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新冠疫苗,英国的【群体免疫】=【缴械投降】

中国的新冠疫情算是控制住了,但国外已是一片水深火热。

上海现在是入境人员的集中通道之一,每天有大量航班从新冠疫情高发地区抵沪,截止3月13日,上海浦东机场附近投用18个隔离点,隔离了近5000人。随着国外疫情的猛增,如果我们不采取停航措施,在14天的隔离周期内,这种隔离规模会有多大,陶医生真是不敢想像。

没有新冠疫苗,英国的【群体免疫】=【缴械投降】


为什么国外的疫情会如此迅猛增长呢?

那是因为,中国用壮士断腕的控制措施给全球总结的经验教训,用无数生命为全世界争取到的40多天的防控时间,都被歪果仁们无视和浪费掉了。

很多中国人猛烈批评武汉前期的一些做法,强烈要求追责,然而在看到外国的抗疫表现后,他们再也批评不下去了,因为国外的疫情应对更糟糕。

最近,英国的一个抗疫神操作引起了所有地球人的讨论。有人说是高招,有人说是昏招,两派炒的不可开交。陶医生进去定睛一看,乖乖,陶医生的结论是:英国人这是要黑疫苗。

没有新冠疫苗,英国的【群体免疫】=【缴械投降】


这个神操作叫做【群体免疫】,英文里一般是herd immunity。然而,因为网上的争吵,有人坚持要把herd按本义去翻译,那就变成了【兽群免疫】了,意思是英国政府准备把人当牲畜一样对待。

具体来说,英国首席科学家帕特里克·瓦兰斯称:英国准备无为而治,让60%的人感染新冠病毒产生免疫力,这些有免疫力的人群可以阻断病毒传播,在冬季第二波疫情来临时保护那些之前没有感染的人群。这种策略被解释为【herd immunity】。

没有新冠疫苗,英国的【群体免疫】=【缴械投降】


陶医生左右为难了。

说英国人把人当牲畜,这个意思我同意,但如果今后都翻译成【兽群免疫】或是一谈到【群体免疫】就想到英国人这个把人当牲畜的神操作,那都是在黑【群体免疫】这个词。这个词是疫苗科普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那不就等于是在黑疫苗么?

【群体免疫】本意是说,一群人中绝大多数人对某种传染病有免疫力,他们可以形成屏障(就像防风林一样),阻断病原体在人群中的传播,少数无免疫力者散在这个人群里也不会被感染到。

非常关键的一点是:群体免疫中,绝大多数人的免疫力,应该是通过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实现的,而不是通过自然感染。通过疫苗实现的群体免疫,漏种疫苗者或免疫失败者可以在人群中得到保护,这才称得上是一种策略。

没有新冠疫苗,英国的【群体免疫】=【缴械投降】


没有新冠疫苗,那么就不应该用【群体免疫】这个基于疫苗免疫的术语。如果是让人群自然感染到一定的比例来实现群体免疫,那就等于什么也不做,甚至为了达到群体免疫所需要的免疫比例,还要故意让一些人去感染疾病。这种结果与疫苗免疫相比,绝对是负面的,那就相当于糟蹋了【群体免疫】这个词。

英国人想的是让病死率低的青壮年去感染,保护病死率高的老年人,但就算是青壮年毕竟也是一定的病死率,大家还记得李文亮医生么?另外,青壮年感染后真的不会传给老年人了么?

所以,英国的群体免疫计划,说白了就让大多数人感染病毒,接受其中少数人死掉(英国首相约翰逊称:我必须要对英国公众说实话,许多家庭将提早失去他们的挚爱亲人),再去保护另一群人。这和缴械投降没有实质性区别,顶多就是略加干预,尽量让青壮年感染,少让老年人感染。

没有新冠疫苗,英国的【群体免疫】=【缴械投降】


英国政府首席科学官帕特里克·瓦兰斯强调:这只是从科学的角度上出发,目前阶段英国政府能做的、最合理、最恰当的措施。陶医生必须指出,凡是不用疫苗来实现的群体免疫,根本谈不上措施,只是一种不得不接受的结果罢了。

陶医生也是佩服英国人。之前不好好备战,结果大敌当前,双手一摊,明晃晃地把被动无奈的【缴械投降】结果,包装成积极作为的【群体免疫】措施,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英式黑色幽默吧。

不过网友们不是好忽悠的,纷纷调侃讽刺,比如用澳大利亚的人兔大战做类比英国人正在憋大招的。陶医生知道澳洲野兔这事的前半段是真的,但后半段有点夸张,野兔进化速度没那么快,现在并非完全免疫病毒,而是感染后致死率降到40%。

没有新冠疫苗,英国的【群体免疫】=【缴械投降】


再比如,有网友认为这是正话反说,类似《三体》里的面壁计划,计划的真实目的与表面目的不一致,起到欺骗忽悠的作用。实际,群体免疫计划的真实目的是:镇住那些老是出门乱窜、不好好呆在家里的人,看到政府放弃了,这些人惜命,反而会呆在家里,这就阻断了病毒传播。如果真是如此,陶医生倒也对英国刮目相看。


还有网友搬出了英国著名的官场讽刺剧《是,大臣》中的经典桥段,认为这是英国政府顺便清除医疗负担沉重的老年人。

没有新冠疫苗,英国的【群体免疫】=【缴械投降】


当然,也不乏真被忽悠的中国网友,为英国人无为而治的达尔文主义点赞,认为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能创造出大部分人类文明不是没有道理的。


还有网友在知道英国女王紧急搬家后感慨:富则诺亚方舟,穷则群体免疫。

没有新冠疫苗,英国的【群体免疫】=【缴械投降】


大开眼界后,言归正传。

从科学上来说,英国假设感染了60%就能实现群体免疫,这靠谱么?

其实英国还是在赌第二把,第一把是赌青壮年病死率很低。

对于疫苗可预防疾病来说,要实现群体免疫,需要疫苗免疫人数达到一定的比例。这个免疫比例,对不同传染性的疾病是不一样的。传染性强的,免疫比例就越高,比如麻疹需要达到95%;传染病不太强的,比如小儿麻痹症(脊灰),也需要达到85%。

所以,英国设定60%的群体免疫目标,就是在假设新冠病毒的传染性要远远低于脊灰。然而,这样低估新冠病毒的传染性,真是科学评估的结果,还是说因为黔驴技穷而不得不故意调低预期呢?

中国正在热火聊天地开发新冠疫苗,但即将遇到的尴尬是:疫苗的有效性无法得到验证,因为中国已经完全控制了病毒,找不到那么多人群来验证疫苗可以降低感染率。

英国如果采取任其感染的群体免疫策略,中国的新冠疫苗倒是可以赠送给英国来做三期人体临床试验。找1万人接种疫苗,1万人不接种或接种安慰剂作为对照,很快就可以看出效果。比如接种组有100人发病,对照组有1000人发病,那么疫苗的保护率就是90%。

如果上述设想成真,那英国也算是对全球新冠疫情控制做出了重大贡献者,足以载入史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