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等了,身價不菲的古籍


久等了,身價不菲的古籍


雕版印刷是中國古代的重要發明,在傳播文字的過程中,也造就了偉大的中國版畫藝術。

久等了,身價不菲的古籍

久等了,身價不菲的古籍

以刊刻者區分的版本


官刻本:歷代官方主持刻印的古籍。官方刻本以國子監刻書為中心,旁及中央和各地官府。官刻本由於人力、物力優裕,主持人文化素養較高,通常都字跡疏朗,版式寬大,校勘認真,印刷和紙墨也講究質量,反映了各代的文化學術和工藝水平。

久等了,身價不菲的古籍

遼代的彩印佛畫——釋迦說法相


一九七四年七月,在搶修加固山西省應縣佛宮寺釋迦塔時,發現三幅彩色《釋迦說法相》版畫,三幅圖畫同出一版,印於絹上。圖繪釋迦坐於蓮臺上,頭頂上部有華蓋,佛前陳條案,擺放摩尼寶珠。


兩側侍立諸天菩薩,並有脅侍及化生童子各一人,居於圖下部左右兩方,兩側飾折枝花朵,有繽紛花雨灑落。這三幅作品儘管與後來的餖版彩色套印在技術方法上還有著質的區別,但對於研究中國早期套版彩印仍有著重要意義。

久等了,身價不菲的古籍

明代的彩色套印春宮版畫


漢代以後,春宮畫累代不絕。晚明時期是春宮畫發展的一個空前絕後的高峰期。不僅繪者諸多,而且付之墨版,愈刻愈精。鐫印於萬曆、天啟年間的《風流絕暢》、《花營錦陣》和《鴛鴦秘譜》,標誌著春宮版畫全盛期的到來。這幾個本子都是紅、黃、藍、綠、黑五色套印,前兩種各二十四圖,《鴛鴦秘譜》三十圖,編撰體例基本相同,都是每圖以行書配詩或詞一首,遣詞造句雅俗共賞,對畫面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畫面皆以人物為主體,環境佈置意味綿長,背景清幽雋永,刀刻飄逸、柔媚、婉轉如意,色澤淡雅,對色準確,繪、鐫、印三方面,皆已臻爐火純情之化境。在彩色套印技術發展史上,春宮版畫是走在前邊的。從三色到五色,是套印技術發展的一個里程碑。至此,中國古代彩色套印版畫在技術方法上才臻於完美。

久等了,身價不菲的古籍

墨海遺珍——《程氏墨苑》


明以前的彩印版畫,多隻有兩色,《程氏墨苑》敷色多至四色、五色,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多色彩色印本之一。


此本和明代的多色春宮版畫,共同構成了早期多色版畫的輝煌,對後來多色箋譜、畫譜等圖籍的印製,在技術方法上有著多方面的啟迪和影響。《程氏墨苑》中的彩印版畫,標誌著單板塗色印刷技法的全面成熟,代表了單版塗色印刷的最高成就,無怪乎當年鄭振鐸先生得此書時,譽之曰:“此國寶也。”

久等了,身價不菲的古籍

《十竹齋書畫譜》


《十竹齋書畫譜》是明末胡正言主持刊刻。書分書畫譜、竹譜、梅譜、蘭譜、石譜、果譜、墨華譜八卷,每卷二十圖,合共一百六十圖。其中有胡氏自己的作品,也有當世名家如吳彬、倪瑛、魏之光、米萬鍾、文震亨及前代書畫巨匠趙孟頫、唐寅、沈周、文徵明等人的作品,是中國古代所刊印最有價值的彩印畫譜之一。


《十竹齋書畫譜》為餖版套印,雖未用拱花,但在表現手法上,仍有一些突破。它運用了被榮寶齋藝匠稱之為“撣”的技巧,即在刷印過一次淺色顏料的版面上,再加一層較濃的顏色,使畫面深淺變化濃淡相宜,且不失天然韻味。此外,它充分發揮了水印版畫的特點和水墨的性能,使中國寫意畫用色幹、溼、濃、淡、虛、實的藝術效果盡皆躍然於紙上。

久等了,身價不菲的古籍

彩畫奇葩——《湖山勝概》


《湖山勝概》刊刻於明萬曆中葉,殘本現藏法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有清康熙年間刻印的全本。法藏本存吳山圖十二幅,時人題寫的讚譽吳山景觀的詩作三十三幅。圖都是工筆山水畫,墨、藍、紅、黃、褐五色套印。繪寫巧密而精細,線刻細長挺秀,靈逸生動,設色濃郁豔麗,對色準確自然、清麗典雅。


詩皆由作者手書上版,行、楷、草體皆備,鐫刻上乘,不失書家原意,是一部繪、鐫、印俱至化境,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山水畫彩色套印傑作。此圖由遠及近,近、中、遠景相連,一氣貫通,並通過巍峨的群山、繁茂的林木、浩蕩的江水、遍佈的樓臺館閣,形成瑰麗而又恢弘壯觀的畫面,是有明一代少見的工筆山水畫佳制。

久等了,身價不菲的古籍

閔刻《西廂記》彩色套印版畫


這套版畫二十幅圖畫,有圖無文。由明末吳興著名的套版印書家閔齊伋主持刊行。此本圖畫構思新穎、造意奇異、繪寫精審、鐫印精絕。繪圖者通過比喻、象徵、隱喻、假借等各種手法的綜合運用,在尺幅之內,用繪畫的語言,流暢生動、逸趣橫生地表現出故事情節。


例如《賡句》一圖,繪寫張生與崔鶯鶯隔牆酬韻故事,但畫面上既無牆也無人,僅見兩隻翩翩飛舞的蝴蝶和兩片楓葉,頁面上刻張生和崔鶯鶯賡和的詩句。蝴蝶的位置安排若即若離,正可以說明兩人心有靈犀又患得患失的心態。將複雜的故事情節給以簡單化、圖案化的處理,更顯得雋永而含蓄。

久等了,身價不菲的古籍

畫學圭臬,套印奇珍——《芥子園畫傳》


清代的彩印版畫,不僅鐫印技藝可以和晚明比肩,而且多有推陳出新、發揚光大之處,所刊品種亦逾晚明。


《芥子園畫傳》即是其中的佼佼者。全書四集,內容涵蓋山石、人物、花卉、草蟲等,由李漁及其女婿沈因伯延請當時的畫壇巨匠主持編纂刊刻。


《芥子園畫傳》鐫刻精工、色彩明豔,單色墨線圖畫刀刻纖勁平穩,鐫刻技藝之純熟。大量的彩色套印版畫,畫面繁複,色彩豐富、明麗。《畫傳》中的每一幅作品,都是費盡心力的佳作,是可以與絹素、紙張上的手繪作品等量齊觀的珍玩。

久等了,身價不菲的古籍

西法中用——清前期的“姑蘇版”版畫


在清前期,蘇州刊刻了不少受西洋畫法浸潤的大型套印版畫和文人畫風格的花鳥、博古等題材的版畫。“姑蘇版”版畫具有很強的藝術觀賞性,和傳統意義上的年畫擇選喜慶吉祥題材不同,也沒有普通年畫趨吉避凶,寓意教化的涵義,是純粹的藝術創作。


在藝術手法上,“姑蘇版”版畫運用西方的透視原理和明暗法則,畫家根據固定視點出發,形成近大遠小的比例關係,通過光源照射的光影關係,利用排線等技法反映出物象的明暗,和中國傳統技法的散點透視都有著本質的區別。“姑蘇版”版畫能確切地把握西洋銅版畫中所得到的意象,把它溶入傳統中國繪畫的主題之中,用西法來表現中國繪畫的傳統題材。它是中國古代版畫藝苑中獨具特色且空前絕後的作品,在中國古代版畫史上具有特殊的意義。

久等了,身價不菲的古籍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萬奇匠村進行內容整合刪改,原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保有刪改內容的權利。

久等了,身價不菲的古籍


久等了,身價不菲的古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