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都是乱世造反,可在唐朝鼎盛时期,安禄山为什么敢造反?

中国历朝历代的终结,往往都是造反起义,这快成为一个模板了:某朝末年,民不聊生,故民变四起。各地豪强纷纷起兵造反,届时天下大乱。不过,这个模板放到安禄山造反这个著名的历史事件上,却失灵了。

因为安禄山所在的时期,是开元盛世,是唐朝的鼎盛时期。

自古都是乱世造反,可在唐朝鼎盛时期,安禄山为什么敢造反?

尽管当时在位的唐玄宗,晚年不理朝政导致朝堂混乱,但当时的唐帝国不过是刚开始走下坡路,国力依旧强盛,老本还够吃好一阵子呢。可这安禄山,不好好地当唐玄宗的宠臣,却跑去起兵造反——他有什么动机造反?他又哪来的胆子造反?

安禄山有什么动机造反?

安禄山是唐玄宗的宠臣,这是谁都知道的事。但是,安禄山会造反者这事,着实让人感到费解?难道说,真是应了人心不足蛇吞象这话,这安禄山造反,单纯是因为他有吞天之志?其实想知道安禄山造反的动机,记住一句话就可以了,那便是——“安禄山心知自己早晚要被整的。”

自古都是乱世造反,可在唐朝鼎盛时期,安禄山为什么敢造反?

安禄山早晚会被整?他权势通天能被谁整?总不会是唐玄宗吧。自然也不是唐玄宗,但正是因为他权势通天,所以纵使唐玄宗不会整他,日后的下一任皇帝也会整他,满朝文武大臣也会整他。安禄山值得被整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他是一个节度使。一个节度使,靠着恩宠能够手握重兵,成为地方诸侯,这本就是一件犯忌讳的事。唐玄宗当时年龄也大了,要是唐玄宗驾崩了,那像安禄山这种手握重兵的地方边境诸侯,便是中央集权的唐帝国所不容的,也是新皇帝和文武大臣们所不容的。反正早晚也被拿来开刀,不如先反了。

安禄山的勇气何来

安禄山之所以胆敢起兵造反,原因有三。

自古都是乱世造反,可在唐朝鼎盛时期,安禄山为什么敢造反?

其一便是唐玄宗当时被太平盛世的幻象所迷惑了。所以轻视了国内反叛的可能性,将军力主要布置在边军与节度使手中,来抵御边境游牧部落和蛮族的侵扰。而国内各郡县和京师由于缺乏重视,所以军备极其松弛。安禄山作为朝廷重臣,对于唐帝国“外强中干“的军事结构布置是心知肚明的。

自古都是乱世造反,可在唐朝鼎盛时期,安禄山为什么敢造反?

其二便在于“开元盛世不过是幻象”。尽管开元盛世时期,号称国泰民安、四海清平。但实际上,古今中外这些所谓的“盛世“福利,历来只能由统治阶级来享用。开元盛世时期,尽管表面上看来,经济繁荣,政治稳定。但掩盖在这幅美好幻想之下的,是严重的社会矛盾。唐玄宗在位后期,伴随着统治阶层声色犬马和荒淫奢靡,税收越发沉重,加上地主的土地兼并,大量小农破产,成为流民。安禄山看到了这一点,于是才胆敢造反。事实也是如此,安禄山举旗一喊,大量愤怒的无业游民迅速聚集在了安禄山的旗下,准备向唐帝国的统治阶级发起复仇。

自古都是乱世造反,可在唐朝鼎盛时期,安禄山为什么敢造反?

其三是唐玄宗的判断失误,唐玄宗基于宠信,给予了安禄山极大的军权。而当时,能够制衡安禄山的,只有朔方节度使手中的军力。但唐玄宗并不信任朔方节度使,并没有巧用朔方节度使制衡安禄山。唐玄宗一直认为安禄山是自己手中一枚随意摆弄的棋子,在自己天才的军事布置和恩威并施的帝王权术下,安禄山是没胆子造反的。所以,直到安禄山起兵两周后,唐玄宗还一直认为安禄山起兵造反的消息是安禄山政敌放出的谣言。

自古都是乱世造反,可在唐朝鼎盛时期,安禄山为什么敢造反?

自安史之乱后,随着大量城镇和人口的消减,唐帝国迅速地衰落了下去。“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中外的历史一直是如此,在封建社会中,不论是盛世还是乱世,百姓的生活状况区别仅仅在于苦和更苦。

直到今天,史学界都在争论,安史之乱的发生,是偶然事件还是必然事件。你认为安史之乱是偶然事件还是必然事件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