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中的战争(4)- 伏击的猎豹之牙


彩绘中的战争(4)- 伏击的猎豹之牙

2009年香港威龙出品了一款德军8.8厘米口径反坦克炮模型,但是乍一看和平时常见的88炮很不相同,虽然彩绘中右边有一辆8.8 cm FlaK 36/37/41型高炮专属的Sd.Ah.202拖车(Sonderanhänger),但炮体本身并没有常见的炮盾,而是德军装甲车辆上特有的铸造式猪鼻炮盾(Saukopfblende),那么这个怪异的组合到底是什么型号呢?

这个搭配其实就是装置在8.8 cm FlaK 37高射炮专用的临时十字炮架(Behelfskreuzelafette)上的猎豹反坦克歼击车用8.8 cm PaK 43/3 L/71反坦克炮,是1944年秋季后西线战场实际存在的产物。而且这并非德军的应急方案,而是计划性部署。

彩绘中的战争(4)- 伏击的猎豹之牙

V号“猎豹”式反坦克歼击车(Jagdpanzer VJagdpanther Sd.Kfz. 173)


彩绘中的战争(4)- 伏击的猎豹之牙

FlaK 37型高炮及十字炮架


1944年夏秋之际,德国装甲车辆的生产因盟军大规模战略空袭而严重受阻,然而生产装备“猎豹“反坦克歼击车主炮的工厂并未受波及。于是德军将超产的500门8.8 cm PaK 43/3 L/71型反坦克炮转往西线防御阵地(Weststellung)用作纵深固定防御,部署于主防线后方的反坦克防线(PaK front),防御突破的盟军装甲矛头。

德军原本计划将这批反坦克炮安装于703型标准强化碉堡(Regelbautyp 703强化碉堡内,但至盟军反攻欧洲大陆时仅有位于荷兰境内的八座完工,称为”IIa型带固定炮架8.8厘米Pak 43/3反坦克炮位“(PaK-Schartenstand für 8.8 cm PaK 43/3 auf Sockellafette IIa);其它约三百门则仅安装于1.6 x 1.6 x 1.2米混凝土座上以伪装网掩蔽,称为”IIa型8.8厘米Pak43/3型反坦克固定炮架用混泥土炮座“(Betonfundament für Sockellafette IIa mit 8.8 cm PaK 43/3)。

彩绘中的战争(4)- 伏击的猎豹之牙


彩绘中的战争(4)- 伏击的猎豹之牙

德军在西墙的反坦克碉堡到了1944年已不再适于安置更重型的反坦克炮了,于是设计了新型的703型碉堡,其堡体内可以容纳 PaK 43/3反坦克炮以及大约180枚炮弹,但直到1945年2月,德军仅在荷兰境内完成了17座该型碉堡。


彩绘中的战争(4)- 伏击的猎豹之牙


彩绘中的战争(4)- 伏击的猎豹之牙


彩绘中的战争(4)- 伏击的猎豹之牙


彩绘中的战争(4)- 伏击的猎豹之牙


彩绘中的战争(4)- 伏击的猎豹之牙


彩绘中的战争(4)- 伏击的猎豹之牙


彩绘中的战争(4)- 伏击的猎豹之牙


彩绘中的战争(4)- 伏击的猎豹之牙


彩绘中的战争(4)- 伏击的猎豹之牙

最后的两百门则安装于8.8 cm

FlaK 37临时十字炮架上,置于固定炮位阵地,称为”带临时炮架8.8厘米Pak 43/3型反坦克炮(8.8 cm PaK 43/3 mit Behelfslafette),也就是威龙彩绘中的型号,但是彩绘中的Sd.Ah.202拖车是野战反坦克部队的标准配备,并未配属于西线防御阵地的碉堡反坦克部队(Festungs-PaK-Verband)。这些反坦克炮也从未有移动部署的考虑。


彩绘中的战争(4)- 伏击的猎豹之牙


彩绘中的战争(4)- 伏击的猎豹之牙


彩绘中的战争(4)- 伏击的猎豹之牙


彩绘中的战争(4)- 伏击的猎豹之牙

这些固定防御反坦克炮中,160门挂有猎豹驱逐反坦克歼击车的铸造式猪头炮盾,其中部份上下倒置。


彩绘中的战争(4)- 伏击的猎豹之牙


彩绘中的战争(4)- 伏击的猎豹之牙

未装置猪头炮盾者因重心考虑,部份在炮管末端装置120公斤配重块。此战场现场改装由安装于简易炮架者开始,再回溯至安装于混凝土座者。


彩绘中的战争(4)- 伏击的猎豹之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