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亮德 :时刻牢记着自己的党员身份


口述史|温亮德 :时刻牢记着自己的党员身份

温亮德生活照

温亮德,1986年4月任华能精煤榆林分公司经理,1987年任神府公司计划处处长,1992年任人劳处处长,1997年任副总经济师。


这里是甩开膀子干大事的好地方

神木县那时候很穷,到了上世纪80年代,神木开始勘探煤田。陕西煤田185地质队勘察出了榆林、神木、府谷、定边、靖边等地区,有一个很大的煤田。这个消息传出来以后,世界震惊了。因为这个世界级的煤田面积很大,储量也很多,当时探明神木境内大概有800多亿吨的储量,分布在店塔、大柳塔、中鸡、尔林兔、瑶镇这几个乡镇。

神木县丰富的煤炭资源,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1985年6月,中央领导到神木县视察工作。后来,国务院领导和国家计委、煤炭部、水利部、化工部等部委领导也都来过神木。当时,陪同各级领导到神府矿区考察调研是我重要的工作职责。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件事是当地农民在李家畔挖出了一个煤坑,煤层厚度有11米多,有的地方有十三四米厚。这个坑的煤层比较典型地代表了整个神府煤田的赋存特点,结构单一,煤层整齐。后来,那个煤坑成了一个样板坑,各级领导视察工作的时候都会来看一看。

当时,窟野河经常发洪水,但是居住在窟野河下游的人有时候还挺“盼望”洪水的到来。为什么呢?因为一发洪水,窟野河下游就会冲来很多煤块,这些煤块在下游的泥沙淤积地带就会停下来。有一次,洪水冲来一块四五米高的大块煤,村子里的人看见后,便纷纷回家拿锤子、铁锨、簸箕,凿了煤往家里运。其实,这些煤就是从李家畔、大柳塔这边被水冲下来的。

口述史|温亮德 :时刻牢记着自己的党员身份

开发初期的大柳塔煤矿井口工业广场

当时,虽然神木的煤炭储量很丰富,但是这里的工业、农业、手工业还都很落后。一直以来,农业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饭,这里全部是山地,耕地有限,降雨量也少。工业方面基础比较薄弱,当时唯一的国营煤矿就是大砭窑煤矿,一年能产一两万吨煤,除了民用烧火、做饭、取暖外,没有其他用途。手工业方面有一个地毯厂,但是规模不大。当时,我在神木当县长,我觉得神木县靠农业、手工业发展没有多大前景,唯一的出路在于煤炭。于是,我主动向榆林地委申请,到矿区开发建设神府煤田。

1986年的4月,榆林地委同意了我的申请。于是,我辞去了神木县委副书记、县长职务,来到了神府矿区。组织上派我担任华能精煤榆林分公司经理,全面负责神府煤田开发的前期筹备工作。当时,很多人对我的选择很不理解 :好好的神木县长不当,为什么非要到这片“不毛之地”当经理?其实,我觉得自己沉下去好好干点实际工作,这样才能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条件是苦了些,但这里是甩开膀子干大事的好地方。


煤炭运输这个大问题

我到了神府矿区后,按照上级的指示精神,要在矿区建设15个矿井,一开始由乡镇搞,一个乡镇负责一个矿井。刚开始,开采的都是露头煤,在露头煤上钻洞。神木煤埋藏浅,起初一点儿瓦斯也没有,大家带着明火就进去采煤了。当年,我们生产了好几万吨煤,那时候外面的客户要的都是颗粒煤,可我们采出来的都是大块煤呀,所以我们就买来了一台粉碎机将大块煤粉碎。那时候,拖拉机能从挖开的洞口开进去,然后把煤拉出来,但苦于没有公路和铁路,采出来的煤向外运不出去,生产受到了限制。当时很现实的情况是,建设煤矿容易,但运输是个大问题,所以每年我们都会投入很多的时间和资金去修路。


由于经费紧张,当时只能规划建设一条简易公路,国家向这条公路每公里投资了7万元,修了70多公里。在建设这条公路的时候,我们面临很多困难,一是资金紧张,二是技术跟不上,最大的难题要属爆破问题,弄不好会伤人。不过,到最后我们还是把路修出来了。虽然修的基本上是土路,遇到雨雪天气,这里会变得泥泞不堪,但是这条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很大作用,矿区的煤最早都是通过这条路运输出去的。后来,条件就越来越好了,土路变成油路,油路从三级变成二级,二级变成一级,现在矿区的交通条件是越来越好了。


“三条线”管理模式就是好

何永久的开拓性比较强,在他担任神府公司总经理期间,考察了一些国外的先进煤矿,回来以后,他决定走煤炭工业现代化建设这条路子,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何永久在体制上搞了一个矿井生产、辅助生产、生活服务“三条线”的管理模式。其中,第一条线是矿井高产高效,而实现这条线的根本途径是减少人员、提高产量。当时,国内一个年产400万吨煤的老矿务局,有7万多名职工。而大柳塔煤矿年产量是600万吨,这么大规模的矿井,职工却没有超过300人。当时老煤矿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大家都在怀疑这么少的人能不能实现这样的年产量。但是何永久同志内心很坚定,他心里有底,他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的煤矿进行了实地考察。他提出只有淘汰旧设备,引进新设备,公司才能有好的发展。当时,公司买的综采设备是世界最好的,液压支架是从美国进口的。事实证明这条路子是正确的。第二条线就是地面辅助生产,将服务性的修配厂、洗煤厂,还有物资供应站这些单位划拨在二线生产的行列,当时对二线的职工也有统一的要求。第三条线是生活服务,就是多经公司这一块,当时多经公司是单独核算的,矿上的设备需要修理,得给二、三线的单位出钱,二、三线的单位靠给矿井单位提供维修和服务来进行经营。当时,公司还招了很多职工家属,职工队伍慢慢地扩大了。那时候,为了解决职工子弟的教育问题,成立了矿区中学、小学、幼儿园,并把学校也归在二线管理上。我个人认为这种“三条线”的管理模式的确是一大创新,理念很先进。神府公司后来的发展,与何永久总经理那时候打的基础是分不开的,这是我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五湖四海招贤纳士

当时,陕西省综采矿井很少,韩城矿务局有一个,铜川也有,但是数量很少,多数矿井还是采用的传统开采方式。采煤现代化程度越高,对人才的要求也就越高。神府公司要采用现代化的采掘方式,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才问题。我记得,何永久要了一辆车,带着我们几个部门负责人到全国各地去挖人才。当时,山西是全国采煤比较发达的省了,所以第一站去山西。我们到了山西潞安矿务局做宣传,问人家能不能把精英骨干转给我们一些。对方一听要去“黄毛沙滩”工作,根本没有人愿意来。潞安矿务局的领导也不愿意放人。没办法,何永久就说去晋城。走到半路,他一想不行,去晋城估计和潞安差不多,不会有多大收获。


后来,我们去了乌海市乌达区。乌达矿务局的领导很支持,也很干脆,直接问我们要多少人。当时,从乌达矿务局过来的足有二三十人。之后,我们又去了徐州矿业学院,向学生宣传神府矿区,告诉他们神府煤田怎么怎么好,但想来这里的学生也很少,这样的结果令何永久非常不满意。我们又在国内各大报纸上刊登招聘启事,凡是来神东的人都承诺给予一定的优厚条件。登报后,陆陆续续来了几十个人。当时,还招录了一些没考上大学的职工子女。公司把他们送到外面进行为期两年的理论培训,培训合格后再回矿区工作。


建设现代化矿区

矿区刚开发的时候,中央领导来矿区视察工作,后来又有很多部委领导来矿区考察,国家对矿区的开发非常重视。何永久要求搞现代化,但当时集团公司的一些人考虑到国家财政和地方条件的限制,并不主张这么搞。当时大家的思想还是比较保守,要说服上级和同事去搞现代化煤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后来事情出现了转机,当时国家计委领导对神府煤田的开发作了批示 :神府煤田是世界级特大煤田,不能用落后的生产方式开采,要按照“高起点、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五高”方针来发展。这个批示下来以后,何永久说话的底气就足了,信心也更强了。通过不懈的努力,神府矿区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综采设备出煤,开采出来的煤直接通过皮带输送到煤塔里。大柳塔这么大的一个矿区,地面都很难找到一块煤。何永久根据矿区这么丰富的储量,这么厚的煤层,打洞的时候就把它打宽,让汽车可以直接开进去,采用了无轨胶轮车,大大节省了工人上下班所用的时间。

现在的文体中心也是在何永久那会儿建起来的,当时这么大规模的文化体育中心在全陕西省也不多见。何永久说:“这么好的矿区,搞现代化建设,不搞一个像样的活动场所,实在说不过去。”后来,又沿着乌兰木伦河建了 1、2、3、4 号高层。何永久建成这几幢楼,差点儿受到上级领导的批评,有传闻说要给何永久处分。尤其是文体中心,有人说这太奢侈了,把艰苦奋斗的精神丢了。当时,何永久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结果上级的批示下来,何永久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虚惊一场。上级领导的思想解放了,矿区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规模也越来越大。

口述史|温亮德 :时刻牢记着自己的党员身份

1984年7月14 日,国家煤炭工业部副部长于洪恩视察神木煤田时合影(前排右一为温亮德)


牢记誓言 牢记党员身份

1987 年3月,华能精煤榆林地区分公司更名为陕西省神府煤田开发经营公司,建制升格为地市(厅局)级,总经理由当时榆林地区行署专员李焕政兼任,我担任计划处处长一职,负责公司的计划立项,资金分配,项目跟进、监督、验收等工作。当时不少人觉得,我从原来的公司“一把手”下来,是被“降职”了。而我本人对此却看得很淡,一切服从组织安排,组织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组织让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1991—1997 年间,我在公司劳动人事处担任处长一职。从1997年8月开始,我开始担任神府公司副总经济师,一直到1999 年担任咨询员,2002年退休。

回顾自己几十年的工作经历,我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也没有什么大的成就,但是有一点,我觉得自己这一生问心无愧,那就是我时刻牢记着自己的党员身份,时刻牢记自己在鲜红的党旗之下发出的誓言,自己从来没有做过对不起党的事情,这就足够了。

共产党员为矿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当年的创业过程中,我接触过的许多共产党员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个人就是李焕政,他是关中人,曾担任神木县县委书记,最后到了地区任地区专员。他在神木工作的时间很长,对神木的经济发展、神府煤田的开发都很关心。当年,李焕政想尽一切办法将开发神府煤田的报告递到中央。对于神府煤田的开发建设,李焕政同志所做的贡献是很大的。

第二个是何永久,他原来是陕西省煤炭厅副厅长,是后来才到矿区的。在何永久看来,这么好的煤田,如果还用旧办法来开发,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也对不起子孙后代,所以他下决心要走矿井现代化改革之路。何永久先后去了几个国家,下了十多个矿井,所到之处,他都用摄像机把那里的矿井环境和设备状况记录下来,而且还自己配音解说。回来后,他把录像播给大家看,这对转变大家的思想观念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对下属的要求非常严格,在我担任劳动人事处处长期间,何永久总是对我讲 :“老温啊,你可得给咱们把好人才关,凡是未经总经理办公会议研究的人事安排,你一个都不能办。”我牢牢记住他的话,在主管人事工作的几年里,我没有让任何一个未经组织研究的人进入企业。不少亲戚、朋友都觉得我这个人不近人情,但我只是按照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原则办事而已。另外,何永久还特别关心职工子弟,精心培养他们,作为神东未来的人才储备起来。所以说,何永久在提升煤矿建设水平、企业的体制改革和矿区的人才培育等方面发挥了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第三个人是时任大柳塔煤矿矿长的樊治国,他是个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人,有什么硬任务,只要交给他,就一定能完成。大柳塔煤矿变化快,与樊治国的治矿理念是分不开的。那时候的大柳塔煤矿是边生产边设计,当时煤炭设计院设计的速度都赶不上矿井建设的速度。矿里的生产都是在樊治国的带动下搞起来的,他带的队伍特别能干,每天的生产进度很惊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