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说核弹发射后就不能拦截?

风雪二头


核弹本身是不能被发射出去的,需要通过运载平台进行远程投射才有可靠的打击能力,而这些投射平台是完全能够被拦截的!最早的核弹是被制造成航弹,由轰炸机贴脸投掷,比如日本本土的胖子和小男孩原子弹就是由美军B29轰炸机直接飞过去投掷,我国第一枚氢弹试验时也是由强5攻击机直接进行航弹搭载飞到目标点上空投掷。但是轰炸机直接飞临投掷风险太高,如果这个国家拥有一定的地面防空火力和雷达警戒网,轰炸机可能还没飞到目标上空就直接被打下来了,随着导弹技术的不断发展,于是又诞生了两弹结合,将核弹装入导弹的弹头,形成带有核弹头的更具有威慑力的核导弹。



核导弹最初只是弹道导弹的专利,随着弹道导弹的射程不断延伸,最终形成了以远程洲际弹道导弹为主的核武器搭载投射平台。远程洲际弹道导弹虽然优秀,但是也有一个缺点,体积和重量太大,只能通过陆基发射平台和海基核潜艇发射,轰炸机在一旁表示:将我置于何地?
(体型庞大的陆地洲际核导弹)

为了考虑轰炸机的切身感受,人们又进一步缩小核弹头的体积和重量,将其集成至体积较小的巡航导弹之中,譬如五十年代B52搭载的AGM-28大猎犬巡航导弹以及目前B2隐形轰炸机携带的AGM—129远程隐身巡航导弹,这类导弹的射程大多在1000千米以上,能够在敌人防空区域以外发射导弹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避免了轰炸机临空的危险性,也让跨区域核打击又增添了一种有效手段。
(由B2战略轰炸机挂载的AGM—129隐身巡航导弹,可携带核弹头)

除了核导弹这类战略性武器之外,还存在一些小不点核武器,这就是所谓的战术核武器。60年代,北约出于对苏联坦克装甲集群平推欧洲的恐惧,认为使用常规武器已经不足以短时间阻挡庞大钢铁洪流的进攻,只能用核武器进行规模性打击,于是就诞生了一系列诸如M388型核炮弹之类的小型核武器,这类核武器不仅可以由155毫米火炮发射,甚至能够由单兵操作无后坐力炮发射,核炮弹杀伤范围虽然只有300米左右,但是确实是阻止苏联坦克横扫欧洲大陆的有效手段,也算是单兵打坦克的最高境界了。


(155毫米无后坐力炮搭载M388型核炮弹)

反观苏联虽然在地面军事力量上占据较大优势,但是全球海洋依然为美军航母所掌控,为了在海洋竞争中获得不对称优势,苏联发展了规模庞大的核潜艇部队,而这些潜艇为了对美国军舰达到一击致命的效果,进化出恐怖的独门绝技——核鱼雷!苏联在1958年服役的T5型533毫米重型鱼雷,搭载一枚3.5万吨的TDS9核弹头,在水下爆炸的直接杀伤范围高达5千米,不管是万吨驱逐舰亦或是航母,被击中一发都是两个字凉凉!
(苏联T5核鱼雷)

再回到正题,既然核弹的发射手段如此众多,那么能不能拦截当然要基于实际情况来考虑,并不能一言以蔽之。战略核武器中最难以拦截的当然是洲际弹道导弹核弹头,这类导弹大部分时间都在大气层以外飞行,而且全程速度不低于5马赫,弹头末端再入速度甚至超过20马赫,以人类目前的技术来看,拦截几率低的吓人。即使是美军最先进的PAC-3、TBMD、THAAD系统也只能在初始段或者中段进行成功率不超过50%的拦截,而对于那些末端再入的超高速分导式核弹头,只能大叹一声:臣妾做不到啊!而这可能就是所谓核弹发射后就无法拦截的说法来源了!


(弹道导弹拦截重点都在初始段和中段,末端速度太快,根本拦截不了)

核导弹的另一个分类是巡航导弹,巡航导弹目前来说拦截成功率还是不低的。为了避免被拦截,目前的巡航导弹都采用了低空高速机动的突防方式,在巡航段以几百或者几千米的高度飞行,而到了攻击段则迅速下降至贴近地面(海面)几十米甚至几米的高度超音速进行攻击,以求最大程度规避防空系统拦截。巡航导弹这一顿操作虽然看似牛逼,但是致命弱点就是速度最高也不超过5马赫,因此拦截起来难度偏低。陆地上诸如俄罗斯的S400、S500,美国的爱国者3、中国的红旗9等等防空系统都具备不错的巡航导弹拦截能力,而海上军舰的各类神盾防空系统对于巡航导弹来说也同样是噩梦,因此巡航导弹搭载核弹头是肯定会被拦截的,只不过一旦遭遇巡航导弹饱和式打核击,只要漏网一枚,那同样也是灭顶之灾!
(巡航导弹掠海突防)

对于战术性核武器,诸如核炮弹、核鱼雷等等,拦截起来则比弹道导弹的难度还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距离实在太近!核炮弹撑死了十几千米的射程,核鱼雷则最多几十千米的射程,反应时间太短,根本来不及拦截。对于身管火炮炮弹,目前还没有有效拦截手段,而对付核鱼雷,军舰除了机动规避,也就只能投射诱饵进行迷惑,最后能做的就是祈祷了。
(本就是玉石俱焚,你还想要拦截我?)

总结所有的核弹头搭载平台以及拦截成功率,我们可以看到,以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除了战术型核弹头之外,其他诸如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平台都可以进行拦截,只是拦截成功率不同而已,因此所谓的核弹头发射发射后就不能拦截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军武吐槽君


敌方核弹发射后,如果在自己的领空上被拦截爆炸以后,最终倒霉的还是自己。比如说,俄罗斯向美国发生一颗核弹,如果这颗核弹是在北美大陆被拦截了,凌空爆炸后,其放射性物质和尘埃在空中漂浮,那首当其冲受到伤害的国家必然是加拿大或美国了。当然了,如果能在敌方的境内拦截住对方的核弹,那当然是最理想的了。然而,在通常情况下,拦截方对敌方的核弹少不了得有个判断、发现、跟踪、摧毁的过程。实际上,如果等到这一系列动作完成了,估计敌方发射的核弹基本也就快到家门口了,根本就是防不胜防了。特别是一些战略核潜艇,可以游弋到敌方的近海区域进行核打击,这种近距离的发射核弹头,即使成功拦截住了,其核污染也是摆脱不了的。所以,核弹发射后,很可能拦截了也是会自食恶果的了。


一线天


我国最早应该是在2003年进行了类似美国THAAD终端区域防御系统测试,在2006年3月进行了类似“爱国者”中低层防空导弹系统的相关测试,2007年1月首次进行动能杀伤反卫星导弹测试,然后还有2010年、2013年、2014年和2018年均进行了陆基中段反导测试,去年的那次测试大家应该都还印象深刻,当时网络上还有很多视频的,那风骚的弹道轨迹当时大家不是说外星人来了么?重要的是,我们的每一次测试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简答来说就是都拦截成功了。

▲去年的“UFO”事件

所以,目前只有中美两国是成功拦截了自己现役弹道导弹同时又有发展下一代高超音速导弹武器的国家,且我们是走在了美国或者说是全世界的前面,这个可以参考今年阅兵时出现的东风-17。好了,言归正传,之所以要提上面这些内容,就是想说明,对于可携带核战斗部的弹道导弹来说,目前是可以拦截的,只是拦截的成功率高低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现阶段理论上具备反弹道导弹能力的国家包括有美中俄印以,英法意三国则是共同运营Aster系列导弹,是PAAMS防空导弹系统的集成组件之一。

▲2019年3月25日美国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的拦截导弹

但是,拥有拦截能力并不意味着可以百分百的拦截弹道导弹,刚好相反,目前弹道导弹的拦截成功率是非常低的,尤其是洲际导弹这种大杀器,弹道高、速度快以及不可预测性都极大的增加的洲际导弹的拦截成功难度,像上升段拦截这种拦截手段美国更是直接砍掉了,因为上升段拦截需要到他国的领土或者是未知的大洋深处对还处于上升阶段的导弹进行摧毁,在地理的难度远远大于技术上的难度,至于中段拦截和末端拦截,可变轨技术以及反导技术了解一下,理论上不可预测的弹道以及诱饵弹头将洲际导弹的拦截成功率降到了最低。

最后还有战略轰炸机,也是核弹的投掷载具之一,不过战略光有战略轰炸机是没用的,还要有远程巡航导弹,远程巡航导弹+战略轰炸机才能保证能够在防区外给地方送真理,所谓的“防区外”字面意思就是在对方的防空火力覆盖区域之外,也就是说,战略轰炸机在不进入对方防空区域的情况下向对方领土发射核巡航导弹,这同样也是一种有效的核打击手段,从这里我们也可以体会到一款远程战略轰炸机是可以极大程度提高一个核大国的核威慑能力的,当然了,核巡航导弹也是可以拦截的,但还是那句老话,拦截成功率的问题,弹道导弹的优势是速度快,巡航导弹的优势则是隐蔽性,巡航轨迹低,不容易被发现。因此,核弹可以拦截,只是凭现在的拦截手段,拦截的成功率很低,没有哪个国家敢冒这个风险。


哨兵ZH


核弹发射不能拦截,这个问题回答起来不算难。

首先,当今世界上,有核弹的国家就那几个,用来做载体的工具当然是自己拥有的最可靠的运载火箭。当然了,没有运载火箭另当别论。

之所以要可靠,总不能在发射过程中运载火箭出事,那就是麻烦事了。其实,核弹引爆的条件挺苛刻的,核材料必须达到或超过临界体积才能爆发,也就是说装载核材料的容器是通过技术手段强行破开,使得原本分割成小于临界体积的小块核材料无障碍组合起来,从而发生核聚变。

弄清楚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再来看拦截导弹出现的状况,导弹被设计成为接触即引爆的拦截导弹成功拦截后,估计最起码也是解体的结果,现在的问题是装载核材料的容器会不会出现类似引爆的条件,如果引爆,那就什么都不比说了,发生在高空中的核爆炸后果我们基本上都知道,在广岛、长崎分别引爆的就是空中引爆。这时候的杀伤力由高温、冲击波组成,当然,核辐射是附加的。不管结果如何,巨大的伤亡是免不了的。之后相当长时间核污染是很大的麻烦。

如果不是爆炸的话更麻烦,核材料自由落体,分散各处,关键是不好找,这可不是简单的一次性核辐射的问题,等于核材料遗失在野外,除非是通过辐射强度监测,否则基本上就是坑死人的节奏,没有谁能受的了这个结果。

且不论拦截是否成功,如果成功,后果不见得就好受,因为不知道拦截的是不是核弹,等知道了,清理工作几乎不知道如何展开,毕竟涉及的地域太大了,要防辐射情况下来寻找核材料,这实在就是噩梦,恐怕这无影无踪的致命杀伤力造成的恐慌比核爆炸更难以接受。当然了,没有谁希望这一幕发生。


长空雄鹰46


“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而对于洲际弹道核导弹来说,速度快是这种导弹的“天生优势”,再入大气层时突防速度可以轻松达到20马赫以上,所以想要拦截一枚洲际核导弹,几乎没有一个国家能办到!

想要拦截一枚已经发射的核导弹,大致可以从上升段、中段以及末端三个阶段进行拦截!导弹的发射初期的上升阶段,速度是最慢的,理论上来说是最容易拦截的,但是洲际核导弹一般都是在内陆或者茫茫大洋中发射,要么无法及时探测到、要么够不到!所以上升段拦截几乎可以放弃了!

而对于应对普通的巡航导弹、射程2000公里以下的弹道导弹以及反舰导弹等,大多是采用末端拦截的方式进行拦截,成功率的也比较高!但对于洲际核导弹来说,末端拦截已经很难起到作用了,因为洲际核导弹的末端速度可以轻松达到20马赫以上!

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和平卫士”导弹末端速度就已经可以达到26马赫,这样的速度从100公里高空到击中目标只需要12秒左右的时间,防空导弹根本无法反应!而且洲际核导弹末端还会释放多枚分导核弹头,这也进一步增加拦截的能力,只有俄罗斯的S-500号称可以末端拦截射程5000公里的导弹!

所以,对于核导弹的拦截有能力的大国都在朝“中段反导拦截”的方向发展,因为核弹发射后中段飞行时长最长,且相对稳定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拦截准备!但是中段反导拦截的“门槛”也相当高,洲际核导弹的中段飞行高度一般都在1000公里以上,即便是俄罗斯最新的S-500防空系统拦截高度也只有100公里!

美国是最早搞反导拦截的国家,不管是末端还是中段拦截,对于射程3000公里中近程导弹美国至少已经进行过38次拦截试验,其中成功32次,成功率还是很高的!而射程4000公里以上导弹,进行了19册中段反导拦截试验,成功了10次!而对于8000公里以上的洲际导弹似乎还没进行过相关试验!

当然了,在中段反导拦截系统上,中国怎能甘心落后,截至目前至少进行了3次中段反导拦截试验均取得成功,但似乎只是射程5000公里以下的弹道导弹,同时也进行过打卫星测试!

综合来说,中俄只能拦截射程5000公里以下的弹道导弹,美国进行过射程8000公里弹道导弹的中段拦截试验,但成功与否未知!但就目前而言,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想要拦截一枚发射时间地点未知射程8000公里以上,且携带分导核弹头的洲际导弹成功的概率可能不足5%!


天下布武


核大国之间的核弹虽然互相瞄准,但是这种大杀器是不能随便发射的,一旦发射就是捅翻了马蜂窝,拦截和不拦截结果都是一样的,甚至一不小心人类会因此自我毁灭,这可真不是危言耸听!

美苏争霸时期,两国对核弹战力有过评估,500枚核弹就能摧毁对方,90%的人会因此死去,剩下10%也会因为核污染生不如死,而且会慢慢死去。因此以现在美国和俄罗斯大约分别拥有7000多颗核弹,双方能互相摧毁十多次了,是不是很可怕。500枚核弹并不多,一艘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能携带24发三叉戟洲际导弹,每一发携带8美核弹,也就是每艘携带192枚,也就是2艘半就能摧毁俄罗斯了。这还是美俄互相核限制的结果,否者俄亥俄级就能240枚核弹,2艘救毁灭俄罗斯了。

因此各国都对使用核弹这个事慎之又慎,美国也就是仅仅在二战刚研发出来丢了两颗在日本,之后再也没有敢用了,甚至在朝鲜战场被志愿军打回了三八线,在越南打得如此狼狈的情况下,有人提出使用核弹,最后都被否决了。

而且各国核弹使用按钮和密码都保存在总统那里,历届总统对核弹的使用那也是慎之又慎,美苏争霸时期美国和苏联救发生过对核弹使用的误判,但是最后都没有使用,在下属汇报对方核弹已经发射的时候,总统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给我确认确认再确认,美国就发生了将预演的苏联导弹来袭方案投放到了雷达屏幕上,最终核查是乌龙。苏联同样发生过太空红外雷达出错,将太阳光在云层上的反射误判成了导弹发射并提出了预警,虽然一直在预警,但是地面远程警戒雷达并没有发现目标,最终俄罗斯放弃反击,后来调查就是太空红外预警系统出错的问题。

而且发射核弹的命令对各国总统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不敢轻易的去当人类这个罪人,因为这是关乎人类生日存亡的大事。曾经苏联在70年代搞了一次洲际导弹全射程实验,当一个地位很高的下属向第一书记汇报准备完毕后,苏联第一书记掏出了核弹发射命令按钮,说:这里面没有核弹,你来试一下。这位高官反复确认没有核弹后,最后双手还是发抖的按下了按钮。从这个案例我们就知道发射核弹压力会有多大,多纠结!

而且洲际导弹速度是很快的,大约在20~25马赫,也就是每秒7公里左右,基本无法拦截,而且现在各国最新洲际导弹又升级了,具有编程进行机动突防的能力,又加几十个假诱饵,就更难以拦截。而且现在即使像美国这么强大的全球反导系统,也基本对洲际导弹没有办法,美国从97年至今一共公开实验了60次反导拦截,成功了6次,只有10%,其他国家就更不用说了。

因此核弹发射基本代表人类走向灭亡,拦截和不拦截又有什么区别呢?即使让你的拦截成功率到达80%,又又何意义呢?


雨下孤


我认为这是不正确的,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能够拦截?战略核导弹的发射分初段中段末端三个阶段。,初段是在飞出大气层以前,因为他的初始速度慢,无疑这个过程是可以拦截的,造成破坏的大小,取决于它的拦截高度。导弹的中段已飞出了大气层,美苏都曾经在大气层以外进行过核武器实验,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有一些原始的数据,应该破坏性有限,否则就会造成灾难,历史上还没有这方面的新闻报道。至于末端防御,因为导弹的速度极快,弹头的表面产生的等离子可以屏蔽电子操控信号,所以很难使弹头变轨,由于接近目标,当然会对被攻击的国家造成破坏,但是如果离地面越高,他的破坏力也越有限。由此可见,核武器是可以防御的。


钟馗评鬼1


发射核武器有两个典型方案:一是“双弹结合”,弹道导弹作为运载工具,潜射、陆基发射核弹头;二是空射,由轰炸机携带,通过飞航式巡航导弹,或者空射弹道导弹发射核弹头。当然,还有很多非典型发射样式,比如冷战时期的“核大炮”,英法的战斗机空射核弹,俄罗斯的波塞冬双核鱼雷、高超音速武器平台等等。

不是说核武器发射后不能拦截,而且太难拦截,尤其是“双弹结合”的攻击方式。正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弹道导弹从发射到核弹爆炸,也就30分钟左右,末端攻击速度达到20马赫,比军迷们熟悉的98K步枪子弹出膛速度要高10倍。如此短的时间,被攻击一方需要迅速完成侦察定位、弹道精确计算、发射反导武器等多个动作,防御远比攻击更难做到。

弹道导弹发射核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发射上升阶段,大气层外中段飞行阶段、再入大气层末端攻击阶段,发射上升阶段速度最低,但此时导弹还在发射方国土范围内,或者不确定的大洋深处,因而无法进行拦截。

导弹中段飞行的弹道其实很高,高于一般的低规卫星轨道,有的甚至达到地表外1000公里,以子弹十倍的速度飞行,反导武器采取“子弹打子弹”的方式,动能撞击摧毁核弹头,这比“大炮打蚊子”还要难。

末端拦截就更难了。10个左右的分导弹头再入大气层,核弹头不仅仅速度快,而且能变轨,地面反导武器的反应时间更短了。事实上,像爱国者这种中低空末端反导武器的成功率极低。海湾战争中,爱国者导弹拦截低水平的“飞毛腿”导弹成功率只有区区9%。

继弹道导弹之后,又出现了一款几乎不可能被拦截的核弹运载工具。它叫“乘波体”或者“飞行棋”,这是一款高空大气层内飞行武器,犹如水面飘行的瓦片,通过激波在大气层的边缘地带高速变轨飘行,使得巡航阶段根本无法被拦截。飞行棋末端攻击速度依然达到5至8马赫,还有变轨能力,拦截起来并不比分导弹头容易。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幻想绝对的核安全,那是异想天开。


红龙军团长


核弹按照发射方式可以简单划分为携带核弹头的导弹、鱼雷甚至炮弹等,目前各主要核武国家的核武器大基本上都是以导弹为载体,极少一部分核弹头装备在鱼雷、航空炸弹等载体上。能够发射核武器的平台包括战略核潜艇、洲际弹道导弹以及战略轰炸机等,也就是常说的“三位一体”核打击平台,问题中所说的核弹发射后就不能拦截其实应该就是指携带核弹头的导弹发射后的拦截难度极高,客观的说不论是洲际导弹还是战略轰炸机发射的核巡航导弹、核航弹等,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拦截,但是成功率非常低,包括美、俄等国历经几十年的努力也只是建立了有限的反导能力,在面临大规模核战争时,目前所掌握的反导能力基本上有什么实际效果。犹如闪电划破长空的分导式多弹头再入大气层后的景象,拦截难度之高可以想象!

美国反导系统拦截范围及组成,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

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或者潜射洲际弹道导弹的射程一般都在10000公里左右,也就是说一般只需要在本国国土或者周边海域发射即可打击全球范围内的主要目标,而想在洲际导弹上升段拦截只能在对方国土或者领海周边部署,而这样的部署基本上是不会实现的( 某国同意其他域外大国在本国部署“萨德”,主要是针对其“手足”,对本区域大国来说只能说是战时的“靶标”而已),因为在采取这种部署之前肯定已经发生了大国之间的外交或者军事对抗,除非双方想要进行大规模核战争,否则怎么可能允许对方的反导或者核打击武器部署到自己的家门口!

俄罗斯正在研发的RS-28“萨尔马特”洲际弹道达到,射程达16000公里美国“三叉戟II”潜射弹道导弹出水

其次,在洲际导弹飞行中段或者末端拦截的技术难度非常大(飞行速度可达20马赫以上),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资源,代价不是一般国家能够经受的起的。目前,包括俄罗斯的A135/235反导导弹、美国“萨德”、NMD以及以色列的“箭2”等反导系统的作用范围均是在末端实施拦截,美国的“标准III”具有中段拦截的能力,但是所针对的目标也只是射程在5000公里左右的中远程导弹,而对于射程8000公里以上的洲际导弹目前上没有进行过技术验证。即便是末端拦截,虽然美、俄等国都进行了相关的试验验证,整体的成功率在60%以上,但必须说明的是所拦截的目标并不是真正的洲际导弹,拦截系统不仅会提前知晓会有试验弹发射,而且试验弹也不会携带分导式多弹头或者假目标等,大大降低了拦截难度,即便如此拦截系统也无法达到“百发百中”,一旦发生大规模核战争,这些拦截系统最多也只是发挥一些“心理安慰”作用。俄罗斯A135反导导弹装填

美国NMD反导系统拦截试验洲际导弹上的分导式多弹头,“天女散花”般投放,拦截起来难上加难

而对于战略轰炸机发射核巡航导弹或者核航弹,从技术角度来说更加容易一些,一方面战略轰炸机目标较大,对于军事大国来说一般都拥有完善的远程预警探测能力,除非对方拥有类似B2这样的超级隐身战略轰炸机,其他一般战略轰炸机很容易就会被发现,不论是拦截目标大、机动性差的战略轰炸机,还是拦截战略轰炸机发射的核巡航导弹,出动战斗机或者发射远程防空导弹(战舰防空系统也可)都可实现,拦截难度上要小很多。只不过对于国土战略纵深不够大的一般国家来说,想要提前预警并出动战机、战舰的难度比拦截洲际弹道导弹小不了多少。拦截战略轰炸机的难度相对小一些

没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和防空预警系统,也难以拿战略轰炸机如之奈何

据统计,目前全球范围内共有各类核武器数量超过14500枚,而美、俄两国拥有的核武器数量超过总数的93%,同时,二者也是最早试图建立完善导弹防御系统的国家,但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也只是在各自的政治、经济中心区域建立了不能算可靠的局部反导能力。“最好的防守是进攻”,各拥核国家也充分认识这一点,发展攻击力、突防能力更强的洲际导弹等核武器远比费力、费钱的发展拦截系统更加有实际效果。国产反导系统发射试验

“最好的防守是进攻”,强大自身的攻击能力才是最好的防御手段


威呐解析


这个提问表述不清楚,核弹就是一个有外壳包裹的核装置,与常规武器的战斗部一样,它自己怎么发射?现在所谓的拦截指的是拦截携带核弹的载具,比如:战略轰炸机,陆基洲际核导弹或者海基洲际核导弹,只有成功的将导弹和飞机拦截了也就等于将核弹拦截了。

从现在技术水平来看,要想拦截轰炸机、洲际核导弹是很困难的!
图片上图–95“熊式”战略轰炸机携带的红色导弹就是可携带核弹头的KH–101型巡航导弹,它的射程超过了2000公里,可携带一枚5~30万吨可调节当量的核弹头。

图–95轰炸机的飞滴很慢,巡航速度850公里/小时,但是它的飞行航程却到达了13000公里,即便是携带20吨的航空弹药也会有7000公里的航程,如果它进行核打击只需飞到距离敌方边境外1000公里发射核巡航导弹就可以了,发射完毕后扭头就走,导弹则根据事先规划好的飞行线路自己去攻击要核打击的目标,不用轰炸机去导航...而防御的一方根本没法去拦截1000公里外的轰炸机,只能是拦截飞过来的核巡航导弹,但是以现有的技术能力来看,在国境外拦截巡航导弹也是概率极低的事情,因为不清楚轰炸机在哪一个方位、也不清楚它从那个方向上发射的巡航导弹、而巡航导弹的攻击路径就更不清楚了!所以拦截困难重重,概率极低。


拦截轰炸机已经是极其困难的事情了,拦截陆基/海基洲际核导弹到目前为止可能性0.1%都没有!因为陆基/海基洲际核导弹的飞行速度太快了!而且它们在中段飞行时都是在大气层外面,根本没有这样射高地空武器...目前对于“来袭”的洲际导弹虽然有较高的发现概率,也进行多次的拦截洲际导弹试验,但距离真正的实战化要求还距离甚远!

洲际导弹进入到大气层之后飞行速度在12马赫、重返大气层后开始是否出所携带的核弹头,核弹头的目标更小,飞行速度也在8马赫,是子弹初速度的2.5倍以上!核弹头很小再加上极高的飞行速度就更加难以拦截了。


美军W87型核弹头,重量只有200公斤(图片上是模拟弹头)
这样小的目标在茫茫太空几乎是发现不了的微小物体。

更加拦截困难的是核潜艇发射的洲际核导弹,由于有大海的屏障,用大海捞针来形容发现核潜艇的技术难度是恰如其分的!并且核潜艇所携带的核导弹射程也超过了一万公里,它在什么时间发射防御的一方根本无从知晓,核潜艇为了压缩敌方的反应时间,可以距离敌几千公里外才发射核导弹,留给敌方反应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即便是发现和测出它的弹道轨迹,核弹头也已经落地了!

目前拦截“三位一体”的战略核打击武器在技术层面上是做不到的,要想不被别人核打击单纯的防御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将自己的战略核力量建设的强大才能起到平衡的作用,与其铸盾不如磨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