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超级大的书籍推荐

1《像大师一样投资》田测产

这位学物理的北大学子一入 投资门便一发不可收拾。他在这本书里面主要介绍了彼得林奇和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和他自己针对中国投资现状的一些看法,非常具有实用性。

2《王阳明心学》王觉仁

如果有人对王阳明心学感兴趣的话,一定要,看一看王觉仁这本书,他从佛儒释道各个角度综合以及现代物来看,给我们一个更加立体的解释,给我们以现代用法的解释,我觉得非常的具有实用性,而且很有意义,他讲的一些东西会让你深刻的感想,的确心学是一门非常强大,非常使用的一个工具。

3《文化苦旅》 余秋雨

余秋雨是一个大家,他能用一个非常简单的语句,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给说得非常清楚透彻,比如说我在书中看到他对于生的解释是,他说就是美国调查,每个人在死之前都会进入类似洞的感觉,而当初原始人从洞中走到外边,才有了人类,他就说人最终都是要进入洞的,那为什么还要从洞中出来呢?出来就是生的意义,为了找到更加广阔的天地,舒展自己的精神,蒸发自己的理想,幸福自己的幸福快乐自己的快乐

4《分成两半的子爵》

说的是子爵在战争中被一颗炮弹劈为两半,两半却都单独地活了下来。右边的一半是子爵坏的部分,做了各种各样的坏事,左边的一半则是好的部分,做了各种各样的好事。

所以,故事的最后,分成两半的子爵被拼回成一个整体,回归成一个普通的人,不那么好也不那么坏,人们不必再被欺负,也不必再被苛求,世界回到了那个人性化的,把人当人的世界。

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子爵变回了一个完整的人,人民也可以过正常的日子,无论对这方还是那方,他们的生活都会更加幸福。

我只是觉得让理想接点地气,别太苛求自己,更别苛求别人,大家都是人,好好地活,就是最大的幸福!

5《盗墓笔记》南派三叔

我终于把盗墓笔记八本看完了,实在是热血澎湃,我觉得盗墓笔记要比鬼吹灯更有意思,目前也翻拍了很多电视剧,从第一部就是李易峰演的盗墓笔记,然后就开始,怒海潜沙秦岭神树,下一步就该是云顶天宫了,但还没有开始拍,所以有感兴趣的同学推荐看一看哦

七星鲁王宫,西沙海底墓,秦岭神树,云顶天宫,蛇沼鬼城,谜海归巢,阴山古楼,邛笼石影

盗墓笔记是一个世界。

6《行动变现:如何让我们的拼搏更有价值》

读书摘录:社交除了能够给我们自信,还能让我们潜移默化地学习到优秀人的为人处世甚至思维方式,丰富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我们所有的限制,更多的是自我设限,一旦思维改变了,你的人生也会随之改变。你学的东西,都没有白费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发挥作用。不要对人轻易下判断,因为所有东西都要经过时间考证。

7《白马啸西风》金庸

这本书可以说是金庸武侠小说中武侠成分最少,但是情义是最多的,

李文秀轻轻的道:「师父,你得不到心爱的人,就将她杀死。我得不到心爱的人,却不忍心让他给人杀了。」

李文秀是这篇小说的女主人公,她深深地爱着自己小时候的玩伴苏普,但是因为哈萨克人与汉族人之间的矛盾,他最终还是放弃了,选择的成全。这本书中的最后一句话是,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心里真正喜欢的常常得不到,别人硬要给你的,就算好的不得了,我不喜欢终究是不喜欢。呈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侠义女子,是一篇短篇小说,虽然依旧是金庸的老套路,遇到了一个厉害的武功大师,然后传授武功,几年之内变成一个大侠,但是他背后的所建立起来的儿女情义却让人心疼,但又很钦佩

8《医学格斗学》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

当医学与格斗学相结合,你就会知道哪里是你的武器,哪里是你的薄弱点?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我们有缘再相见!

9《白说》白岩松

作者以一个新闻人的角度去讲述自己对当前中国,对世界的一些看法,我个人觉得收获最多的,在以下四点

第一个就是他认为作为一个新闻人讲故事的方式,应该要有所改变,或者是说从根本上就有所缺乏,应该注重细节与人物,这样才能够吸引众人的眼球,第二方面,他讲到了志愿服务,从硬志愿到软志愿的改变,比如说知识传递,产品的设计与包装,帮助某个山区进行一个产业规划,这都是软志愿,更加适合现在人们所需求的第三方面是,志愿培训,只有将无形化为有形,将纸面上的东西真正的进入到骨子里,才能真正的做好志愿。第四方面,他讲述了自己对中国与世界的相处的几个观点,首先就是要平视不仰视也不俯视,第二就是脱敏,用心待人就好,没有必要太过于注重那些差异,差异并非禁忌,第三个就是镜子,将其他的国家看做是中国的镜子,从而更好地认识中国,第四方面就是软实力,我们现在中国的文化输出还是比较缺乏,这个有点滑稽,因为我们是一个文化大国,但文化输出确有问题,那他的解释就是,作为一个传播者,你传播的东西你自己相信吗?

我作为一个中医的学子,也同时非常喜欢中国传统哲学,佛儒释道,我期待我们作为传播者,能够非常的自信与相信,才能够对文化的输出有一个更好的帮助。作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人,我觉得白岩松的观点是非常的契合当今社会的,读完他的书,确实觉得自己的眼界有所开阔[转圈]

10《那些男孩教我的事》蔡康永

作者讲述了自己还有一些男性朋友之间的故事,他给遇到的一些男性朋友排了序号,从1到100,但是并不是连续的,他可能根据某种现象去排出一个序号,比如说根据对方上球衣的一个标号给对方进行排序

从小到大遇到的朋友,最后一个记录的是张国荣,他是张国荣死前见到的朋友,在他家张国荣看着月光与窗台,那时就已经有了坠楼的年头。

文笔不错,而且蔡康永作为一个很厉害的作家,每个小故事都很打动人,细看之下还会品到,其中不一样的韵味[调皮]

11《王阳明大传》冈田武彦

我觉得这本书是一个日本人写的,他的理解就是只是把史实给你堆积下来,并没有加入太多的他自己的想法,然后感觉有点冗杂,我建议喜欢王阳明的同学们可以去看《明朝那些事儿第三部妖孽宫廷》,还有王觉仁的《王阳明心学》里面的对王阳明的一点讲述,我觉得比它的要更加精彩,不过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这本书,可以说是很详细,很具体,很官方了,它的历史细节是最全的,可是感觉没有什么乐趣在里面。有可能是之前看过比较有趣的,有思想的再看他就会觉得太容杂。

12《人间词话》王国维

书的推荐词中说这个是王国维接受西洋美学思想之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但是我看完之后觉得可以将这本书看成是一个美词的推荐。本来就是非常优美的词,被王国维用那么专业的角度去赏析赞美之后,就连我这个不太懂词的人都十分的心动。他对温庭筠的评价特别高,温庭筠是我最喜欢的词人之一,飞卿精妙绝伦,温飞卿之词句秀也。

拿着这本书去练一练书法也蛮不错的,能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吧![转圈]

13《真男人不哭泣》亦舒

不同于琼瑶式的小说,亦舒的文章中,女主人公总是独立而又坚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男子,周万亨。一生经历了四个女人,第一个是林秀枝,因为被林秀枝骗婚伤心去了军队,偶然间遇到了第二个女人曹慧群,这个姑娘是个大学生,家境优渥,但是却不嫌弃万亨和万亨在一起开了一家酒馆,慧群刚刚怀孕,两人正处于兴奋当中却因为万亨的中士身份被恐怖分子炸死,慧群死后万亨心如刀割,整日喝酒度日,他那种整天喝酒吸食毒粉,让自己不那么悲痛的状态,让我非常的心痛,也是全书中描写最让人心疼的地方。之后,碰到了第三个女人,朱凤芝,正值慧群死后一年,万恒以为自己心死,不会与任何女人在一起,于是凤芝离开他。第四个女人是自小的邻居家的妹妹刘明珠,明珠真心爱她,而对于万亨来说,明珠像极了慧群,他们两个去到了美国大西洋的另一端开起了咖啡店,明珠去了微软公司帮忙。万亨是一个男子汉,有担当,有责任。虽然只短短30年,便已经经历了波澜起伏的人生,可是他一直没有放弃希望。作为一个华人在国外生存,万亨年轻时的经历让人动容,但是不得不说他也很幸运,遇到了真正爱他的四个女人。一个人一生得到多少人的钟爱,一早注定分毫不差。

14《魔女嘉莉》斯蒂芬金

网上有关于这本书的翻拍电影版,别人一直认为这是一个恐怖电影,但是我看完小说后,觉得其实是一个校园霸凌的可怜小姑娘的故事,嘉莉拥有一种心灵致动的能力。由于她的母亲是虔诚的基督徒,她的母亲认为女孩子衣着华丽,或者说跟男孩子约会就是犯罪,这让嘉莉从小便是比较肥胖丑陋的女生,加上性格比较懦弱,遭到许多同学的欺侮。故事从全镇人的死亡覆灭开始,通过一些证人的回忆,讲起嘉莉因为经期不懂使用卫生巾而被同浴室女生嘲笑,到最后舞会上被淋了猪血,从而使用她的心灵致动能力,杀死了许多人,包括自己的母亲。原著最后这个女孩到别的地方生长了下来,我觉得她是一个很悲惨的女孩子。我记得之前去一个艺术展览会,看到了一个漫画作品,那里面有一个女孩子,眼睛里有着充满魔女嘉莉意味的眼神,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一看原著[憨笑]

15《未来简史》尤瓦尔赫拉利

我大概花了有整整六天的时间来看这本书,但是都是间断着看看,一会就需要停下来,好好想一想,书中所提到的逻辑,以及扩大我眼界的不同的认知。我已经不能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概括我的读后感了,所以大家一会儿看一下我下面的这篇文章吧!我以后逢年过节都要拿这本书出来拜一拜,简直就是神书啊!

https://zhuanlan.zhihu.com/p/114059585

16《霍乱时期的爱情》加西亚马尔克斯

这本书主要就是讲了一个白富美,爱上了一个穷男人,似乎被这个男人用书信打动了,但是因为父亲的不支持,所以两人产生了距离,但是在这距离之下,两人好像变得越来越相爱,可是猛然有一天,这白富美生病了,然后来了一个高富帅的男医生,把她的病治好,他的父亲为了钓到金龟婿,白富美就跟高富帅在一起了,过了50多年之后,穷男人终于弯道超车,比高富帅活的要长,然后就跟白富美又在一起了的故事。

我看完之后怀疑,白富美跟穷男人之间究竟是不是爱情?白富美考虑的是现实意义,穷男人爱着的是自己心中的执念。虽然两个人最后在一起了,但是对于女主来说是老年的一种陪伴,对于男人来说,是完成自己年少时候的遗憾,他这么多年的等待,其实是为了自己的执着。我觉得对待爱情,应该要怀着一种尊重与崇敬,如果男人自己心里已经有了一个人,而且放不下人家,那就不应该再去祸害别的女人。而作为女人,如果最初就没有爱上男人,就不应该贪图被男人追求所带来的荣耀感,如果你最初就是追逐现实,那你为何要耍弄人家呢?我一直觉得这本书讲的故事是一个悲剧,一个因为年轻时候的闹剧而引发的一辈子的追逐的悲剧。

17《毛毛-时间窃贼和一个小女孩的不可思议的故事》 米切尔恩德

正如书名所写的,毛毛是一个拯救人类社会的小天使,他跟时间窃贼灰先生们作斗争,为人类赢回了时间,这本书作为一本世界名著,虽然是儿童读物,但我觉得不能把它仅仅当成一本儿童读物来看,读完这本书,你会对时间有一个重新的认知。

我们一直都说时间是金钱,但是读完这本书后,我才真正了解到时间是生命,生命在人心中,所以时间的长短是不能够通过日历和钟表来衡量的,而是通过人的内心。

我们要珍惜时光,但不是节省时间就跟你管理你的钱财一样,要把时间和金钱花在有意义的地方,而不仅仅是有用的地方,而这有意义的衡量标准就是,爱。我们的心就是为了来感受时间的,就好像有眼睛是为了看到鲜花和彩虹,耳朵是为了听到时间美好的声音。只要是你不能够用心感受到的时间,那就已经失去了。

18《只有眼睛最真》亦舒

亦舒笔下的女主人公都是非常的独立自信,有能力,在这本书中讲述了私人侦探黄立铮和苏少群,本市律师和警察,但因为对职业现状的不满,所以自立门户做了私人侦探,侦查香港谋杀案以及为贵妇侦察丈夫出轨行为,展现了香港上流社会的一些丑恶的现象,这些丑恶最终反映出来的是最黑暗的地方,是人心。每个人何尝不是牛头马面各有各狰狞,各有各精彩。

19《任凭这空虚沸腾》王小立

海上有许多漂流瓶,基本大部分的瓶子里面都会有信件或是小标签,或者是人们做好的甜点,可是有一个瓶子里面只有海水,有一天大海干涸了,这些瓶子全部都出现在了荒漠之上,一群旅客中有一个孩子即将脱水而失去生命,在这关键时刻,人们发现了这个装有海水的瓶子,可是海水不能喝,于是这群人中的智者想了一个办法,他们生了火,将瓶子烤干,于是蒸发出了淡水,挽救了那个孩子的生命,而那个漂流瓶中却只剩下了盐。向晴就是这个漂流瓶,她一直觉得自己不被人需要,因此通过游戏和谈恋爱来打发时光,当她在一个社团中突然说出一个好主意而引发热闹讨论时,她既惶恐又兴奋,既想逃离,又恋恋不舍。她这么一个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却独独发现自己爱上了一个人,即使这个人身患癌症,即使这个人需要截肢,但她还是不想放弃。借着帮这个男生接近喜欢的人的由头,她以为能够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可是最后,选择了成全。她就是那个漂流瓶用淡水拯救了别人,最后自己只剩了盐分。可是曾经沸腾过的那些情感会永远记得吧,只要记在心里,永远都不会孤独������

20《爱你就像爱生命》王小波

21《朱生豪情书》朱生豪

一个是才华横溢而又真实有趣的大作家,一个是温柔细腻的大翻译家,两个深情专一的大才子,写下的文字让人看的心肝都颤抖。

王小波就是一个愁容骑士,不停的质疑与发问,然后那种纯真的爱恋,同时非常有趣的文笔,感觉像是一只小奶狗。

朱生豪情感细腻,是一种洋溢着感性,温软如玉,满含深情,就好像是一个邻家大哥哥的感觉。

王小波:

我把我整个的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

朱生豪:

要是世上只有我们两个人多么好,我一定要把你欺负得哭不出来。

22《指匠情挑》

英国同性恋女作家莎拉沃特斯,由这本书改编的韩国电影《小姐》入围第六十九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虽然同是同性恋主题的作品,但是他比《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要有更多的相关于阶级冲突,男权社会的反击,女权主义,还有人性以及欲望的刻画与描写。

我将原著,电视剧和电影作品全部看了一遍,比之电影来说,英剧更加贴近原著,而电影则是呈现了如油画一般的精致场景。

主要讲述了两个女孩子,互换身份之后发生的故事。真正的小姐做了假小姐的女仆,而假小姐却代替真小姐忍受了自己舅舅(电影里面是姨夫)病态的藏书(艳情小说)欲望。真小姐,以小偷的心态联合假伯爵,想要骗取假小姐即将继承的遗产,却不料假小姐和伯爵已经串通好想要利用真小姐互换身份,但是到了最后,他们才真正发现,原来彼此,早在出生之后就已经被互换了身份。在相处的过程中,两个人发现自己爱上了彼此,心中不舍对方,但又舍不掉自己心中的欲望,以及自私自利的人性丑恶之处。两个女主都在骗人的同时被欺骗,经历了从爱到恨再到爱、从彼此背叛到互相追随的改变。

这个故事发生在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一切的矛盾都源于阶级的对立和时代对于人性的压抑。贫穷能让人随时突破道德底线,高贵不过是掩盖放荡与纵欲的遮羞布。

人性从来都经不起考验,人本来就是这样一种动物,为了自己而思考,为了自己而谋取利益。这本名著是英国同性恋女作家所写,但是他想反映的却不仅仅是女性练,而是人性的丑恶。

23《野蛮生长》冯仑

作为万通的董事长,冯仑其实是经历了90年代中国的初期创业比较复杂,比较恶劣的那个环境,他在书中所讲述的自己的经验都是实打实的,商场拼杀的经验,但是20年前和现在有很大的区别了,中国的制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也说道,就是时代是很重要的一个人,能力强不强是其次,重要的是要明白时代的背景和制度,只有跟制度空间相容,才能够更好地成长。在这本书中,他对幸福金钱死亡和女人以及作为一个企业家,应该要顾虑到的法律道德之类的问题,做了一个比较切实的详细的一个叙述。

我感觉冯仑就是一个侠客,在90年代的时候,中国创业环境不是特别好,那个时代还要很讲究义气之类的东西,但是他的人情和利益是把握的比较好,同时,身上有一种大侠的味道,很让我敬佩。虽然这本书未必适合现在的中国的商业模式,但是书中所讲到的一些融资技巧,企业管理以及之后企业家提前为整个公司所做好的规划的这些东西还是能够用得上的。

所以这本书的话,我很推荐将来想要创业的同学,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史比较感兴趣的同学,以及想要领略商人的处事思维的同学来看,这本书其实是张雪峰老师推荐的,冯仑也是一个活的很通透的一个人。

24《厨房》吉本芭娜娜

吉本芭娜娜是日本的一个女作家,非常擅长通过写死亡来表达,对人生,对生命的乐观态度和珍视。

这部短篇小说讲的是失去奶奶后的美影,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只有在厨房中才能安睡,后来与奶奶认识的田边雄一,将美影带到自己的家里,没影在惠理子和雄一的帮助下,走出了那段悲伤的,失去至亲的痛苦之中。小说还有另外一个线索是雄一失去了自己的父亲,也就是变性后的惠理子,陷入了一种想要独自一人的状态之中,这个时候美影也给予了他温暖。在那个出差的夜晚,美影吃到了好吃的盖浇饭,那个时候她想到因父亲去世而在外旅行的雄一,半夜打车去到了他的城市,将盖浇饭送给他。最后两个人在一起了,两个人都走出了至亲去世的阴影。

而吉本芭娜娜想要表达的就是,能够从至亲死去的阴影中一步步走出来,还有什么是不可以战胜的呢?至亲其实代表的就是我们的一个精神栖息的地方,无论社会如何变化,我们都需要找到一个精神的栖息地,才能够继续的茁壮成长。

25《人生12法则》Jordan B.Perterson乔丹彼得森

说实话,我刚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以为是一个鸡汤文,然后我觉得我大概可以很快的把它看完,但是真正的开始看,就发现不是一般的书,因为我在扉页章就发现了,如果他以电子书售卖的话,价格是71.49,这个价格就可以展示他的非常有价值的思想内容。我大概从前天开始看,然后到现在才刚刚看完,我终于体会到了孔子所说,"三月不知肉味",这个作家真的是太厉害了,这个这本书简直太震撼了,我都没有办法说清我自己的感受,我现在刚看完,感觉大脑都在混乱的飞舞。我一直觉得我是一个很冷静很理性的人,但是现在我处在一个非常激动的氛围当中。

简单说一下,就是这本书的作者说他有一个不同的视角,他看问题非常透彻,然后有一种通畅感,他的想法非常自由,然后他的所有讲述得非常有理有据,有逻辑,对待一些别的问题尴尬的问题,他也直言不讳,风格非常的幽默,而且他用了现身说法,让你相信他的逻辑,然后他的眼界非常宽阔,然后会让你感觉世界突然之间变大了。

一定要看,一定要看,特别特别特别特别特别特别特别好。这是我的读后感。

https://zhuanlan.zhihu.com/p/114052704

26《鬼脸历史课》石不易

这是我在历史领域内读的第二本有趣的历史书,第一套自然就是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了,这是第二套,然后我看的是第五本,讲的是中国近代史。

我觉得历史能够让一个人厚重,最起码能够提高她的素养,从历史中也能找到一个自己的榜样。这两位作家都是以一个非常有趣的方式去讲述历史,但是两个人有很大的不同。当年明月就相当于是小鱼儿,混迹江湖,但又懂得江湖的规则。石不易就相当于是花无缺,比较正经,但是能从一个很全面的逻辑角度将历史的原因解释清楚。近代史都是我们学过的一些内容,但是我觉得看看他所讲的东西,还是很有收获的。

27《拖延心理学》简博克、莱诺拉袁

我个人觉得自己行动力非常强,甚至有些冲动,但是在看这本书的时候,还是找到了一些拖延事情的共鸣和拖延的理由。最大的感触就是任何存在,从进化从生存的角度来考虑,都是有它的道理的,就拿拖延来说,其实另一方面也是对自我的一个保护,拖延是一个信号,是过去在拉着你,让你往回看,将过去发生的事情带给你的心理影响解决。这本书从时间连结的角度来说时间,现在过去,未来。我们所经历的每件事情都发生在当下这一刻,当我们想起过去的时候,我们是在当下想起来的,所以现在的状态会影响到对过去的回忆。而当我们展望未来的时候,这种展望也是在当下发生的,所以未来也会受到自己当下状态的影响。于是乎,过去,现在与未来是没有办法分开的,最重要的是当下。而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将过去整合进当下,并为未来做出自己的选择。

28《当呼吸化为空气》保罗卡拉尼什

这本书我看了三遍,第一次是在我选了专业,但是还没有上大学之前看的,那次我看完之后学到的是他之前在文学院和医学院学习的经历,我应当如何学习医学,如何处理好文学和医学的关系?

第二次看他是在大一的寒假,我上完解剖课,开始理解它的医学院过程,也已经开始理解到他所说的医生是做什么的?医生的意义在于把病人原先断裂了的生命的路修补接续上。生命的意义包罗万象,但每个单一的生命点最终都是为了桥接过去和未来而存在着。虽然我当时还是不是特别懂,但是要想对生死有实质的理解,要做一名医生才能真正理解,这是我当时印象最深刻的点。

昨天收拾书架的时候看到他蓝色的包装,于是又看了一遍。第三次我发现他所告诉我的价值更加的深入了,作为一名医生,他在确诊肺癌之后,对死亡的看法既不是冷静从容,也不是害怕紧张,而是平常。就好像我知道我不是特殊人,我也不是普通人,我就是我,我尊重我的每一个情绪,每一个生命阶段,死也一样,自然就很好。正如《王阳明心学》里面说到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生和死,未知死焉知生。

这次看完之后才知道我之前那两遍看的是有多表浅,这位医生在自己确诊肺癌后对生命的诸多思考,我当初没有怎样深刻的体会,到现在才感受到了他伟大的人格魅力。我之前应该是把他当成了我学习医学的一个榜样而已,现在才知道他应该是如奥斯勒医生一般的存在。

强烈建议学习医学的同学读一读他的这本书。

29《人,诗意的栖居》戴建业

我是在B站找到的一个戴建业教授的教学视频,这个视频里面戴建业教授,带着我领略了陶渊明,李白和杜甫的人生境界,并且引用了他们的好多诗句,以及儒家道家的一些诗句。他在讲陶渊明的时候说,陶渊明到底是儒家还是道家的影响比较多,讲到最后,他说陶渊明年轻时候想要有像如家一般承担社会群体的责任,有壮志,但晚年的时候,他只想做真正的自己,超脱社会,也超越自我。但是他在讲杜甫的时候,却说杜甫是一直以儒家来作为自己的生存法则的。李白就不用说了,李白可是诗仙呢。

领略完这几位大诗人的人生境界之后,我突然觉得其实无所谓,儒家道家也没有什么孔子说,王阳明说,先哲的思想理论只是一部分而已,而且也只适用于一部分人,对于某一个具体的人还是要做自己,到了一个点上,心里想到什么就去做,心里想做的那件事情,去争取自己的心便好。但又想到会有遇过分寸的事情,那又怎么办?于是我想起我之前对一个男生的评价,我说他自我,而且有分寸感,所以人生的公式应该是自我*分寸感[注意他们是乘的关系,只有自我,没有分寸感,一味的放纵,人就会变得比动物还要动物。但是只有分寸感,不懂得倾听自己的想法,人就会变成一个机器。]

只是我看完戴建业教授的课程的一个想法,并不代表正确,给大家一个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