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欧洲,从什么时候开始分道扬镳的,以至于后来差距如此之大

在世界历史上有个著名的“李约瑟之谜”,李约瑟是英国的生物化学家,他同时也是“中国通”,喜欢研究中国的历史,尤其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为此他还编著了本《中国科学技术史》。他曾经提出一个问题,中国古代在科学成就上对世界做出了如此多的贡献,但是工业革命为何没有诞生在中国,而是在英国?


中国与欧洲,从什么时候开始分道扬镳的,以至于后来差距如此之大


并不落后的中国工业

中国面积太大,各地之间的差异也非常大,就拿在工业革命时期,中国的江南地区与英国相比。在明清时期,中国江南地区出现了非常发达的原始工业,尤其是轻工业。尤其是在嘉靖、万历年间,逐渐形成了以苏州为中心,以南京、杭州等形成的经济带,这也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区。

这片江南工业区演进了大概300多年的时间,却迎来了中国的“内卷化”,主要是有限的土地面积养活不了逐渐增长的人口。于是爆发了著名的太平天国运动,10多年的战争,整个江南的工业几乎损失殆尽。


中国与欧洲,从什么时候开始分道扬镳的,以至于后来差距如此之大


在欧亚大陆与美洲大陆实现“哥伦布大交换”之后,由于玉米、马铃薯等作物的引种,之前不能耕作的土地都能够用来种植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相较于小麦、水稻,马铃薯热量是它们的4倍,因此无论欧洲还是亚洲都迎来了一波人口的增长,在此期间,欧洲人口增长了3倍,中国人口增长了2倍。

人口的增长也意味着需求的提高,尽管在汉唐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丝绸之路,但是丝绸之路的贸易仅限于香料、丝绸等奢侈品,对国际贸易不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与本地市场相比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地方贸易上,西方主要集中在地中海地区,而中国由于大运河的开通,带来了南北贸易的兴盛。


中国与欧洲,从什么时候开始分道扬镳的,以至于后来差距如此之大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最重要的是吃穿住行,食品和衣物无疑是最主要的需求,也是最容易被往来贸易的。在英国,早期是毛纺织为主,后来逐渐发展出棉纺织业,而此时的东方,当棉纺织品出现之后,也迅速地取代了非常扎人的麻布衣服。

当印度棉花传入中国之后,中国也迅速形成了以棉纺织业为主的轻工业,无论是从生产规模还是生产质量来看,江南经济带所形成的优势都远远高于英国。在蒸汽纺纱机还没有出现之前,中国的纺纱,还有织布,价格和质量上都是远优于当时西方各国的。中国当时出口的棉布叫“南京布”,对英国的出口顺差超过上百万英镑。


中国与欧洲,从什么时候开始分道扬镳的,以至于后来差距如此之大


中国虽然没有发明蒸汽机,但是与蒸汽机相关的技术,比如活塞、阀门等已经普遍被应用,因此有很多欧洲学者认为,就像欧洲引进中国农耕技术一样,欧洲的蒸汽机技术其实也是源于中国。在1862年,中国的科学家徐寿和华蘅芳在安庆成功研制出了第一台蒸汽机,但是由于缺乏煤炭,蒸汽机在中国无法流传。


中国与欧洲,从什么时候开始分道扬镳的,以至于后来差距如此之大

徐寿和华蘅芳第一台蒸汽机复原图


英国工业革命的偶然性

在英国,早期的燃料主要以木材为主,煤炭的利用也同样非常有限。在伊丽莎白时期,木材依然是工业的首选,人们利用木材冶铁、煮盐、烧窑等。到了16世纪,英国城市人口的实现快速增长,1520年不到13万,可是到了1750年,增长到121万,增长了近10倍,导致家庭对木炭需求也逐渐增多。

英国的森林资源并不丰富,加上圈地运动,导致大量的林地被开荒,森林资源也大肆减少,导致英国森林覆盖率不及5%。从伊丽莎白继位到内战的爆发,英国几乎是一个没有森林的国家。木炭价格从1500年,一直到1640年,增长了11倍之多。


中国与欧洲,从什么时候开始分道扬镳的,以至于后来差距如此之大


在16世纪以前,英国的煤炭开采量都非常小,随着对木炭价格的上涨,煤取代木材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之后在诺丁汉郡、威尔士郡、西米德兰、萨默塞特、莱斯特郡、诺森伯兰和达勒姆以及福斯湾两侧,都发现了大量的煤炭资源。英国煤炭从1550年的21万吨,猛增到1680年的300万吨。除了冶铁之外,酿酒、制盐、煮糖,以及制造肥皂等都开始使用煤炭。


中国与欧洲,从什么时候开始分道扬镳的,以至于后来差距如此之大


随着房屋当中燃烧技术的改进,煤炭在17世纪还主要用来给住宅供热,住宅供热占据煤炭消耗量一半以上。到了1709年,本杰明·亨茨曼发明了焦炭坩埚炼钢法,致使煤炭在冶铁中也开始大面积使用。

大量煤炭的使用,导致煤炭需求量激增,和中国山西煤矿经常遇到自燃不同,英国煤矿遇到最大的问题是透水的问题,就地取材的蒸汽机于是在煤矿当中被大面积推广开来。因此很多学者认为,地理的偶然因素导致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生,真的如此吗?


中国与欧洲,从什么时候开始分道扬镳的,以至于后来差距如此之大


经济制度的巨大差异

著名的金融学者麦雅各; 詹姆斯麦克唐纳曾经做了一个有趣的研究,如果在1600年,把各个国家财富分为两组,一组是富得流油的国家,比如印度,国库当中拥有6000万两白银,明朝国库当中有100多万两白银,土耳其帝国拥有1600多万块黄金。另一组是西方的英国、法国、西班牙以及意大利,他们几乎都是负债的。可是400年后,却发生了奇迹般的逆转,那些财主们都成为发展中国家。


中国与欧洲,从什么时候开始分道扬镳的,以至于后来差距如此之大


金融工具的使用,让西方国家开始大规模的使用国债,而当时的中国还主要依赖于财税收入。其实发国债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替国家融资,解决国家的财政支出问题。现代国家无论是军事、司法、还是教育支出,除了税收之外,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就是发债。


中国与欧洲,从什么时候开始分道扬镳的,以至于后来差距如此之大


发债是利用未来的收入做抵押,以时间换取空间的融资模式,尤其是民间的投资回报率超过国债利率的时候,整个社会财富就实现了增长。这些欧洲国家通过发债的方式,避免了一次性征税对社会以及居民的冲击。崇祯皇帝一方面需要巨额的资金来养活明军,可是巨大的税赋又导致百姓生变,形成更大规模农民起义,几乎成为一个死循环。

税收是全民性的,强制性的,而发债则是局部的,契约化的。之所以产生如此大的差异,这和秦汉时期,东西方的“大分流”。


中国与欧洲,从什么时候开始分道扬镳的,以至于后来差距如此之大


秦汉的“大分流”

在罗马与秦汉时期,中西方在此开始出现了“大分流”。秦国在商鞅变法之时,就鼓励农耕,抑制商业的发展。只要百姓好好种田,多交粮食,就可以获得爵位,而商人则需要交纳重税。

为何要采用重农抑商的政策呢?主要是为了打击豪强,在王朝的初期,可能没有那么多的豪强,此时主要是小农经济,也就是独立经营的小规模农业,生产出来的东西除了给国家交税,就是供自己消费。


中国与欧洲,从什么时候开始分道扬镳的,以至于后来差距如此之大


可是这些豪强在灾年的时候,通过放债的方式,获得了大量的土地,卖地给豪强的农民也成了他们的佃农。这些早期依靠工商业发家的豪强,此时却拥有了大量的土地以及百姓。在《水浒传》当中,“三打祝家庄”,其中“祝家庄”就是豪强,他们不但拥有土地、百姓,甚至还拥有私人武装,百姓就成了他们的附庸,远没有小农好管理。

秦汉时期打击豪强的方式也很简单,那就是重农抑商,阻止地方豪强土地的兼并。可是抑制了商业的发展,这些有钱人的理财工具只有买地了,反而进一步恶化了土地的兼并。


中国与欧洲,从什么时候开始分道扬镳的,以至于后来差距如此之大


土地兼并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失去土地的农民愿意变成雇农,很多人选择成为流民。历朝历代农民起义,主力都是这些流民,而不是那些佃户。失地不是问题,社会资本的缺失造成的失佃,才会引发社会动荡的原因。

无论是秦汉、还是明清,都希望通过轻徭薄赋的方式,让农民安定下来,可是赋税轻了,这些商人买地的热情就更高了。当朝廷对豪强打压越厉害,豪强对佃户的剥削也会越来越严重。到了西汉末年,朝廷甚至减免了所有的赋税,但是还是造成了大面积的流民。


中国与欧洲,从什么时候开始分道扬镳的,以至于后来差距如此之大


从大禹治水开始,其实就应该明白,治水宜疏不宜堵。但是在社会治理上,却没有这样的认识,总是打压商人,重农抑商。然而人的天性就是追求利润,你越堵,反而越严重。

在汉朝,对商人的仇恨可谓空前的,汉武帝为了要修堡垒,要运送粮草的边塞,于是发了个七科谪,哪七种呢?犯罪的官员、亡命徒(脱离本籍的人)、赘婿(等于自卖为奴)、商人、原商人、父母为商人、祖父亲为商人。不仅如此,百姓的税赋是一万钱征一,而商人是两千钱就征一,几乎是农民的5倍。


中国与欧洲,从什么时候开始分道扬镳的,以至于后来差距如此之大


我们再看鼎盛时期的罗马城,几乎都是工商业者建立起来的,罗马城当中的各类手工业者多达10余种。为了躲避外来的灾难,人自发聚集在罗马城这个要塞当中。罗马因此也被称为,攻不破的“永恒之城”。

很多人认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源于对私有产权的确认,英国在工业革命时期,非常重视专利制度。比如发明飞梭的英国钟表工人凯伊,在他获得专利之后,因为生意上和别人不断打官司,一气之下跑到法国去发展。结果他发现,虽然法国政府答应保护他的专利权,但法国的制度环境比英国差太多,很多人都盗用他的专利,他根本挣不到钱,最后只好再次回到英国。


中国与欧洲,从什么时候开始分道扬镳的,以至于后来差距如此之大


这种确权的精神在罗马时期就奠定了,罗马特别崇尚自然法,重视私有产权以及合同的精神。和秦汉帝国不同,罗马虽然也重视农业,但是也没有放过商业,它同这些城邦的联系,主要依靠的就是商业。同时大量的赔款以及战利品,让罗马贵族开展了放贷业务。据统计在公元前200至前157年,罗马接受战争赔款、掠夺财物、外省税收就占国家总收入的2/3左右,直到帝国初期,国家还要依靠战争收入弥补贸易逆差。


中国与欧洲,从什么时候开始分道扬镳的,以至于后来差距如此之大

彭慕兰


英国的工业革命,看上去是一场技术上的革命,甚至很多学者,比如《大分流》的彭慕兰,认为英国工业革命源于英国的幸运,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导致蒸汽机的工业革命在英国爆发。其实东西方的大分流在秦汉时期,在制度上就已经产生了分歧。重视商业的英国,通过把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投入到工业当中去,从而能够继续扩大生产来积累更多的财富。由于对生产效率的追求,最终在某个时间点产生工业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