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古法導引術,如何放鬆身心法

大家好,又一次與大家見面了,有新朋友,也有老朋友,看過以前我發的文章的讀者朋友,練習了一點導引術體操的朋友,可能有所感悟了,對,非常奇妙,古語講妙不可言,就是這回事,這隻能通過自己的練習自己去慢慢全會里邊的奇妙感覺,的確很有意思。

有的讀者朋友評論私信我,說能不能說一些關於放鬆的方法,由於生活工作壓力太大,導致心煩意亂,試問茫茫人海,誰人沒有煩惱,誰沒有煩心事,如果麻煩事,天天接踵而至那就不妙了,那你一定要學會調整心態,比如現在的白領精英們,每天也被上擠下壓活在夾縫裡生活,壓力也很大,那些所謂成功學的方法,只是教你每天毫無休止的明爭暗鬥,令你身心疲憊,那麼如何做到真正的放鬆身心呢?

我們就要向古人學一學了,那麼就拿古代著名將領人物,曾國藩來說說,那麼曾國藩這個人,很講究古古代的養生修練術,他常對他講《內聖外王》之道,看曾國潘這個人,是個三角眼,雙眼皮總是欲垂 下來,那麼這是什麼意思呢?這裡面的道理就是,真正的放鬆方法,就是“欲睡”狀態,那麼不是眯著眼睛而是要,垂下眼皮,一半,形成,有點睏意,注意,是有剛剛有一點睏意的時侯,這個狀態,你要把把握好,當你處剛有一點睏意,剛朦朧間有一點睏意時,這就是放鬆的最佳狀態,那麼有讀者朋友要問了,怎麼把握這種感覺呢?那你就要練了。

練古法導引術,如何放鬆身心法


當你眼下垂一半,注意不是全閉眼,閉一半眼裡,正常呼吸,向外吐一口氣,這口氣要吐的長一點,此時你會感覺後背下半部,有向下沉落下垂之覺,後背的筋骨經絡都要向下沉,就找對方法了,注意這期間的呼吸均為正常呼吸,不用剋意,要有意,不用力,的導引自己的後背筋骨向下方沉,站著練可以,坐著練也可以,一呼一吸間,讓後背放鬆下來。隨著筋骨經絡的放鬆,你就達到真正的放鬆,練一段時間,感覺很好,可以改為,腹式呼吸,逆式呼吸,那效果可就不可一樣,那會讓你表面看起來暈暈欲睡而內部精神百倍,就像曾國藩一樣,每天日理萬機,上擠下壓,若不會自己放鬆身心的話可就麻煩了現在人都愛生氣,可不是什麼好事,人不應該常懷害人之心,那樣對自己的健康也不利,所以真正的放鬆身心,就是不要有害人之心,自己才會心情舒暢。那麼有的朋友問了,那偏偏有人喜歡找你麻煩,就橫眼堅眼看不上你,你有什麼辦法?我有一點辦法,不知對各位有沒有用,但我是真心的想告訴大家,那就是,練習《五禽戲》中的虎戲,虎這種動作,有一種威嚴感,誰也不能惹,誰惹它,它就要發威,對應著人體,也是一樣,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隻虎,每個人都有自尊,並不是自大,每個人都有天生的自尊,尊嚴這個東西一受到了,侵犯,你就會想要發威,想報復,但有一些事,你又是無能為力,比如一個癩皮狗,成天煩你,你又不能自降身價每天與它糾纏不清,而導至每天沒有好心情,那麼你就要自己調整,否則,你總生氣,這種氣沒撒出來,在身體內亂轉, 或者堵在哪條經絡裡可不得了,一定要用一種方法,把它給引導出來,就用,《五禽戲》之虎戲。

練古法導引術,如何放鬆身心法


虎戲和操作,是按著,老虎伸懶腰,開始,你雙腳開立,舌頂上顎,意守丹田,一會,感覺上,用一會前面的放鬆法,放鬆一會,然後,就可以學老虎伸懶腰,虎抻懶腰,與人不一樣,它的伸法,要透露出威嚴兇猛,所以動作渡動要大,一些,就是,握拳,上舉,再下拉到丹田位置,反覆七次,這裡邊有一個提氣的方法,就是,提腳跟啊,在你上舉之時,提起了腳跟,這就帶動了,全身之氣向上拔,氣被拔起,再由兩手做下拉姿勢帶回丹田,人體之正氣,一定是自動迴歸丹田,這不用你操心,人體之濁氣就就會從谷門自動排出,這是人體自主控制,你練導引全操,就是提高了人體自身自主循環運動的能力而己。

隨著濁氣排出,練習虎撲式,虎撲式,就是像猛虎撲食一樣,說直白一點,就像,老虎發威一樣,把自己內心地不順暢,由自己的運動調整自己的內在氣機,也是一種變相的發洩,,重要的是你要像一隻虎,一樣,向前,向左右,發威,做出虎撲狀, 動作方法,要求,下肢不動,因為,你已經由上一姿把由調引到上肢,再由此姿把體內不良氣機宣洩出去,所以,下盤要穩,上盤,要弓,腰弓,背弓,脖頸弓,上半身整成一個英文字母C字型,這叫蓄勢發威,然後再向前,或者向左,向右,伸直上身,做猛虎撲食狀,這樣才能達到,由筋骨經絡氣機合為一體的運動,這就是導引術之奇妙之處,這可是古代名醫之間交流心得體會的方法,希望大家能珍惜古人的聰慧,好好掌握吧,關於虎戲,還有更一層式的練習方法,鑑於大家都是初學者,先把虎戲的引氣,與導法,也就是上面這兩式練通之後,我還會教更深一層的練習方法的。

正如曾國藩的名言,養活一團春意意,撐起一把窮骨頭,就是說你的內心比什麼都重要,你的內心一定要有自己嚮往的美景,才四處桃花盛開,你就不會在呼你是否身處窮鄉僻壤四周小人環繞。這是一種令你身心平衡的方法,外部條件的惡劣,與內心繁花似錦的對立,人體內心才會有自我安慰自我平衡,身體機能

練古法導引術,如何放鬆身心法

才會處於陰陽平衡的健康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