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貨幣種類

唐代歷時二百八十九年,正史所記載只有三種錢,即:開元通寶、乾封泉寶、乾元重寶。但實際上除此之外還有若干種類。唐代最著名的錢幣當屬“開元通寶”錢,雖然開元通寶中包含多種版式,但因其整體數量極大,在古錢幣綱目等級中難有突破,因錢文單一而略顯單調。

一、唐代的年號錢

開元通寶錢並非年號錢,唐代的第一種年號錢是乾封元年(公元666年)所鑄的乾封泉寶,當時每文乾封泉寶當10枚開元通寶,屬於一種虛值貨幣。字體楷書,鑄造精整,錢徑25~28mm,重3.7~4.9g,民不樂用,一年後即廢,存世較少。

唐代貨幣種類

乾封泉寶

乾封泉寶四字中,“乾泉”二字偏向楷書的寫法,而“封寶”二字仍偏向隸書。這也是一種錢文書體變化的趨勢。唐代書法注重“法度”錢文四字力道極佳,底蘊深厚,是今人所不容易仿效的。贗品中,往往錢文瀰漫,筆畫無力。如果用鑄造精良的母錢或行用錢重新翻砂鑄造,也會衰減文字的精神。這一點上,初入泉界的同好,可以仔細觀察錢文的感覺,摸索經驗。

接下來的錢幣幾乎就都是年號錢了,即當時的年號再配以“通寶、元寶、重寶”等文字,這種錢文格式則一直沿用至清代最後的年號“宣統”,甚至在有些機制幣上仍能看到。

“通寶”意為通行寶貨,“重寶”曾出現在賈誼的《過秦論》中“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東晉孝武帝的詔書中也有“錢,國之重寶”的話。唐代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鑄造了乾元重寶當十錢;乾元二年(公元760年)又鑄造了當五十的乾元重寶錢,這種當五十的乾元重寶錢背為重輪,要求每千文重二十斤,比當十錢加倍。但實際上乾元重寶當五十錢鑄造不太平均,也有小平錢,甚至小到1g以下。可見在當時私鑄情況還是存在,而且也比較嚴重。

唐代貨幣種類

乾元重寶當十母錢

唐代貨幣種類

乾元重寶重輪背祥雲

唐代貨幣種類

乾元重寶當十鎏金

二、它們可能是私鑄

上述幾種,無論錢幣鑄造,錢文功底均端莊大氣,應為官鑄無疑。但唐代有些存世較少的錢幣,例如大曆元寶、建中通寶錢文風格上則有明顯的區別。雖然存世量上較開元通寶少,但市場價值也受錢幣精美度影響。

唐代貨幣種類

大曆元寶

唐代貨幣種類

建中通寶

唐代貨幣種類

建中通寶、大曆元寶各一枚


安史之亂後,使唐代國力明顯衰退,同時各地區割據已成形式。大曆年間曾鑄過大曆元寶,錢體制作不精,看錢體狀態很像私鑄錢。唐代古錢大多為直讀,但大曆元寶與建中通寶均又改為旋讀,有些不合規矩。大曆年間,錢價很低,銅價高,按說不應該再鑄造錢幣。但因當時需要徵收青苗地頭錢(青苗錢:每畝課15錢,地頭錢:每畝20文),而當時百姓手中沒有過多的現錢,所以私鑄一些,這樣就比較合乎情理。但是如果大曆元寶是私鑄,但私鑄往往都是仿鑄舊錢,這種新鑄錢幣的私鑄情況極少見。這一點,還需要再研究。

建中元年也曾鑄造過建中錢,此種錢幣較大曆元寶更為輕小,數量也更少。這也被疑似為當時百姓的私鑄錢,建中元年實行“兩稅法”,全部租稅貨幣化。在這種情況下,百姓不得不再私鑄一些錢幣,但因當時銅價較高,數量也不會太多。而這些私鑄錢幣中,更多的應該還是“開元通寶”。

三、唐代大珍錢幣

唐代末期,唐懿宗李漼鹹通十一年(公元870年),桂陽監曾鑄造鹹通玄寶。唐懿宗在朝14年,親小人遠賢臣,使唐朝更為沒落。桂陽監鑄官王彤請鑄鹹通玄寶,但後因有勅,停罷不行。唐代鹹通玄寶存世極少,屬唐代大珍錢幣。其中錢文“玄寶”在錢幣史中也屬特例。

唐代貨幣種類

鹹通玄寶

四、唐代西域鑄幣

唐代文化高度發達,這使唐代的貨幣文化也傳播到國外去。如日本、朝鮮等國。同時也影響了一些西域民族,如回紇與突騎施。安史之亂時,回紇曾以軍隊協助唐室平定叛亂,唐王朝封賞了當時回紇可汗,並將公主許配可汗。可汗之子牟羽可汗曾鑄造一種方孔錢,正背均為回紇文,一面為“美譽賢明回紇牟羽天可汗”的意思,另一面為“保國勅令”的意思。

唐代貨幣種類

回紇文錢

唐代貨幣種類

牟羽可汗錢

突騎施是西突厥的一支,開寶年間(公元713-756年)曾鑄造一種方孔圓錢,錢文為突厥文,有些還兼用漢文,這幾種西域貨幣均使用了大概一兩百年曆史,但是由於流通範圍有限,仍有一定的數量。

唐代貨幣種類

突騎施錢

唐代貨幣種類

突騎施錢

還有一種錢幣大多認為是唐初麴氏高昌王國所鑄,高昌國位於今新疆吐魯番東南地區,古時屬於經濟、交通中心。“吉利”二字為突厥語“王”的意思,此類錢幣存世極為少見,並且大多沒有流通痕跡,疑似屬於紀念性質,或者賞賜饋贈之用。

唐代貨幣種類

高昌吉利

五、唐代貨幣小結

1.漢唐並稱

史學家好把漢唐並稱,那是從國力,軍事實力以及對外威信來講的。其實在貨幣制度方面也可以並提。漢代自元狩五年起一直實行五銖錢,歷時長達三百餘年。唐代自武德四年起也基本實行開元通寶錢,也將近上百年的歷史。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無獨有偶的。這其實是一種優越的貨幣制度,短期的變動和一些私鑄情況不能歸罪於貨幣制度本身。

2.唐代貨幣特點與總結

錢幣是由變化多到變化少。唐以前的貨幣,大小、輕重、文字都是千變萬化的。而到了唐代大體上就統一了,幾百年間不再有什麼變化。這在文化上雖然是一個缺點,但在經濟上屬於一種優點。有些泉友偏愛宋錢或莽錢,而容易忽視唐代錢幣的藝術性,這是不可取的。也許由於數量太多,所以覺得平凡,而實際上它那種渾厚大方的形式,正反映了唐代文化和美術的特點。如果把開元通寶錢和孝建四銖擺在一起比較一下就會發現開元通寶的堅實之感。從整體唐代的錢幣藝術上看,它的弱點是變化少,但絕不是說開元錢不美觀。若拿一枚精整的開元通寶同中國歷史上最精美的方孔錢做比較,開元錢也絕不遜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