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收藏家473期:樑章鉅,藏同翁阮,功同林則徐

梁章鉅(1775-1849),字閎中,又字茝林,號茝鄰,晚號退庵,祖籍福建福州府長樂縣(今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生於福州府城。


大收藏家473期:梁章鉅,藏同翁阮,功同林則徐

梁章鉅畫像(網絡資料)


立功林則徐,立言梁章鉅


梁家祖籍長樂,清初其祖遷居福州。乾隆二十九年,紀昀(曉嵐)督學閩省,曾曰:“閩中巾卷世家,以長樂梁氏為第一。”並手書“書香世業”贈之。梁章鉅叔父樑上國為乾隆四十年進士,官至光祿寺卿。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梁章鉅生於福州。他自幼穎悟,四歲從母開蒙讀書,6歲隨父讀書,9歲學詩文,14歲入鰲峰書院,與林則徐為同窗好友,兩人受山長鄭光策“經邦濟世”思想影響甚深。


梁章鉅15歲中秀才,20歲中舉人,28歲時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嘉慶十年(1805年)任禮部主事。當年秋,因為父親去世而回原籍丁憂。嘉慶十二年(1807年),掌浦城南浦書院講席。嘉慶十三年(1808年),入福建巡撫張師誠幕府,與林則徐共事。但不久,他又返回浦城為南浦書院講席。


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梁章鉅考充軍機章京,入直軍機。道光元年(1821年),升為禮部員外郎,任大清通禮館、內廷方略館編修。道光二年(1822年)授湖北荊州知府,曾兼代荊宜施道;三年升任淮海河務兵備道。道光四年,調署江蘇按察使。次年,因在管理盤運漕糧總局時,將滯漕200萬石米全數盤運渡黃河北上,節省盤運費銀32萬兩,升任山東按察使。六年又升江蘇布政使。


大收藏家473期:梁章鉅,藏同翁阮,功同林則徐

梁章鉅 書法扇面


梁章鉅在江蘇8年多,曾4次代理巡撫,頗有政績。道光十一年(1831年),江淮大水成災,難民沿江而下,聚集蘇中,每日有萬人左右。梁章鉅帶頭捐廉,出示募捐,一面派船護送,一面開廠留養。自七月起至十月止,資送出境者達60餘萬人。自初冬至次年春秋,留廠難民仍有4萬餘人。梁章鉅又自捐棉衣萬件,給難民禦寒,並陸續資送難民北返。為此,贊聲不絕,郡丞何士祁特作《目送歸鴻圖》以資紀念。梁章鉅又修復練湖牌坎,籌款興浚孟瀆、得勝、澡港三河,對江蘇水利作出重大貢獻。江蘇素稱人才之邦,梁章鉅在任上所薦舉人才不下數十人,如陳芝楣、蘇廷玉、劉次石、趙炳言等,不數年皆官至督、撫。


道光十二年(1832年)四月,梁章鉅積勞成疾,奏請回籍調理。八月回到福州後,曾與鄉邦父老詩酒酬唱。期間因修《福建通志》事與翰林編修陳壽祺、高澍然不合。


道光十五年(1835年)五月,梁章鉅奉召入京,受到皇上三次召見,授甘肅布政使。後調直隸佈政局。次年三月,升任廣西巡撫兼署學政。當時,廣西鄉試文闈積弊甚多,梁章鉅上任後,立予革除。


19世紀30年代,英國向中國輸出鴉片愈演愈烈。梁章鉅是堅定的抗英禁菸派人物,是第一個向朝廷提出以“收香港為首務”的清朝督撫。在廣西巡撫任上,他積極配合林則徐查禁鴉片。梧州知府劉錫方辦事不力,梁章鉅請旨將劉錫方摘去頂帶,令其戴罪立功。對廣西與雲南、貴州交界處所種鴉片,責令立即剷除,並訂立查禁章程,實行十家連保,務使鴉片徹底杜絕。


大收藏家473期:梁章鉅,藏同翁阮,功同林則徐

梁章鉅(1775~1849) 行書 五言詩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英軍攻陷廣東虎門,迫近廣州。梁章鉅親自帶兵到梧州駐防,又派兵駐屯潯州、南寧等地,實行團練,以防英軍竄入廣西;並派兵遣將,選送大炮至廣州,協助林則徐抗英。


同年閏三月,梁章鉅調任江蘇巡撫,七月抵任。適逢沿海告急,英軍於八月十七日再度攻陷浙江定海,梁章鉅立即帶兵到上海防堵。又協同江南提督陳化成部署抗英防務,加緊訓練水陸兩軍,加強吳淞口至寶山縣的防務,英人在一段時間內未敢輕窺。


八月二十六日,英軍攻陷鎮海,兩江總督裕謙自殺。梁章鉅奉命兼理兩江總督及兩淮鹽政。不數日,又奉旨回蘇州辦理糧臺。十月,朝廷派揚威將軍奕經前往浙江收復失地,奕經整天花天酒地,梁章鉅見朝政日非、事不可為,遂於十一月稱病辭職。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正月,梁章鉅攜家寓居揚州,五月渡江南下,取道蘇州、丹陽返回福建浦城。此時雖稱病辭官,但仍心念國家。在途中聞知英軍攻進長江,兩江總督牛鑑聞風逃遁,鎮江陷落,心情無比沉重。到浦城後,又聞英人要在福州設立碼頭,巡撫劉鴻翱業已奏準,當即寫信與劉鴻翱,痛陳其害,指出:“此局若成,其弊有不可殫述者也。”


梁章鉅在浦城居住4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遷居揚州。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其三子梁恭辰署理溫州知府,梁章鉅同往溫州。


道光二十九年( 1849年)六月,梁章鉅病卒,享年七十五歲。


大收藏家473期:梁章鉅,藏同翁阮,功同林則徐

梁章鉅銘紫雲端硯


著撰狂人


梁章鉅勤於讀書,學識淵博,“自弱冠至老,手不釋卷,蓋勤勤於鉛槧者五十餘年矣”。


他一生勤於著述,卷帙浩瀚,文筆暢達。林則徐認為他在當時“仕宦中,著撰之富,無出其右”。其內容題材極其豐富,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歷史、考證實錄、筆記叢談、科學技術、文學藝術諸類,其著述之豐,在清代罕有其匹。他的許多著述填補了不同領域的空白。他的詩文創作記錄了自己的人生歷程,也折射出鴉片戰爭前後近代歷史的風雲變幻。


大收藏家473期:梁章鉅,藏同翁阮,功同林則徐

梁章鉅《楹聯續話》


梁章鉅著述繁富,刊者達70餘種。主要有《制義叢話》、《浪跡叢談》、《稱謂錄》、《歸田瑣記》、《文選旁證》、《清書錄》、《經麈》、《夏小正通釋》、《論語旁證》、《孟子旁證》、《三國志旁證》、《退庵所藏金石書畫題跋》、《藤花吟館詩鈔》、《三思堂叢書》、《南省公餘錄》、《退庵詩存》、《退庵隨筆》、《樞垣記略》、《楹聯叢話》等。


梁章鉅被後人譽為楹聯學開山之祖。他在楹聯創作、研究方面的貢獻頗豐,其《楹聯叢話》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聯話著作。《楹聯叢話》共十二卷,分別為故事,應制、廟祀、廨宇、勝蹟、格言、佳話、輓詞、集句集字、雜綴、諧語等,收入聯話600餘則。後又編著《楹聯續話》四卷、《楹聯三話》二卷。去世後,其子梁恭辰又編撰了《楹聯四話》六卷和《巧對續錄》二卷。梁章鉅精於對聯創作,有數十副題署、酬贈、慶輓聯傳世。如他為滄浪亭寫的集句對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上聯出自歐陽修《滄浪亭》詩“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買四萬錢”,下聯出自蘇舜欽《過蘇州》詩“綠楊白鷺懼自得,近水遠山皆有情。”


大收藏家473期:梁章鉅,藏同翁阮,功同林則徐

梁章鉅對聯


藏書十萬卷


梁章鉅工詩,善書法,早年專精小楷,與郭蘭石、林文忠頡頏,中年後兼習篆分,“揚歷中外垂四十年”。精鑑賞,富收藏,喜歡研究金石文字,考訂史料。


梁章鉅所藏圖書的門類十分齊全,大至諸子百家、山經地誌,小至墓碣家譜,地方文獻,幾乎涵蓋經史子集、人物藝文、圖書目錄、金石書畫諸門類。


大收藏家473期:梁章鉅,藏同翁阮,功同林則徐

梁章鉅跋《李文及妻劉氏合葬墓誌》


梁章鉅一生嗜書如命,藏書數量達10多萬冊,主要來源有三:


第一,他出生於書香門第,其叔父樑上國是乾隆年間進士,也是清朝著名的藏書家,祖傳藏書是他藏書的基礎。


第二,他為官任上所得和書市上購買的。他曾經在北京、荊州、南京、濟南、南昌、蘭州、保定、桂林等地為官幾十年,在每一任上,他都在閒暇,探書情,訪名家,逛書店,廣為蒐集。


第三,他勤奮刻書,以所刻印的書饋贈同僚名士、故舊新朋,自然得到各方的回贈或相贈。自己刻書,加上得到的贈書,數量相當可觀。


大收藏家473期:梁章鉅,藏同翁阮,功同林則徐

梁章鉅藏書


金石書畫費巨值


梁章鉅的收藏不限於圖書典籍,還包括金石書畫。其家藏金石、碑拓、字畫不下300種,其中珍品不少。有海內所珍存的一對商爵之一“門狼滷”(經行家確認為“商尊”);有《宋榻黃庭經跋》《鮮于伯機揚州詩四十韻》碑拓;有《黃忠端楷書長卷》;有“畫中精品”《劉松年竹亭清署卷》《李龍眠白描羅漢》《會稽春曉卷》《清晏圖卷》《觀碑圖軸》《松泉軸》等。他對金石書畫的收藏可謂終生樂此不疲。


道光二十五年乙巳(1845),梁章鉅歷盡十月之勤,為自己所藏金石書畫著錄編目成冊《退庵金石書畫跋尾》二十卷,其中一至五卷錄金石(共收入金石藏品103件),六至十卷錄書法,十一至二十卷錄繪畫。所題重在考證,對作品之真贗、收藏源流及作者生卒年考核甚詳。每件作品附畫家小傳及品評,對收藏品源流所作的考證詳細審慎。間附有自作詩或友人題詩、題跋。所記書畫多為傳世精品。


大收藏家473期:梁章鉅,藏同翁阮,功同林則徐


只要是自己心儀的藏品,梁章鉅常常以重值出手收購。在《退庵金石書畫跋尾》中,我們可以瞭解其購藏的諸多細節,跋尾中梁氏多處提到重值購藏,如《唐造像功德銅碑》、《吳越金塗塔》、《宋拓醴泉銘》、《落水本蘭亭》等。


藏書樓


和所有藏書家一樣,梁章鉅在網羅大量圖書的同時,特別重視圖書的精心保存,建設了條件比較好的藏書樓:黃樓暨東園、北東園、亦東園等。


道光十二年(1832年),梁章鉅因病請假回福州休養,攜回大批多年蒐集的圖書,他將黃巷舊宅翻修一新,取名黃樓,翌年,他又修茸了宅右小園,取名東園,藏書數萬卷。


大收藏家473期:梁章鉅,藏同翁阮,功同林則徐

伊秉綬題較文講藝之齋匾額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他告老還鄉,因時局動盪,他寄寓閩北小城浦城養老。翌年,他選購舊花園荒地一處建造新宅,左有方池半畝,環池綴以屋宇,為寄託對福州東園的思念,取名北東園,貯書萬卷。


梁章鉅一生的最後三年,即1847至1849年,是在杭州、溫州第三子梁恭辰處度過的,這段時間他雖隨三子生活,但也設有專門的藏書、治學之處,叫作亦東園。


開放的“圖書館”


梁章鉅對自己苦心收藏的圖書十分珍愛,但沒有把它封閉秘藏,而是提倡對外借閱,認為以書借人,其功德比借錢給人還大。他對唐代宰相杜暹的“子孫將書籍外借於人為不孝”的觀點不以為然。他對當時一些藏書家也步杜暹後塵,在臨終之前將藏書樓貼上封條禁止兒孫外借書籍的做法也很反感,並給予善意的諷喻。


他在主張家藏圖書外借的同時,提出三點保護圖書的措施:一是擇人而借,提出要把書借給那些懂得以書為寶的人。二是勿使汙損,只有這樣,藏書者才會“不厭其求”。三是見損即補,要求借閱者一發現圖書有損壞,就要及時修補。


大收藏家473期:梁章鉅,藏同翁阮,功同林則徐

小黃樓今景(網絡圖)


在黃樓暨東園的鄰居,有一聞名閩中的小嫏嬛館,那是著名藏書家陳壽祺的藏書樓。陳家的圖書禁止出借。兩樓相望,一邊門庭若市,來者不拒,還以茶水相待,包括陳壽祺也成為“黃樓”常客;一邊封鎖很嚴而不能讓人借讀,人們只能望樓興嘆。兩樓一熱一冷,對照鮮明。


良師益友


梁章鉅為官多年,學識淵博,師友遍及天下。鄭光策、翁方綱(詳情參閱:大收藏家419期:翁方綱,藏書三萬卷,蘇東坡第一鐵粉)為其恩師,林則徐為其終身至交好友。在這裡我們說一下他與大學士阮元(1764~1849)的交往。


梁章鉅以側身阮門著錄弟子為榮,在阮元則視之為友、為弟。二人相識,初因章鉅堂兄運昌為阮元巳未科新得士,“兄弟之師,例亦稱師”;後,阮元曾委梁代筆《九夏頌》,甚為賞識。梁章鉅的《文選旁證》請阮元作序,《楹聯叢話》是在阮元的敦促下在揚州重印的,《稱謂錄》也是在阮元的啟發下由餖飣瑣碎而孴集成編的。


道光十六年丙申(1836),時寓北京的梁章鉅即將奉旨赴任廣西巡撫,出京前經阮元再三鼓動,不惜巨值與粵東洋商(此處指華人通洋為商者,非指洋人)爭購華陰本《華山碑》(朱彝尊推此碑為“漢隸第一品”,阮氏自藏即有《華山碑》四明本)。梁章鉅購碑所費不菲,以致竟有同僚以此奏章彈劾,目為豪侈。事達天聽,道光帝謂近臣曰:“此雅緻豪舉也,何足論。”


大收藏家473期:梁章鉅,藏同翁阮,功同林則徐

華陰本《華山碑》 故宮博物院藏


梁章鉅寄寓揚州容園時,阮元曾去拜訪,梁深感惶恐,在此後的日子裡,二人時相過從,加上錢泳、朱蘭坡、陳文述、王開益、黃右原等,詩歌唱和幾無虛日。一日,阮元在文選樓宴請梁章鉅,錢泳適至,因同入席。阮元大喜,說:“似此三老一堂,而所摩挲皆三代法物,人間此去,能有幾回,不可無以紀之也。”


梁章鉅藏有元代鮮于樞《揚州五言四十韻》狂草手卷,有關邗上故實,經阮元題識與倡議,在黃右原資助下,選工鐫勒,置之阮元別業“邗上農桑”的亭壁(阮元提議置之休園),公諸同好,使遠近觀者皆可椎拓,成就了一段愛護、保護文物的美事。


梁章鉅原藏有《瘞鶴銘》殘拓,次子丁辰又從吳門重價購得舊拓,有翁方綱題跋,雖僅七字,阮元認為是真舊拓。未幾,又從寓居揚州的如皋篆刻家、收藏家孟玉生處購得一冊,存二十五字,前有姜鏞題字,似為康熙年間作。三冊齊聚揚城,使大家一飽眼福。


大收藏家473期:梁章鉅,藏同翁阮,功同林則徐

梁章鉅撰《歸田瑣記》卷首


其它


梁章鉅的夫人鄭齊卿為進士、鰲峰書院山長鄭光策長女,兩人於嘉慶元年(1796年)年底結婚。


梁章鉅共有五個兒子和四個女兒,分別為:長子梁逢辰、次子梁丁辰、三子梁恭辰、四子梁映辰、五子梁敬辰;長女梁蘭省、次女梁蘭臺、三女梁蘭芳、四女梁蘭衡。民國時期政治人物梁鴻志是梁章鉅的曾孫,可惜為汪偽大漢奸。


梁章鉅七十壽辰時,好友王淑蘭所撰賀聯非常貼切地概述了他一生的經歷和成就:“二十舉鄉,三十登第,四十還朝,五十出守,六十開府,七十歸田,須知此後逍遙,一代福人多暇日;簡如格言,詳如隨筆,博如旁證,精如選學,巧如聯話,高如詩集,略數平生著述,千秋大業擅名山。”


大收藏家473期:梁章鉅,藏同翁阮,功同林則徐

梁章鉅故居第一進院落


今福州尚留有梁章鉅故居,位於福州市三坊七巷的黃巷內,別稱小黃樓,是黃巷的標誌性建築,也是福州市目前保存最好的古式花廳園林。梁章鉅故居院內小橋流水,清悠雅靜,有百年芒果王、玉蘭樹等景點。



賴晨《兩江總督梁章鉅的十萬藏書》

蔡清德《梁章鉅與華山碑及其交遊論略》

歐陽少鳴《梁章鉅評傳》

韋力《梁章鉅黃樓:讀書曰專實博,楹聯雜錄譽今》

其它


歡迎大家提供更多大收藏家的資料,謝謝!


大藏嘉微拍,點擊上圖立即參拍


大藏嘉


您的藝術財富管理專家


服務10000名會員

收穫10%以上年化收益

發現·收藏·傳播·塑造人類新文化

這是您的追求,也是我們的光榮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