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病人做完手術後,醫院遲遲不給病歷,而是將病歷拿到質控科,這是怎麼回事?

小馬愛笨牛


最近問答出現了很多關於醫院流程的問題,很多在醫生眼裡很正常的事情,在患者眼裡卻感覺很神秘,好像醫院裡面的事情到處都在想方設法的給患者找麻煩才開心,足見醫患之間存在著太多的不理解的地方,這不能怪患者,還是我們科普做的不夠細緻,就比如這個病歷的問題,為什麼一般要出院七天患者才能複印病歷辦理醫保結算呢?


大家要明確一個問題什麼是病歷?

病歷(case history)是醫務人員對患者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進行檢查、診斷、治療等醫療活動過程的記錄。也是對採集到的資料加以歸納、整理、綜合分析,按規定的格式和要求書寫的患者醫療健康檔案。病歷既是臨床實踐工作的總結,又是處理醫療糾紛的法律文書與依據。

一份病歷裡有什麼?

很多人覺得病歷無非就是記錄下患者住院的情況,血壓、脈搏這些東西,做了啥手術,術中啥樣子,不覺得病歷有什麼。但是您看看下面一份手術患者出院病歷的所有項目,您就會對病歷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大家不需要看完,簡單瀏覽下就可以知道一份病歷的複雜)。

1、住院病案首頁 2、住院病案附頁 3、住院志 4、病程記錄(含術後病程記錄) 5、手術風險評估單 6、術前討論記錄7、手術知情同意書8、麻醉知情同意書9、麻醉術前訪視單 10、手術安全核查表11、手術護理記錄單(手術清點記錄單)12、麻醉記錄(麻醉記錄紅單子)13、手術記錄單14、麻醉術後訪視記錄(麻醉記錄黑單子) 15、出院記錄、24H出院記錄 16、死亡記錄 17、死亡病例討論記錄 18、授權委託書 19、住院病人病情評估表 20、住院病人病情告知書 21、治療方案同意書 22、輸血治療同意書、自體輸血同意書23、輸血記錄單(交叉配血報告單) 24、臨床輸血安全核查 25、特殊檢查(治療)知情同意書(靜脈留置導管談話記錄、血液淨化談話記錄) 26、各種治療告知書、同意書、治療單 27、會診記錄 28、病危(重)通知書 29、臨床路徑 30、單病種封頂價協議書 31、醫保知情同意書 32、重症疾病使用超範圍用藥申請表 33、新農合知情同意書 34、重大、致殘手術報批單; 35、特殊手術材料申購單 38、病理(病檢)資料(按時間順序) 39、輔助檢查報告單:檢驗報告(按時間順序)、手指血糖報告單、內窺鏡報告單、眼底拍片、肺通氣、心電圖(動態心率)、動態血壓 40、醫學影像檢查資料:MRI、CTA、CT、X線、B超 41、體溫單 42、醫囑單(長期醫囑、臨時醫囑) 43、護理記錄單:病人入院告知書→首次護理評估單→護理安全知情告知書、母嬰安全告知書→危重患者護理計劃單及→重患者風險評估表及防範措施表→→護理記錄單→各種評估單(①生活自理、②跌倒、③壓瘡、④管道、⑤疼痛、⑥營養(ICU)等)→PICC穿刺單及維護單

這些記錄裡面不僅要有護士的醫囑執行情況,同時還要每個患者的個人基礎情況,患者住院期間所有檢查的分析以及給予的對症處置,患者的病情變化,具體的手術操作流程,可以說事無鉅細,只要患者發生在醫院與治療相關的細節幾乎都會被記錄在病歷裡。一份優質的病歷,可以從中看出一位醫生的水平,是否分析得當、處理得當,是否能給予精準的治療。

作為法律文書,這樣詳細的記錄也會非常好的保護患者,如果對醫院的治療和處置有疑義,或者是在住院期間發生了什麼特殊的病情變化,作為患者以及家屬,可以要求醫院當即封存病歷,這樣的一份病歷就可以作為法律文書,作為醫患雙方互相舉證的證據,所以病歷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一般病歷出院要經歷什麼樣的流程?

一份病歷作為法律文書,醫院與科室包括,整個醫療系統都是給予了非常大的重視。對於病歷的管理和質量控制也是三級甲等醫院必須要經歷考核的一項。所以一般一份病歷要經歷三級考核。

一級考核:科室的考核。現在都是電子病歷,作為科室的考核,主要是要檢查醫囑,執行的情況是否正確?整個患者的病史,病情記錄是否清晰明確。各種各樣的檢查報告單是否完備,對於檢查回報的結果,是否進行了適當的分析和對症的處置。科室內的病例考核要經歷護士的核對、護士長的核對、醫生本人的核對、科主任的核對,最終才能出科!一般醫生是要提前一天通知護士,患者要出院,護士要提前準備進行各方面的審核,第2天醫生下今日出院的醫囑,之後才能封閉賬目等之後送質控科室。

二級考核,質控科考核。當病歷經過科室的審核以後就要送到醫院專門的質控科室給予進行二次審核。質控科室會給予每一份病例進行再一次的詳細審核,比如是否存在錯別字,是否存在病情分析的問題,是否缺少相關輔助檢查的報告單,是否缺少會診記錄。很多患者的誤解也就存在在這裡,有一些患者需要複印病歷,但是經歷3~5天的時間仍然無法到病案室複印病歷,病案室常的回覆是病例仍然在質控科室還沒送到病案室歸檔,所以無法複印。患者就會對質控科存在誤解。這裡請朋友們考慮一下,全院每天有多少的病歷,要送到質控科室,質控每天要面對的是大量的,需要審核的病歷,每一份都不能忽視,所以必然會出現時間差,一般醫院要求質控科七天內將病歷送到病案室歸檔。這種情況就相當於所有的車流都向某一條路彙集,就必然會導致堵塞一樣。所以並不是質控科室不作為導致患者需要一週後複印病歷,而是人家也有流程,不是隨便就能提速的。

三級質控,醫院質控。醫院也會每個月一定的時間組織專門的指控團隊,對出院的病歷進行抽查,嚴查病歷的質量。通常也會對優質的病歷進行獎勵,對相應來講不太合格的病歷給予處分。

看到這裡諸位應該明白一件事:醫院、醫生與患者,同樣對病歷法律文書特別的重視,所以不能馬虎,必須要反覆審核確定才能存檔。這就需要一定的時間,一般要一週左右的時間,所以一般的醫院通知患者,複印病歷的時間通常都是一週。有一些大型的醫院,由於每天出院的病歷特別多,還有可能讓患者15天以後來複印病歷。

為了縮短時間,給患者提供方便,醫院也在努力

為了盡力縮短患者複印病歷的時間,盡力給患者提供應得的方便,醫院也其實在努力當中。有一些醫院為了儘量給患者提供方便,是已經開通了郵寄病歷的業務。而且很多醫院和科室也在進行優化病歷出科質控的程序,儘量縮短這個時間。

總結

就是對題主問題的解答,其實醫院有醫院的流程,並不是這7天的時間,是為了故意難為患者,或者在這7天內有什麼特殊的舉動,來改變某一些事情。醫院對於病歷的重視同患者對於病歷的重視是一模一樣的,而醫院的上級部門對於病歷的監管也是極其嚴格的,所以對於每一份出院的病歷,肯定要花一定的時間去進行質控。相信隨著電子化病歷的日益發展,這種流程也會慢慢的縮短時間,盡最大的努力方便患者。

我是堅持用簡單語言解釋複雜疾病知識的謝新輝,碼字不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點個關注或點個贊吧,謝謝了。


想好好做醫生的胖子


寫病歷、整理病歷是醫生最討厭的事,沒有之一!出院後不能帶走病歷也是許多患者很不能理解的,明明是自己花錢做的檢查資料,自己出院了憑什麼不能帶走?

病歷作為醫療活動中最重要、最詳細的文字憑證,保留病歷可不是醫生或醫院規定的,而是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病歷書寫基本規範》和《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等有關法規、規範規定執行的。

患者出院後要將病歷送去質控科,是因為按照《病案管理制度》的規定,確保每一份病歷的質量、按照要求填寫,病歷書寫有質量的評估機制,每一分病歷患者在患者出院後需要醫生花費大量的時間填寫相應信息、整理、裝訂後由科室統一送往質控科。


患者在出院後7個工作日之內病案迴歸病案科≥90%,個別的病歷可能因為醫生忙不過來,不能及時送往質控科,一般超過7日後質控科會催收。

真的,寫病歷、真病歷太痛苦了,佔據了醫生一半以上的時間。如果一個醫生管10個病人以上,基本就得天天跟病歷糾纏不清了,希望大家對醫生也要理解一些,確實急需病歷資料的時候提前跟醫生交流。

提示:

  • 病歷保存年限:住院病案保存期限為30年,門診病歷保存年限15年。
  • 可複印的內容:住院志、門診病歷、醫囑單、體溫單、化驗單、影像檢查資料、手術同意書、特殊檢查同意書、手術及麻醉記錄、護理記錄、病理資料、醫療費用以及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屬於病歷的全部資料。

普外三角針


因為病歷不是醫療本身,但卻是個記錄。醫生本來是管治病的,可是有時候毛病很複雜不好治、有時候病人心思不正想訛人、有時候有的醫生德藝低下耽誤人、有時候領導檢查規定要遵守、有時候科研需要數據要彙集等等,所以我認識的很多醫生很多時候很痛苦,因為經常得幹很多不是治病本職的活。


紅樹林前


這個問題讓我聯想到一句話【很多記者由於缺乏常識發出錯誤報道的時候,還以為自己是正義化身。】


拍手笑沙鷗86485370


醫院規定病歷結完帳後交專門的病案室保管,不給病人,你如需要可向大夫提出,多打印一份。


青荷夏雨


什麼叫遲遲啊,哪家醫院病歷出科都是有時間要求的,被質控也是有時間限制的,怎麼什麼時候覺得有黑幕啊,你就是快速充電也得有時間啊,何況是住院治療,醫生也不就你一個病人啊


悠知


國家規定,有本事找衛健委去,別難為醫院


濟南胖的移不動用戶


病案管理有相關制度,可以查詢,沒有什麼遲遲,其實無論醫生還是護士都很討厭整理這個,但是由於一些法律法規的規定,我們必須按照要求書寫整理歸檔保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