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到困难退缩不前,家长别硬推,把握这个“临界点”效果才好

家长们一定会有这样的糟心时刻:孩子明明有冲破困难的能力,并且也做了很多准备和锻炼,但是到了关键时刻却总是掉链子。

比如我朋友家的小孩就是这样,他钢琴非常优秀,但就是性格太内向害羞,在生人面前不敢说话,之前学校有过一些比赛和表演,朋友一直劝孩子参加,孩子虽然嘴上答应,但是到了临场前两天就突然闹别扭,不愿意去了,怕自己表演不好被别人笑话。

孩子遇到困难退缩不前,家长别硬推,把握这个“临界点”效果才好

其实每个孩子多多少少都有这样的时刻,在面对困难、面对未知、面对陌生的时候总是怀有害怕的情绪,不敢去做,这让身为父母的我们很不解。

但是你知道吗?孩子的畏缩不前,和孩子的"心理临界点"有关。

孩子的"心理临界点",你有了解过吗?

如果你家孩子也遇到这样的问题,而你也同时感到很疑惑的话,那你就应该了解什么叫"心理临界点"。

所谓的"心理临界点",其实是一种状态节点,是一个人感到困难和恐惧的底线所在。

它不论是对家长,还是对孩子,都是一个重要的心理节点,在这个节点上面对恐惧,我们的行动各不相同,有的人会一下子畏缩退后,有的人会逼自己一把向前迈一步。

这个临界点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人们虽然内心感到害怕,但是还是可以做出努力并且克服困难的。

就像我们第一天面试、第一次演讲、第一次上台表演……孩子也是一样的感觉,但是他只要能一鼓作气向前迈一步,就能爆发前所未有的勇气。

孩子遇到困难退缩不前,家长别硬推,把握这个“临界点”效果才好

所以我们再看到孩子面对困难就畏缩退后,千万不要自家孩子没出息、太胆小、不大方,而是要明白每个孩子都跟大人一样,有"心理临界点",他们不是不想表现自己,只是心中有对困难的恐惧和害怕,并且他们暂时还跨不过去。

这个时候,家长的做法就会影响孩子接下来的表现了,智慧的家长会给孩子时间适应,但有时候我们不明白孩子的"临界点",就容易做出错误的行为。

孩子遇到困难退缩,家长千万不要这么做

在孩子面对困难时,有两张做法家长千万不要"踩雷":

1.一味加油鼓励,反而造成了孩子的心理压力

有的父母会以"想让孩子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心态,希望孩子能趁此机会攻破难题,于是就会一个劲地鼓励孩子,甚至于说一些不切实际的话,催促和逼迫孩子去做:

"这有什么害怕的,大家都等着你一个人呢,快点去。"

"你都已经练得这么厉害了,肯定没问题的,这些都是你的心理作用,你只要正常发挥就好了。"

"你胆子也太小了吧,你看看人家,多自信啊,你只要适应了就会不会紧张了。"

……

孩子遇到困难退缩不前,家长别硬推,把握这个“临界点”效果才好

回想我们自己,当周围人都在和我们说"别怕别怕""快点快点"的时候,我们的心理压力反而会增大,这让我们觉得不仅要面对困难,还要受到这么多

期待和关注,心里更抗拒,孩子也是一样。

2.心疼孩子,马上放弃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害怕到哭泣,面上痛苦不堪的样子,马上就心疼起来:

"没事没事,你还太小了,总会有些不适应的,我们下次再来。"

"害怕没关系,这次就算了,我们回去吧。"

这两种做法虽然迥然不同,但是产生的结果是一样的,那就是孩子放弃,最后打道回府,这件事也没做成。

孩子遇到困难退缩不前,家长别硬推,把握这个“临界点”效果才好

其实在"心理临界点"这个问题上,孩子需要的不是鼓励催促,更加不是随意放弃。

想想自己准备上台表演时,身边人跟你说"别紧张,快上去吧!"你肯定会很抗拒,因为你根本没有时间调理好自己的情绪和心态,也没有时间瞬间克服自己的紧张心理。

孩子也一样,他肯定也不想错过这次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孩子需要的是时间,是一个能够让他安安静静待一会,整理思绪和调节情绪的时间。

家长这个时候一味的催促只会让孩子产生更加严重的抗拒和逃避心理,这时候我们只需要在旁边陪伴和安慰就好了,不要催促,更不要让孩子放弃。

其实,我们要知道孩子的"临界点"究竟是被什么卡住了?

首先就是情绪强烈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会让孩子陷入处理情绪带来的压力中,从而没法理性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思考。

再者,害怕是一种需要被接纳的情绪,有时候我们试图说服孩子"不要害怕",反而增加了他们的焦虑和紧张,让他们觉得紧张是不好的事情,反而会陷入更大的压力。

最后,安全感是走出舒适区的勇气来源,这就是我们需要给孩子时间冷静的原因,只有当我们和孩子建立良好联结的时候,他们才可以从我们这里最快速地汲取力量,勇敢向前。

孩子遇到困难退缩不前,家长别硬推,把握这个“临界点”效果才好

把握好孩子的"心理临界点",引导孩子打破障碍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在铺垫——如何引导孩子的"心理临界点",帮助孩子打破心理障碍。

1.困难超出孩子临界点,往后退一退

当孩子非常抗拒,并且死活都不愿意去做一件事,不愿意跨出那一步时,我们千万不要否定和斥责孩子,这只是说明了孩子面对问题的紧张和焦虑已经超过了他的承受能力,超过了他的心理临界点。

这时候家长应该让孩子缓一缓,对孩子做一个退步,让孩子重新回到他所能接受的那个心理临界点上。

这是调节孩子心理临界点的第一步。

这个事情其实可以用霍思燕一次在节目中引导嗯哼将玩具卖给需要的人中的事例方法。"卖掉心爱的玩具"绝对是嗯哼心中的障碍。

当霍思燕提出让嗯哼卖掉心爱的玩具给捐助给需要的人时,嗯哼满脸不愿意,甚至大喊大闹砸东西。

孩子遇到困难退缩不前,家长别硬推,把握这个“临界点”效果才好

这时候霍思燕并没有发火,只是退让一步,说带嗯哼出去转转,如果他愿意,就掉玩具给需要的小朋友,如果不愿意,妈妈也不会逼他。这就给嗯哼一个心理适应的时间。

孩子遇到困难退缩不前,家长别硬推,把握这个“临界点”效果才好

2.等孩子在一个临界点适应了,我们可以适当"轻推"

等到嗯哼冷静下来后,霍思燕就提议今天带嗯哼去当售货员,将玩具卖给别人,但嗯哼似乎早就明白妈妈的打算,就是不同意。

孩子遇到困难退缩不前,家长别硬推,把握这个“临界点”效果才好

无奈之下,霍思燕只好妥协,让嗯哼跟着自己去看看,到了商场后,她先是让嗯哼将带来的糖果分给小朋友。

孩子遇到困难退缩不前,家长别硬推,把握这个“临界点”效果才好

看到嗯哼逐渐适应了这种氛围,再"轻推一把",随后便让嗯哼卖玩具,嗯哼看到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小朋友收到糖果的喜悦,不禁也感受到了分享的快乐,于是也愿意做"小小售货员"了。

孩子遇到困难退缩不前,家长别硬推,把握这个“临界点”效果才好

这就是"轻推"的魅力,孩子在一件事情上的不愿意、排斥、紧张和焦虑都不是容易克服的情绪,这时候我们的逼迫和责备,或者是催促都只会起到反面效果,而给孩子一个适应的时间,再逐步引导和轻推,才是让孩子无意地打破心理障碍的最佳方法,既不会让孩子感觉压力,也能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

孩子的"心理结界"的打破,关键是看家长怎么做,智慧的妈妈都要学会温柔的引导!

我是小C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