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十大傳世名帖——《自敘帖》

《自敘帖》為懷素於唐大曆十一年或十二年(776或777年)創作的草書書法作品,自述其生平大略,兼錄顏真卿、張謂、戴叔倫等人對其的贈詩成文。通篇為狂草,筆筆中鋒,如錐劃沙盤,縱橫斜直,無往不收;全卷強調連綿草勢,運筆上下翻轉,忽左忽右,起伏擺盪,有疾有速,有輕有重,通幅於規矩法度中,奇蹤變化,神采動盪,實為草書藝術的極致表現。

《自敘帖》用細筆勁毫寫大字,筆畫圓轉遒逸,如曲折盤繞的鋼索,收筆出鋒,銳利如鉤斫,所謂“鐵畫銀鉤”也。全卷強調連綿草勢,運筆上下翻轉,忽左忽右,起伏擺盪,其中有疾有速,有輕有重,像是節奏分明的音樂旋律,極富動感。此外也有點畫分散者,則強調筆斷意連,生生不息的筆勢,筆鋒迴護鉤挑,一字、一行,以至數行之間,點畫互相呼應。通幅於規矩法度中,奇蹤變化,神采動盪,實為草書藝術的極致表現。

帖前有明李東陽篆書引首“藏真自序”四字,後有南唐升元四年(940年)邵周等重裝題記。鈐有“建業文房之印”、“佩六相印之裔”、“四代相印”、“許國後裔”、“武鄉之印”、“趙氏藏書”、“秋壑圖書”、“項元汴印”、“安岐之印”、“乾隆”、“宣統鑑賞”等鑑藏印。另有宋蘇轍、蔣璨,明吳寬、李東陽,文徵明、清高士奇、安岐等題拔。


中華十大傳世名帖——《自敘帖》

明李東陽篆書引首“藏真自序”


影響

懷素在《自敘帖》中,一變晉人草法,創造性地將篆書筆法融入狂草,後人稱其為“草篆”,後世草書名家多有借鑑。

《自敘帖》是對尚法書風的徹底否定。這種否定正是書法藝術、書法觀念向高層次發展的必然結果。站在今天的歷史角度來看,《自敘帖》所創造的就是今天所標榜的“現代精神”,一種充滿個性創造力和藐視前人審美原則的人格力量。

《自敘帖》自唐末五代以來一直是草書領域的熱門法帖,在中國草書史上承前啟後,在書法藝術領域影響深遠。當今書法的實用性早已退居次要地位,審美屬性反而日益彰顯,以《自敘帖》為代表的草書的影響將更為有力。

地位

《自敘帖》在大草或狂草領域達到了自漢末魏晉以來的第二個高峰,與張旭的狂草作品共同構成了唐代狂草的制高點。

《自敘帖》是懷素流傳下來篇幅最長的作品,是其晚年草書的代表作,人稱“天下第一草書”。


中華十大傳世名帖——《自敘帖》

懷素家長沙,幼而事佛,經禪之暇,頗好筆翰。然恨未能遠覩前人之奇蹟,所見甚淺。遂擔笈杖錫,西遊上國,謁見當代名公。錯綜其事。遺編絕簡,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無疑滯,魚箋絹素,多所塵點,士大夫不以為怪焉。顏刑部,書家者流,精極筆法,水鏡之辨,許在末行。又以尚書司勳郎盧象、小宗伯張正言,曾為歌詩,故敘之曰

中華十大傳世名帖——《自敘帖》

“開士懷素,僧中之英,氣概通疏,性靈豁暢,精心草聖。積有歲時,江嶺之間,其名大著。故吏部侍郎韋公陟,覩其筆力。勖以有成。今禮部侍郎張公謂賞其不羈,引以遊處。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贊之,動盈卷軸。夫草稿之作,起於漢代,杜度、崔瑗,始以妙聞。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獻茲降,虞陸相承,口訣手授。以至於吳郡張旭長史,雖姿性顛

中華十大傳世名帖——《自敘帖》

逸,超絕古今,而模(模字誤衍)楷精法(法精二字誤倒)詳,特為真正。真卿早歲,常接遊居,屢蒙激昂,教以;筆法,資質劣弱,又嬰物務,不能懇習,迄以無成。追思一言,何可復得。忽見師作,縱橫不群,迅疾駭人。若還舊觀,向使師得親承善誘,函挹規模,則入室之賓,舍子奚適。嗟嘆不足,聊書此,以冠諸篇首。”其後繼作不絕,溢乎箱篋。其述形似,則有張禮部雲:“奔蛇走虺勢入座,驟雨旋風聲滿堂。”盧員

中華十大傳世名帖——《自敘帖》

外雲:“初疑輕煙澹古松,又似山開萬仞峰。”王永州邕曰:“寒猿飲水撼枯藤,壯士拔山伸勁鐵。”朱處士遙雲:“筆下唯看激電流,字成只畏盤龍走。”敘機格,則有李御史舟雲:“昔張旭之作也,時人謂之張顛,今懷素之為也,餘實謂之狂僧。以狂繼顛,誰曰不可。”張公又云:“稽山賀老總知名,吳郡張顛曾不面。”許御史瑝雲:“志在新奇無定則,古瘦漓驪半無墨,醉來信手兩三行,醒後卻

中華十大傳世名帖——《自敘帖》

書不得。”戴御史叔倫雲:“心手相師勢轉奇,詭形怪狀翻合宜。人人慾問此中妙,懷素自言初不知。”語疾速,則有竇御史冀雲:“粉壁長廊數十間,興來小豁胸中氣。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戴公又云:“馳毫驟墨列奔駟,滿座失聲看不及。”目愚劣,則有從父司勳員外郎吳興

中華十大傳世名帖——《自敘帖》

錢起詩云:“遠錫無前侶,孤雲寄太虛。狂來輕世界,醉裡得真如。”皆辭旨激切,理識玄奧,固非虛蕩之所敢當,徒增愧畏耳。時大曆丁已冬十月廿有八日。

縱28.3釐米,橫775釐米;126行,共698字,藏於臺灣故宮博物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