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義每多屠狗輩 負心多是讀書人

大家好我是大明白!小編今天跟大家談論的是“明代詩人曹學佺的著名對聯。”上聯:仗義每多屠狗輩,下聯:負心多是讀書人。意思是說,講義氣的多半是從事卑賤職業的普通民眾,而有知識的人卻往往做出違背良心、背棄情義的事情。在說對聯之前不得不提一下明代詩人曹學佺!


曹學佺(1574-1646),字能始,一字尊生,號雁澤,又號石倉居士、西峰居士,福建福州府侯官縣洪塘鄉人,明代官員、學者、詩人、藏書家,萬曆二十三年(1595)進士。清兵入閩,自縊殉節

曹學佺


仗義每多屠狗輩 負心多是讀書人


萬曆皇帝

仗義每多屠狗輩 負心多是讀書人


曹學佺藏書萬卷,著書千卷。畢生好學,對文學、詩詞、地理、天文、禪理、音律、諸子百家等都有研究,尤其工於詩詞。精通音律,擅長度曲,曾譜寫閩劇的主要腔調逗腔,被認為是閩劇始祖之一。名聯:“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就出自曹學佺之手。

那麼書歸正傳,這幅對聯的來源:一天,皇親的奴才又閒得無聊,故技重施放出鬥犬,讓其任意撕咬路人,一秀才奔跑不及,撲倒在地,鬥犬騎在秀才身上任意撕咬,秀才眼看就要命喪狗口,這時路邊衝出一殺豬佬,手起刀落剁了狗頭,救下了秀才。

皇親的奴才一看,區區賤民竟然把主子心愛的鬥犬殺了,那還了得!他們把殺豬佬捆綁起來連同死狗一起送到官府,要官府判他死罪給狗償命。

曹學佺正好審理此案件,詳細看過狀紙後,不畏懼皇親宗室,判其屠夫無罪,更判皇親要賠償給秀才醫藥費。

皇親一看,這樣判決自己臉面不保,但在章法上又拗不過曹學佺,心生一計,要求重審,並暗中重金賄賂並威逼恐嚇秀才改口供,說他自己和鬥犬相好,是朋友,那天是鬥犬和其在玩鬧嬉戲,是屠夫惡從膽邊生殺了鬥犬,要屠夫給鬥犬償命!

再審時,秀才貪圖財物又懼怕皇親勢力,就出賣了屠夫,更改了口供。

曹學佺,聽完秀才改的口供後勃然大怒,拍案而起,罵道:“人證,物證皆在,況且屠夫救你一命,你不思回報,反要置他於死地,與狗相好,認狗為友,傷天害理!天容你,我不容你!”說完就要衙役杖擊秀才,秀才挨不過,終於招了是皇親如何用重金和威逼要他做假口供。

案件真相大白於天下。

在這裡小編認為但凡是人都有美醜的一面,不能一棒子打死!其實在當時農夫商賈,社會地位不高的人關注度也低,就算是有負心人也很少有被記錄流傳下來。相反讀書人恰恰具備條件,十年寒窗、有朝一日金榜題名,榮華富貴拋棄妻子,歷史上有名的例子“陳世美”公案更為大家所熟知,更讓世人感覺讀書人中負心人居多!這裡曹學佺指出:“仗義每多屠狗輩 負心多是讀書人”應該不全是因為這個屠狗案,因為曹學佺為人正直,在朝為官對於官場的齷齪之事,深惡痛絕!從而得出一定的感慨。

反觀現在社會小編也是深有體會,道德水準有時候跟學歷的高低沒有關係。人們面對的只有自己的良心!塵埃多了,必定會壓住良心。面對花花世界,各位看官到底是“屠狗輩”還是“讀書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