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父母課堂 | 如何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01

幫助孩子認知情緒

管理情緒的第一步,就是能識別出自己的各種情緒。我們可以隨時指出孩子的各種情緒:激動、失望、自豪、孤獨、期待等等,不斷豐富孩子的情緒詞彙庫。

現在很多家長都能有意地去跟孩子共情。其實,共情的一個功能就是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當時的具體感覺。需要提醒的是,有時當孩子很生氣時,他會對這種情緒識別也很反感,完全不聽。我們可以先讓他自己冷靜下來,等孩子平靜後,再回過頭來跟他聊聊剛才的感受。

孩子能識別出的情緒越多,他就越是能清晰地表達出來,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就是處理情緒的開端。能表達,他才能溝通,才能想辦法。有時,只需表達出來,情緒就解決了。

父母課堂 | 如何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02

跟孩子一起品味美好事物

前面講積極情緒時說,我們應該刻意地多去關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這樣給自己增加積極的元素。具體該怎樣做呢?

  品味美好,有很多方法。比如,隨時給孩子指出值得品味的各種細節。生活中的點滴很容易被忽視略過,我們指給孩子看,就是在延長這些瞬間、擴大這些細節。

  品味美好的另一個方法是,存儲記憶,延長美好。就是說,給好事拍照、錄像、寫日記記錄、存檔,經常跟孩子一起看,回顧這些美好的瞬間。

  另外,要提高品味的質量,就要培養孩子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地做事情的習慣。現在的生活節奏快,小孩耳濡目染,都能跟大人學會做事情時合併幾件事,這樣似乎提高了效率,但實際上養成了分心的習慣。專心地吃飯、打電話、走路,我們都可以從中感受到更多。

  品味美好的另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分享。我們都知道,不能強迫孩子去分享。鼓勵孩子主動分享,他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小孩之所以有時不願意分享,是因為他對所有權還缺乏安全感,邏輯思維能力也有限,對環境感到不可控、難以預期。這些大人都要理解。

父母課堂 | 如何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03

隨時肯定正向的性格和品格

我們平時少看孩子的所謂缺點和錯誤,以及能力上的種種不足,多去發現孩子這些優秀品格的表現,一旦發現,就及時肯定,這樣久了,孩子就會更多地朝這些方向去發展。

現在的家長們對能力上關注過多。我們可以這樣想,孩子長大後,哪樣能力有機會得到發揮,這很難說,但好的性格和品格卻是處處有用的。能力有可能被埋沒被荒廢,但性格和品格卻永遠不會。

父母課堂 | 如何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04

對成長感的識別和強調

成長感。我們成年人都會在發現自己有所成長時感到欣喜,對於孩子來說,成長就更是他們的全部,所以更加重要。每當孩子有進步時,我們及時指出來,讓他看到,告訴他,你記得不,你去年、上個月還是什麼樣呢,現在都可以做到這樣了!

進步、提高、成長,這是最能體現孩子自身價值的。隨時抓住時機,發現具體的進步,告訴孩子,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更優秀!

父母課堂 | 如何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05

不做情緒綁架


很多家長跟孩子說:“你那樣做,媽媽很生氣”、“那樣做,媽媽不喜歡”。我想家長應該儘量少這樣去說。我們大人正常的情緒反應,可以讓孩子知道,不必刻意掩飾。我們可以生氣。但是如果總是用家長的情緒去管教孩子,這不是好辦法。總這樣說,孩子會覺得他應該對大人的情緒負責。他會忘記遵守規則的本來的意義,也容易有很多不必要的自責和內疚。

正確的方法是,讓孩子看到他的不好的行為會有怎樣的不好的結果,讓他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是對家長的情緒負責。

教給孩子,對自己的行為和情緒負責。而我們家長也是,也要對自己的情緒負責。如果我們因為跟孩子無關的事情有消極情緒,那就跟孩子說,媽媽這會心情不好,因為別的事情,所以媽媽先自己待一會,等情緒好了,馬上就跟你玩。這樣,孩子也可以學會,當他有不好的情緒時,他也會自己冷靜一會,練習自己去處理。他也會知道,有不好的情緒不是什麼錯事。

父母課堂 | 如何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06

接受孩子的消極情緒

前面談的多是關於積極心理的建設,下面談最讓我們頭疼的消極情緒的處理。

對於孩子的消極情緒,我們不要去否認、壓制、貶低、懷疑,不要說“這有什麼可怕的”、“你不應該感到失望”、“你沒有理由生氣”等等,而是要幫助孩子去接受、識別,然後再教給處理辦法。

教給孩子管理消極情緒的前提是,我們自己要能從容去對待。我們會發現,做到這一點真是有難度啊。為什麼這麼難呢?因為,當孩子發脾氣或有其他消極情緒時,我們的本能反應是——又來麻煩了!你敢跟我對抗!我的教育怎麼這麼失敗!我付出這麼多,你怎麼能這麼對待我……於是我們渾身冒汗血脈噴張……

要改變這種反應,首先要認識到,消極情緒對孩子是有益的,是他認識自己、提高情商、學習成長的一個好機會。它是中性的,不是壞事。把它當作一陣風吧,控制好,甚至利用它去發電、放風箏。

其次,要儘量把孩子的行為和情緒跟自己的分開。自己的勞累、抱怨、委屈,自己去解決。別做不合理的掛鉤。

只有當我們自己接受了孩子的消極情緒,我們才能做到不去否認、壓制、貶低、懷疑他的情緒,並且教給孩子去接受他的情緒。

父母課堂 | 如何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07

給孩子自己處理消極情緒的機會

孩子發脾氣,我們本能地想救火。如果認識到消極情緒的意義,我們就知道,不必急於讓情緒消失,而是要儘量給孩子機會,讓他感受、識別,同時自己鍛鍊著平復下來。他每自己平復一次,他的情緒控制能力就得到了一次鍛鍊。當然對於兩歲以下的孩子,家長還是應該用轉移法先去哄好,然後再講道理。

而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家長自己能保持中性態度,這會幫助孩子更好地平復情緒。有很多情況,孩子是被家長的壞情緒火上澆油,愈演愈烈。

父母課堂 | 如何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08

教給他處理消極情緒的辦法

宣洩法:比如打沙發打枕頭(當然對於愛打人的小男孩慎用)、撕紙(其實這些宣洩法背後的道理就是,要以破壞性最小,不影響別人的方式發洩情緒);

傾訴法:找人聊天、寫日記、隨意畫畫;

鎮靜法:數數、深呼吸;

轉移法:看景色、聽歌、運動、做自己的愛好。還有就是前面寫過的那些能引起積極情緒的方法,比如想好事、品味美好等等。

然後,當自己冷靜一些之後,教給孩子去分析思考,想想剛才的情緒是怎麼回事,是什麼引起的,以後可以怎樣做才能避免那種情況,下次再有類似的情況,該怎麼辦。

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對於消極情緒,要多分析多思考,去想辦法,這樣有利於化解情緒。但是對於積極情緒,則儘量少分析,多去感受,把它作為一個整體去感受。好事,有時分析太多,好的感覺反倒沒了。


關注公眾號【聚療】,是一家專注自閉症康復的機構,開創了醫、教、養三位一體的聚療綜合定製療法,點亮每一顆星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