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談|大塊頭禁止入內?為什麼練得好的人,健身房反而不待見?

引言:不知道經常健身的你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健身房中對於那些練得特別好的健身者往往呈現出兩種截然對立的態度:作為健身會員往往對大佬十分歡迎,而工作人員卻總是一臉嫌棄,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現象?

健談|大塊頭禁止入內?為什麼練得好的人,健身房反而不待見?

(一)健身房之魔相

不得不說,近些年在商業健身房已經發生了太多亂象,有些簡直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稱之為魔相亦不為過。比如威爾士健身會所發生的“大佬會員被驅逐”事件,起因很簡單,這個會員練得太好太專業了,有者可能發展為“黑私”的巨大潛質,健身房當然需要防患於未然,提前破滅這個火苗。

健談|大塊頭禁止入內?為什麼練得好的人,健身房反而不待見?

白衣者為會員、粗壯的肱二頭與背後黑衣私教形成鮮明對比

這裡說的“黑私”可不是那個“黑絲”,私是指私人教練,當然這個詞不是形容“黑心的私教”,而是健身圈子對那些不經健身會所同意,即在健身房內對其他會員進行盈利性指導的私人教練的統稱。其實比較客觀的稱呼應該叫做“自由私教”。

健談|大塊頭禁止入內?為什麼練得好的人,健身房反而不待見?

我們不難看出,這場衝突的本質是什麼?畢竟,健身房的盈利模式早已從會籍服務轉為私教服務,而疑似“黑私”的出現勢必會觸碰這一塊本來就不大的蛋糕。而從客觀方面來看,練得太突出的會員,的確在某種程度上會對其他健身會員產生一些微妙的影響。

小白健身者往往將之視為自己崇拜的對象,經常去請教大神有關於訓練方面的問題;但也不排除這種鮮明的對比會另大多數普通人人心生沮喪,當然也有訓練者厭惡和反感大神訓練時的嘶吼、訓練後留下的汗漬。

健談|大塊頭禁止入內?為什麼練得好的人,健身房反而不待見?

健身大佬和普通人以及健身俱樂部之間真的有無法調和的矛盾嗎?這令我不禁想起了歷史上曾經名聲大噪的“星球健身”獨特的思維理念,而目前國內健身行業所經歷的一切,在回溯之後便會發現這一幕是何其的相似。

(二)星球健身模式

“星球健身”是美國知名連鎖健身俱樂部,由龔達爾兄弟所創建,說白了它的特別之處在於,像賣漢堡那樣賣健身,誠如俱樂部老闆所言:“我們的成功秘訣是不做‘最好’的健身中心。”

健談|大塊頭禁止入內?為什麼練得好的人,健身房反而不待見?

現代化商業健身房,總是將健身預設為一種高端人士的奢侈品,因此寬闊的場地、豪華的器械、周到的服務都成為“精品”的代名詞,但能為之買單且有強烈健身意願的也不過只有15%的人群。

“擺脫一切成為一個好健身房的因素”,當其他健身俱樂部都在做加法的時候,星球健身卻用減法的方式,去塑造了一個迎合“85%人群”的標準。除了價格低廉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去訓練化”!

健談|大塊頭禁止入內?為什麼練得好的人,健身房反而不待見?

即高強度、大重量的自由力量訓練在這裡是被限制的,而這恰恰是所謂健身大佬最喜歡的訓練模式,限制之後的場地內,只保留了學習門檻最低的固定器械和有氧設備,而這正是小白健身者最喜歡的,因為熟悉又安全:跑步機不過是換成了原地奔跑,固定器械不就是沿著特定軌跡推、拉、舉嗎?

健談|大塊頭禁止入內?為什麼練得好的人,健身房反而不待見?

而最有特色也最為奇葩的一點是,一旦有健身隊大佬使用大重量訓練發出咆哮或者發出太大聲響時,就會觸發所謂的“蠢蛋警鈴”,一些“不懂規矩”的健身達人就因為一邊舉重,一邊嗷嗷大叫而被其他會員拉響警鈴,遭到工作人員制止。

大刀闊斧削減器械和項目,堅決不歡迎“認真鍛鍊”的人,這樣做除了降低運營成本之外,更重要的目的是把那15%真正熱愛運動的人排除在外。因為健身房從本質上而言就是商業組織,而不屬於真正熱愛鍛鍊的健身者,如果會員辦卡之後來了兩三次就不來了,他們反而樂於見到這種情況。

健談|大塊頭禁止入內?為什麼練得好的人,健身房反而不待見?

另外一方面,限制了健身大佬對於普通健身者來說可能也是一件好事,這裡沒有肌肉猛男和翹臀馬甲女自戀拍照以及霸佔器械,他們不會因此感到自卑和沮喪,畢竟眼不見就心不煩。也不用再擔心另一半的目光始終遊離,或者三更半夜翻看對象手機有沒有和某個帥哥靚妹勾搭。

結語:普通健身者、健身大佬、商業健身房的矛盾並非不可調和,問題的關鍵還應該落點於“顧客的需求”,即是追求一種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還是想歷經蛻變追求更好的自己?此外,健身行業也應隨著健身觀念的迭代而亦步亦趨,而不僅僅只是為了單純地盈利而絞盡腦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