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德国电影《我们的父辈》,觉得很赞,大家觉得怎么样啊?

天空93203


豆瓣评分:9.6。角色塑造的都很真实

画哥哥也是善良的,只是为了国家作战,不想杀平民战俘。弟弟是文弱浪漫型,但最终也露出人性最坏的一面。格里塔有魅力为了犹太爱人舍身。最小的女孩和大哥两个人一直深深爱着对方但都没说明。五个人各有各的特点也因此走,上不同道路。

从五个年轻人的角度映射出了二战时期德国战败的历程

弗里德原本是个热爱哲学的人对于战争并不理解,在入部队的两三年里变成了一个嗜血的士兵,正如他所说,战争会把人内心最丑恶的一面表现出来,中间有一处情节:一个士兵问弗里德你是如何活下来的,弗里德说在被人对你起杀心之前扣动扳机。由于当时德国元首的指挥和思想失误,导致进攻莫斯科的部队全都成为了炮灰,而弗里德为了得到父亲的认可和拯救其余同行俘虏,选择了自杀。其实从始至终弗里德一直都没有变过。





较真的宝妈


少见的德国人视角轴心国角度的二战mini剧。叙事方式,场面,人物上来评述的话,很像2001年HBO出品的兄弟连,但是由于资金,技术,以及战败国视角,相比兄弟连缺少了个人英雄主义与浪漫,使得全片从头至尾都贯穿战争反思,直接导致先天不足,无法成为一部伟大的影视作品。但该剧大胆采用了写实的手法,以5个主人公作为主线,并且少见的在二战mini剧中加入了女性角色作为主线,显然这与二战中美国女性与德国女性的遭遇截然不同有关,它打破了二次大战电视剧中女性角色打酱油的魔咒,只可惜叙事太过写实,缺乏幽默或者其余意象让片子显得"好片,但不好看",其原因可能更战败国电影电视被限定主题有密切关系。


暗黑生物


看完《我们的父辈》三部曲感觉有点致郁,一开始还奇怪为什么一个战争历史类的片子要标上“未成年人应在家长陪同下观看”,看到第二部的时候我就懂了,这个片子它过于沉重。可能越长大越浮躁了,好久没有这么认真地看过一部电影了。看完电影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战争的残酷在于普通人的生死在统治者的眼里只是变化的数字,而不是和统治者一样的“人”。片子里威廉在没有支援必死无疑的情况下仍被下令夺取电报站的情节和《长安十二时辰》里张小敬孤立无援死守陇右一样让人唏嘘。他们一天天地等待着战争的胜利,随着战争无可避免地走向失败,一天天地绝望。对未知的明天的恐惧笼罩着每一个人,谁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死。人最本能的,对于未知的恐惧在战争中被无限放大。这是一部十分难得的以德国人视角展现二战的剧,沉稳、内敛、压抑、自省,不多的战争场面,通过五位主角的不同遭遇,来展示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对生命的屠戮。战争的残酷远远超越普通人的想象,也许昨天的相聚就成了永远的诀别。


零五一


您好,好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的父辈》最震撼人的力量来自于真,详尽史实,原型人物,不开脱不美化的客观态度。反战是反思,反思是需要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剖心沥血,用文字、用影像告诉想象力不怎么丰富的和平时代的人们,战争将会如何的恶毒,如何的疯狂。

“战争会把我们最坏的一面呈现出来”,从军的第一天,喜欢兰波和荣格的文青弟弟就已经做此断言。前期的弗里德汉姆不开枪,不请战,唱反调,说风凉话,用熟练的外语对占领区帮忙洗衣的民妇递上罐头并道谢……他用所有的消极和格格不入对抗着战争会带来的冷酷麻木,他肆无忌惮丢着他队长哥哥的脸,他尖酸刻薄讽刺着队友对战争的热情,他被同寝的战友暴揍进战地医院……他保存个性和良知的行为那么可笑又无力。

知识分子经常在“生死”面前被庸人们讽刺,选择自保的是“虚伪”,选择赴死的是“迂腐”,但事实上,在战争中他们总是会比别人多死一些东西,那些看不见的坚持不了的无处找回的东西,才是人类最根源的悲剧。而“知识分子”+“青年”的文化青年,他们的死,是生命和未来的双重死亡,是智之死,文明之死。





绊脚小电影


3集每集90分钟,开始看之前我还在担心导演到底应该怎样调动预算和时长,在三大战役、奥斯维辛集中营、犹太人大屠杀等二战必拍历史大事件中塞入5线(主要角色有五个)并行、交叉成长、结束升华的庞杂过程。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然最后导演的手段也是出奇的简单——老娘不拍。

不能确切的说他一点没拍,毕竟贯穿二战整条史线,要是不想折损史诗质感和完整史观,尽量深刻到位的突出人物的成长和改变,历史大事件是绕不过去的坎。

但是导演很聪明,拍的极其克制,但是又不缩小取景幅,抛弃了传统意义上的「情节驱动角色」或是「角色驱动情节」的线形推进手法,反而双管齐下、模糊边界,利用不同集数之间预留的年份跳跃(第一集发生在41年,第二集则直接发生在43年),巧妙撤走不必要的场景描述,而是大片留白,只捋顺时间线,而让观众自己的二战只是储备来完成剧情填充的重任。

太聪明了,导演知道自己手上有多少钱,服化道用了不少,拍个《拯大兵瑞恩》这种画面主题俱佳的经典不大可能,那不如安心突出反战主题。

事实上,虽然有些地方的剧情处理过于仓促与“天罚”,但是大多数时候去冷静克制的剧情推动和镜头语言让观众一方面心情沉重但是始终找不到泪腺崩溃的极点,这也就避免了“同情、憎恨、愤怒”这类容易激起较大起伏的情绪阻碍了观众对影片主题和人物转变的认知。



浮世孤岛艺术馆


由德国制片公司制作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电影《我们的父母》播出后,引起了无数观众的思考。这部电影还反映了德国人自己的灾难性战争。

纳粹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战略的源头。这部电影从德国的角度诠释了这场残酷的战争。主角威廉和他的朋友们总共有五个人。他们都有自己的梦想,但是战争的突然爆发打乱了所有人。在战场前夕,他们五人同意明年圣诞节在老地方见面。但是结果是出乎意料的,正如英雄的弟兄所说,战争将训练他们成为真正的男人,但同时也会引出人性最邪恶的一面。

主角威廉作为国防军,具有普鲁士标准的品格。它勇敢而果断,不愿意杀死无辜的人,并且是一名出色的职业军人。然而,面对纳粹在占领区残酷杀害平民和囚犯之后,他开始怀疑这场战争的意义,当他看到他的兄弟们一个人一个地摔在他身旁时,这位英勇的职业军人毅然踏出了战场,不是因为他的怯tim,但因为他对战争感到失望。在受损的苏联坦克中,他将一壶水交给受伤的苏联士兵。从那以后,战争在他的脑海中结束了,毫无意义的杀戮将再也不会发生。

主角的兄弟从战争中真正成为杀人机器。他的邪恶面已被完全引诱。杀死所有可能威胁自己的人是他的座右铭。有必要在敌人面前射击敌人。凭借他的行动规则,他在情感上变得冷漠,只是机械地完成了杀戮行动。

这是战争中人类的选择。战争可以使某些人变得更好,但也可以使好人变得更糟。电影结束时,只会有德国,而没有纳粹。最深的内省。





宗介的大学日记


刚看完,来回答一下……

作为参与者(尽管是曾经的)想要客观地拍好一部自己民族参与过的战争总是不容易的,《我们的父辈》也有这样的一个问题。作为参与者要如何才能将这个故事讲的客观,将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不落俗套地表达出来,是《我们的父辈》作为一部德国片所必须面对的难题。

讲回片子本身,这部片子想要表达的大体是战争对于美好的摧残,五个如果在和平时光身上都会泛着阳光的年轻人在战争中逐渐变成了“最丑恶的一面”。浪漫天真的小护士、坚毅理智的哥哥(这里不是对于战争分子的夸赞,而是一种剧中所想要塑造的形象)、富有人文情怀的弟弟,相信爱情的女孩等等,都变到了自己的反面,也就是“最丑恶的一面”,也就是揭示了战争对于人的摧残,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部片子很成功。个人觉得除了太短变化刻画的有些突然不够循序渐进以外其他几乎完美。

被诟病的最多的也就是“洗白”嫌疑,不过这个也没办法,就像之前说的德国人拍二战片尝试从客观角度来讲的话都会有“洗白”嫌疑,这个也怪不了谁。只是作为观众的话,也许可以攻击性少一点而多让自己客观一点可能比较好~毕竟居高临下的批判容易,平等又好的思辩困难。






影视搬砖着


战争在考验着人性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人性。平凡的小人物在大时代中,无论如何秉承着自己的信念,仍然难以逃脱被时代改变和影响的命运。

曾经多次在某音和某条中经常刷到一部以德军视角拍摄的影片,名叫《我们的父辈》,最近剧荒突然想起来就看了一遍,本以为是一部战争片,虽然穿插着些许战争场面,但更多的是讲述主人公在战争过程中的经历和改变。

与其说电影,不如说是一部迷你剧,本剧共三集,每集大约90分钟,以德国入侵苏联到战败为时间轴,穿插讲述了五个主角各自的经历,每集中还以男主回忆式的口吻作为旁白叙述。

男主威廉:德国国防军少尉,上级眼中优秀的军官,跟随部队入侵苏联,期初是一个狂热且冷血的纳粹追随者,坚信这场战争必然会胜利,盼望着当年圣诞节结束战争与家人和朋友团聚。在侵略战争过程中,无情处决被俘的苏军政委,并一直在呵斥同部队弟弟的懦弱。随着战争的受挫和等待中,渐渐看清战争的本质和结局,曾经多次以旁白的口吻说出:“很多人认为战争就是单纯的战斗,而实际上战争是等待”,在一次巷战过程中被火箭弹炸晕后选择了逃兵,隐居在森林边的小木屋中,却不幸被宪兵发现并抓进了“缓刑队”,(缓刑队大多由被抓回且判刑逃兵组成,手中没有武器,为战争做一些辅助工作,可以看出穷途末路的纳粹德国为了战争已经不择手段),由于厌恶缓刑队的暴行,最终趁机杀掉缓刑队队长,与一名战友东躲西藏,在战后回到德国。




小五热推电影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并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一起留言讨论。首先我很认同题主的观点,这确实是一部很赞的电影。豆瓣的评分高达9.6分, 第42届国际艾美奖颁奖仪式德国电视电影《我们的父辈》击败巴西、日本和英国的提名者荣获最佳迷你剧奖。可见这部电影是一部很优秀的电影,下面我给大家简单解读下这部电影很赞的地方。

1、这部德国电影共有三集,每集90分钟,讲述了五个普通青年炮火中的故事。每一集的剧名分别叫《一个不同的时代》、《一场不同的战争》、《一个面目全非的国家》,揭露了这场侵略战争对三观的扭曲,对人性的摧残,对家园的破坏,是对战争的反思,也是对世人的告诫。优秀的战争片,不是描述战争宏达的场面,而是通过描述战争中的人性去反省,去反对战争。

2、该电影于去年三月在德国电视二台首播,有超过七百万观众观看,之后该剧被销往包括中国和美国在内的大批国家,引起影迷的大量关注。这是一部以德国人的视角讲述二战的电影,拍出了德国人痛苦的自省,没有虚饰和隐瞒。

3、影片中的一些细节更是刻画的很深刻,当主角被赶出游击队后没走多远,就听见藏身处传来一阵密集的枪声,回头看见昔日的战友们全都倒在了血泊之中。他捡起枪对准面前的德军士兵,发现是弗莱德海姆。弗莱德海姆本想放走他,可他却急于想知道父母及女友的情况,迟迟不肯离开。在片刻的僵持下,弗莱德海姆选择了开枪,但倒下的并不是主角,而是身后准备偷袭的军官。

影片对于战争中人性细节的刻画出彩的地方还有很多,从细节入手反应战争对人类人性的摧残,去反思战争的可怕。强烈建议大家去观看并留下您的评论。希望题主满意我的回答,谢谢!






有一说一电影解说


讲了战争中人的命运和思想转变。没有人有好结果,最好的也不过是落魄地活着,命不好的就死了呗,都远不如战争前那么自在快乐。战争是可怕的东西,要象病毒一样尽量远离!那些向往战争的人,是因为他们还完全不懂战争(某将军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