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解三国|颖川士人集团崛起之颍川荀氏

东汉末至晋朝期间,有个政治集团异常显眼,那就是颍川士人集团。他们是汉末中原政治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后期历史的主导者。他们的崛起源于颍川荀氏的崛起,而荀氏的崛起则起自于荀淑。

荀淑字季和,颍阴人,荀卿十一世孙。年轻时就已有高名,学问渊博却不喜寻章摘句,只注重实用之学。因此,常被俗儒所轻。州里却都称他有知人之明。安帝时被征为郎中,后升当涂长,后离职还乡

同时,当世名贤李固、李膺等都尊他为师。梁太后临朝当政,有日食、地震,下诏公卿举贤良方正。光禄勋杜乔和少府房植举荐荀淑答桓帝的提问,荀淑讥讽贵戚及宠佞,遭到大将军梁冀嫉恨,将他调出补朗陵侯相。到职后处事正直,明于治理,被称为神君。没多久,辞官回家,闲居养志。家产增殖了,就分给宗族和朋友。

建和三年(149年),享年六十七岁。

李膺时任尚书,上表说要为荀淑服心丧三年。有八子:俭、绲、靖、焘、汪、爽、肃、专,都有名,时人称之八龙。荀氏居住的里以前叫西豪,颍阴令勃海苑康认为古代的高阳氏有子八人皆有才,今荀氏也有八子,所以改里名为高阳里。

荀淑哥哥的儿子荀昱、荀昙,也都有名。荀昱为沛相,荀昙为广陵太守。荀昱参与窦武谋杀宦官一事(被张奂破了的那次.),事败,与李膺一同死在了狱中。荀昙遭禁锢,荀攸就是他的孙子。

荀俭早死,其子荀悅为汉末政论家,十二岁就能说《春秋》,典籍过目不忘,灵帝时避世,后来进了曹操幕府做文臣,但心向献帝,特别为荀彧所尊重

荀绲官至济南相,其子荀彧、荀谌。

荀靖隐居不仕,年五十而死,号玄行先生。

荀爽桓帝末被太常赵典举为孝廉,拜郎中,党锢后避世海边,有大儒之名。何进当政时接他出山,后被董卓征为司空, 一起的还有颍川士族陈纪(曹丕重要谋臣陈群之父)和韩融。董卓倒行逆施, 荀爽参与了王允谋杀董卓的行动,但是因病死了。

……

以上是颍川荀氏的大致框架。

在三国乱世。首先,荀爽进入了董卓阵营,一起的有陈纪和韩融,是第一波颍川士人。乱世一来,荀彧认为颍川是四战之地,带着家族来到了冀州,其弟荀谌加入了袁绍阵营,一起的还有郭图、辛评和辛毗,这是第二波颍川士人谋士。三国志说荀彧觉得袁绍难成大事,于是转投曹操。

颍川士人的春天就来了。

荀彧有王佐之才的声名和才能,迅速获得了曹操倚重。其功绩就不在这里写了。之后,他又向曹操推荐了荀攸,钟会他爹钟繇(还是书法家.)以及最牛逼的郭嘉。之外,曹操在破刘备徐州时收了陈群。这些都是颍川士人。然后司马懿他爷爷在颍川做过太守,司马氏与颍川士人集团关系紧密。

这是颍川士人集团的图谱。

……

东汉的士人入仕,基本都靠相互推荐。

我们就再回到本文开始。荀淑只做了个当涂长,应该就是个当涂小县的县令。却被李固和李膺视为尊师,李膺还要为其服心丧三年。李固是司徒李郃之子,是个文武全才全功的名臣,当时已官至太尉;李膺是太尉李修之孙,颖川名士,党锢士大夫中排名第四,曾做过护乌桓校尉和度辽将军,有几次边功,也是一个文武全才全功的名臣。

然后,这么牛叉的荀淑,传记其实很简单。

对他学问渊博却不喜寻章摘句的描述,我倒是想起了经世之才这个词。所以,我估计他也是个有谋臣之能的人物,而不是那种经学世家,完全靠读书出人头地的儒生,他因此为李固和李膺所重。估计荀彧和荀攸的才能,有家族熏陶的因素。

然后,荀淑做的那次与桓帝的问对,大概应在公元147年,这是在梁冀毒死质帝立桓帝的第二年,对梁冀外戚的这次反抗,致李固和杜乔这先后两个太尉被害。说实在的,并不是一次有策略的行为。只能说,虽然作为喜实用之学的经世之才,也有理想主义的一面,倒是和荀彧最后还想忠于汉室然后被曹操杀害,也有些一脉相承的影子在里面。

说起来,颍川这个地方在两汉是比较突出的。

安逸解三国|颖川士人集团崛起之颍川荀氏

西汉时,这里富裕,豪族多,不好管。往往把颍川管好了的,就会被调到京幾的三辅,甚至直接升任京兆尹。然后,我们看它的地理位置~论到关中长安,它好像是齐鲁燕赵这些早开发地区进京的必经通道;论到洛阳,也是南阳这个帝乡到京城的必经之路。这就注定了这个地方的人见多识广,而且,很容易和京城建立联系。虽然没有京幾得天独厚,但也离开了京城的诡谲风波,进退都很好,倒真是个非常好积累政治智慧的地方。

安逸解三国|颖川士人集团崛起之颍川荀氏

汉初云台二十八将中颍川籍仅少于帝乡的南阳,这固然有离南阳近的原因,但也可以看到其地人才之盛,武风之盛。随着刘秀取消了郡国每年的材官车骑等后备役军官的选拔考核,文武分家,到了东汉末年,这里又成了谋士云集的地方。然后,就像刘秀的成功带动了南阳和颍川人才的出头一样,荀氏崛起特别是荀彧入曹操阵营又带动了颍川士族崛起。

安逸解三国|颖川士人集团崛起之颍川荀氏

这大约就是历史的必然和英雄的偶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