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四个弟弟的名字是谁取的?

博古通今刘大叔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 ,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曾国藩,共兄弟姐妹九人,一个姐姐,四个弟弟、三个妹妹,他是家中长子,今天讲的是他的兄弟四人:他们分别是四弟曾国潢、六弟曾国华、九弟曾国荃、季弟曾国葆。


一、曾国潢---解决兄弟们的后顾之忧


曾国潢是曾国藩最大的弟弟,也是曾国藩最寄予厚望的。他为这个弟弟的学业操碎了心,在书信中反复教导曾国潢如何读书。但是,因为曾国潢天分不高,曾国藩走后他承担长子的责任,要为父母分担家务。因此,在捐了一个监生的身份后,就放弃了科考之途。 在太平天国爆发后,很快波及到湖南,湘乡也有少量的会党起事。曾国潢便于其父曾麟书一起,组织乡党,配合知县围剿。曾国藩成立湘军的时候,他先在长沙协助训练,并筹措粮饷,后来又去衡阳训练新军。他办事老练,很得曾国藩信任。 不过,曾麟书瘫痪后,他回乡照顾父亲。曾麟书去世后,他又承担整个家族的责任。曾国潢从此操持曾氏家族事务,培养子侄,让曾国藩等兄弟在前线能安心打仗。曾国藩清醒的说: 此后,如果家中兄弟不和,妯娌不睦,后辈骄恣不法,都是你曾国潢这个做大弟的罪过。我家将来气象之兴衰,全系乎四弟一人之身。

二、曾国华

曾国华英年早逝生死成谜 曾国华被认为是曾国藩几兄弟之中,天赋最高的。他办事能力极强,因为曾国藩的关系,未经科举考试直接当了地方知县的副手,此后一路晋升,未满三十岁已经是五品同知。 1857年,曾麟书去世,曾氏兄弟都回去奔丧,并按照规矩守丧三年。但因为曾国华此前过继给叔叔,只需要守丧一年,所以由他来执掌湘军。他的才干再次得到表现,一连攻克多个城镇。 但是在三河镇,湘军李续宾、曾国华与太平军陈玉成、李秀成大战,最后,曾国华战死沙场。当时曾国华的尸体并没有找到。时隔两个月后,曾国藩才找到他的尸体,不过是一具无头死尸。坊间一直有传闻曾国华未死,曾国藩将死讯过早报送给朝廷了,不敢冒欺君之罪,只好将他送去做了道士。

三、曾国荃


曾国荃是长得最像、也是最成功的弟弟 以目前的图片资料看,四个弟弟的面相中,曾国荃是最像曾国藩的。他们都是瘦削的长脸、鼻翼周边的法令纹又深又长 ,三角眼、扫帚眉也非常相似。不知道是天意还是巧合,这个长得最像的弟弟,最后的功劳和福分也最大,甚至能于曾国藩同日封爵。 曾国荃最大的功劳就是率军攻陷了南京。当时他是接手弟弟曾国葆的摊子,在军中瘟疫横行的不利情况下,奋战四十六昼夜,以寡敌众,击败了太平天国的反扑,稳住了雨花台的防守。在两年后,他就是从此处率军攻陷天京,活捉洪仁达、李秀成等太平天国大小将领三千人,立下不世之功。但他攻下天京后,下令纵兵烧杀抢掠百姓七昼夜,也是犯下滔天之罪。 太平天国被剿灭后,清廷加封曾国藩太子太保、一等侯爵,曾国荃赏太子少保、一等伯爵。他们两兄弟同日被封爵,是清朝平定三藩后百余年来汉人从未有过的。

四、曾国葆

曾国葆体弱多病功亏一篑 其实,刚刚提到的曾国荃的荣光,曾国葆也有机会享到的。他勇毅非常,加入湘军很晚,是因为兄长曾国华战死,才毅然投笔从戎,替兄报仇的。曾国葆作战非常勇敢,又足智多谋,是曾国藩最得力的助手之一。 特别是在围困天京之时,他率军攻下了雨花台,并且以寡敌众,大破各路来支援李秀成的十万太平军,杀出了湘军的血勇。不过,就在固守雨花台的时候,因为心力交瘁,过度操劳,竟然病逝在军营之中。他死后,湘军大营的指挥权全部交给曾国荃。而曾国荃,则实现了“包围天京”的战略后,并于1864年克竟全功。 曾国藩是晚清一个不寻常的政治人物,但他的成功,不光离不开个人坚定的信念和超凡的能力,更离不开亲兄弟的互相扶持帮助。


广慷Talk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曾国藩共有兄妹八人,按照年龄先后顺序分别是:大姐曾国兰(1808年出生)、本人曾国藩(1811年出生)、二妹曾国蕙(1814年出生)、三妹曾国芝(1817年出生),二弟曾国潢(1820年出生)、三弟曾国华(1822年出生)、四弟曾国荃(1824年出生)、五弟曾国葆(1828年出生);此外还有一位幼妹于1830年出生,年仅九岁就因为出痘夭折,未及成人。

孔、孟、颜、曾四家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这四家家谱所排的字辈是统一的,被称为“通天谱”。清康熙年间,御赐孔、孟、颜、曾四姓统一辈分派语,其中曾氏派语为“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道光年间,又续赐曾氏派语为“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民国初年,袁世凯又以大总统名义续赐曾氏派语为“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蔚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在曾氏家族中,其实曾国藩就是属于传字辈,其派名分别为传豫(曾国藩)、传晋(曾国潢)、传谦(曾国华)、传恒(曾国荃)和传履(曾国葆)。曾国藩的子辈属于纪字辈,其中曾纪第、曾纪泽、曾纪鸿就是曾国藩的儿子,曾纪静、曾纪耀、曾纪琛、曾纪纯、曾纪芬是曾国藩的女儿,曾纪梁、曾纪渠、曾纪瑞、曾纪官、曾纪湘、曾纪寿是曾国藩的侄子。另外曾国藩的孙辈属于广字辈,其子曾纪泽的儿子就是是曾广均。

其实曾国藩除了按照派名为曾传豫之外,其原来的名字为曾子城,曾国藩的名字是在1838年中进士后由自己恩师穆彰阿所改。曾国藩弟弟们名字中的“国”字是否是追随曾国藩而起,目前尚未见权威说法。想来两者应该是大有关系的。同时他的几个姐妹也都叫国兰、国蕙等,其中的关系确实值得研究。


安定郡小书生


五个兄弟,四个姐妹,老大是姐姐,他是兄弟辈里排行最大的

曾国潢:1820-1886。原名国英,字澄侯,族中排行第四。

曾国华:1822-1858。字温甫,族中排行第六,是曾国藩父亲曾麟书的第三子,因为出继为叔父曾骥云之子。后战死于三河镇。

曾国荃:1824-1890。字沅甫,号叔纯,是曾国藩的三弟,因在族中排行第九,故人称“曾老九”。

曾国葆:1828-1862。字季洪。后更名贞干。是曾国藩五弟。病逝于军中。

曾国藩后裔中比较出名的有:

曾纪泽:1839-1890。字劼刚,号梦瞻,是曾国藩长子。官至兵部左侍郎。

曾纪鸿:1848-1881。是曾国藩次子。对数学颇有研究。

曾纪静:1841-?。字孟衡,曾国藩长女。她与丈夫袁榆感情不和,久而忧郁成疾,终身未及生育,晚景凄凉。

曾纪耀:1843-1881。字仲坤,曾国藩次女。夫家经济困窘,但她牢记父训,多方筹划家务以尽妇道,且与家人和睦相处,虽未生育,但深得两个嫂子信任,继养两个女儿,其次女后来成为民国要人朱启钤的第一夫人。病逝于巴黎。

曾纪琛:1844-1912。字凤如,曾国藩第三女。丈夫罗允吉(1846-1888,其父罗泽南是湘军早期重要将领),性情暴躁固执,婆母悍厉刻薄。

曾纪纯:1846-1881。曾国藩第四女。她的丈夫郭依永(1845-1869,其父郭嵩焘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驻外大使),英年早逝,结婚三年就成了寡妇,含辛茹苦抚育两个幼子,35岁时就病亡。

曾纪芬:1852-1935,晚号崇德老人,曾国藩幼女。在兄弟姐妹七人中,不仅年寿最高而且比四个姐姐命运要好。丈夫和儿子均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民族资本家。三女婿张其煌系清光绪年间进士,民国初年曾任湖南军政府军事厅长。五女婿瞿宣颖系晚清重臣瞿鸿机之子。

曾广钧:1866-1929。字重伯,又名伋安,曾纪鸿长子。他是一位典型的世家贵公子,生活放荡无忌,但思想比较开明,不干涉儿女婚姻、信仰等自由。

曾广铭:曾纪泽第二子,幼殇。

曾广銮:1873-1920。字君和。曾纪泽第三子,承袭一等毅勇侯。

曾广阳:曾纪泽第四子,八岁时病亡。

曾广镕:1870-1929。字理初。曾纪鸿第三子。

曾广铨:1871-1930。字靖彝,曾纪泽嗣子,是曾纪鸿第四子。是一名翻译家,精通英、法、德及满文。

曾广钟:1875-1923。字君融。曾纪鸿第五子。

曾广璇:1860-1889。曾纪泽长女。丈夫李经馥,是李鸿章弟弟李鹤章第四子。

曾广珣:?-1899。曾纪泽次女。

曾广珊:曾纪鸿独生女。丈夫俞明颐,1904年前后担任过湖南学政。女儿俞大絪是北京大学一级教授,另一儿子俞大维曾任台湾国民党当局国防部长。

曾宪植(1910-1989),曾国藩弟弟曾国荃的玄孙女,叶剑英元帅的夫人


每天五分钟读历史


曾国藩兄弟五人。曾国藩居长。另有:曾国荃:1824-1890。字沅甫,号叔纯,是曾国藩的三弟,因在族中排行第九,故人称“曾老九”。曾国潢:1820-1886。原名国英,字澄侯,族中排行第四。曾国葆:1828-1862。字季洪。后更名贞干。是曾国藩五弟。病逝于军中。曾国华:1822-1858。字温甫,族中排行第六,是曾国藩父亲曾麟书的第三子,因为出继为叔父曾骥云之子,因此,本来是曾麟书第四子的曾国荃成为第三子。后战死于三河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