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餐飲市場慢慢“恢復元氣”餐企“花式”自救

<article>

中新社福州3月21日電題:福州餐飲市場慢慢“恢復元氣” 餐企“花式”自救

作者 葉秋雲

魚面、蝦餃、芋泥……21日中午,在福建省福州市一商場美食街內,兩位“主播”正帶著網友“雲”品嚐福州特色小吃。

隨著疫情防控逐漸出現積極信號,福州市餐飲行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開始陸續恢復堂食服務。堂食恢復,民眾心理解封卻仍需時日,餐飲企業各出奇招吸引顧客。

這場直播很特殊,參與直播的“主播”是商場的普通工作人員,他們“臨時上崗”,面對鏡頭介紹美食、陪網友吃飯。“直播間內,商家有提供優惠,網友可以直接下單。”福州世歐廣場天虹百貨營銷部經理康女士說。

在幾公里外,福州市一奶茶店工作人員正在製作5升“霸王桶”奶茶。豆腐入桶,上稱;波霸入桶,再上稱……“霸王桶”奶茶的豆腐、波霸、奶茶是平常的10倍。

疫情下,該店於3月9日復工。“顧客反映‘想狠狠地喝奶茶’,於是12日推出了5升桶裝奶茶。客戶提前一天預訂,第二天就可自提或外賣配送。”該店負責人表示,之前,太多老顧客問幾時營業了。

相關人士表示,此次疫情給了餐飲行業一個反思的機會。不少餐飲行業出於“自救”作出各種探索,包括售賣生鮮食材和電商平臺合作售賣半成品等。

提供快餐服務的“汀洲佬客家鴨肉粥”就探索出了新的思路,通過社群和直播吸粉,不僅提供快餐外賣,而且售賣該店的食材半成品。“汀洲佬客家鴨肉粥”創始人林福水告訴中新社記者,年前,他就已經考慮“兩條腿”走路,線上線下一起銷售。

“此次疫情推動了我們轉型、往前走,去做新的嘗試。”林福水錶示,2月15日復工以來,福州的20多家線下門店僅一半復工,那時只能接外賣,復工成本大,壓力也增大。

“當時,很多企業還未復工,吃快餐的人比較少,更多的是在家自己下廚。由於我們的原料比較好,都是長汀老家放養的土雞土鴨,便考慮加工為半成品在網絡上售賣。”於是,2月20日,林福水從身邊的朋友開始“下手”,以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為媒介吸引顧客。

據他介紹,隨著顧客和朋友的推廣,此部分每日進項可達兩三千元不等,而客戶也從福州地區慢慢發展到了上海、廣州、深圳、泉州等地。“雖然目前成績還不算理想,但給我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

部分傳統餐飲業有了“新變化”,但大部分餐飲業還是堅持以線下為主。隨著餐飲企業陸續開放堂食服務,進店用餐的市民也在漸漸增多,福州餐飲市場正慢慢“恢復元氣”。

記者在福州市一大型廣場美食街內看到,眾多商家的餐桌上還安置了隔離板,上面寫著:“此處可堂食;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用餐時請儘量不談話;限坐一人”等文字。福州市民三三兩兩結伴而行,在店內用餐前還需量體溫和登記姓名、聯繫方式。

正在一餐飲店內打包的福州市民陳女士表示,有了隔斷板,確實安全了很多。“春季是病毒高發期,希望平時商家的安全意識都能這麼強。”

有著“煙火氣息”的餐飲業復工是一座城市復甦的重要體現,目前,福州市餐飲行業開始陸續恢復堂食服務。福州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秘書長陳偉傑指出,現在能夠恢復堂食的企業,消費者都可以放心去消費。不論是政府的層層管控,還是經營業主的責任心,都不允許恢復堂食的企業出現問題。(完)

/<artic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