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精髓14:致敬作家方方》

方方最近很火,火得那怕在網上打個歎號,估計就會有十萬加的閱讀量!為何?文章精彩絕倫?或偶像力量巨大?皆不是!是作家在這個野蠻刪貼的時代不屈不撓發帖精神以及文章透露的真實與悲憫,凝聚了社會群體的焦慮與集體軟弱的映像,讓卑微的眾生產生一個寄託與窺視的焦點罷了!

網上批評方方寫作動機的很多。我在想,疫情期間一個退休困在家中的作家真實紀錄所見所聞是何等的難能可貴!抗疫是醫護人員的職責。歌頌是"廖君們”的拿手好戲。作家的第一責任是寫作,寫作的第一要務是說"人話"。君見文學史上有多少逢迎拍馬之作流傳後世?君不見有多少時代寵兒或御用文人為後人不齒的!

《閱讀的精髓14:致敬作家方方》


網上也有人質疑方方的文字水平,作為湖北省作前協主席和碩果累累的作家,文字水平沒有什麼可質疑。至於文章的文學性:中國的眾多作家有的是靠作品在文壇上有一席之地,有的是靠資歷在文壇上有一席之地。作為一個作家,我係統的讀過很多書,自然也讀過方方的:

一,出生於1955年的方方在恢復高考時進入武漢大學中文系。作品的個人簡歷上倔犟地寫著"當過四年裝卸工人"的女作家,在"文學井噴"的上世紀八十年代,其作品的生命韌性與人生思考不言而喻,故《風景》《萬箭穿心》《塗自強的個人悲傷》這些中短篇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方方也成為名作家。

二,《烏泥灣年譜》獲得人民文學獎。但是我沒有讀完。原因一,取材。文學作品描寫過去不是為了紀錄過去,而是為了提醒當下。原因二,長篇小說的語言。只有作家沉澱到一定的深度時才能為故事創造一個語境或者說描述氛圍,牽著人讀下去。

三,《軟埋》出版後引起“左"與"右"二派的爭議。我搞不清楚是不是出版方的炒作。僅看文本的後記,作者直言不諱地寫出了小說的由來與創作過程的種種,也清清楚楚的表明這是一箇中篇小說體裁。中短篇小說的推動靠情緒。長篇小說的推動靠故事。方方憑一個朋友母親的命運寫個長篇:情節複雜不復雜不重要,重要的是意味要複雜。長篇小說之所以是長篇小說,不僅是篇幅,也指內容的包羅萬象。但是,《軟埋》過於明顯的精神指向,作為長篇確實單薄了。

四,《漢口的滄桑往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是在《武漢人》一書中擷取的。方方的隨筆散文紀錄的武漢的很多前塵往事。但是,文學作品僅是紀錄是不夠的,要思考。思考時作者只感慨也是不夠的,要啟迪讀者。餘秋雨的《文化苦旅》之所以火,就是在描述之餘幾句恰到好處的"歸納總結"讓眾多讀者自嘆不如。

五,作為作家的方方作品有影響,沒有產生轟動。但是,作為作協主席的方方是非常轟動的。柳忠秧的詩在湖北作協全票通過推薦魯迅文學獎時,方方先是質疑為何全票?"冒天下之大不韙"對柳忠秧的詩進行客觀的評價與批評賄選,取消柳忠秧的作品魯獎參評。儘管柳忠秧起訴方方侵犯名譽,並贏了官司。方方寧可坐牢也不道歉的氣節讓人一片叫好!黑色幽默的是,贏了官司的柳忠秧第二年心梗去世,被法院列為"老賴"的方方因申請執行人的消失而自動解除。

《閱讀的精髓14:致敬作家方方》


六,揭發詩人田禾的職稱評定。田禾小學畢業,賣掛曆發了財,靠寫詩獲得了魯迅文學獎。如此平步青雲,後要評作家的最高職稱(教授二級)。方方較真的毛病犯了,那麼多有成就的人都沒評上,有關係也不能吃相難看。在田禾的如償己願的稱職評上後,方方"鬥士"般的連翻追查,硬是驚動省紀委弄清楚,將田禾的最高職稱給擼了下來。此事證明,是非對錯是有標準的,就看你有勇氣與否。

"十萬鐵甲皆束手,更無一人是男兒"。疫情之前的訓誡讓大家噤若寒蟬時,方方"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真實紀錄疫情的所見所聞,點點滴滴,盡到了一個作家的社會責任與文學良知。因為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的作家方方,骨子裡有這種獨立精神與脾睨萬物的傲氣。作為一個正常的社會,也應當容忍這種聲音,才是真的關心民生。

有人挑刺方方疫情紀錄的文字水平,很難像加繆《鼠疫》中:"沒有真知炒見就不會有真正的善和高尚的愛"。至理名言的創作靠作家的運氣,路遙寫《平凡的世界》時憋了很久想模仿托爾斯泰的開頭“幸福的家庭都很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沒有成功,也未影響作品的深度。

才氣是一個人懂得藝術化的利用個人情緒。小說也是一門"撒謊成精"的藝術。像方方這種耿直的人,已經靠自己的人格與勇氣在"同一口徑"的當下活成一部大寫的作品了,再有其他的說三道四,就過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