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挑食、厭食?可能是家長做了這件事

很多家長几乎沒有挑食的毛病,從開始給孩子準備輔食起,就很注意營養搭配,注意蔬菜水果的攝入,可是孩子還是很挑食,這是什麼原因?


調查研究表明:孩子有厭食、挑食的問題,甚至是患上飲食紊亂症,80%的原因是家長對孩子吃飯這件事兒,控制得實在太多了,甚至還有很極端的處理方式,比如強迫餵飯、打罵孩子。而只有20%的厭食是病理原因造成的,比如孩子吞嚥協調能力差等。

這麼說家長可能不服氣了:“我辛辛苦苦把飯菜準備好,葷素搭配,四菜一湯,怎麼孩子就不多吃點呢?”其實啊,孩子雖然小,但他們和大人的身體和心理需求是一樣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成年人的用餐質量僅僅取決於飯菜的色香味嗎?

孩子挑食、厭食?可能是家長做了這件事

假設一下:


當你正一邊享受自己的午餐,一邊放鬆休息時,對面的夥伴吃完了,一直在催促你“怎麼吃得這麼慢呀?”你是不是很倒胃口呢?

你不喜歡吃茼蒿,但平時也攝入了很多其他的綠葉蔬菜,可是做了茼蒿炒雞蛋的老母親,非逼著你吃,你會高興嗎?

當你心情愉快地吃手抓羊肉時,旁邊有個人一直在給你擦嘴、擦手,還振振有詞“一嘴油!弄一身!怎麼吃得這麼髒啊?”你還有胃口嗎?

你平時午飯要吃一碗飯,可今天上午運動量少,中午不怎麼餓,只想吃半碗,可是老母親非說你不好好吃飯,給你盛了滿滿一大碗,你吃得下去嗎?


這些情況,即便是成年人也會覺得煩吧?何況是沒有自理能力的孩子呢?而且孩子處理問題的邏輯思維也弱得多,只會因為反感,本能地去排斥一些事情。

事實上,只要同類營養攝入足夠,做到規律用餐,孩子是不缺營養的,不一定要攝入所有種類的食物,飯並不是吃得越多越好的。

如果說父母有什麼需要控制的,那就是需要對孩子吃的食物進行把關,給孩子吃營養健康的食物。由孩子決定吃什麼,由孩子決定吃飯的速度,也由孩子來決定吃多少。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生物會把自己活活餓死的,人體的機能需要,也會警示大腦——“我缺少什麼元素了”,只要家長肯把吃飯的自由還給孩子,孩子可以慢慢找到自己的節奏,積極、健康地吃飯。

有家長要問了,孩子吃飯很少也不管嗎?餓壞了怎麼辦?營養不夠怎麼辦?有這種想法的家長請集合一下,回答一個問題:

大家是不是忘了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夜夜啼哭,全家人仰馬翻起來餵奶的艱苦歲月了?為什麼一餵奶孩子就不哭了?因為新生兒啼哭多是因為飢餓,餓了又不會說話,只好把媽媽哭醒了來餵飽自己。新生兒都知道啼哭要奶吃,家長還要擔心孩子會餓著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