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白當黑:書法創作學會留白,才能寫出精品



黑白本是分明的二元對立,然在中國哲學看來又是相互依存的,《老子》曰:“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中國書法是以黑白為主要元素的藝術形式,這裡的黑是指組成漢字的書法線條,還有黑的墨色,而白是指布白、空白。


計白當黑:書法創作學會留白,才能寫出精品

太極陰陽圖


書法的布白包括筆畫空白,字之結體布白,字與字之間的布白,行與行之間布白,整篇全局布白。書法的布白讓實際存在的筆墨線條,落在虛白的空間(宣紙或其它書寫介質)達到黑與白即虛與實的整體和諧。和諧則成為書法藝術形式美的最高原則。形成黑與白、虛與實相互對立而又相互依存的和諧之美,白、虛本是無,而因為黑、實的存在而到有的過程,這應和了虛實相生,由無到有的中國哲思維,虛、白是實、黑的襯托,晚唐詩論家司空圖有“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唐代詩人白居易《琵琶行》有句“此時無聲勝有聲”,都是美的至高境界。

對書法留白的研究,始於西晉,成公綏《隸書體》說:

“分白賦黑,棋佈星列。”

東晉的王羲之有論述,《筆勢論》說:

“分間布白,遠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穩”“分間布白,上下齊平,均其體制,大小尤難。大字促之貴小,小字寬之貴大,自然寬狹得所,不失其宜。”

唐代歐陽詢有論述,在《八訣》中說:“分間布白,勿令偏側。”唐以後,論述逐漸增多,清代著名書法家鄧石如提出了“計白當黑”論,包世臣的《藝舟雙楫》曰:

“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

鄧石如的“計白當黑”論,闡釋了書法創作布白的美學價值。

民國張樹侯在其著作《書法真詮》中布白專列一章,其中說:

“世俗學字者,但知注意有墨處,未注意到無墨處,是即刻意求工,苦心效摹,亦只得其糟粕而遺其精神,是實學者之通弊。”

同樣高度重視留白,並指出書法創作不注重留白成為弊病。


計白當黑:書法創作學會留白,才能寫出精品

楷書留白


當代書法家在創作上越來越強調形式構成,空間分割和對比關係,筆墨所分割的留白,對比關係不僅是筆墨的大小正側,而且也包括留白的疏密虛實。留白與筆墨的關係好像雲出岫,風入松,渾然一體。書法創作留白形式有哪些呢?蔣和《書法雜論》說:

“布白有三,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間之布白。”空間布白遠不止這些,包括字形結構內的空間布白,字距之間布白,行距也是布白,整幅作品看四條邊也是布白。


計白當黑:書法創作學會留白,才能寫出精品

王羲之書法留白


無論是字之布白,行之布白還是篇之布白,作用如下:

字距布白

字距布白有三個作用。

第一,加強節奏感。

字距餘白或疏或密,會使縱向鬩讀產生或快或慢的節奏。有些地方加大字距以後,還會造成視讀上的間斷,劉熙載《藝概·詞曲概》說:

“空中盪漾,最是詞家妙訣,上意本可接人下意,卻偏不人,而於其間傳神寫照,乃愈使下意栩栩欲動,《楚辭》所謂‘君不行兮夷猶,蹇誰留兮中洲’也。”

這種間斷所造成的大面積留白,處理好了,會出現“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計白當黑:書法創作學會留白,才能寫出精品

米芾書法作品


第二,豐富筆墨造型。

漢字書寫從左到右,上一字的末筆多在右邊,下一字的起筆多在左邊,如果字距相等兩字筆勢的連接夾角也就基本相同,為避免這種毛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強調字距變化,有疏有密,才能使上下字的連接夾角有小有大,變化多端。

第三,影響視讀方式。

字距增大,大到超過行距,就會加強筆墨的橫向連貫,強調構成的章法常常利用這種方法,字距大於行距,引導觀眾的視覺向左右搜索,關注左右字的顧盼呼應,在點畫的粗細長短,結體的正側大小,用墨的枯溼濃淡等各種對比關係中體會到空間關係和形式構成,領略到一種繪畫的美感。


計白當黑:書法創作學會留白,才能寫出精品

空靈:董其昌書法留白


行距布白

行距布白也有三個作用

第一,強化節奏感。

行數更多的作品,行距更要不斷地作各種寬窄變化,不斷地加以行與行的粘並。粘並如同長篇小說中的章回節目,具有提醒與間歇的作用,能使閱讀過程產生節奏,不覺得羅嗦和拖沓。

第二,豐富筆墨造型。

章法為避免杲板,追求生動,與點畫和結體一樣,常常“側以取妍”。章法的側妍方法是打破行距餘白的平均分佈,或者從疏到密,或者從密到疏,造成偏側。行距餘白前緊後松的為側妍,比較生動,有開張豪放的感覺。行距餘白前松後緊的也是側妍,也比較生動,有閉合收斂的感覺。

劉煕載《藝概》說:

“篇意前後摩蕩,則精神自出。”“詩之局勢非前張後歙,則前歙後張,古體律絕無以異也。”

書法作品要“精神自出”,行距留白也應當前後摩蕩,有寬窄變化。

第三,影響視讀方式。

行距增大,大到超過字距,就會加強筆墨的縱向連貫,引導觀眾的視覺沿著線條展開的順序下行,在線條的提按頓挫、輕重快慢和離合斷續等一系列變化中去感受書寫的節奏,體會音樂的魅力,傳統帖學大都如此。字距行距的加大,結果造成通篇風格的清新朗暢。

整幅作品的四周留白

四條邊的留白是筆墨張力與邊框束縛力的緩衝地帶,留白越寬,筆墨張力越小;留白越窄,筆墨張力越大。四邊留白的寬窄具有加強和減弱作品視覺效果的作用。

傳統倫理推崇溫良恭儉讓,傳統書法主張平正中和,“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因此傳統書法家在處理四邊留白時,一般都比較寬,控制筆墨張力,使它與邊線不發生衝突,如同相安無事處世原則。


計白當黑:書法創作學會留白,才能寫出精品

弘一書法


大留白最典型的是弘一法師的書法作品,結體造型和用筆速度的變化極其微妙,作品風格非常寧靜,如同佛教說的涅槃。在這種風格中,弘一非常重視四邊餘白的審美價值,留得極寬,充分發揮它們在營造平和沖淡意境上的作用。他曾專門寫信叮囑收藏者,裝裱時千萬不要把寬邊裁窄了,可見其中的深意。


計白當黑:書法創作學會留白,才能寫出精品

八大山人冊頁書法


八大山人也是注重四邊餘白的神奇效果,為追求奇特的風格面貌,喜歡在四邊餘白上做文章,如他的冊頁作品,有的天頭地腳錯落不齊;有的原本比較整齊,寫好後再補寫一兩行或上或下的題記,造成天頭地腳的起伏之感;有的將文字寫於幅式的偏上或偏右部分,好比一般寫“回”字,中間的口決不會寫在正中一樣;還有的打破四邊等齊的餘白,將字寫在紙幅的上半部分,下面有大片餘白任其沉浮,產生輕飄空靈、寬鬆自由的感覺。

一件書法作品,整齊,錯落,穿插交織在一起,動、靜結合,最終達到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的和諧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