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北翼强南翼弱,打造接轨上海示范区,浙江何以迟到了28年?

沙漏遗爱


你在说什么?苏南地区提供土地让台湾人,新加坡人,浙江人开办企业得到的是什么,无非就是优惠后低廉的税收,老百姓还都是普通的打工者。他们的发展比浙江好?真是无知,GDP是什么?GDP普遍的收入法统计是工资,税收,利润和折旧之和,如果企业的老板不是本地区的,对当地的贡献无非就是就业岗位和税收,对当地老百姓的收入有什么影响?而且苏州和无锡的财政收入和GDP严重不匹配,苏州的GDP高于杭州,但税收却低于杭州,南京的GDP高于宁波很多,但税收只略高于宁波。不要说人均收入江苏低于浙江,就是人均财政收入江苏也低于浙江,如果江浙按GNP即国民收入的话,江苏更是远低于浙江


天霸79


应该讲改革初期,浙江北面和江苏南都不错,当时上海大量星期天工程师,跑两地指导建厂,传技术,我岳父就是其中一位,

两地发展浙江好点,进入新世纪,上海产业转行,浙地夜郎性格决定了江南苏卅胜出,到了今天浙江留下来的只有一张嘴与阿里吧吧,但马云做梦都想在上海这国际舞台发展


用户4357012676664


标题这样说显然是不妥的,长三角北翼比南翼强是事实,但南翼的发展水平并不比北翼差,何来浙江迟到28年一说?目前来看,由苏南+上海+浙北组成的长三角核心区域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经济都非常发达,苏南包括苏州、南京、无锡、常州和镇江五市,总面积27872平方公里,人口3300多万,2018年GDP高达5.39万亿,仅略低于浙江全省GDP,因此论实力,苏南比浙北要强上不少,苏南体量也在浙北之上。



但是浙江也是我国的经济强省,浙北实力不如苏南但并不代表它就发展不好。浙北地区的发展水平更高,人均GDP在11万元之上。浙江人善于经商,因此他们的民营经济极为发达,人均收入非常高,尤其是浙北地区的人均收入接近5万元,是全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这样的发展难道不算好吗?怎么可以说迟到了28年呢!

不可否认,苏南和浙北都受到上海的经济辐射,苏南和浙北在历史上与上海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显然上海与江苏的关系更复杂,而且上海的中心地区与苏南更接近,因此这一带接收上海的产业转移更多,受上海的经济辐射更强,而且江苏也更加主动承接上海的经济资源溢出。而浙江出于巩固杭州和宁波两大城市的需要,把更多的发展资源投入到杭甬线上,因此与上海更接近的嘉兴与湖州发展比不上苏州和无锡。

总之,苏南与上海的经济协调性更好一点,浙江和上海之间的经济关系,竞争性更强一些。


锦绣中源


长三角北翼强南翼弱,打造接轨上海示范区,浙江何以迟到了28年?中国40年改革开放史波澜壮阔,江苏的苏南模式和浙江的温州模式更是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江浙拱绕上海,地缘相近,却在城市区域发展道路上,分道扬镳,怒放自我。

上海浦东开发开发,江苏就率先闻声而动,苏锡常等近沪区域纷纷围绕上海这棵大树,错位发展,锻造产业链,寻找各自的精彩。江苏这这种重点发展的策略意图很明显,尊重市场规律,苏南苏中苏北梯次发展,实质就是不均衡策略,但这种策略取得了惊人的成果,苏州无锡富可敌省,南通常州经济规模也遥遥领先全国大部分省会城市。

巧合的是,江苏的这一策略与整个中国的大战略不谋而合,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东部带动西部,沿海带动内地,先重点发展毗邻港澳的广东,再逐次向内陆开放。但江苏的这一策略也有不利后果,那就是省会南京经济发展长期处于尴尬局面,一直在苏州无锡这两个小弟后面跟跑,直到近年南京才发力一举反超无锡,显然,这与行政主导城市地位的画风不符,在全国,首位度如此低的省会城市也屈指可数。

浙江则相反,立志走均衡发展模式,全省规划了杭州宁波温州及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区,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从今天的结果看,此种策略差强人意,金华—义乌都市区多年发展,依然烂泥扶不上墙。大名鼎鼎的温州如今也风光不再,在全国的城市排名跌到了第35位,浙江省人口第一大市的桂冠也拱手相让与杭州。

不单单是金华—义乌及温州,更重要的是整个环杭州湾区域失去了一次难得的战略机遇期!环杭州湾区构成了长三角重要的南部一翼,和中国经济今天南强北弱的大趋势不同,在长三角,却是北翼远远强于南翼,纵观北翼五大城市苏州、无锡、南通、常州、镇江,相对应南翼五大城市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GDP无一例外全面处于下风。

论资源禀赋,长三角南翼犹在北翼之上,北翼有太湖平原,南翼则有丰饶的杭嘉湖平原,南翼只有苏州南通两个内河港口,北翼却有宁波—舟山这样的世界级大港!

对比整个城市格局,环杭州湾城市群无论经济规模还是建成区面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都全面逊于苏南各大城市,历史上和苏州并列的江南六府之嘉兴湖州,落差之大令人咋舌,两座城市加起来也没苏南老三常州的GDP多多少,和苏州相比,更是差了5倍之巨。

为什么?这与浙江痴迷于省直管县有关,但不是关键,如果浙江也能像江苏一样,在上海浦东开发之初,就立志全面接轨上海,嘉兴湖州就是浙江的苏州无锡,一味求区域均衡和强省会,让曾经的明星计划单列市宁波也渐渐失去了它的光芒。而今才提出“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早干嘛去了呢?如果这一决心能早20年实施,那今天的长三角经济版图、城市格局会完全不一样!

北翼强南翼弱,打造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浙江迟到了28年,令人扼腕!接轨上海靠实实在在的行动,苏州在28年前没有振臂一呼“打造接轨上海示范区”的响亮口号,但事实上,苏州才是长三角全面接轨上海的示范区!对此观点你有异议吗?


沙漏遗爱


那是阿里巴巴在作怪,如果没有阿里巴巴的崛起,而换成是上海本土互联网企业盛大的崛起,长三角一体化的光景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所为一体化,必须要有核心,南京没有与上海争夺核心的意愿和实力,但杭州却不然,从民营经济起来的浙江也和企业性质一样,追逐自主性,而不是响应中央全国一盘棋。如果没有实力倒好说,心中一百个不愿意也得跟着上海走,有实力就不一定肯巴结邻居,因为邻居也强不到哪儿去,合作就变得互相不服气。

浙江也没有因为失去的28年而停止发展,尤其是杭州,有钱,有人有实力,产生这样的结果一个是靠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历史美名,和省会的地位,吸引浙江民资和民智纷纷聚拢(在这里我倒觉得并非是行政力量在起绝对主导作用,更多的是文化软实力,查查温州第一代老板的文盲率就知道,温州这方面和杭州没法比),毕竟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第一位的,要不发展经济干什么呢?

具备了基础发展资源的杭州运气爆棚,境内诞生了一个超级大IP阿里巴巴,产生了这个现象级的企业以后,人才发生了倒流,不再是上海虹吸现象,杭州对上海产生了倒吸效应,阿里巴巴的很多员工来自盛大网络,包括现在的CEO张勇,所以大家会看到一个很美的景象是,周末有很多阿里员工从杭州回上海家中过周末,你说到底谁是核心?

以上两个条件决定了杭州实力不允许它臣服上海,至少在互联网衍生的各个领域都比上海要先进,前景更加广阔。不怀疑将来核心城市位置要换杭州的可能。至少上海对杭州优势没那么明显了。

我不是浙吹,也不沪吹,行政不能决定一切,市场经济下,公平竞争才是王道。



西葱


关于浙江省为何迟到28年,以下内容可以分析得来,但是晚的不一定是最坏的,下边一起来看看

先从这个开始:《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2019,国家发改委网站全文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到2030年,长三角城市群配置全球资源的枢纽作用更加凸显,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全面建成全球一流品质的世界级城市群。值得提出的是,《规划 》提 出 ,上 海、苏 南 、环 杭 州 湾 等 地 区 要 率先转变空间开发模式,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和开发强度,适度扩大农业和生态空间 。

这是浙江省行政区图

2019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名单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成果发布会上 公布

前十强中,江苏省占据鳌头,浙江仅有慈溪市,义乌市位居前十强

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就可以看出政策支持偏向江苏省。

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打造新型的城镇化的发展思路,对标为像雄安新区一样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目前浙江省已经确定6个新型城镇化示范点。



创智资讯


不能说迟到,浙江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发展速度其实是非常不错的。不过上海和浙江之间的接轨,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

准确的来说,杭绍甬三个城市的发展其实非常不错,只是沪杭线上的湖州和嘉兴地区发展不是太好。尤其是和沪宁线上的苏锡常相比,在经济发展层次上已经形成了落差。之所以会形成这种情况,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

第一,浙江省政府的发展战略和江苏省政府是有差别的。浙江的经济发展,相对独立自主,以民营经济为主。江苏的发展,采用的是主动承接上海的经济资源溢出,更为重视外资。所以相对来说,浙江和上海之间的经济关系,竞争性更强一些,江苏和上海之间协作更好。出于这种战略考虑,浙江省政府有意的限制了嘉兴和湖州对于上海地区的经济联系,防止浙江境内的经济资源被上海虹吸。

第二,嘉兴和湖州是浙江省内少数以平原为主的地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农产品的保障是以省为单位展开的。所以为了保障农业生产,不得不限制嘉兴和湖州地区的工业发展。

第三,出于巩固杭州和宁波两大城市的需要。杭州是浙江省会,当然要大力投入。宁波很早就被确定为副省级城市。本身又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和上海存在着天然的竞争。为了保障宁波的发展,浙江省政府势必要把资源更多的投入在杭甬线。这就自然挤占了对其他地区的投资。

总的来看,无论是选择与上海协调发展,还是独立发展,都是有利有弊的。浙江的方式保障了自身的经济独立性,也就使得在和上海进行经济协作的时候更有底气。当然问题就在于,浙北地区除了杭州以外,其他城市的产业发展层次都相对较低。宁波和绍兴近年的发展,也有走弱的趋势,这是值得关注的。杭州的情况不错,但是过于依赖阿里巴巴,有一定风险。江苏的模式最主要的优点就在于短期内迅速实现了产业的升级,但与此同时,由于过度依赖上海导致自身话语权削弱,并且在经济收益的分成当中处于劣势地位,这就导致在人均指标上,尤其是收入类和财富类指标上显著的落后于浙江。所以回过头来看,嘉兴的很多微观经济指标其实并不差,并没有和周边地区存在显著的落差,某些微观领域还略有优势。湖州的情况和嘉兴也差不多。

上海在去年推出了上海都市圈,将浙江的嘉兴和湖州纳入其中。可以认为通过这种方式,上海强化了对周边城市的控制。在这样的情况下,今年推出了所谓的合作示范区。无论如何,这将对于嘉兴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发展时机已经错过,要追上苏州的水平,恐怕做不到。而且,农业保障用地始终是个紧箍咒,不可能因为划归上海都市圈,就马上的将大批耕地改为工业用地。前景是有的,但不会特别大。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浙江省内的经济结构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用户4325101516


沙漏之前说第三机场非苏州莫属,让我开心的,可现落户南通,那个郁闷啊,期待沙漏还能分析下苏州机场的可能性。


围脚下


看看交通互联互通就能说明问题了,周庄接17号轨交2元,西塘大巴车到虹桥枢纽35元。


用户2587206878715


江浙对上海向来是羡慕妒忌恨,基本处于面和心不和却又真的少不了的境地,只不过江苏人更加务实,浙江人更倔,仅此而已,其实上海眼里根本没有江浙,纯粹举手之劳顺势而为带带而已,带不动别怪我,想跟上请自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