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厭食可能是家長「培養」出來的

寶寶的厭食可能是家長“培養”出來的

朋友說她家孩子什麼都好,就是不愛吃飯,不好好吃飯,每天都要追著喂、哄著喂,孩子還不領情,感覺吃飯對孩子來說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確實,寶寶厭食,家長會特別煩惱,但是煩惱之餘,家長們有沒有思考一下寶寶為什麼不愛吃飯呢?孩子的厭食會不會是自己無意中“培養”出來的呢?

一、讓寶寶錯過味覺最佳發育期

輔食添加是寶寶成長中的一件大事,太早或者太晚添加都會對寶寶造成影響。及時添加輔食的寶寶到1歲左右就能很輕鬆地接受多種口味、口感的食物。對於寶寶來說,每種沒有吃過的食物,都是新鮮的、好奇的,他們並不會天生就挑食偏食,寶寶的嗅覺和味覺感受通常都是由家長培養出來的[1]。嬰兒期是訓練寶寶味覺的最佳時期,如果這時候媽媽只是按照自己的個人喜好為寶寶製作營養輔食,就很有可能導致寶寶以後厭食的出現。

二、咀嚼訓練不夠

寶寶的厭食可能是家長“培養”出來的

朋友家孩子3歲多,對很多食物不感興趣,米飯也極少吃,爺爺說孩子不會吃,容易噎著,於是經常給孩子吃粥或者麵條。家長整天就說孩子這也不吃那也不吃,其實並非孩子不吃,而是他根本吃不了。寶寶一出生就有吸吮的本能,但咀嚼卻需要後天訓練。這種訓練應該在寶寶4個月添加輔食時開始,6-12個月是訓練的關鍵時期[2]。如果家長在給寶寶添加輔食的過程中,總怕寶寶吃不了,如果一看到寶寶不願吃或稍有不適,就馬上心疼地停止餵養,甚至根本就沒有給他添加輔食,這樣就會很容易培養出一個“不會吃飯”的孩子。

三、餐前零食過多

有些孩子整天零食不離口,家長也由著孩子,想吃就吃。這樣會導致孩子的胃裡不斷有食物進入,總不能被排空。到吃正餐的時候,孩子便會缺乏食慾,吃得很少甚至不吃。等過了正餐時間肚子餓了,又用零食來充飢,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惡性循環。

四、飯菜質量影響孩子食慾

孩子都是“外貌協會”的,飯菜的色、香、味對孩子食慾的影響很大。如果孩子長期厭食,家長也要反思是不是自己做菜經常是老三樣。如果長期單調的顏色、重複的花樣也會使孩子感到沒胃口。

五、家長的不當做法造成

寶寶的厭食可能是家長“培養”出來的

如果家長常常過分擔心孩子營養不足,體重增長不快,進食量過小等等,因而採用“高壓政策”強迫孩子進食,這種做法會大大影響孩子進食的情緒,讓孩子產生厭食心理

[3]。另外有的家長不喜歡吃某些食物就經常不做,或者總在孩子面前討論某些食物不好吃之類的也會降低孩子對食物的接受度。

總之,孩子出現厭食多數是在飲食習慣不好不情況下出現的,而這些習慣恰恰是因為家長的餵養不當所造成的。如果排除以上原因,家長可以在飲食中安排一些富含鋅、鐵和維生素B1的食物,以增強孩子的味蕾,提高孩子的食慾。

參考文獻:

[1]樂園.寶寶厭食,媽媽的錯[J].家庭(育兒).2002(12)

[2]梁湘.寶寶厭食,媽媽應自我反省[J].家庭科技.2010(12)

[3]佚名.糾正孩子的不良飲食習慣,讓孩子遠離厭食[J].父母育兒.2014(0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