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青海省的高校和科研院所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青海省招收研究生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供同學們參考。

資料:青海省,省會西寧。位於中國西北內陸,青海界於北緯31°36′-39°19′,東經89°35′-103°04′之間,北部和東部同甘肅相接,西北部與新疆相鄰,南部和西南部與西藏毗連,東南部與四川接壤,位於四大地理區劃的西北地區。

1、青海大學(211)


考研:青海省的高校和科研院所

青海大學

青海大學坐落於高原古城——夏都西寧。學校前身為青海工學院,始建於1958年。1960年11月,與青海農牧學院、青海醫學院、青海財經學院合併為青海大學,“文革”初期被撤銷。1971年恢復青海工農學院,設有工、農兩大學科。1988年恢復青海大學。1997年10月,青海畜牧獸醫學院併入青海大學。2001年1月,青海省農林科學院、青海省畜牧獸醫科學院、青海財經職業學院整建制劃歸青海大學,2004 年青海醫學院併入,組建成新的青海大學。在校生27000餘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45人、碩士研究生1898人、本科生21000餘人。

青海大學招生專業共計有47個,分別為化學工程工藝、草業科學、藏醫藥、預防醫學、資源勘查工程、經濟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生態工程等。

2、青海民族大學


考研:青海省的高校和科研院所

青海民族大學

青海民族大學創建於1949年12月12日,是青藏高原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高等學府。學校於1979年招收藏語言文學、民族史專業研究生,1981年獲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批碩士學位授權,成為青海省最早開展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單位。2011年,青海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民委簽訂協議共建青海民族大學。2018年獲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博士學位單位和民族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建校以來,學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肩負黨的教育工作和民族工作的雙重使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自覺服務於民族地區發展和國家戰略需要,與祖國共奮進、與時代共發展、與青海共命運,譜寫了青海高等教育氣壯山河的精彩華章。

海民族大學招生專業共計有58個,分別有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政治學與行政學、思想政治教育、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藏語言文學、蒙古語言文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秘書學等。

3、青海師範大學

考研:青海省的高校和科研院所

青海師範大學

青海師範大學坐落於西海鎖鑰、海藏咽喉的高原古城西寧,始建於1956年,初名青海師範專科學校,1958年升格為青海師範學院,1984年更名為青海師範大學。1997年後,青海教育學院、青海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青海省銀行學校、青海省水利學校陸續併入,共同組建形成了新的青海師範大學。在校學生18047人,其中,專科生1852人、本科生10758人、碩士研究生1917人、博士研究生147人。

青海師範大學全國高校特色專業有地理科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藏語言文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省級重點學科有歷史學、漢語言文學、民俗學、教育學、心理學、生物科學等。

4、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


考研:青海省的高校和科研院所

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是具有多學科特點的唯一研究我國鹽湖的專業機構。按照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的要求,青海鹽湖研究所被認定為科研基地型研究所。明確了青海鹽湖研究所的科技地位:是我國唯一專門從事鹽湖資源環境科學和綜合利用的國家級科研機構,是我國西部大開發中鹽湖資源綜合利用的技術支撐,對我國鹽湖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和西部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現有在職職工235人,其中研究員及正高級工程技術人員27人、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技術人員59人,專業技術人員190人。離退休總數為239人,其中離休人員4人,退休人員235人。現有正在執行的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3人、“西部之光”入選學者24人、青促會員10人、青海省“高端創新人才千人計劃”14人。在站博士後2人,特聘專家1人,客座教授4人,在讀研究生12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5人(含1名留學生)、碩士研究生84人。共取得各類科研成果300多項,其中國家級、省部級獎勵50項,國家自然科學獎2等獎兩項。

5、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考研:青海省的高校和科研院所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簡稱西北高原所)成立於1962年,是以從事青藏高原生物科學研究(包括基礎理論、應用基礎和應用開發研究)為主的公益性綜合研究所,其前身是中國科學院青海分院生物研究所。研究所現有各類人員549人。編制內在職人員180人,百人計劃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含支撐系統人員)157人,管理人員20人。在現有專業技術人員中,院士1人、研究員30人(45歲以下8人)、副高級科技人員46人;有博士學位90人、碩士學位40人。訪問學者和客座研究人員26人;項目聘用人員10人;勞務派遣人員22人,其他用工及退休返聘14人;離退休人員139人。現有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為生態學、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培養單位和生態學、動物學、植物學、中藥學碩士培養單位。每一學科方向均有在國內外享有一定聲譽的導師隊伍和專家學者,現有博士生指導教師26人,碩士生指導教師47人。在站博士後5人,在學博士研究生67人,碩士研究生86人。

考研形勢日趨激烈,許多偏遠的省分也不冷了。考研的同學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