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区,是中国冬枣之乡,渔鼓戏发源地,当地流传天女献枣故事

在枣类产品中,有种冬枣挺好吃,在各大商场也有售卖。冬枣又叫冻枣、雁来红、苹果枣、冰糖枣,是目前公认的鲜食优质栽培品种。

山东一区,是中国冬枣之乡,渔鼓戏发源地,当地流传天女献枣故事

“沾化枣花香,冬枣第一乡”是现代诗中描述沾化的一个句子,这个位于山东省东北部的沾化区被称为“中国冬枣之乡”

山东一区,是中国冬枣之乡,渔鼓戏发源地,当地流传天女献枣故事

据说,冬枣发源于滨州沾化区下洼镇,种植历史有近3000年之久。清光绪《沾化县志》中曾提到沾化枣:“枣,土地所宜。”在1984年的枣树资源普查中,沾化枣类就有9个品种,15个类型。所谓“先有冬枣树,后有沾化县”。

山东一区,是中国冬枣之乡,渔鼓戏发源地,当地流传天女献枣故事

提起冬枣,沾化当地还有一个天女献枣的故事。相传王母娘娘有个侄女叫“娃”,偷偷下凡后,和一个叫长水的小伙子一见钟情。玉帝得知后大发雷霆,将娃女捉回天庭。王母娘娘不忍心又悄悄将她放回凡间,临走前送给她一颗发芽的冬枣核。

山东一区,是中国冬枣之乡,渔鼓戏发源地,当地流传天女献枣故事

天女下凡后将冬枣核种在了大沙河(今秦河口),并和长水一起照顾这棵冬枣树。后来枣树结果,娃女将它们分给了街坊邻居,渐渐大家都种起了鲜甜的冬枣。为了纪念娃女的恩德,百姓将娃女下凡的地方命名为下娃,后就演变成了“下洼”。

山东一区,是中国冬枣之乡,渔鼓戏发源地,当地流传天女献枣故事

沾化之地,历史悠久,古城镇是原沾化县城驻地。唐朝初年,这里已形成村落;公元688年设招安镇;1042年(宋庆历二年)升镇为县,沿名招安县;今改沾化县,县名取义于汉代渤海太守龚遂治郡“海滨之民,复沾圣化”。

山东一区,是中国冬枣之乡,渔鼓戏发源地,当地流传天女献枣故事

这里曾被称为“济北诗书之薮”,有“父子二鼎甲”、“一科四进士”、明朝忠臣兵部尚书丁汝夔等名人的珍闻轶事。现仍留有老县衙、风水台、文庙等10多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

山东一区,是中国冬枣之乡,渔鼓戏发源地,当地流传天女献枣故事

古城,沾化县西南角的一个乡镇,在近千年的时光里,这里曾是沾化县治所在,是整个沾化县的根儿。在古县城东关村内有五株古槐,民间有谚说:“老槐不纪年,小槐已百余年”。

山东一区,是中国冬枣之乡,渔鼓戏发源地,当地流传天女献枣故事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征高丽,看到这棵槐树挺拔俊秀,便将坐骑拴在树 上,并将军营驻扎此地,东征凯旋后,他欣然将此树命名为唐槐,有两位将士为保护皇帝安全,昼夜守护,一动不动,后人就在这两人站立位置栽植槐树两株以示纪念。

山东一区,是中国冬枣之乡,渔鼓戏发源地,当地流传天女献枣故事

沾化民俗馆位于古城镇驻地南部,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分沾化简史、生产民俗、节日庆典、衣食住行、游艺民俗、婚俗礼仪、民生百行、物品展销室8大展馆,达到一馆之包览而知沾化古今之目的。

山东一区,是中国冬枣之乡,渔鼓戏发源地,当地流传天女献枣故事

沾化区土壤分为潮土、盐土2个土类,沙壤、轻壤、中壤、重壤4种类型,以轻壤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47%。境内没自然湖泊,淡水主要是河川径流和水库蓄水。域内兴修大型平原水库,主要有思源湖、恒业湖、清风湖、兴业湖。

山东一区,是中国冬枣之乡,渔鼓戏发源地,当地流传天女献枣故事

渔鼓戏发源于沾化区胡家营村,距今已有近300年历史。据《沾化县志》载:1723年,胡家营村重修道观时,有道士来此说唱道情,村民学会其腔调,最终上台化妆演出,遂发展成为行当齐全、文武兼备的渔鼓戏。

山东一区,是中国冬枣之乡,渔鼓戏发源地,当地流传天女献枣故事

渔鼓戏以沾化为中心,辐射周边无棣、阳信、惠民、滨城、博兴等县区。当地有民谣称:“扔下牲口撇下筐,庄里传出渔鼓腔。”“不娶老婆不睡觉,就是落不下渔鼓调。”2008年,沾化渔鼓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山东一区,是中国冬枣之乡,渔鼓戏发源地,当地流传天女献枣故事

当地有鱼类叫梭鱼,体纺锤形,细长,头短而宽,有大鳞,为近海鱼类。喜栖息于江河口和海湾内。性活泼,善跳跃,在逆流中常成群溯游,吃水底泥土中的有机物,为渤海湾沾化海域常见的经济食用鱼类。

山东一区,是中国冬枣之乡,渔鼓戏发源地,当地流传天女献枣故事

春季是捕捞梭鱼的最佳时期,此时被捕捞到的开凌梭鱼鲜美,食之既不用刮鳞也不必剖肚,只须清水文火慢慢炖煮,其汤汁乳白、肉质鲜嫩、味美诱人、营养上乘。

参考资料:《沾化县志》等。喜欢文章,请点关注、收藏或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