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曾国藩》血祭 第四章 天王定都


本章主要讲了洪秀全江宁称王定都南陵(今南京附近)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主要是三个事情1、决策定都 ;2、定都后的建制与开科举;3、后续的战略决策。

今天主要讲讲洪秀全决策定都南陵的事情,因为类似的错误在多个朝代中反复上演。如明朝的朱宸濠,造反后也选择定都南京,最终惨淡收场。而历史老人似乎喜欢出同样的考题,在朱宸濠定都南京后,曾有谋士给出三策:上策直捣黄龙杀向背景;中策是划江而治,巩固南方9省,统巴川收江南;下策就是蜗居南京,朱宸濠选了蜗居南京的错误答案,结果身首异处。可惜咱们高考落榜生洪秀全同学,号称熟读史书,结果开卷考都答错了,还把优等生罗大纲给的标准答案(是的,罗大纲就给出了相同的三策)撕烂了,在南京选择了纸醉金迷,真当南京是小天堂,无关乎后面直接凉凉。所以思路决定出路,思维方式决定了决策质量,尤其是高位的同志们,一定要提升自己的思维质量,如果洪秀全读过《思辨与立场》,会使用批判性思考方式,那么肯定不会抄多抄不对了,下面我们按《思辨与立场》一书中的8个思维要素对这场定都决策进行分析。

目的:定都金陵是否正确?

观点:对起义影响的角度分析,定都金陵是否有利于起义以及其短长期影响。

关键问题:天王及部分员工是小富即安的心态,想尽快兑现自己起义以来所受的担惊受怕、战争劳累的付出,想在所谓的小天堂金陵开始享受人生,从他们个人的角度、短期的角度进行了决策。罗大纲提出了上策全力北伐、中策定南九省、下策守南京的建设性意见,并指出天下未定,欲安金陵,起能长久的呼声。

信息:时机:此时洪秀全势如破竹,从两广一起,仅三个月就达到了南京,可谓北上是一气呵成的气势,如定都南京,必然耽误战机。清朝虽然失守了南京及部分两广地区的城市,但从长沙保卫战可以看出,清朝并非毫无战力,只是事发突然,这个陈旧腐朽的清朝还未及反应,待到他们反应过来时,这边的天国起义就错失良机,所以从时机上讲挥军北上视为上策。地利:南京不是两广,也不是受洪秀全的拜上帝教长期洗脑的地方,所以根本没有支持的地方组织,况且南京一隅经济上也无法支撑起义的费用,所以中策是进湘楚,定汉川,收淮扬是中策,就是选择不爆清朝的头,而是发展自己的地盘,为持久战打下基础,但定都南京同样是贻误战机。你说清朝动作再慢,也不会让你升级发展而毫不动作吧?人和:支持定都南京的基本上不是文弱书生就是别有用心的人,大部分一线的战士都是持反对意见的,所以一件重要的事情,但手下意见不统一时,至少要停下来好好分析分析,多听听意见,最忌刚愎自用。此外,洪秀全有意定都也可以看出起义的最终结果,根本就没有坚定的起义决心,老大都这样,下面的人会怎么样可想而知。

意涵:洪秀全的意涵是自己是天王的兄弟,自由天王保佑,这种宗教忽悠人把自己忽悠倒的也是没有谁了,就这水平怪不得是留级大队长,反观杨秀清就理智多了,拜上帝教也好拜下流教也好,反正都是只是用于团结和控制组织的洗脑工具,做大事就需要有很多人,人多了就需要有组织,控制组织就需要精神洗脑,仅此而已。

概念、推论 :NA

综上所述,从起义的影响,以及天时、地利和人和等多个方面可以看出,洪秀全定都南京已经为起义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基本是送人头给曾国藩同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