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綏遠地區名醫傳奇故事


清末民初綏遠地區名醫傳奇故事

我國傳統中醫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幾千年來,流傳著許多近乎於傳奇的故事。民國年間成稿的《綏遠通志稿》就記述了不少綏遠地區的民間醫生的傳奇故事,小編今日就把這些原來文白相雜的故事翻譯為現代白話文,與大家分享。

一、貴清,他也能治好朱紫國國王的病

貴清,字錦章,滿族。原籍察哈爾正黃旗(今錫林郭勒盟鑲黃旗以西一帶),後來在綏遠城(今呼和浩特新城)居住。

生卒年不詳。

他的祖上因有功,朝廷曾在豐鎮、寧遠(寧遠廳,治所在今涼城縣永興鎮)兩廳的交界處賜給牧場。貴清經常往來其間,和當地人都很熟悉。

貴清少年時就聰明好學,博覽群書,特別是精研醫術,能博採眾長,深得中醫奧秘,但他為人低調,謙虛謹慎,人們很長時間都不知道。

光緒年間,因為朝廷放墾牧場,於是搬家到豐鎮。人們逐漸知道他有醫術專長,求醫的人一天比一天多,挨肩接踵,他的門限都被踢破了。貴清不問患者的貧富貴賤,都一視同仁,給予醫治。即使嚴寒酷暑,也盡心盡力診斷醫治,妙手回春,患者都得到了有效的救治,但他一文錢、一杯酒、、一尺布的的報酬都不要。

崞陽(舊縣名,即崞縣)的陳啟新,有一年旅行到豐鎮,突然得了名為“幽癰”的病症,胸腹部腫的就像扣了一隻大碗。在就醫時,醫生錯誤地給進行手術開刀了。手術後,陳啟新痛徹心髓,血流難止,氣息奄奄,掙扎在死亡線上。後來請貴清診治,不到一個月就痊癒了。

原來,“幽癰”是傳統中醫認為的“腹癰”的一種。這種病的症狀是在肚臍上方7寸左右有鵝蛋大小的腫塊,引得兩肋脹痛。是由於平時吃的大魚大肉太多,吃得過於好,突然遇上煩心事,導致憂思氣結,腸胃不通,鬱結為腫毒。這種病症基本上和《西遊記》中朱紫國國王所患的病症差不多。

清末民初綏遠地區名醫傳奇故事

二、能知道他自己啥時候死的孫昌壽

孫昌壽,清朝寧遠廳人,家世不詳。孫昌壽因為醫術神奇,寧遠廳遠近十分出名。他平日都在家中靜養,從不出診,得病的人家裡派個人來,孫昌壽就詳細詢問病人的情況,不管是近處的比如本村患者,或遠在百十里以外,都能判斷出病人的病的輕重,認為可以醫治,就說個方子,無不奏效。他治病不一定符合傳統中醫的理論,治病開的方子也是千奇百怪,不一定都用藥材。如果他認為病人沒救了,就怎麼也不給方子。

朱海村有一個叫安秉溫的人臥病,派人來請求治療。孫昌壽說:“慢慢養著吧,不用開方子了。”過了幾天那個人又來了,請求給安秉溫醫治。孫昌壽微微冷笑著說 :“你快點往回走哇, 要不就見不上了。”那人往回走的半路上,碰到了報孝的,才知道安秉溫死已經死了半天了。

孫昌壽給婦女治小產,方子是用這名婦女的裹腿帶子二、三寸,再加上過去花軲轆車拴車軸油葫蘆的繩子一寸左右,這兩件東西年代越長越好,把兩件東西燒成灰,用米湯調服,據說十分有效。這方子真是奇詭啊。

孫昌壽行醫有二十多年,綏遠東部一帶都稱他為神醫,活到60歲,沒得病就安然死去。臨終前他自己洗了澡,穿戴好衣帽,把家人都叫來安頓好後事,話說完不久,坐在那兒就去世了。

清末民初綏遠地區名醫傳奇故事

三、“割瘡出蛇”的蕭玉龍

蕭玉龍,薩縣人。生卒年不詳。清末名醫,特別精通外科,癰瘡、毒疽等病症經他治療,基本是立即見效。

有一個人肚子上突然長出了一個核桃大小的瘤子,腫痛異常,,請他給治療。蕭玉龍診斷後驚詫地說:“你得的這病,病根是有死人詛咒你。”那個人十分驚奇,就和蕭玉龍說,他因為娶了個小老婆,他的妻子氣死了。有一天夜裡,這人夢見他妻子憤怒地對他說:“我死了,你們兩個好好過哇!” 於是,用手指厾打(厾打,就是“指點”)了他的肚子一下飄然而去。這人第二天睡醒後,發現夢中被他死去的老婆厾打的地方開始紅腫,逐漸長成個瘤子那麼大的東西,疼痛難忍,因此請蕭玉龍來給救治。

蕭玉龍給他開了一貼膏藥,貼敷在患處。並鄭重地囑咐那人說,你疼死也不要往開揭這膏藥查看,要不就沒治了。天快要黑的時候,病人疼得十分厲害,呻喚不止,眼看要忍不住了。這時候,蕭玉龍來了,揭開膏藥查看了一下,說,行了。於是拿出一把小刀,一個鉤子,用小刀割開瘤子,用鉤子勾出一個像小魚的東西,有嘴有眼,就是沒有鱗。隨後,蕭玉龍給患者上了外傷藥,沒幾日,患者就痊癒了。

人們傳說華佗有“割瘡出蛇”的神奇故事,想不到蕭玉龍真的讓人們見識到了。

四、“對上傲,對下親”的李即升

李即升,薩縣沙爾沁村(今屬包頭市東河區)人。生卒年不詳。原籍山西定襄,因為他父親早年在沙爾沁做私塾先生,因此當地人叫他為小李先生。

李即升治病,善於察言觀色,望聞問切,最精通的是婦科,當時在薩縣、包頭一帶,十分出名。他在沙爾沁村開藥店,求醫者絡繹不絕。

李即升為人玩世不恭,恃才傲物,喜歡和下層老百姓交往,對有權有勢的卻愛理不理。鄰近村莊有一個區長,經常仗勢欺人。有一次,區長他媽病了,他知道李即升的為人和脾氣,考慮再三還是沒有去找李即升看病,等到他媽病得越來越厲害,別的醫生換了一個又一個,都沒辦法診治。這區長萬般無奈之下,就託一個人去和李即升商議。李即升說,我去他家,得坐轎子,還得他當轎伕抬著我去。為了給他媽治病,他兒子抬轎子請大夫這不過分,他要是不願意就算了。

區長沒辦法只好抬著轎子來請。李即升到了之後,只用一副藥,區長他媽就甦醒了,第二副藥喝完,就痊癒了。

李即升對區長這樣,就是往下剎他的威風,給他以教訓。但是在對待普通老百姓時,李即升卻十分平易近人,病人給多少錢多少東西從不計較。病人痊癒後,往往用瓜果蔬菜雜糧土產作為謝意,李即升也十分高興地接受。

民國二年( 1913),駐包頭軍隊的一個長官,患瘡毒,中醫西醫看遍了也沒治好,處於危在旦夕中。有人說城東沙爾沁的小李先生能看這病,於是派一個副官來請,被李即升罵回去了。第二次又派人來請,李即升說:“要是真心實意請我,就抬轎子來;到了那我治病,不管怎麼樣治,你們那邊不要多嘴多舌,能答應我就去。”那沒辦法,都答應了李即升的條件。

李即升到了包頭,察看了病人後說:“這病好治,幾天就沒事了。”出來後和長官的勤務人員說:“明天我要騎你們的軍馬,要長官陪著我騎馬,騎馬回來後我才給開方子。”長官的勤務人員沒辦法只好答應。

長官得病好幾天了都沒睡個好覺,身體十分疲乏無力,因此就不聽李即升和勤務人員的話。李即升讓勤務人員強行把長官扶上馬,就把馬抽了一鞭子,馬馱著長官飛跑而去,來回跑了30多里,回來後,長官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溼透了,李即升也沒給開藥,只是讓長官安靜地睡一覺。長官頭一挨枕頭,就沉沉睡去,第二天醒來後,感覺身體輕快了很多。等喝下李即升開的藥,病症就全部好了。

有一次李即升到伊盟達拉特旗看病回來,快到村裡的時候,碰上了本村姓郭的開當鋪的,李即升仔細看了看他,問說:“身體沒毛病哇?”。郭掌櫃說沒毛病。李即升回到家後,把郭掌櫃的兒子叫過來問:“給你大準備好棺材裝老衣裳沒有?”郭掌櫃兒子說,“我大好好的,準備那些東西做甚了。”李即升催促他趕快準備。沒幾天,郭掌櫃果然病發不起去世。

李即升活到63歲,死後,薩縣包頭一帶的人們,不管認不認識他,都哀悼惋惜。

五、“現世報”的丹僧喇嘛

丹僧喇嘛(1883~1956),蒙古族。民國年間伊克昭盟達拉特旗人,後住東公旗(今巴彥淖爾烏拉特後旗)。善針灸。

有一個茂明安旗(今包頭市達茂聯合旗西部)的女人,雙目失明,多方求醫都沒有效果,聽說丹僧喇嘛名氣,就前去讓丹僧喇嘛針灸醫治,答應治好後給酬金白銀50兩。丹僧喇嘛幾針下去,這女人眼睛復明,比沒瞎之前還要亮。可是這熊女人突然之間起了惜財的心事,捨不得給人家這50兩白銀,要背棄諾言,就胡說是不管用。丹僧喇嘛於是又給她紮了一針,這女人的一雙眼睛就又瞎了。

丹僧喇嘛曾經在錫林郭勒盟化緣,有一家蒙古族人家死了一個閨女,把遺體扔在了野外,途中遺留下了血跡,丹僧注梘血點,就說人還沒死,血中尚有生氣,於是掏出針包紮了幾針,少女豁然甦醒,人們都說他是“神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