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子在书画领域也能翩翩起舞

画是静止的戏,戏是流动的画。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绘画与戏曲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虽然在艺术构成和表现手段上不尽相同,但都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写意、传神和造境。

所以,很多画家都是狂热的票友,而很多戏曲名家,也都痴迷于笔墨丹青。

戏曲名家与国画大家的交往历来频繁,他们亦师亦友,互为表率,除了留下很多艺界佳话,也造就了一批才艺俱佳的艺术巨匠。

戏子在书画领域也能翩翩起舞

梅兰芳说:凡是最好的东西都和艺术有关系。

1913年,20岁的梅兰芳第一次赴上海演出,与70岁的吴昌硕一见如故,两人结为忘年之交,当时吴昌硕赠给梅兰芳一幅梅花图,激起了梅兰芳对绘画的兴趣。返京后,他开始向王梦白学习花鸟,后又同陈师曾和姚茫父学画人物,也深受齐白石的影响。

戏子在书画领域也能翩翩起舞

梅兰芳画作


戏子在书画领域也能翩翩起舞

梅兰芳画作

梅兰芳一生结识多位国画大师,同陈师曾、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徐悲鸿、陈半丁等人都建立了诚挚的友谊。他和张大千还有一段广为流传的趣闻轶事,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大千要从上海返回四川老家,他的家里设宴邀请了梅兰芳等社会名流。宴会开始,张大千便向梅兰芳敬酒说:“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梅兰芳不解其意。张大千含笑解释道:“你是君子,唱戏动口。我是小人,画画动手。”

戏子在书画领域也能翩翩起舞

梅兰芳书法


戏子在书画领域也能翩翩起舞

梅兰芳书法

梅兰芳将国画中虚与实、简与繁、疏与密的关系与戏曲艺术相融合,使梅派艺术日臻完美,创造了众多优美而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

梅兰芳的舞台形象举世瞩目,绘画成就也蔚然壮观,1935年梅兰芳曾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佛像、仕女、花卉等作品170多件,作品大多都被买走。在抗战时期,他蓄须铭志,以卖画就足以维持生计。

虽然书画作品没有梅兰芳的数量多,名气大,四大花旦之一的尚小云也能书善画,尤其长于松、兰、竹、菊、灵芝。

戏子在书画领域也能翩翩起舞

尚小云画作


戏子在书画领域也能翩翩起舞

尚小云画作


戏子在书画领域也能翩翩起舞

尚小云画作

尚小云的绘画得到陈师曾、姚茫父、亢兴北、溥心畬、王梦白、王雪涛、颜伯龙等众多名家的指导,书法问艺宋伯鲁、林开暮、陈名侃、梁鼎芬、陈海若等,早年习翁同龢,晚年学王羲之,秀挺苍劲,很见功力。

戏子在书画领域也能翩翩起舞

尚小云书法


戏子在书画领域也能翩翩起舞

尚小云书法

尚小云还热衷书画收藏,且藏品颇丰,1959年,尚小云把自己珍藏了大半辈子的字画无偿捐给陕西省博物馆,包括赵千里、唐棣、金圣叹、董其昌、张瑞图、八大山人和石涛、金农等宋元明清时期书画珍品66件。

程砚秋6岁学艺,先学武生后习花旦,而后又因嗓音极佳而改学青衣,11岁时初次登台便以文武各功稳练超群惊艳全场。13岁时,程砚秋迎来了变声期,就是戏曲界最怕的“倒仓”。在不能登台的三年里,程砚秋同京、昆名家学习各种技艺,同武术名家学各路武艺,同罗瘿公学诗词歌赋,还同书画名家汤定之学习绘画和书法,从此也与丹青结下了不解之缘。

戏子在书画领域也能翩翩起舞

程砚秋画作


戏子在书画领域也能翩翩起舞

程砚秋画作

在演出之余,程砚秋经常挥毫泼墨,但凡有来求字、求画的,一律有求必应,乐此不疲。

戏子在书画领域也能翩翩起舞

程砚秋书法


戏子在书画领域也能翩翩起舞

程砚秋书法

荀慧生有个绝艺,每当演出《丹青引》,必在戏台上当场作画,四句唱词唱完,一幅画就能展现在观众面前,每每博得满堂喝彩。

荀慧生早年拜胡佩衡为师学画,他认为“借鉴国画艺术,融化在戏剧舞台上,更能丰富我们的艺术创造”。

戏子在书画领域也能翩翩起舞

荀慧生画作


戏子在书画领域也能翩翩起舞

荀慧生画作

1921年,21岁的荀慧生到上海演出时,特意拿着自己所绘的书画册页,在书法家刘山农的引荐下,向吴昌硕请教,并行了弟子之礼。1927年春,荀慧生再次到上海向吴昌硕补行拜师礼,正式成为吴门弟子。

戏子在书画领域也能翩翩起舞

荀慧生信札手迹

荀慧生也曾与齐白石、陈半丁、傅抱石、叶恭绰、寿石工、李苦禅、王雪涛等人有来往,擅画青绿山水与花卉。

张君秋常说,绘画是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戏曲之外,张君秋对绘画最为入迷,爱画兰、菊、虾、鸡。

1981年岁末,张君秋约三位朋友在家围炉小酌,酒至半酣,他悄悄溜进自己的画室里,友人以为他累了,正犹豫要不要告辞,结果张君秋兴冲冲地从里面拿出三幅刚画好的画,每幅上画三只小鸡,题为“三吉图”送给三人。别人喝高兴了是唱几嗓子,他则是画上几笔。

戏子在书画领域也能翩翩起舞

张君秋画作


戏子在书画领域也能翩翩起舞

张君秋画作


戏子在书画领域也能翩翩起舞

张君秋书法

张君秋有很多画家好友,与李苦禅、李可染、黄胄、许菱庐、娄师白等人常有往来,经常去各家观摩作画现场,日常也是在家反复临摹名家之作。他临画也和演戏一样,喜欢广征博彩,不守“师训”,常常发挥个人的创意,学画的精神和理念,绝对不亚于专职画家。

绘画与戏曲的不解之缘,促成了画家与戏曲名家的艺术交汇,并最终从彼此的艺术境界中,获得审美与艺术的营养,令他们的人生舞台更加魅力四射,也为丰厚的文化土壤留下了更多的艺术表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