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平衡是生活與事業的相輔相成。工作佔據了我們日常生活的絕大部分時間,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如何在不犧牲個人生活的前提下獲得事業成功,是每一位職業人都面臨過的困惑。在生活和事業的天平上,放棄了任何一方都會導致人生的缺憾與失衡。只有同時獲得生活幸福和事業成功,才能夠實現在高層次上的平衡。

就我們個人而言,平衡是我們自身不同角色之間的平衡。我們有自己的職業和事業,這是我們的職業角色;我們是社會的一分子,參與不同的社會活動這是我們的社會角色;我們擁有自己的家庭、親人、朋友,擁有自己的生活空間,這是我們的生活角色事業上有成就,對社會有貢獻,個人生活幸福美滿,這就是絕大多數人心目中最理想的平衡人生。

在追求平衡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首先需要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去探索自己追求什麼樣的生活、適合什麼樣的工作,並嘗試對未來希冀的生活做出合理的規劃,通過努力去實現個人目標。


要想成為一個成功人士,首先需要管理好自己,使自己成為一位品德優秀、思維活躍、身心健康、自律自強的人,並在工作中不斷修煉自我,全面提升職業素養,在事業上不斷取得進步。

回報社會不是功成名就後的一擲千金,而是體現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用實際行動為社會做些力所能及的貢獻,讓公益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個人追求成功的過程,也即是三種上述角色不斷髮展和成熟的過程。

本書結合作者多年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和職業輔導培訓的工作經驗,圍繞公民的三重角色——職業人、社會人、生活人,從自我探索、職業規劃、自我管理、職業素養、回報社會等方面介紹個人生涯的精細化管理理念和方法,探索如何才能實現平衡人生的最高境界。本書旨在幫助讀者樹立平衡的人生觀念,並掌握自我管理技能,提升職業素養,做命運的主人,開創絢爛多彩的人生。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職業人精細化管理


鏡中窺己——自我認知

人的一生是一個不斷攀升的過程,如同爬梯子。可是許多人爬到了梯子的頂端,卻發現梯子最初放錯了地方。當我們在不斷地向上攀爬的時候,是否停下來想過,我從哪裡出發,前方是否真正是我的目的地?想要回答這些問題,首先需要回答一個問題:我是誰?


1、初識自己

三重角色:作為公民,我們通常需要扮演三種角色,包括職場角色、家庭角色、社會角色,我們每個人都扮演著三重角色。每個人只有定位好自己扮演的角色,並清楚地知道自己責任和義務的內涵,才能把握住生活的重心,平衡好生活的多個方面。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三重角色

性格輪廓:我們每天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與不同的人打交道,不同人的性格千差萬別。我們通常會描述一個人“內向”或者“外向”,還會描述某個人比較“感性”或者比較“理性”,通過上述兩個最常見的性格表現維度,心理學家將人的性格粗略地劃分為四種類型,即活潑型(Sanguine, S)、力量型(Choleric, C)、完美型(Melancholy, M)和和平型(Phlegmatic, P),稱為SCMP性格輪廓模型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SCMP性格輪廓模型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不同性格輪廓的外在表現和潛在缺點

需要說明的是,性格並沒有好壞之分,任何一種性格特徵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優點,也有相對的弱點和不足之處。實際上我們每個人的性格都是多樣化的,沒有一個人百分之百地屬於某一種類型,往往是多種性格的融合,只是某種類型的特徵相對明顯一些。

工作風格:你是哪一類風格的人呢?你是否注意到自己工作風格和周圍領導同事下屬的區別呢,如何才能和不同的人進行高效的溝通合作呢?也許你可以通過行為風格測試工具PDP來發現,而與之對應的每種動物類型都具有什麼樣的特徵,可以看下圖知道。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2、本我探源

在上一節,我們通過兩個簡單的測試來判斷自己的性格輪廓和工作風格。其實人是很複雜的高等動物,每個人都有各自獨特的特點,而我們平時表現出來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在弗洛伊德的《歇斯底里研究》闡述了著名的

“冰山理論”,認為人的心理分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

(1)本我是人的各種原始慾望,是人的基本需求;


(2)自我是個體出生後,在現實環境中由本我中分化發展而產生,由本我而來的各種需求,如果不能在現實中立即獲得滿足,人就必須遷就現實的限制,並學習如何在現實中獲得需求的滿足;


(3)超我是由個體在生活中接受社會文化、道德規範的教養而逐漸形成的,往往是由道德判斷、價值觀等組成。

上述三部分構成完整的個體,相互作用。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維吉尼亞·薩提亞(Virginia Satir)女士在從事心理治療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了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論。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薩提亞模式的冰山理論

我們日常表現出來的外在行為只是關於自己冰山的一角,在冰山之下,隱藏著許多別人未知甚至自己也從未察覺的情緒、感受、期待、渴望等。心理學上把人對自己的認知分成四個範疇:公開區(Open Area),隱藏區(Hidden Area),盲目區(Blind Spot),未知區(Unknown Area)。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喬哈里視窗

我們可以嘗試從如下七個方面探索自己的冰山深處: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認識自己的七個維度

天賦——天生我材:美國著名諮詢公司蓋洛普(Gallup)在其推出的商業暢銷書《現在,發現你的優勢》中,提出了一項革命性的觀點:

“成功之道在於最大限度地發揮優勢,而不是克服弱點。

木桶效應”告訴我們,我們能成就多大的事業,受囿於我們最薄弱的那個方面。而現在蓋洛普的優勢識別器(Strengths Finder)卻告訴我們:在一個分工的社會中,如果我們能做自己更擅長做的事情時,效率更高,更容易獲得成功。

情商——成功關鍵:美國心理學家彼得·薩洛維(Peter Salovey)和約翰·梅耶(John Mayer)提出了情緒智力(Emotion Intelligence)的概念,經過著名科學記者丹尼爾·戈爾曼(Daniel Goleman)發展形成現在廣為人知的情商理論。戈爾曼認為,情商(Emotion Quotient, EQ)與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 IQ)的關注點不同,情商側重認知和管理情緒的能力,包括以下幾個層次的內容: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情商的五個方面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智商和情商的比較

雖然戈爾曼本人在《情商:為什麼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書的序言中否認了情商決定了成功的80%的說法,但是,情商無疑在人取得成功的過程中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具有高情商的人,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並體察到他人的情緒感受,關心他人,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容易受人歡迎,從而獲得更多的信任和幫助。

為了幫助人們認識情商並改善情商水平,美國情商研究專家喬舒瓦·弗理德曼(JoshuaFreedman)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實踐,將已有的情商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彙總出提高情商的三大步驟八種核心勝任力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6秒鐘情商提升模型

性格——秉性難移:在前面我們初步瞭解了自己的性格輪廓,SCMP模型只從兩個維度來衡量人的性格,相對比較簡單,本小節將介紹一個更為成熟的性格模型,即

MBTI模型。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卡爾·榮格(Carl G. Jung)在其1921年發表的《心理類型學》中詳細闡述了內傾型和外傾型的態度類型,同時將人的心理活動分為感覺、直覺、思維和情感四種基本機能。榮格按照兩種態度類型與四種機能的組合,將人類性格共分成八種類型,以此來描述彼此之間的差異。這一理論被美國的Katherine C. Briggs和Isabel Briggs Myers進一步發展,形成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性格模型。MBTI是當今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職業性格測試工具,用來衡量和描述人們在精力來源、獲取信息、作出決策、對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動規律和性格類型

MBTI通過四個維度來測量人在性格和行為方面的偏好和差異,如圖所示,具體包括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MBTI職業性格模型的四個維度

這四個維度通過排列組合共形成16種性格類型,如圖所示。正如前文所述,性格類型沒有好壞之分,每一種性格特徵都有其價值和優點,也有缺點和需要注意的地方。清楚地瞭解自己性格的優勢和劣勢,有利於更好地發揮自己的特長,儘可能地在為人處事中避免性格中的劣勢,更好地和他人相處,更好地做出決策。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MBTI十六型人格

圖中的十六種類型根據其相似度可以簡化成4大類,分別是感覺—判斷(SJ)型,感覺—認知(SP)型,直覺—思維(NT)型,直覺—情感(NF)型

興趣——擇我所愛:興趣往往左右著我們的工作態度。可以想象讓一個喜歡交際、能言善辯的孔雀型的人每天對著電腦整理報告、校對數據,或者讓一個性格內向、喜歡思考的貓頭鷹型人去組織一場年終聯歡晚會,該是一件多麼苦不堪言的差事。

那麼如何才能發掘自己的興趣呢?在社會學中,被廣泛應用的“霍蘭德職業興趣模型”能幫助人們瞭解自己的興趣和專長。這個模型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心理學教授、著名的職業指導專家約翰·霍蘭德(John H. Holland)提出。霍蘭德教授於1959年提出了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人職匹配理論,他認為同一類型的勞動與職業互相結合,達到適應狀態,勞動者只有找到適宜的職業崗位,其才能與積極性才會得以很好地發揮。這一理論首先根據勞動者的擇業傾向和工作技能,將勞動者劃分為六種基本類型,對應地,職業崗位也劃分為六類。

不同職業興趣和職業類型的特點如表所示。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霍蘭德職業興趣與職業分類

霍蘭德用六邊形模型來表示六種興趣、職業類型的相互關係,這六種類型按照一個固定的順序可排成一個六邊形,如圖所示。霍蘭德六邊形模型不是簡單地用六個角來羅列這六種職業類型,邊長和對角線的長度還對應著不同職業之間的相關度。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霍蘭德職業興趣模型

霍蘭德六邊形反映出影響個人職業選擇三個方面的因素:職業興趣、職業能力和職業類型,如圖所示。職業興趣是人意識中的傾向性偏好,對某種職業類型的工作表現出特別的興趣和意願;職業能力是人的勝任能力,對該項職業所需的技能是否擅長。興趣和能力其實是相互作用的,對某件事感興趣,才會願意投入精力鑽研學習,能力得到提升;反過來,做事得心應手,則會增加成就感,興趣隨之變濃。因此,一份合適的職業既要與興趣匹配,也要與能力匹配。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人職匹配模型

氣質——個人名片:古代希臘哲學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用體液解釋氣質類型,創立了氣質學說,將人的氣質分為四種類型: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抑鬱質。根據這四種氣質類型的典型表現,可以分別稱為興奮型、活潑型、安靜型、抑制型。雖然這種劃分方法缺乏科學根據,但是很好地將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氣質類型做了一個有效的劃分,因此沿用至今。如下列出了四種氣質類型的典型特徵及適合職業。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希波克拉底四種氣質類型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不同氣質類型的人物代表

氣質學說按照人的心理特徵進行劃分,不同心理特徵的人表露出來的精神風貌、神態舉止、行為風格大不相同。氣質沒有好壞之外,每一種氣質都有其優點,如果善於加以利用,使之成為自己的特長,實現正向反饋,並形成品牌效應;同樣每一種氣質也有其缺點,在平時生活中注意規避,有利於身心健康。因此對自我氣質類型的評估,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瞭解自己的心理特徵,調整不良心像,並指導我們的行為舉止。

自信心——力量之源:追求成功幾乎是每個人的願望。可是妨礙一個人成功的最大障礙往往是自己,我們常常會懷疑自己的能力,即使是有成功條件,也可能因為害怕嘗試而錯失良機。這種心理上的畏縮有時會成為自己成功的絆腳石。

價值觀——追隨我心:也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並不覺得價值觀的存在,甚至有人會認為大談價值觀是一件虛無縹緲的事情。然而價值觀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我們在關鍵時刻的抉擇,引導著人生的走向。簡單來說,價值觀是我們在長期生活中形成的對什麼是好、什麼是應該的基本看法,是我們作出決定和採取行動的原則和標準。價值觀表達了個人對客觀事物(包括人、物、事)以及對自己的行為結果的意義、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總體評價,它使人的行為帶有穩定的傾向性。

人的價值觀建立在需求的基礎上,根據美國社會學家、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H.Maslow)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人類激勵理論》, 1943年),人的需求按照層次高低可分為五種,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逐級遞升。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價值觀就是一種高層次的內心需求。它凌駕於整個人性之上,支配著人的行為、態度、信念、認知等,支配著人認識世界、瞭解自我、自我定位、自我規劃等行為。價值觀直接決定一個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標和追求方向的性質,對人們自身行為的定向和調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價值觀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價值觀反映人們的認知和需求狀況。

(2)價值觀對人的行為動機有導向作用。

哈佛大學教授戴維·麥克利蘭(David C. McClelland)在研究人的工作動機時,認為個體在工作情境中有三種重要的高層次需求動機,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麥克利蘭工作動機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謝洛姆·施瓦茨(Shalom H. Schwartz)等人在麥克利蘭等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總結出10個普遍的價值觀動機類型,分為自我超越、自我提高、保守、對變化的開放性態度等4個維度,並編製成“施瓦茨價值觀量表”。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施瓦茨價值觀量表動機類型


3、鏡像自我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查爾斯·庫利(Charles H. Cooley)提出了“鏡像自我”的概念。庫利認為,人對自我的認知主要是通過與他人在社會中互動形成的,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態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鏡子”。我們通過其他人瞭解他們在我們身上所看到的形象,就像我們在鏡子裡看自己一樣。社會學家喬治·米德(George H. Mead)進一步精煉了這個觀點,指出與自我概念有關的並不僅僅是別人如何評價我們,而是我們覺得他們如何評價我們,因為別人對我們的評價也是通過我們自己感知的。


按圖索驥——生涯規劃

“當我爬到頂,才發現自己把梯子放錯了地方。”梯子放錯了地方,導致終點偏離了最初期望的目的地,這就是路徑依賴。我們每一步選擇,決定了未來的人生;我們未來的生活,正是今天的抉擇


1、生涯階段

按照傳統的分類方式,人的一生可分為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若干階段,童年時代是無憂無慮地成長,少年和青年主要是求學和就業,人到中年意味著需要承擔撫養家庭的重任,老年則是退休之後的頤養天年。

按照孔子的觀點,人生分為六個階段,分別為求學階段、自立階段、成熟階段、安命階段、耳順階段和隨性階段。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心理成熟度越來越高,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對自己的定位也有所不同。

按照美國著名職業生涯規劃導師舒伯(Donald E. Super)提出的“生涯彩虹”理念,我們每個人在一生中會經歷許多不同的階段,同時會擔任許多不同的角色。舒伯認為,在個人發展歷程中,主要包括成長階段(0—14歲),探索階段(15—20歲),建立階段(30歲左右),維持階段(45歲左右)和退出階段(65歲以後)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在不同的階段會扮演不同的角色。為了綜合闡述生涯發展不同階段與不同角色彼此間的相互影響,舒伯創造性地設計了一幅“生涯彩虹圖”,形象地描繪了多重角色生涯發展的時空關係,在人生的很長階段裡,多種角色交互影響;各種角色在不同階段綵帶寬度不一,表示該角色在這個年齡階段的權重。

成長階段最主要的角色是子女,這時候我們享受父母的哺育和撫養;探索階段(15—20歲)的主要角色是學生,這是我們求學的歲月;建立階段(30歲左右)的主要角色是家長和工作者,這時我們同時承擔著開創事業和養育後代的雙重責任;維持階段(45歲左右)工作者的角色突然中斷,又恢復了學生角色,暗示這時必須再學習、再適應才有可能處理好職業與家庭生活中所面臨的問題,化解所謂的“中年危機”。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生涯彩虹圖

生涯中的各種角色之間是相互作用的,為了某一角色的成功付出太大的代價,也有可能導致其他角色的失敗。因此我們在設計職業生涯目標時,需要平衡各個人生階段的角色重心,思考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樣的人生,才能夠兼顧生活的各個方面,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成功人生。

那麼,我們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呢?具體說來,包括六大步驟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職業生涯規劃六部曲


2、環境分析

環境認知:職業環境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幾個方面: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職業環境分析

SWOT分析法是組織分析環境、制定戰略的重要分析工具,SWOT分析法由四個方面構成,包括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機會(Opportunities)、威脅(Threats),也可以用於分析個人所處的環境與制定決策。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是檢查和審視我們的能力、興趣和職業機會的有效工具。當採用SWOT分析法進行職業規劃和決策時,實際上包含下述三個步驟: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理性分析自我與環境


3、設定目標

那些有清晰且長期目標的人,一直向著自己的目標不斷努力,幾乎都成為社會各界的頂尖成功人士。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能夠儘早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並集中精力付諸行動,才有可能在某個領域有所建樹。如果經常更改航向,甚至連前進方向都不知道,那人生之船註定要在大海里隨波逐流了。

平衡人生:在制定人生目標之前,首先要回答的問題是: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這取決於個人對成功的理解,而成功與否需要個人、家庭、組織、社會全面判定。另外,職業目標與個人的價值觀是密不可分的,你認為重要的並且值得付出一生去努力實現的目標,才是人生的奮鬥目標。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平衡人生的多個方面

平衡的人生就是本書所提倡的個人三重角色的和諧統一。我們可以用下圖所示的生活平衡輪來評估自己某一階段的生活狀態,譬如你的生活包括工作、家庭、健康、朋友和心靈五個方面,每個方面可以從1到5進行打分,5表示最滿意,1表示最不滿意。打分之後將每項得分連起來,得到一個形狀,從而判斷自己的生活是否平衡,哪些方面有所缺失,以幫助自己及時調整生活的重心。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生活平衡輪

職業目標:目標分短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還有更長遠的人生目標。目標從底端到高層,就像金字塔一樣。長期目標是人生的大方向,是人生馬拉松長跑的終點,但是遠遠望去,遙不可及。因此我們還需要制定相應的短期目標,將長遠的目標分解成一步步的小目標,並且逐一實現。當宏偉的長期目標被分解成一個個具體可操作的短期目標時,你會發現,每一步並不是那麼難。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目標金字塔

一般說來,短期目標服從於中期目標,中期目標服從於長期目標,長期目標又服從於人生目標。具體實施目標,通常是從具體的、短期的目標開始的。另一種目標分解的方法如下圖所示,近期目標在最外層,最容易實現,然後是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層層往裡,直到人生的終極目標,就像剝洋蔥皮一樣,逐層實現人生目標。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剝洋蔥法分解目標

設定目標應符合“SMART原則”,即:

(1)明確的(Specific):目標必須明確具體,而不是一個空洞的概念或飄渺的遠景;

(2)可測量的(Measurable):設定的目標必須可以評估考核,即可以準確評估已經完成了多少,完成質量如何;

(3)可實現的(Attainable):目標不能過於遠大,必須是與實際條件和自身能力相符的,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

(4)相關的(Relevant):每一個目標都必須圍繞人生最高目標,不能三心二意,過於分散精力;

(5)時限性的(Time-based):明確完成目標的具體期限,期限(Deadline)能給人以行動的壓力和動力,在每一個規定期限內完成任務,是提高執行力的保障。


4、生涯決策

職業決策是一個複雜的認知過程,不像解數學題那樣有一個確定的答案。職業選擇是基於多個方面的綜合決策,不僅需要考慮個人的因素,還需要考慮到家庭的因素和社會的因素;不僅需要考慮過去的經歷、現在的狀態,還需要考慮到未來的趨勢。

美國心理學家歐文·詹尼斯(Irving L. Janis)和萊昂·曼(Leon Mann)設計了一種生涯平衡單(Balance Sheet),用於輔助決策分析。詹尼斯和曼將重大事件決策的思考方向分為四個方面,即:自我物質方面的得失、他人物質方面的得失、自我認同與否、社會認同與否。在實際應用時,由於後兩項過於籠統容易導致決策者在填寫平衡單時感到困惑,我國臺灣生涯輔導專家金樹人對其進行了改進,從“自我——他人”以及“物質——精神”所構成的四個範圍內來考慮,集中到四個主題上:(1)自我物質方面的得失(2)他人物質方面的得失(3)自我精神方面的得失(4)他人精神方面的得失。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生涯平衡單


5、行動計劃

在確定生涯目標後,為了保證目標能夠順利實現,必須輔以具體的行動計劃。有了計劃,我們就對未來有了一定的預見性,從而減少未來的不確定性。同時,有了明確的計劃,才能有效利用自己的時間,行動有條不紊,確保目標達成。

生涯管理的過程實質上是制定計劃與行動實施的動態過程,符合計劃(Plan)—行動(Do)—檢查(Check)—改進(Act)的PDCA循環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生涯管理的PDCA循環


獨善其身——自我管理

個人對自我的管理,既有思想層面的管理,包括個人品格上的修養和思維方式的鍛鍊;也有身心層面的管理,包括身體方面的管理和心態方面的修行;還有資產層面的管理,包括時間等無形資產的利用和財產等有形資產的管理等。自我管理是成功的基礎,只有管理好自己,才能管理好家庭,管理好事業,即修身、齊家、立業。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自我管理的多個層面


1、品格管理

中國傳統社會對個人品格非常重視,修身是為人的第一要義,即要求樹立良好的品行,而對個人修養的要求主要是儒家的修身思想,即所謂的“三綱五常”。“三綱”的說法有強烈的封建色彩,若將其稍作修改,形成新的“三綱無常”,新“三綱五常”如表所示。仍不失為新時代對個人品格的基本要求。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新“三綱五常”


2、思維管理

人是具有高等思維能力的動物,個人的行為和決定都受思維的支配。人腦首先通過五官從外界感知信息,並對信息進行過濾、篩選,再加上自己的經驗和習慣進行歸納、修正,最後以情緒、行為等方式反應給外界。人腦的思維模式如圖所示。不同思維的人可能會選擇和採取不同的判斷方法和行為方式。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人腦思維模式


3、心態管理

心態是內心的想法和外在的表現。心態分為兩種:積極的和消極的。積極的心態可使人快樂、進取、有朝氣、有精神;消極的心態則使人沮喪、難過、喪失主動性。記住這樣一個成功定律:

成功=心態×能力

如果心態是負的,即使能力很強,也只能把你引到成功的相反方向。本書將“正能量”歸納為四大方面八種心態,如圖所示,通過轉化心態,走出消極的陰影,邁向積極的生活,才能贏取成功的人生。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心態管理

按照人的心理成熟程度可將人生分成三個階段: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心理的三個成長階段


4、健康管理

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是:健康不僅僅是不患病,還應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會交往方面的健康。也就是說,健康是在精神上、身體上和社會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狀態。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全面健康


5、時間管理

假設我們有80年壽命,18歲成年之前我們自己基本不能自主,60歲之後,由於身體衰老行動已經不能完全自主,因此人完全自主的黃金時間只有42年,共計367920小時。其中每天睡眠8個小時,去掉122640小時;一日三餐需要2個小時,去掉30660小時;平均每天花一個小時在交通上(在大城市可能還不止這個數),去掉15330小時;平均每天用來洗漱、上衛生間大約一個小時,又去掉15330小時,這樣只剩下183960小時=21年,也就是說42年黃金時間只有一半有效時間。再去掉平時休閒娛樂,比如說上網聊天、陪家人、旅遊等,又要用去好幾年……據統計,普通人能用在工作的時間只佔他全部生命的17%!

倘若我們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時間,提高單位時間裡的工作效率,那麼我們將會在短暫的一生中完成更多的理想和目標,使生命的質量大大提高,將會體會到生活中更多的幸福感和充實感。最重要的,我們相對於其他浪費時間的人,生命相當於得到了延長。時間管理就是樹立時間觀念,用技巧、技術和工具幫助人們提高完成工作、實現目標的效率。時間管理並不是要把所有事情做完,而是更有效地運用時間。時間管理除了要決定該做什麼事情之外,還要決定什麼事情不應該做。時間管理不是完全地掌控,而是降低變動性。時間管理的基礎是制定明確的目標,衍生出實現目標相應的計劃。計劃可以帶來秩序,幫助我們有條不紊地實現目標,在人生中找到方向。


6、財產管理

投資大師、世界首富沃倫·巴菲特說:生活的快樂不僅在於減少浪費,或者保持收支平衡,還要考慮未來要更富足美好,並寄予希望。

因此,僅僅通過節約和精打細算來生活,並不能使人過得富足。

一個不為多數人熟知的事實是:用長遠的眼光來看,你未來的財富不僅僅取決於你現在賺多少錢,而取決於你將多少錢用於儲蓄和投資。僅依靠工作攢到的錢不足以應對生活中諸多需要。我們應該利用手中的錢去做投資,讓錢生錢,保障我們生活必須甚至讓我們過上高質量的生活。越早開始投資,你將收穫的財富就會越大。

個人的理財能力也被稱為“財商”,一個財商高的人,懂得如何讓自己已有的資產增值,獲得更多的財富。如果你堅持投資理財,用科學的方法管理自己的財產,那麼,你的財富將會以有效的方式為你工作50年。從現在開始,堅持科學地管理自己的財富,投資複利的收益將令人驚歎!

巴菲特曾說:“1/3的人有錢靠天生,1/3的人有錢靠工作積累財富,1/3的人有錢靠理財致富。”大部分人不能像巴菲特一樣單純靠理財就成為世界頂級富翁,大部分人的致富道路應該如下: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通常的致富路徑

財富是工作和理財的結合體,多數人只關注工作而忽視了理財,所以做不到財務自由。理財規劃應該始於對自己財富觀念的認知,樹立財富夢想,分析財務現狀,並制定結婚、教育、購房、購車等的資金目標,之後進行投資理財。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理財規劃框架


邁向高峰——職業素養

工作是我們人生非常重要的部分,通常外界評價一個人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看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就以及對社會的貢獻。追求事業上的成功,是每個職業人孜孜不倦的追求。

美國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指出,一個人的成功,只有15%歸功於其專業知識,另外85%歸功於他表達思想、領導他人和喚起他人熱情的能力。因此,個人能否在事業上取得成功,不僅僅看其專業能力,還得看他的綜合素質,尤其是與人溝通合作的能力。

現代職業教育中將職業人從業所需內在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行為、職業作風和職業意識等方面規範和要求稱為職業素養。職業素養是一個人在工作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素質,我們評價某人“職業化”程度高,不僅指此人具有良好的職業形象和氣質,更因為他具有合格的職業資質、專業的職業水平、積極的職業態度等多個方面。因此,職業素養是一個人職業生涯成敗的關鍵因素。有人借鑑“智商”、“情商”的概念,把職業素養也進行量化測評,稱為“職商(Career Quotient)”,簡稱CQ。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職業素養的多重層次


1、職業道德

個人的職業失德可能會使公司蒙受巨大的損失,這是巴林銀行倒閉案給我們留下的深刻教訓。現代企業在選拔人才時,職業道德已經成為考核的首要因素。職業道德與個人品德密切相關,是個人品德在職業中的具體化。

只有優秀的員工才能締造優秀的企業。因此,世界著名企業都非常重視塑造員工的職業道德。總體而言,職業道德主要包括誠信正直、守紀自律、愛崗敬業、謙遜感恩等方面。


2、職業形象

簡而言之,禮儀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準則,“禮”要求人們應該互相尊重,“儀”則是體現尊重的表達形式,包括衣著打扮、言談舉止等。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形象管理的不同層次


3、溝通表達

人在職場,難免會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因此溝通表達能力非常重要。調查發現,工作中70%的錯誤是由於溝通不暢造成的。我們在表達一個想法時,往往通過自己習慣的方式表現出來,如何才能夠準確真實反映內心的感受,讓對方能夠理解和接受,達到預期的目的,是人際溝通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


4、人際管理

積極的人際關係是創造人們生活中能量的關鍵。人們需要彼此互相支持,沒有一個人是孤島。人際關係就是個體與他人在社交、情感、智力、身體以及精神方面建立關係。美國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認為:專業知識在一個人成功中的作用只佔15%,而其餘的85%則取決於人際關係。


5、團隊合作

就我們個人而言,團隊合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職業素養。我們不僅要學會如何在一個團隊中與他人合作,也要學會如何促使他人更願意和自己合作,從而營造一種合作的氛圍,促進整個團隊的發展和進步。


6、領導力

領導力是一項重要的職業素養,不是隻有管理者才需要領導力,作為普通的職業人也需要具備一定的領導能力。《領導力》一書的作者詹姆斯·庫澤斯(James Kouzes)和巴里·波斯納(BarryPosner)認為領導力就是動員大家為了共同的願景一起奮鬥的能力。無論是管理團隊、還是管理項目,或者只是帶領臨時的任務小組,都需要領導力來激勵大家共同奮鬥。

個人的領導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個人的能力、品質和魅力能夠贏得團隊成員的尊重和信賴;二是具備一定的領導技巧,能夠激勵和協調團隊成員,領導團隊完成目標。


兼濟天下——回報社會

每一個人在社會中都有不同的角色,不同的社會角色意味著不同的責任。在家庭、工作、社會等不同環境中,我們承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與之對應,我們也負有各種社會責任。梁啟超曾經說過:人生最苦的事,莫苦於身上揹著一種未來的責任。人生最快樂的事,當屬把責任完成了,盡到了自己的責任。


1、公民責任

“公民”一詞起源於古羅馬時代,是“共和”政體國家中成員的稱謂,從古羅馬共和時期到現今世界各國,公民作為人類的政治身份是全世界所公認的。公民描述了個人同國家、社會之間的關係。公民享有社會賦予的權利,同時也負有責任,因此公民身份強調的是社會成員權利和義務之間的平等性。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我”的利益相關者


2、公益行動

公益是我們回報社會一種最直接的方式。只要用一顆願意為社會做貢獻的愛心,我們身邊有各種各樣的渠道可以開展公益活動。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豐富多彩的公益活動


3、社會正義

在社會物質財富不斷增加的同時,人們的精神世界並未得到相應的改善。相反,冷漠、抑鬱等詞語在媒體上頻頻出現,令人不得不反思,我們生活的社會究竟怎麼了?

助人者自助,社會是我們每個人的社會,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利益相關者。在社會正義面前,每個人都應該義不容辭,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將自己的愛心傳遞給他人。

“子路受而勸德,子貢讓而止善”。子路救人,雖然救人的本意並不是為了收取謝金,但是被救者的心意能夠起到鼓勵見義勇為的效果。子貢救人,堅決不收謝金,道德非常崇高,但是會對普通人形成一道“道德門檻”。因此,社會應該通過正當的方式,積極鼓勵見義勇為者的行為,不但使其人生安全得到保障,精神上受到嘉獎,還應該施以適當的物質獎勵,以形成良好的社會風範。


幸福真諦——平衡人生

可口可樂公司前CEO布賴恩·戴森(Brian Dyson)曾在一所大學的開學典禮上這樣描述生活與工作的關係:“生命像是一場在空中不停拋擲五個球的遊戲。這五個球分別為:工作,家庭,健康,朋友和心靈。我們每個人都在很努力地擲著這五個球,不讓它們落地。這五個球中,工作是一個橡皮球,如果你不幸失手落下它,它還是會彈回來;但是家庭、健康、朋友和心靈這四個球卻是玻璃球,一旦你失手落下,它們可能會損壞甚至摔碎,它們將永遠不能復原到以前的模樣。“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五球遊戲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張資產負債表,其實英文的表示更確切,叫做Balance Sheet(平衡單)。生活的本質就在於此。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資產與負債

我們可以增加自己的無形資產來使人生充滿盈餘。這些寶貴的無形資產就是:平衡的心態,寬容,感激,善良,樂觀,努力……


1、幸福探尋

“我們越來越富有,可為什麼還是不開心呢?”這是令許多人深感困惑的問題。亙古至今,人類從來沒有停止追尋幸福的腳步。我們不禁要問:究竟什麼才是幸福呢?

每個人對幸福的認識是不一樣的,你的幸福觀是什麼樣的?哪些經歷曾經帶給你幸福感?梳理一下你的幸福經歷吧。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接著,我們對這十件曾經給你幸福的事情做一個梳理,針對每個經歷回答三個問題:

(1)這件事對你有意義的是什麼?什麼給了你使命感?

(2)你覺得快樂的事情是什麼?什麼帶給你快樂?

(3)你的優勢是什麼?你在這件事中擅長做的是什麼?

將上述十件事分別填到圖中對應的位置,你將會發現你的幸福源泉。這就是MPS(Meaning-Plearure-Strength,意義—快樂—優勢)幸福探索法。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MPS幸福探索法

2、品質生活

生活與工作並不是相互衝突的,主要原因在於我們不能放棄其中的任何一個。只有通過合理地分配時間,科學地安排工作和生活,才能得到雙重的幸福。


3、和諧家庭

中國有句古話:“家和萬事興”。家是避風的港灣,也是我們心靈的歸屬地。事業成功固然可貴,而家庭和諧也是成功的一個重要標誌。當你站在成功的領獎臺上,是家人,默默地為你驕傲,分享著你的精彩;當你從職場失落而歸,是家人,安慰你受傷的心靈,鼓勵你重新站起來。

和諧溫馨的家庭關係是個人最堅強的後盾,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一個人要想扮演好社會角色,離不開家庭的支持,成功職業人需要在職場角色與家庭角色之間轉換,做到工作與家庭的平衡。如果個人在家庭關係上出現問題,必然會影響到正常的工作生活,影響情緒、分散注意力,甚至直接造成經濟損失。


4、心靈脩養

臺視原著名女主播張德芬在其暢銷心靈書籍《遇見未知的自己》中講述自己曾經的困惑,作為一個當紅的知名主播,乘坐名人夫婿的名車出入豪宅,似乎人生追求的名利都得到了,但是卻不快樂,覺得這不是她想要過的生活。後來她受到啟發與指引,辭去高薪的工作,專心研修各類心靈成長課程,不但自己體悟到了許多靈性及個人成長方面的心得,還能幫助更多的人發現內在真實的自我與幸福。

外界的名利物質帶來的只是暫時的快樂,只有內心的強大平和才能帶來永恆的安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