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直大爺”丁蔭楠:拍攝精英人物弘揚民族精神

中新網北京5月21日電 題:“耿直大爺”丁蔭楠:拍攝精英人物弘揚民族精神

中新網記者 李凌

“如果把掙錢放在第一位、讓搞笑逗趣的娛樂電影成為主流,那這個民族恐怕就沒有希望了。”年近80歲的老導演丁蔭楠近日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耿直髮聲,他表示,一個國家之所以不衰亡、一個民族之所以能持續發展,是因為有一系列優秀的人在支撐著。

“耿直大爷”丁荫楠:拍摄精英人物弘扬民族精神

年近八旬的丁蔭楠依舊精神抖擻。 王慶然 攝

大導演也曾跑龍套

丁蔭楠是中國第四代電影導演代表人物之一 ,有“偉人傳記電影導演”的美譽。無論是成名之作《春雨瀟瀟》,還是再現偉人精神、精英風采的《孫中山》、《周恩來》、《鄧小平》、《魯迅》等,他都始終不忘在藝術追求中堅持真善美表達、堅持塑造永恆的角色,“一個民族需要這樣的力量和鼓舞。”

“耿直大爷”丁荫楠:拍摄精英人物弘扬民族精神

丁蔭楠的書櫃裡放滿了每一部電影的拍攝資料。 李凌 攝

受曾在抗日劇社做演員的哥哥影響,丁蔭楠自小愛上文藝。參加工作後,又加入了北京工人業餘劇團,經常到北京人藝、北京青藝跑龍套。“那時候的藝術家們對我們這些業餘演員熱情之極,像於是之這樣的大名人,還邀請我們去他家做客,教我們怎麼朗誦、怎麼理解角色。”回憶起“龍套生涯”,丁蔭楠感慨當年的文藝圈不像現在的娛樂圈,“現在的明星們走哪都帶著保鏢,跟普通人距離太遠。”

1961年,丁蔭楠如願考進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他認為做導演可以通過電影來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對世界的看法、對社會的見解,很有意義。

“耿直大爷”丁荫楠:拍摄精英人物弘扬民族精神

丁蔭楠的兒子丁震(左)如今子承父業也當起了導演。 受訪者提供 攝

《孫中山》險勝《芙蓉鎮》

1969年,丁蔭楠作為優秀的“新鮮血液”,被分配到廣東話劇團工作,5年後調到珠江電影製片廠。

1979年,丁蔭楠執導首部電影《春雨瀟瀟》,影片以1976年的“天安門事件”為背景,講述了一個被追捕的青年詩人的逃亡故事。這是一部充滿人性的公路片,瀟瀟春雨貫穿全片,既隱喻著愁情哀愫,又孕育著萬物生機,正好與電影主題和當時的政治背景相呼應。影片讓觀眾印象深刻,也讓丁蔭楠獲得1982年國家青年創作獎。

孫中山誕辰120週年之際,丁蔭楠被選中執導《孫中山》,自此,他走上了人物傳記電影之路。

丁蔭楠和他的團隊帶著珠影廠支持的5萬美元,從中山到澳門、到檀香山到神戶……沿著孫中山當年的足跡走了一遍,對孫中山也有了不一樣的瞭解。從開始準備到完成拍攝,這部電影整整用了4年時間。

“耿直大爷”丁荫楠:拍摄精英人物弘扬民族精神

丁蔭楠(左一)憑《春雨瀟瀟》獲獎與獲獎者陳沖(女)等合影。 受訪者提供 攝

丁蔭楠沒有把孫中山拍成神。影片裡,孫中山一改高偉光的形象,成為一名有血有肉的政治追求者,在真實的史料基礎上,藉助敘述的詩情化,生動再現了跌宕起伏、氣勢磅礴的中國現代史畫卷。

《孫中山》上映後好評如潮,獲得了第七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九個獎項,並獲得了第十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以及廣電部的優秀影片獎。

特別值得丁蔭楠“驕傲”的是,當年他憑藉《孫中山》與拍攝《芙蓉鎮》的大導演謝晉爭奪金雞獎最佳導演。兩部電影各有千秋,評委們也是爭論不休,“不過,最終我還是贏了”丁蔭楠爽朗地笑著說。

後來,丁蔭楠又陸續拍了《周恩來》、《鄧小平》、《魯迅》等人物電影,繼續把偉人的形象搬上大銀幕。其中,《周恩來》更是創造了2.7億元人民幣的票房紀錄,而當時的電影票價僅2元。

拍精英弘揚民族魂

丁蔭楠從珠影廠退休後,隨兒子長居北京,並與兒子丁震合作,先後又拍了6部展現先進人物形象的電影。“以前是兒子幫我做場記做副導演,現在是我給他當助手。”提到子承父業,丁蔭楠甚感欣慰。

“耿直大爷”丁荫楠:拍摄精英人物弘扬民族精神

丁蔭楠執導《周恩來》時與演員說戲。 受訪者提供 攝

他們的人物電影受到多方肯定且獲獎無數,但票房卻不理想。對此,丁氏父子並未灰心,“我慶幸網絡時代的到來,三年前拍的《啟功》網上有500萬次觀影量,《魯迅》也是通過網絡收看。”在丁蔭楠看來,中華精英人物對於鞏固民族地位、發展民族精神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他不會為了票房,就放棄宣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對於接下來要拍攝的電影,丁蔭楠胸有成竹,“目前正在籌拍《林巧稚》,以後還會拍《梁思成》、《梅蘭芳》。”他說,不能慢慢消耗剩餘的生命,寧可最後倒在拍攝現場,“希望離去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丁蔭楠用保爾·柯察金的名言總結。(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