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这个名词概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当时的参战各方知道在打世界大战吗?

业余观星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是相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言的,学术界一般将1939年9月1日,德国国防军发动对波兰的战争,视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的时间节点。

1945年9月3日,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政府到达停泊在东京湾上的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正式签署投降书,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的日子。

此前,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因此,即便在当下,依然有许多亚洲国家将1945年8月15日当作二战结束日。

但近年来,国内有学者将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并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即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视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自此,将原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国共合作开始的全民八年抗战,改成了自1931年9月18日开始,东北义勇军和东北抗联开展的对日军作战为抗战开始时间,那么中国的抗战就由原先的“八年抗战”,变成了“十四年抗战”,并最终写进了历史教科书,比较符合历史的真实性。

事实上,随着1937年11月6日,意大利加入《反共产主义协定》,意味着“柏林-罗马-东京”法西斯轴心形成,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为主,包括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仆从国军队为辅,参与了对英美苏中等国为主的同盟国战争。

中国,是反法西斯同盟国的主要成员国,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依然抗击了日本陆军60%以上的主力,牺牲了2000余万抗日军民和平民,为最终战胜日本法西斯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战胜国进入了联合国安理会,是西方对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所作牺牲的极大尊重。

当然,中国学者所提出的将二战时间前推之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或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国共合作全民抗战开始作为二战起点,是有客观道理的,也符合历史是真实,但并未获得全球的公认。

实话实说,当时的参战国,不可能先知先觉地认为自己在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了,即便希特勒德国发动了对波兰的战争,当时也不可能认识到是二战开始了。

所谓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应该是战后人们才提出来的,以1939年9月1日,德国国防军发动对波兰的战争,约定俗成为二战开始日,并将1945年9月3日日本在美舰上签署投降书,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的日子。


国平军史


其实查阅一下报纸的话会发现,world war 2 这个词往往都是在1945年之后才定义的。那会二战已经落幕,媒体和史学将其称之为 World War 2(世界大战2)往往是一个简约而且具有书名风格的称呼。

但the second world war(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二战开打之前就已经有媒体用了,比方下边这个是1938年,德国吞并捷克苏台德地区的时候。澳大利亚赛斯诺克报吐槽英法不作为,任由纳粹德国和日本的疯狂侵略而自己高高挂起。这样将势必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其实这报纸主编眼光不错)

而作为参战各国来说,我更倾向于在战时各自以各自的场景去定义战争。比方说亚洲战场,在中国大陆上我们称之为抗日战争,鬼子则称呼“支那事变”,将整个对亚洲的侵略行为称之为大东亚战争。

欧洲那边,比如苏德战争,德国人称其为东部战线die Ostfront,俄国人则称之为伟大的卫国战争。


所以说,参战各国至少在二战全面打响之后(尤其是珍珠港事件之后),当然知道这是一场世界级的大战。但把“二战”这个名词拿来用,则是战后全盘梳理分析时的事儿了。


疯狗的轻武


“二战”这个词应该出现在1940—1945或者是后一两年之间,在这场战争之前有过一次规模可以与之相比较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之后,人们将其与前一次相同规模的战争相比较之后将前一次战争命名“一战”从而将第二次命名为“二战”,这具体时间的话也没有明确记载,最可能的就是在1940年随着德国和日本法西斯不断扩大的局面,有更多的国家被卷入了这场战争,因此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

至于当时的人知不知道自己在打世界大战这个问题的话……,我认为是知道的,因为当时随着法西斯的扩张大多数的国家被卷入到战争中,毕竟谁也不是蒙着眼睛打仗的,既然世界大多数国家都被卷入的话他们肯定是知道的 ,只是可能当时他们对这个战争没有这样的命名而已。




用户3029896101890188


肯定战后出现的这个词。当时各方都成立了"轴心国","反法西斯联盟",说明各国不是懵着头在打仗。谁都知道是一次多国卷入的世界性战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