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这个字,细细品味,还真是有点那个意思

世界上的文字主要有表音和表意两种。作为表意文字的代表,汉字的丰富性不但外国人惊叹其深邃,就是国人,往往也觉得其深厚。

今天,我们来看看一个非常普通的字,“黄”,细细品味,这个字真是有意思得很。

“黄”字是象形字,金文象蝗虫形,是“蝗”的本字,也就是说“黄”的本义是指蝗虫。

在演变过程中,“黄”更多的是围绕着颜色来丰富其意思。

“黄”这个字,细细品味,还真是有点那个意思

黄,指年轻貌美,比如:黄花闺女。古时未婚女子在梳妆打扮时,用黄颜色在额上或脸部脸两颊上画成各种花纹;或者用黄纸剪成各种花样贴上,统称“贴黄花”。为什么贴黄花,“黄花”又指菊花,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来比喻人有节操。所以,在“闺女”前面加上“黄花”二字,就说明这个女子还没有结婚,而能保持贞节。黄花闺女,即指“处女”。

但是,如果一个女性年纪增大,美貌不再,就应该被叫做“黄脸婆”了。自古女性都爱美,都需要涂脂抹粉,不过古代女性所用搽脸的粉一般都含铅,有毒性,长期使用会损伤皮肤,导致脸色变黄。所以年纪愈大,使用的时间越长,受害愈深,天长日久,脸就会变黄,故对年长色衰就叫做“黄脸婆”。看来,在得到美貌的同时,也得到了伤害。

黄,指幼儿。如,黄口,本指雏鸟的淡黄的嘴,后借指儿童。古代户役制度称小孩为黄,隋代以不满三岁的幼儿为黄,唐代以刚生的婴儿为黄。后来,十岁以下儿童皆泛称为“黄口”。作为儿童,当然懂的世道就少,于是当一个年轻人表现出年幼无知时,我们就称作“黄颔小儿”、“黄口小儿”、“黄口小雀”。

黄又指老人,如:黄耇。《诗·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遐不黄耇。”毛 传:“黄,黄髮也;耇,老。”同意的还有如黄发老人发白,白久则黄,庞眉黄发的“黄发”就是这个意思。

“黄”这个字,细细品味,还真是有点那个意思

天玄而地黄,炎黄文化中,土的颜色,人的肤色,农作物黍、稷都是黄的,所以作为我们的代名词而备受尊重。在古代,科举每一级高中发榜,如杏榜、桂榜、金榜的色系无不是黄色的。作为颜色,它从宋朝以后,“以黄为贵”,它就成了皇帝专用颜色,平民百姓是不准用的,只能期望书中自有黄金屋,可见其高贵气质如斯。

而现代,黄色却又有了色情之义,成了一个低俗的词语。当然,黄色表示低俗是属于舶来品。

1894年,英国创刊了一家杂志,名字就叫《黄杂志》,有时带有一点色情意味,但不能算淫秽。第二年英国剧作家王尔德因同性恋的罪名遭到逮捕。当时他胁下夹的书是法国作家比尔·路易的小说《爱神》,碰巧封面的颜色和《黄杂志》一样都是黄色。于是,“黄色”在人们心中加强了性、色情、恶俗的印象概念。

19世纪末,美国报业大王威廉·伦道夫·赫斯特经营《纽约新闻报》报纸有一个名叫“黄孩子”的漫画栏目,注重犯罪新闻、丑闻、灾祸和各种特写,人们把这些新闻报道称为“黄色新闻”。

黄色新闻本身并不完全等同于色情新闻,但当这个词传播到中国以后,“黄色”就成了色情、淫秽的同义词。“涉黄”就会被“扫”。

“黄”这个字,细细品味,还真是有点那个意思

黄,还有成功与失败的关联。事业有成,我们叫做飞黄腾达,黄袍加身,就是一步登天,这一天叫黄道吉日;但是,在你付出万般努力,眼看着快要成功的时候,我们也会常常得到一个坏消息,那就是,这个事情“黄了”、“搅黄了”。

“黄”字,真是有意思得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