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里的巧珍对爱情的放弃,是懦弱还是无奈?

骑驴去高考


《人生》中的刘巧珍,是一个很讨喜的角儿,尤其是在情敌黄亚萍的反衬下,更显示出那个年代像巧珍一样的姑娘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

其实,细细读来,巧珍不但勤劳、善良,始终如一,而且冰雪聪明,无论在选择爱情之前,还是被抛弃以后。

面对不能把控的爱情,选择及时止损,不是懦弱,而更多的是面对现实和人性的一种无奈。

以下从三方面做下简析:

01 "文化"是横在她和高加林面前不可逾越的"鸿沟"

为什么说巧珍冰雪聪明?单从她面对爱情的克制到勇敢表达,再到被分手却丝毫没有纠缠中可以看得出。

巧珍在爱情朦胧的年龄,就已深深喜欢上了高加林,她喜欢他的清秀俊朗、喜欢他的文化气息。

在高加林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时,她是开心的,因为她有了和高加林在一起的机会。

但后来高加林当上了村里的教师,巧珍就将这份喜欢默默埋藏在了心里,因为她知道高加林虽然现在是村里的教师,但以他的才华,完全有能力考取城里的公办教师,然后再谋取其他更好的工作。

而她不识字,只能一辈子待在农村,这时她意识到爱情的杠杆再次失衡了...

直到随着村支书的儿子高中毕业,高加林的教师职位被顶替后,巧珍才瞅准了帮助加林卖馍的机会勇敢表白,她知道高加林回村重新劳动,相同的农民身份给了巧珍表白的勇气

给了巧珍拥抱爱情的希望

所以,巧珍是聪明的,关键时候懂得隐藏自己的情绪,适当时候又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

但人算不如天算,她千算万算没有算到天上突然掉下的“馅饼”砸到了高加林头上,他在叔叔下属的帮助下竟然进城当了干部,更没有想到的是,他在更大的人生追求面前毅然决然将她抛弃

谁不是时间长了,才看清现实的残酷,

谁不是时间久了,才看清人的本性。

人生是一个不断放弃与追求的过成,

得不到的坦然放手,才是聪明人的选择。

巧珍嘴上说着不连累加林,内心实则心如刀绞,但她在面对被分手时,干脆利落,头都没回,显然她已经接受无能为力的现实。

02 不平等的爱情面前,总有一人要“遍体鳞伤”

有一句话说:

爱情的本质是各取所需。

对高加林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自然是远大的前程。

对刘巧珍来说,她认准了自己这辈子只能待在农村,她把爱情当成了“天”。

高加林完全满足了巧珍对于爱情的所有幻想,他俊朗、健硕、有文化,他的一举一动深深吸引着巧珍的每一根神经。

但遗憾的是,巧珍是在高加林教师被下,内心极其孤苦落寞,且需要人安抚的时候走入他的内心接受她的爱情。

相反,假如高加林在一片前途大好之下,他根本不会接受巧珍的爱情的,哪怕巧珍生的再漂亮,也抵不过他内心对于冲出农村的强烈渴望。

巧珍呢,她无数次埋怨人称“二能人”的父亲,只知道靠“投机倒把”拼命赚钱,却不让她上学,耽误了她一辈子。

因为没有文化,她在高加林面前始终是自卑的,只求“付出”,不计回报。

高加林手劳动后手溃烂,她给他带消毒水;

高加林劳动没吃晚饭, 她从家里偷蛋糕给他吃;

担心高加林工作后开销大,把自己辛苦劳动赚的钱硬塞给他…

为了表达自己对加林的爱,她开始听从加林的建议,学着刷牙,惹来全村男女老少的围观。

巧珍在加林面前的自卑,使得她不得不成了完全的“付出方”,而高加林则永远是被动的“索取”。

“一段不平等的爱情,一开始就是个错误”,你喜欢一个人,拼命的对他好,却总担心他有一天像断了线的风筝随时飞走,这样的爱情注定是不会长久的。

不平等的爱情面前,总有一人会“遍体鳞伤”,作为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巧珍自然成了这段感情的牺牲品。

03 对高加林来说,个人前途面前,爱情只能沦为随时牺牲的“附属品”

路遥曾说:

一个人要做成点事,就得设计自己,先得确定目标。

目标一设定,就要集中精力去努力,与此无关的都得牺牲。

想样样都如意,结果一样也不能如意。

这是当年路遥在拒绝农村姑娘,一心要找北京知青做伴侣时跟朋友的一席话。

由此看来,路遥是一位相当理智且在诱惑面前有着超强自控能力的人,他在恋爱与婚姻中有着明确的功力性、目的性。

毫无疑问,路遥笔下的高加林很大程度上都有着当年路遥的身影,那种为了冲出农村,走向更广阔世界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在高加林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尽管巧珍在他教师被下,给他了最大的心灵抚慰,但这根本无法抑制他追求更高理想的前行脚步。

在到了县城当了县通讯干事后, 他明白机会的来之不易,白天采访,晚上写稿。在灾难面前,他甚至比县委书记早到5个小时,在洪水来临面前为了报道的真实性,哪怕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事业、前途对于高加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在事业做到一定程度后,他开始不满足于小县城的局限,而渴望走向更大的繁华城市…

城市姑娘黄亚萍恰巧满足了他所有的需求,她家庭殷实,又有文化,他们有共同语言,更为重要的是,黄亚萍承诺身为干部的父亲可以帮他在南京安排工作。

对于高加林来说,他天天想,夜夜想的梦,此刻只要他点个头就能实现。所以,巧珍很自然的成了他追求自我实现的“牺牲品”。

而巧珍能给他带来什么呢?

给他带吃的,他现在已经可以自己赚钱,工资远远比巧珍多的多;

给他带用的,他嫌农村的东西太土,别人会笑话;

给他讲家里的水井修好了,老母猪下猪仔了,他又嫌俗气。

在强烈的对比下,高加林的心早已飞向了能给他前途铺路的黄亚萍…

巧珍很单纯,但是她并不傻,这一切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明白即使再坚持结果也是一样的。某种程度来说,巧珍选择嫁给真心待她的马栓,在当时看来不失也是再好不过的结果。

【总结】综上,在现实和人性面前,即使巧珍再坚持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

人只能按照自己的条件寻找终身伴侣。

就好像种庄稼一样,只能把豆角种在玉米一块,而不能和小麦种在一起。

巧珍在被抛弃的时候,大抵也已经悟出了这个道理。

-END-


阿白读书


巧珍对爱情的放弃开始是无奈,是痛苦的,但后来是明智的。

当她准备结婚,嫁给马栓的时候,她是非常明智的,根本就不是懦弱。

巧珍非常善良,善解人意又勤劳懂事,像这种姑娘是最好的结婚人选,高加林也知道。

高加林心里真正爱的是巧珍,但是高加林摆脱不了作为一个男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欲望。他的心不会在土地上,不会在农村,他不会安于现状,对他来说,这并没有错。

人生无对错,只是选择不同,对于一个男人来说,他选择什么样的爱人,就决定他选择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高加林心里爱着巧珍,但是高加林有更高远的追求。这是巧珍不能帮助他的,也是不能陪伴他的。

因为高加林有文化,有追求,喜欢诗歌喜欢文学,而目不识丁的巧珍仅有一颗善良的心,他们两个是不般配的,也是无法做到势均力敌的。

高加林说的话,巧珍不懂,而巧珍的话,诸如村里的猪生下来几个猪崽子,压死了几只,又存活了几只,高加林全然没有兴趣。

因此,对于有野心的高加林来说,巧珍是看不懂他的,也许他们在生活上能走到一起,但是在精神上不能并肩前行。

巧珍开始的时候非常痛苦,但是痛定思痛,她也渐渐明白了这一点,她和加林是不能在精神上对话的,所以她选择了马栓。

她对马栓也会忠心耿耿的。巧珍有这么一句话,让人印象非常深刻。她说加林哥已经负了她一次,她不会再负马栓一次了,这就说明,她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人,找到了在意自己的人,也找到了和自己匹配的人,这不是无奈,更不是懦弱,而是一种痛苦之后,痛定思痛的清醒,所以说巧珍放弃爱情,开始是无奈,是痛苦,最终是明智的选择。



梦醒北岸


《人生》里的巧珍对爱情的放弃是明智的怎么这么说呢?

刘巧珍美丽、善良,没有文化,却深深被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吸引,她用实际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炽烈的爱。

高加林离开讲台,失意无奈的时候,她充满激情的爱,只给了高加林精神上的慰籍。因为她的爱太单纯、太无助。

那时刘巧珍与高加林都是幸福的,她们彼此被对方爱着,但实际上呢,这爱的天平却是不平衡的。

当高加林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学黄亚萍时,这天平就一下子倾斜了。他们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又有许多感兴趣的话题,当巧珍带着狗皮褥子来看他时,他的那种难以言说的复杂的感情一下子表现了出来。

当他委婉地对巧珍表达了他的这种选择后,巧珍没有任何言语,含泪接受了,因为她知道彼此的差距在哪……

虽然她没问化,虽然她很痛,可是她是善解人意,是智慧的,所以她的离开是明智的!


暮雨長箜


严格地说,巧珍并没有放弃爱情,只是结束了与高加林的恋爱关系。巧珍对高加林的爱,是无私的。为了高加林,她能够做出任何牺牲。高加林也是爱巧珍的,但他需要一个更高的平台去发展,当遇到城里的姑娘黄亚萍时,高加林便违心地抛弃了巧珍。巧珍知道自己与高加林在文化和思想上的差距,痛苦而果断地了结了与高加林的关系,但她心里永远不会放弃高加林。


柏夫文艺


是无奈。


会峰839


巧珍对高加林的爱并不软弱,也许它带有无奈,但一直都很理性。

加林要到城里发展,巧珍知道,他们的距离拉开了。本来加林有文化,巧珍觉得自己没文化就有点配不上他,现在他要到县城去发展她就觉得更自卑了。但她的爱却没退缩,一直很强烈。她知道,爱一个人,就要成全他,而不能拖他后腿。所以她选择勇敢地退出,虽然心有不甘。

巧珍的爱让我想到前几年一直流行的一首网络歌曲:《有一种爱叫作放手》。当爱不能得时,瀟洒地选择放手,这不是更伟大的成全吗?因为真正的爱情都是,只有当自己爱的人幸福时,他(她)才会真正的幸福……


正能量蔡少998


无奈


深谷幽兰一枝花


是无奈


用户6913506585713


是无奈。


亽柒拾


更多是失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