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胡郁:我们到了智能物联网的新时代

科大讯飞胡郁:我们到了智能物联网的新时代

※全文3429字丨3分钟阅读

※整理丨Cici


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lobal Mobile Internet Conference,简称GMIC)首期在线峰会—「GMIC在线|效能进化峰会」已成功举办。


峰会聚焦于现阶段所有企业最关注的智能化转型、产业数字化升级、效能进化与增长等话题,吸引了20家主流媒体深度参与,累计引发139万人次在线观看。


汤道生-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胡郁-科大讯飞执行总裁、区力-京东数科副总裁、梁冬-东吴相对论创办人、张一甲-甲子光年创始人兼CEO、

罗旭-纷享销客创始人兼CEO、简仁贤-竹间智能创始人兼CEO共同出席。


峰会上,胡郁带来了《AI赋能,共赢未来》的主题演讲,以下为GMIC官方整理的演讲全文:


人工智能的两大应用


这次疫情让大家看到了人工智能的迫切需求,人工智能可以替代人类的很多工作。比如,用人工智能电话机器人可以快速查询人员身体健康情况;用人工智能可以辅助网上教学;用人工智能可以帮助社区进行智能化管理等等,有很多新应用出现。


从人工智能的大背景来看,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应用。第一个应用,用自然交互改变人类生活,这种智能我们称之为“交互智能”。


人与人之间利用语音和文字的方式交流是与生俱来的能力。现在,越来越多的智能产品像人一样,拥有了感知和认知能力,并可以与人类进行直接、自然的交流。


另一方面,人类因为有了语音语言后,发明出了文字。有了文字,很多专业的知识得以积累下来,比如医学、工程、材料、种植、农业、工业等。这样,在各个领域就形成了很多专家,这是人类的另外一种智能,我们把这个系统称之为“专家系统”。


在过去60年,人工智能致力于解决交互智能。让机器能够和人一样进行交流交互以及让机器变得像专家一样精通各种知识和解决各种问题。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首先,看一下交互智能。在80年代,一个消费者如果想与最终的消费品公司,比如卖可乐的、卖衣服的、卖牛奶的这些厂商交流,用的硬件和媒体是电话。厂商想把这些产品推荐给消费者,用的最多是电视机。所以,通过电视消费品公司传递广告信息给消费者,而消费者又通过电话反馈他的信息给消费品公司就构成了完整的闭环,这里面就诞生了新的消费模式——电视购物。


到了互联网时代,每个人连接到消费品公司的硬件变成了个人电脑,中间是整个互联网。而对于每一个公司来讲,要想卖牛奶、生活用品、衣服、电器给最终消费者都要建立起自己的网站。所以,用户通过个人电脑、搜索服务访问消费品公司网站形成了闭环,这中间的渠道是搜索引擎。这也就是为什么谷歌在互联网时代占据了重要的生态系统位置。现在,我们看到每隔十年消费品公司和消费者之间连接的生态就会发生变化。


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通过智能手机访问消费品公司,消费品公司就要在手机上做APP、在微信上建立公众号、在微博上建立大V服务、在抖音上建立抖音号等等。他们要建立这种信息化的系统,这有别于以前传统化的网页。通过这样的服务方式,让最终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了解他们的信息,可以和他们做生意。而在这个系统中,像微博、微信等正是占据了这样重要的位置,所以成为了生态中一些最重要的节点。


那么,现在我们又到了一个新的时代——“智能物联网时代(AIOT)”。随着智能物联网的到来,越来越多人的有效消费时间有一部分必然被分配到新的方式上。首先从消费者所使用的智能硬件来讲,除了刚才提到的手机、电脑、电话还在用以外,消费者开始接触越来越多的智能玩具、智能家电、智能音响、VR显示器、穿戴设备等。


消费者可以连接到网上的硬件途径越来越多了,而在硬件与人交互时,自然的语音交互和图像交互逐渐成为了他们之间主流的方式。这时,同样一个问题在于,消费品厂商为了获取用户的关注要建立什么?就像他们过去建立网站和APP一样,我认为他们要建立自己的人工智能系统。原来的电话呼叫中心会被自动呼叫中心替代、广告系统会被自动程序化广告系统替代、产品本身可以利用后台的人工智能系统和最终消费者之间发生联系。


科大讯飞胡郁:我们到了智能物联网的新时代


在中间担任分发渠道的又是什么呢?从交互的角度来讲,可以看到基于视觉呈现的语音交互系统正成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这样的体系下,连接到最终消费者和消费品公司后台的是人工智能系统,中间的渠道就是人工智能代理。


科大讯飞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


人工智能代理基于语音、图像、触觉的自然交互,以智能硬件为载体,通过云端和终端的融合,形成了连接各种消费品公司人工智能系统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


科大讯飞胡郁:我们到了智能物联网的新时代


科大讯飞为了建立这样的系统,专门发布了iFLYOS 2.0,它可以进行个性化的交互、深度定制,也可以实现端到端集成、高效率开发。现在,基于iFLYOS讯飞开放平台已经开放了277项人工智能能力,累积服务终端超过27亿,有75万行业应用在使用iFLYOS讯飞开放平台,同时还有117万以上的开发者。


利用这样的系统,讯飞和讯飞的生态伙伴开发出了各种各样的产品。比如在疫情期间,讯飞学习机为初中生开放了免费直播课程,帮助学生在家自主学习;讯飞录音笔为北师大团队在疫情期间网络心理辅导和督导提供转写能力;讯飞翻译机帮助很多回流输入式的疫情患者进行交流,另外讯飞还开发了教育的阿尔法机器人。


同时,讯飞AI训练的虚拟主播小晴(小晴是用机器训练出来的,可以像人一样惟妙惟肖,根据制作内容自动配上音容笑貌和声音朗读的系统)在联合国开发技术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起的“宣传防疫倡议”当中,帮助发布了疫情防控体系。


除了上面讲到的人机交互系统以外,其实人工智能更大的领域是“专家系统”。在人类各个领域都有专家,最稀缺也是最宝贵的资源就是各种各样专家脑袋里的知识,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和行业大数据、行业专家知识,就可以训练出来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的专家系统。


科大讯飞胡郁:我们到了智能物联网的新时代


在教育领域,讯飞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实现精准教学、个性学习、语音评测、数据分析、智能推荐等,帮助覆盖了1500万师生和10000所以上的学校,包括全国百强校68所。同时,在疫情期间利用人工智能+教育,在直播课、录播教学、自动作业批改、人工自主学习平台和校信工具上,讯飞为湖北省和全国所有的老师、学生提供了人工智能助力的AI+教育解决方案,保证了在疫情当中学生们可以高效地学习。


在医疗方面,利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实现人工智能的智能外呼。过去要确认很多地方的疫情,如果靠人工打电话,一天最多打两百个电话。但用机器自动电话,每天效率提高了5-10倍。同时,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做全科的辅助诊疗,再加上基层医生的经验,讯飞为基层送去了一线的治疗效果和保障。另外,在智能慢病管理方面,人工智能也帮助提升了服务质量。


科大讯飞胡郁:我们到了智能物联网的新时代


在疫情期间,讯飞利用智医助理,挖掘和筛选像发热、流行病学史的患者,持续更新新冠肺炎的知识库和AI的辅助能力;利用电话机器人,提升了医务人员随访的效率,降低了上门沟通的门槛;在影像辅助诊断方面,讯飞通过4D对比,开发了世界上领先的技术,对肺部新冠病毒的诊疗达到了90%以上的准确率。


在城市方面利用数据大脑也可以帮助城市建立一套自动汇集、分析、洞悉、分演、优化的全生命周期优化系统。它在行政办公的自动化、城市的优化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疫情期间,讯飞利用城市大脑进行自我风险评估,查询确诊患者形成,包括健康的知识科普。也利用智慧人工智能系统帮助建立健康登记业务,发挥健康守门人,安康码防疫复工等工作。


在政法方面,利用对检察官和法官的了解,讯飞构建了可以自动地进行法庭记录和自动审案的人工智能系统,现在已经覆盖了刑事案件常设罪名102个,累计提供证据瑕疵7873个,累计生成5941份法律文书,已在上海常态化运行。在法庭、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利用这样的系统提升了精准度和安全可靠性。


科大讯飞胡郁:我们到了智能物联网的新时代


讯飞开发的智能系统也被最高法院副院长评价:“今天看到的‘206系统’辅助庭审功能,人机协同、充分全面精准,确实圆了我20年前的一个梦想”。


回顾以上的内容,利用人工智能在交互智能、专家系统方面的能力,在面向ToC的大众消费品上,以及面向行业的各种各样解决方案上,人工智能其实都实现了很好落地,并共同推动了社会发展。


所以,我相信在中国,我们可以用自己的人工智能技术结合中国的需求,将来也会结合国际的需求,改变整个世界。


以上,就是在「GMIC在线|效能进化峰会」,胡郁主题分享——《AI赋能,共赢未来》的全部内容。

科大讯飞胡郁:我们到了智能物联网的新时代

希望和所有GMICer们,共创一场永不落幕的GMI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