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能自由自主生活的人佔多大比例?

順7zi嘫70


現在大部退休人員思想應該說還是比較想的開的,吃喝住大部份不跟兒女在一起,因此是相對比較自由自主的安排自已的生活。但是也有一部份人,捨不得孩子,硬要往孩子堆裡擠,離不開孩子,中國的傳統理念,使的這樣的也有一批。還有一些是孩子確實有困難,尤其是有了二胎,這種情況不幫也不行。但是退休後有經濟支撐,應說還是自由自主的生活的。


嶗山隱士3


這個問題不好說,自由自主生活的不會很多,以我的經歷來說吧,我是愛自由,獨來獨往的人,不愛呆家受約束的人,但是身不由已,孩子需要幫忙帶孩子,內心裡確實不喜歡去,但是又不敢,不好意思推脫,只有忍受去帶孩子,象我這樣的人都不能自由自主的生活,估計90%的人都沒有了,我每年還能抽出三四個月的自遊時間。


希望更hao


退休後如果不幫家人帶孫子孫女,那就有很多自己的事情可以做,退休以後肯定需要旅遊,第一個年輕的時候因為有很多世上的任務,比如工作比如家庭,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和投入,所以就算是有旅遊的機會,很少有旅遊的心情。那種完全的領略大自然的美好河山,那種山河與共的融入感。所以退休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旅遊,這個旅遊不是走馬觀花的,而是事先預備好各種各樣的資料,找出自己最想去的地方,最願意拜祭的遺址。因為這是深刻的自然景觀的管理和歷史人文的親自朝拜。比如要到羅布泊看一下餘純順的墓碑。這個是我心中的勇士。要去泰山和華山,將領略了一種“從來系日乏長繩”的感覺,還要去海邊,去看一看海上生明月。

第二件事情就是寫作。不管有沒有機會發表,寫出自己最真實的感悟,寫出這人生最深刻的心得,是我最大的願望。這世界總要留下自己的聲音。哪怕這聲音,淹沒在嘈雜中,相信總有一個人會懂,要相信留給一些印跡,如果有來生,我一定會感到熟悉。

我是一個平凡的人,有著平凡的願望。我相信這些願望,因為並不高貴,一定會被自己擁有。



風的顏色6688


退休,是人生晚年生活的標誌。辛苦勞作了大半生,該放下繁忙的事物去享受屬於自己的生活。然而,受傳統習俗文化的束縛,大多老年人的退休生活,又開啟了上有老,下有小的"照顧工作"中去。每天伺候長輩,照顧孫子,忙的不亦樂乎,基本上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更談不上自由自主的生活。只能忙裡偷閒或節假日,找同事下下棋,走走路,聊聊天,例用晚上跳跳廣場舞,這就是80%退休人的晚年生活現狀。另外20%的退休人,他們堅持自己晚年生活標準,處理好長輩伺候關係,如子妹輪流或僱傭保姆,解決後顧之憂。至於下一代,看孫子,幫助接送等事物,都可以放下,走出去旅遊度假,休閒養心,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自由自在晚年生活。相信子女也會理解支持,這就是人類素質提升進步的開端。





車行天下牛


具體比例需要統計學處理後得出結論,但我作為一個退休幾年的人在這談談我的所見。真正能夠自主的人鳳毛麟角,為啥得出這個結論呢,因為要想完全自主需要具備如下幾個條件:

1、自我意思要強烈;

2、家裡沒有老人需要伺候;

3、不給兒女看小孩;

4、沒有老伴拖後腿;

5、有主見,有愛好,有能力;

6、有一個好心態和好身體。


博主


退休後自由自主生活是很多人的希望,但這裡面受幾個因素的制約。一方面是家庭,由於中國傳統習俗的影響,給子女看孩子是很多退休人的主要工作,甚至有許多未到年齡而申請病退,只為看孩子,這種比例比較高。第二個方面,身體的原因,我們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退休後身體狀況直接決定了自己退休後的生活質量,所以一定要放平心態,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平時加強鍛鍊,練就健康的體魄。第三個方面,經濟能力的因素。要想活的精緻,除了身體健康,還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了退休後的生活質量。


大禹哥的眼界


我也沒有數據支撐,但直覺告訴我應該到10吧。其餘人員或這或那的,總是手上有活!既自由還自主,目前,我國的傳統文化和實際情況,大多數離退休人員的養老問題,仍然在家庭、社會等因素中決澤生活!但我有我的想法:加快,最多用3年時間,解決我國的養老保障體系。同時,確實解決了人民群眾的根本負擔。這樣的話,我想,我國的離退休人員才能安心養老,有錢養老,自由自在養老!


聞香上馬



嘶吼的頭顱


我退休後,便報名參加了焦作市解放區“鶴語春秋公益學校”的文化學習,多年來就這一塊而論,據我觀察能自由自主參加文化活動、不請假或少請假者約佔總人數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取決於退休金的金額大小~不管什麼年紀如果經濟不夠獨立,說自由自主都是枉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