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健身房虧損、跑路者無數,有人賠光170萬,有人想維權卻無門

今天聽到一句話,“打敗健身房的不是同行,而是互聯網”,仔細想了想還真是,互聯網讓我們變得更“懶”了,很多人寧願在網上多逛一會,刷上一些網頁,看看有沒有最新款的衣服,反而沒有太多的時間去健身。而在過去,很多人健身其實還是為了能搭訕異性,可如今的互聯網帶來的是更輕鬆愉悅的社交。


八成健身房虧損、跑路者無數,有人賠光170萬,有人想維權卻無門


儘管如此,在現在的快節奏生活下,健身房依舊成為了不少人所向往的地方,大家對自己的健康更加重視,希望能夠擁有健康的體魄。在2017年時我國的健身人群就已經達到了5.5億人,佔據總人口的41.3%,而這一產業的市值為1500億元,在2020年預計將實現1.5萬億的銷售規模。

其實從各大互聯網健身APP的興起就可以看出,運動的人更多了,在朋友圈內總會看到不少人曬出自己的運動成績,似乎大家每天都會在一起比較,而正是年輕人的運動風潮之下,近年來健身也成為 80後、90後的標籤。

八成健身房虧損、跑路者無數,有人賠光170萬,有人想維權卻無門


只是在健身人群不斷增加的同時,健身房的倒閉也多了起來,2018年有三千多家企業關門,而在2019年前6個月的投訴多達7738件。這就意味著健身人群增加的同時,健身房並沒有受到大家的認可,主因還是服務質量問題。其實也對,小編身邊的不少朋友都有自己的運動圈子,他們一起組織體育訓練,根本不需要健身房的幫助。

很多網友反映,健身房剛成立了幾個月,剛辦了張卡想要過去運動消費,可沒一個月就關門了。其實一個健身房想要創辦起來並不容易,畢竟人力成本太高、租金年年上漲,健身房的器材本身就非常的昂貴,如此一來盈利並不是太高,想要賺錢,還需要先將本錢給撈回來。某健身圈專家稱,如今中國八成建房房都是不盈利的。

八成健身房虧損、跑路者無數,有人賠光170萬,有人想維權卻無門


健身房的盈利其實算起來很容易,畢竟健身產品都是預付款,可能消費者會預先辦理1年的業務,這樣就可以提前將錢拿到手,從而保證現金流的充足,只是這也會帶來一定的風險,一旦健身人群少了,那可就會導致企業現金流的縮水,往往不少健身房可能就是幾十萬元的業績沒達到,結果引發了連鎖反應,只能被破跑路。

老張原本是一家健身教練,在這個行業打拼了20年,他一直想要擁有一家自己的健身館。在2018年他從北京辭職,回到老家成都開設了健身房,本以為會有很多人來光顧。可他發現根本就沒什麼人。老張每天都會思考怎麼才能拉到客戶,沒客戶就沒盈利,結果他一年裡虧損了170萬元,沒睡過一天安穩覺。

八成健身房虧損、跑路者無數,有人賠光170萬,有人想維權卻無門


為什麼消費者不願意去健身房了?其實這和健身館的頻頻跑路有很大關係。小雅是一個健身愛好者,她在工作之後就辦了一張卡,三年時間,結果9個月後人就跑路了。她又選擇了一家連鎖健身館,本以為可以頂住風險,但4個月就關門了, 她健身不成還虧了幾千元。

預付費模式的好處就是繳費的時間越長,那享受到的折扣福利就越多,不少人都會預交三五年的費用,結果那些商家卻將這筆錢挪用,一旦生意虧損就直接跑路,傷害了不少人的心。當然近年來假健身的人也多了起來,不少人都是以帶有另類目的的形式健身,還有人就是圖熱鬧。

當然,健身房的運營質量下降,也是消費者選擇遠離的一大因素,設備種類不齊全,大家的健身體驗感不是太好。這隻會讓健身行業走上不歸路,被年輕人所拋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