里,一边使劲儿瞅着远处。

直到一辆黄色的大巴拐进,小男孩第一时间高喊起来:「妈妈那辆车回来了!」

两只刚刚还着急渴盼的小眼睛,瞬间就亮了起来,车还没停稳,小男孩拉着爸爸就冲到了人群最前面。


7岁男孩扎进妈妈怀里大哭:孩子,谢谢你把妈妈借给我们

「妈妈,妈妈......」眼看妈妈从车上下来,小男孩再也压抑不住,用百米冲刺的速度朝人群扑过去。

可在人群前,小男孩还是克制地停顿了一下,大概是眼见有摄影师在为大家拍照。这样的急切期盼,呼之欲出,却又小心翼翼。

直到妈妈也冲他张开手臂,小男孩再也忍不住,哭着扑向妈妈。

看到这一幕,我真的想哭了,自从疫情以来,泪点就越来越低了。

一个月的时间,在往日只会觉得时光匆匆,稍纵即逝,但如今对于小男孩来说,每一天都度日如年。

整整29天的思念和担心,都化成了这一个大大的拥抱。

他并不希望妈妈成为什么伟人,他只希望每天能看到妈妈的笑脸,每一天都平平安安。

很多妈妈都留言看哭了,当妈以后,见不得离别,更见不得这样的久别重逢。

如果不是责任在身,谁不想留在家中,陪伴父母爱人和孩子呢?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没有这千千万万的妈妈,就没有现在的一切。

小朋友,你妈妈回来了,春天也回来了。

02.

自疫情发生以来,我们都知道,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都在奔赴湖北,可你知道,总共是多少人吗?

4万多名!

而4万多名医护人员的背后,是整整4万多个家庭,在后方的牵肠挂肚。

因为这不再只是一次平平常常的上班,而是「不计报酬,不计生死」的战场之行。

没人知道,这一声再见之后,会不会是永别。

正如武汉协和医院家属,张叶的爱人说的那样,

「我其实心里也有准备,但是当这一刻真正来临的时候,我的心里还是有压制不住的恐惧。」

7岁男孩扎进妈妈怀里大哭:孩子,谢谢你把妈妈借给我们

多少医护人员的家属,自从分别后,每天早晨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搜索湖北省卫生健康委的官网。

想看到关于你的消息,却又怕看到你的消息。

「妈妈,你是不是要去武汉?早点回来好不好?」

7岁男孩扎进妈妈怀里大哭:孩子,谢谢你把妈妈借给我们

「你快穿上医生的服子(衣服),不要让病毒进入你的肚子里,赶快赶快呀!」

7岁男孩扎进妈妈怀里大哭:孩子,谢谢你把妈妈借给我们

「我每天最宽慰的时刻,就是你下班后给我发来,今天一切平安。」

7岁男孩扎进妈妈怀里大哭:孩子,谢谢你把妈妈借给我们

「妈妈,你猜爸爸在这儿忙活了一上午在干啥?」

「我正在给你妈妈种花,到时候你看这个拱门,两边全部是红色的玫瑰花。」

7岁男孩扎进妈妈怀里大哭:孩子,谢谢你把妈妈借给我们

如今园子里的花儿都开好了,你看见了吗?

7岁男孩扎进妈妈怀里大哭:孩子,谢谢你把妈妈借给我们

自3月17日起,援鄂的医护人员们终于开始分批撤离。

疫情的减轻,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努力都功不可没,他们穿着防护服日日夜夜照顾着病人,但病人却从未看见他们可爱的面孔。

3月10日,16家被称为「生命方舟」的武汉方舱医院,在运行了35天后,终于完成光荣使命,顺利「休舱」。

而她们也终于在休舱这天,有机会摘下口罩,露出笑脸。

7岁男孩扎进妈妈怀里大哭:孩子,谢谢你把妈妈借给我们

可看着她们的一张张笑脸,我却要感动哭了。

不知道重复播放了几次视频,可还是忍不住想再看一遍,再看一遍,这些为我们的平安护航的逆行者们。

她们之中,不知是谁的儿女,又是谁的父母,谁的爱人,她们是英雄,却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没有人不想陪伴家人、孩子,可当疫情发生,多少人没来得及告别,就踏上了抗疫的战场。

谢谢你们,真的谢谢你们,看到你们的笑脸,我们就知道,春天不远了。

03.

在无数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妈妈们心中,支撑着自己每天前行的,或许就是手机里孩子的一张张照片,是信息框里,孩子的一声声留言。

还记得之前有人问,当疫情结束后,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一位刚下战场匆忙扒饭的妈妈说:「我最想跟家人团聚!」

而提及孩子,她瞬间流泪哽咽。

思念有多深,再重逢就有多珍惜。

当妈妈回来,一岁多的小女儿跌跌撞撞就走了过去,看看是谁回来了。

可刚站稳,抬头一看,小女孩瞬间愣了一下,紧接着委屈的眼泪就再也忍不住,哇哇地哭了起来。

7岁男孩扎进妈妈怀里大哭:孩子,谢谢你把妈妈借给我们

虽然不太会说话表达,可再见到妈妈熟悉的脸,小女孩还是哭成了泪人。

肆虐的病毒没有把我们打倒,连轴24小时转的高强度工作没有让我们退缩,可面对这个柔软的小人时,她一声「妈妈」就能让我们融化。

如果说,回家是幸运的,可现在,依然还有许多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依然在一线工作着,他们在救助着感染的病人,在监控着隔离的疫情......

湖北省荣军医院医务部的袁添,负责采集隔离人员的唾液,进行肺炎病毒的核酸检测,在采集时,他将直面患者的飞沫,风险极大。

他和妻子是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疫情不彻底结束,他们依然无法和家人团聚。

因此,他们只能把八个月大的女儿交给父母看护。

可即便是想得厉害,他也只敢回去敲敲门,然后返身回到楼梯的另一端,和女儿远远打个招呼。

7岁男孩扎进妈妈怀里大哭:孩子,谢谢你把妈妈借给我们

面对着这头爸爸的呼唤,小女儿几乎已经不认识他了,看见他就像陌生人一样。

7岁男孩扎进妈妈怀里大哭:孩子,谢谢你把妈妈借给我们

记者问他,「那你觉得现在做的这个值吗?」

他回答:「医护人员,与疫情作斗争,就是我们的本职工作。」

把救死扶伤当作自己的责任,把疫情的消灭视为自己的工作.....

前线还有多少这样的医护人员,我们真的不得而知。

可每一个在其中的人,都应该是这场战疫中的英雄,每一个名字,都应该被历史记住。

真的希望疫情可以彻底结束,只盼望着下次开门,你和女儿的距离不会那么远。

04.

一位长沙的妈妈,在睡前和女儿聊起新闻,和女儿说起,武汉的一位护士跟女儿约定疫情结束后再见面的事情。

这位妈妈忍不住问:「如果你也不能跟妈妈在一起,你会难过吗?」

小女孩却回答:「一点儿都不难过。」

妈妈很意外,忙问为什么。

结果小女孩使劲儿闭上了眼睛,鼻子一酸,却故作坚强地回答:「因为你还会回来呀!」

7岁男孩扎进妈妈怀里大哭:孩子,谢谢你把妈妈借给我们

是啊,因为相信终会相聚,所以不怕分离。

因为对医生有信心,所以坚信困难会过去,春暖花会开。

就在昨天,3月17日,当天津医疗队撤离武汉时,无数市民自发在阳台集合,招手相送,齐声高喊:再见啦,谢谢你们,谢谢白衣天使!

7岁男孩扎进妈妈怀里大哭:孩子,谢谢你把妈妈借给我们

感谢的声音响彻整个天空,隔着屏幕都让人觉得温暖。

过去的两个月里,全国各地4万多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让人感动的故事太多太多,如今圆满完成任务,英雄们终于要平安归来。

想到终于能和家人团聚,想到那一个个温暖的拥抱,我心里还是止不住的感动。

2020年,我们真的太难了,这一路,医护人员们走的真的不容易!

可正如白岩松所说:「在度过了这段不正常的日子之后,我们才知道正常是如此的珍贵。」

经历过这次的困难,才真的感恩,医护人员为了我们的正常生活,做出的牺牲和贡献。

真的谢谢你们,谢谢你们为武汉拼过命,谢谢你们为我们拼过命!

作为一名普通的妈妈,或许我们能做的事情,很有限。

但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这些在疫情面前,勇往直前的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又做了怎样的事情?

下次再次见到医生,我们是否可以更加尊重?

再次到医院看病,当我们等的烦躁时,是否也能理解医生的不容易?

这些曾经拼尽自己的生命,也要保护我们的人啊,他们值得我们理解,也值得我们更用心的尊重。

我们会永远记住你们的名字,中国医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