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賊為友還是爭取自由?盤點二戰與日本親善的亞洲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被認為是最野蠻,殘忍的國家。它不僅侵犯了中國,屠殺了3000萬中國軍民,同時也侵犯了許多亞洲國家,尤其是東南亞國家以及印度洋沿岸的國家,日本軍隊所到之處無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如著名的馬尼拉大屠殺,巴丹死亡行軍等。可以說日本在二戰中犯下了滔天的罪行。可是有一些亞洲國家在被日本侵略後,不但沒有激發他們內心的仇恨,反而與日本更加親善,充當日本侵略的幫兇,下面列舉下這些國家。

1.菲律賓

提起菲律賓,不得不說它建立早期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菲律賓史上第一個正式建立的國家蘇祿蘇丹國曾是中國清朝的藩屬國,新航路開闢後,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後來美西戰爭爆發,菲律賓本想借此獨立,可是貧弱的國力無法支持他們在殖民戰爭中具有一席之地,菲律賓隨之又成為了勝利者的果實,淪為了美國的殖民地,可能是由於長期淪為殖民地,而殖民者不斷變換的緣故,每次新的殖民者到來趕走舊的殖民者,菲律賓人都會認為這是一次解放戰爭,隨之而投向新的殖民者的懷抱,但迎接他們的是新一輪殘酷的殖民統治。二戰中的菲律賓也是如此,也許是懷著對美國殖民者覬覦已久的仇恨,菲律賓在日本入侵時,並沒有和美軍站到一起,也沒有什麼自發的像樣的抵抗,很快日本軍隊趕走了麥克阿瑟,佔領了菲律賓,期間就發生的著名的馬尼拉大屠殺,巴丹死亡行軍等。

認賊為友還是爭取自由?盤點二戰與日本親善的亞洲國家

戰後馬尼拉成為一片廢墟


認賊為友還是爭取自由?盤點二戰與日本親善的亞洲國家

美國士兵抱著一名受傷的菲律賓婦女轉移

可以說日本侵略者應該是菲律賓殖民者中最為殘酷的一波,但是似乎菲律賓人對這些並沒有多少仇恨的記憶,二戰中,菲律賓是日本在太平洋上重要的軍事基地,菲律賓傀儡政府積極為日本提供各種戰爭所需資源,可以說真是出工又出力,戰後新政權還追任其傀儡政權的總統勞雷爾為菲律賓正式的總統,菲律賓國內還提出過一個“菲律賓淡化日本侵略的歷史有其獨特的政治和經濟背景”的理論,要求民眾為國家發展著想,淡化掉對日本仇恨。1956年,菲律賓政府在美國的調停下還與日本簽署了和平條約以及戰爭賠償協定。不知道現在的菲律賓百姓,還記得當年日軍在他們家鄉的暴行麼?

2.中南半島諸國——緬甸、泰國

說起緬甸這個國家,大家應該很熟悉,同時會聯想起很多名字,中國遠征軍,史迪威,孫立人......,是的,中國遠征軍出國首戰就是在緬甸打響的,很可惜,第一階段戰役由於英方的不配合,以及我方的指揮失誤導致了後來的穿越野人山,遠征軍印度受訓等,其中穿越野人山造成我遠征軍重大傷亡,其實中國遠征軍出國在緬甸與日軍作戰,並不怎麼受當地人歡迎,究其原因,其實與菲律賓類似,緬甸人在經過英國的殘暴殖民統治下,早已對其仇恨已久,再加上日本人一向宣傳的大東亞共榮,導致當地人對其產生了解放者的錯覺,為了配合日軍作戰,緬甸獨立黨員在鈴木的帶領下,懸掛起象徵緬甸獨立的孔雀旗向緬甸國內進發,在各地組建獨立義勇軍。藉助勢力遍及緬甸國內的德欽黨,獨立義勇軍迅速壯大。這些義勇軍為日軍偵察、收集英軍、中國遠征軍的詳細情報,進入農村為日軍籌集糧食,還有一些人潛入英軍陣地偷來槍支參加義勇軍。可以說同盟國在緬甸的戰鬥完全得靠己方支撐,在當地基本上得不到補給,還時不時的會受到襲擊。

認賊為友還是爭取自由?盤點二戰與日本親善的亞洲國家

中國遠征軍行軍

再說泰國,情勢可就不一樣了,雖然起因類似,但是泰國對日本的侵略可要歡迎的多。縱觀近代東南亞的歷史,泰國是唯一一個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國家,其中關鍵就在於泰國善於利用列強之間的矛盾,施以平衡的策略,才使國家倖免於難。19世紀時,法國也為了避免與英國直接對抗,曾向英國提出了維持獨立暹羅王國的想法,使英法兩國在印度支那半島上有一個勢力間的緩衝區,這樣對雙方都有利,英國為了自身利益,也對這種做法表示贊同。1893年,曼谷王朝被迫同法國簽訂《暹羅條約》,這個條約是英法兩國相互妥協的產物,從而使當時的泰國避免了淪為殖民地的災難。

認賊為友還是爭取自由?盤點二戰與日本親善的亞洲國家

19世紀印度支那半島形勢

20世紀隨著日本的崛起,從精神上鼓舞了被白人壓迫的泰國,於是在同是亞洲人的想法下對日本有了親近感。暹羅也希望藉助日本的力量,恢復對先前被法國割佔的領土,1939年歐戰爆發後泰國政府雖然聲明嚴守中立,但其一直在觀望中等待收復領土的時機,隨著法國在歐洲戰敗,越南北部爆發了反法暴動,於是暹羅宣佈對法開戰,向法印支邊界展開攻擊。然而泰國在同法國的戰爭中失力,沒有得到任何好處,此時日本伸出了橄欖枝,派軍隊進入暹羅灣恫嚇法軍,強迫法屬印支將湄公河以西的全部老撾領土、以及洞裡薩湖以西的柬埔寨領土割給泰國。泰國在取得以上領土後很滿意,保證其與日本保持友好關係,不同其他任何國家簽訂針對日本的經濟或軍事協定。根據《日泰同盟條約》的秘密議定書,日本幫助泰國收復割讓給英國的馬來省和緬甸的撣邦。

認賊為友還是爭取自由?盤點二戰與日本親善的亞洲國家

日本人在泰國

日本在開戰的最初兩個月橫掃東南亞的戰果令泰國的親日派看到了希望,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泰國於1942年1月25日向美國和英國宣戰。但隨著戰爭的發展,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的節節敗退,讓泰國看到了日本失敗的命運,再加上此時美國一直拉攏泰國,這些進一步促使泰國人拋棄日本的決心。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泰國政府宣佈1942年對英國和美國的宣戰公告是違背泰國人民意志的,也是違反泰國憲法和法律的。泰國國民議會也於同一天通過決議,宣佈當年的宣戰無效,並廢除1941年12月8日以後同日本簽署的一切條約和盟約。美國對此予以認可,因此不將泰國視作軸心國成員或戰敗國。就此泰國不但避免了當時淪為英法等國殖民地的命運,也躲過了日本對其領土的侵佔及大肆破壞的野心。

3.印度

印度當時是英國的殖民地,當然是屬於同盟國的一方,並且英國的印度總督蒙巴頓元帥還在英帕爾戰役中擊敗過日軍,使得日本放棄了覬覦印度的念頭,但在印度還是有一些勢力與日本親善,這就要提起一個人—錢德拉鮑斯。

認賊為友還是爭取自由?盤點二戰與日本親善的亞洲國家

錢德勒鮑斯

鮑斯早年是甘地的積極追隨者,是印度獨立運動的主要領導人。在印度的獨立運動中,甘地年紀最大,而且主要是精神上的獨立運動領袖,在實際的獨立運動中,鮑斯和尼赫魯都屬於主要的政治領導人,都曾經擔任過國大黨主席。雖然這三個人都是印度國大黨的領袖,但是所倡導的路線卻截然不同。鮑斯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邏輯,積極找尋英國的對立方,二戰爆發讓他看到了時機,在經過了一番周折後,最終他到達日本,得到了日本政府的支持,東條英機宣佈將給予各種援助,幫助印度獲得“完全獨立”。很快日本人就把鮑斯送到了日本人佔領下的新加坡,1943年10月,鮑斯在新加坡宣佈成立“自由印度臨時政府”,由鮑斯擔任國家元首、總理、軍事部長、外交部長和印度國民軍最高司令官,緊接著,自由印度政府對英美宣戰。鮑斯利用緬甸戰場上日軍俘虜的英軍印度裔士兵成立了所謂印度國民軍,大概有4萬多人,後來再加上在東南亞的印度人,這支印度國民軍達到了九萬多人。

認賊為友還是爭取自由?盤點二戰與日本親善的亞洲國家

英帕爾戰役示意圖

1944年,在鮑斯的指揮下, 3個師9萬人的印度國民軍配合緬甸前線的日軍攻入印度,結果,不久在英帕爾這個地方日印聯軍被英軍擊潰,被迫撤退,印度國民軍損失慘重。1945年日本投降之後,英國人當然不會放過鮑斯,認為他是法西斯的幫兇,印度的汪精衛,要求抓捕他。鮑斯乘坐飛機從新加坡逃往日本本土,結果飛機在臺灣墜毀,受重傷的鮑斯最終死在了東京的一家醫院。可惜,他對民族獨立的極度渴望讓他在人類的大是大非面前站錯了隊,導致了他的人生悲劇。但是,也正因為這一段鮑斯跟日本人合作的經歷,甚至是日本在東南亞摧毀了英國的殖民統治,都使很多印度人認為日本法西斯是印度民族獨立的恩人,從歷史淵源上給印度和日本這兩個本身交集並不多的國家提供了感情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