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喜馬拉雅山炸個20公里的口子,會有何後果?

隔壁老馬的毒雞湯


很佩服能夠想到這個方法的人,太大膽、太冒險,也太不符合實際了!

從距今7000多萬年開始,組成地球陸地板塊之一的印度板塊逐漸北移,斜插入亞歐板塊下步,促使以前的古地中海地區地表隆起,海洋全部消失,青藏高原迅速抬升,形成東西走向的系列褶皺山系,也就是喜馬拉雅山脈,目前青藏高原仍然在持續抬升過程中。


喜馬拉雅山是東亞大陸與南亞次大陸的天然分界線,東西向綿延近2500公里,平均海拔6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脈。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40座,在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10座之多。



從喜馬拉雅山脈的地勢上來看,南北向的結構變化並不相同,南向陡峭,山勢垂直變化非常明顯,幾十公里之外就是海拔較低的平原地帶。而靠近我國的北部則比較平緩,高差的減小一直延續到北部的祁連山、東部的四川盆地,形成我國東西部的分界線。



喜馬拉雅山連綿的高峰,擋住了大部分從印度洋吹來的溼潤氣流。南坡雨量非常充沛,植被覆蓋度高,而北坡雨量較少,植被稀疏,形成了明顯的反差。這就是有人提出想從喜馬拉雅山脈炸開一個缺口,把印度洋暖溼氣流引入的原因。到這個想法從現在看就是一個天方夜譚,根本無法實施。

一是工程的難度。喜馬拉雅山的南北縱深,最短的也有200多公里,即使只炸開20公里的缺口,那麼整體的工程,地球上還沒有先例,難度及其巨大,如何選擇炸開地點、怎樣保持周圍山體穩定性、炸開後的碎石如何處理、工程費用怎麼承擔等等,都是很難破解的。

二是工程的效果。喜馬拉雅山平均海拔都在6000米以上,即使炸開了一個口子,那麼它的海拔高度也會相當高。從印度洋吹來的暖溼氣流,到了這裡,也會因青藏高原的本底高度而不得不抬升,在進入開口之後,暖溼氣流遇冷凝結的速度肯定會很快,很多降雨估計在開口處就會傾盆而下,能夠堅持到最後的肯定少之又少,更別想進入內地改變乾旱的生態環境了。

三是本來就存在天然的口子。現在,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的河流眾多,都基本上切穿了大喜馬拉雅山脈,有的甚至形成3000多米的大峽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大峽谷就是天然的口子,比如普蘭、陳塘、亞東等地,印度洋暖溼氣流也會順著這些口子進入我國的高原,只不過在推進過程中,由於較高的地勢、蜿蜒的路線等影響下,水汽的輸送效率較低而已。我們新開一個口子,其影響也不過是多了一個小峽谷而已,實際作用並不大。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這個事還真有人想過,這個人就是著名的企業家牟其中,牟其中早在1997年就提出一個設想,能不能用炸藥將喜馬拉雅山脈炸開一個口子,然後讓印度洋的暖溼氣流進來,這樣我國的西北不就變成另一個塞外江南了。

那麼牟其中的想法後來被引入到《不見不散》這部電影當中,然後隨著電影的火爆上映,這個傳聞一下子就傳開了,且一直到今天為止都有人討論這個問題。

後來到了98年的時候,我國一支科學探險隊進入雅魯藏布大峽谷考察,此次科學探險活動得到了大力的宣傳,就連中央電視臺都進行了實況全程轉播。

此時有一些科學家就正式提出了設想,是否能擴大雅魯藏布江通道,以此增加青藏高原的降水量,那麼為了證實假設的可能性,這些科學家請教了當時氣象學的大師葉篤正先生。

最終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當時的研究報告認為,即使把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拓寬到一百千米,印度洋的西南季風也無法吹到我國的青海地區,因為水汽在沿途的路徑上就會凝結。

另外空氣中的水分含量是隨著海拔的高度增加而減少的,由於青藏高原整體海拔高度較高,所以給喜馬拉雅山脈炸開個口子根本沒用,除非你能將整個青藏高原都削平3000公里,否則印度洋的暖溼氣流無法改變我國大西北的環境.......


種植恆星


如果將喜馬拉雅山炸個20公里的口子,會有何後果?

世界奇蹟工程之一的喜馬拉雅山口炸個口子又開始熱鬧起來了,另兩個是給長城貼瓷磚,還有給太平洋裝欄杆工程,當然後兩者小朋友都知道這沒啥意義,但前者並不能這麼容易就判定它是一個勞民傷財的工程,它還是具有一定科學價值的!

要開始探討這個話題,我們必須從多個角度出發來探討。

喜馬拉雅山?青藏高原?

喜馬拉雅山是印度平原向青藏高原過渡的一座山脈,它是印度板塊和亞洲板塊碰撞的結果,我們從如下動圖可以感受下這座山脈的由來!

2.4億年前印度板塊開始向歐亞大陸擠壓,引起崑崙山脈和可可西里隆起,後續印度板塊的不斷向歐亞板塊底部運動,青藏高原就在此時逐漸形成,而喜馬拉雅山則是板塊碰撞的最前沿,形成了比青藏高原更高的山脈。

喜馬拉雅山脈:這是全球最高山脈,西起克什米爾的南迦-帕爾巴特峰(海拔8125米),東至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56米),東西長約2400多公里,南北寬200至300公里。

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總面積約250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約23%。

上圖是比較誇張的比例展現了青藏高原和印度平原的地形對比,看上去青藏高原就像在印度北部放了一大圓桌!

喜馬拉雅山對氣候的影響,炸開一個大口子有用嗎?

有資料表明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中央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其形成原因就是高聳的青藏高原對西風帶北移的影響,加上其阻擋了水汽北上,全年降水量不超過100毫米,甚至只有數毫米,而蒸發量則高達2500毫米以上,造就了東西長約1000公里,南北寬約400公里,面積達33萬平方公里全球第二大流動沙漠!

  • 喜馬拉雅山炸開一個十千米的口子有用嗎?

可能並不能如人意,因為需要炸開的並不只喜馬拉雅山,而是整個青藏高原,從上文配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這個高度仍然是暖溼氣流難以逾越的高度,如果只炸開了喜馬拉雅山,來自印度洋的暖溼氣流進入了青藏高原,那麼可能會有如下結果!

  • 水汽仍然無法到達藏北以及新疆南部乾旱沙漠地區
  • 水汽會在青藏高原上凝結成暴雪或者暴雨
  • 發源於青藏高原的水系會因雨水暴漲

受影響的有印度和孟加拉國,還有中國的長江和黃河以及瀾滄江等都會受到驟增的降雨影響,黃河流域,長江中下游流域以及東南半島(瀾滄江下游是湄公河)將被暴漲的河水所淹沒,中國最富饒的連個地區,還有東南半島都將遭此大難!

發源於青藏高原的水系

看來牟其中罪過不小,一個計劃將大半個亞洲都禍害了!

如何規劃才能安全解決藏北以及新疆南部乾旱問題?

其實早就有規劃了,實施青藏高原版的南水北調即可,比如雅魯藏布江的水量每年都造成印度平原上洪水氾濫,要是在此時將洪水調往塔克拉瑪干沙漠,那必定是一個功德無量的計劃,不僅解決了印度的洪水大患,更將創造出N個吐魯番盤地!

或者在黃河和長江的源頭,夏季雪山融水增加時,黃河和長江中下游洪水氾濫時,將水調往西北新疆,那麼此時將緩解長江和黃河的抗洪壓力,而且同樣可以創造出一個新疆的江南!

青藏高原的地殼應力分佈

但這兩個都在地形極其複雜的青藏高原施工,當年的青藏鐵路可不是那麼容易建成的,無數建設者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才有了天路工程,這個青藏高原版的南水北調是否值得實施,這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喜馬拉雅山脈是一座龐大連綿的山脈,全長2400多公里,寬度300公里,山脈連綿起伏,即便是低一點的山脈,它的高度也有4000米以上,從地圖上看,喜馬拉雅山脈像是一堵牆,但實際上,它是由一座座群山組成的山脈群,而在喜馬拉雅山脈的北面,則是青藏高原,被稱為“第三極”、“世界屋脊”的地方,就這麼來看,來自於印度洋的暖溼氣流,該如何越過這重山阻攔,給大西北地區帶來降雨呢?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啊。

上世紀九十年代,一些學者提出了這個設想,將喜馬拉雅山脈炸開一個長50公里,削低山脈高度2000米的豁口,引南面溼潤的氣流越過喜馬拉雅山脈通向青藏高原部分乾旱的地區,造就魚米之鄉。提出這個建議的原因,主要是受雅魯藏布大峽谷這個天然通道的影響。

雅魯藏布大峽谷全長504千米,從地圖上看,就像從喜馬拉雅山脈開了一個口子,直通青藏高原東南部,正是這條大峽谷,帶來了豐沛的水汽,造就了沿雅魯藏布大峽谷兩岸的有“西藏江南”之稱的“水鄉世界”。學者們認為,既然雅魯藏布大峽谷可以,那麼人工開鑿的口子,也可以引入暖溼氣流抵達想要去的地方,緩解那裡的乾旱,人工造就一個魚米之鄉出來。

想法是很好的,但有沒有效果呢?

經過氣象學家的論證,即便開了一個口子,也無法緩解真正需要緩解的地方的乾旱,因為暖溼氣流根本無法抵達那裡。在水汽通過氣流運送的過程中,遇到高山會爬升,爬升的過程會有脫水的現象,即水汽遇冷成雲致雨,那麼,水汽都成為雨下在了半道上了,根本無法深入腹地。

把群山削去2000米,它依然還是高山,還是會阻擋水汽,通過人力是無法再造出來一個雅魯藏布大峽谷的,那是現在的人力所達不到的。再者來說,要炸山還要炸得那麼大的口子,常規武器肯定不行,如果要動用核武器的話,說實話,世界上還沒有用核武器炸山的先例,而且核武器產生的核汙染怎麼辦?尼泊爾等鄰國是不會答應的。

既然炸開了也沒有效果,而且實施起來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鄰國也不會答應,所以,這個設想終究也只是一個設想了。


科學船塢


來來來,計算一下,把喜馬拉雅山炸開20公里寬的口子有多少工程量。

這個二十公里肯定不是就炸開一道牆對吧,樓主的意思應該是通到新建大沙漠,對吧?那咱們就算算。

從喜馬拉雅山南緣到塔克拉瑪干沙漠南坡至少1500公里,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四千米,如果水汽可以吹進來,則應至少銷低3000米,寬度20公里。則需要開挖的工程量=1500×3×20=90000立方千米=90萬億立方米。

這是什麼概念呢?

繞地球赤道建10米寬10米高的一道牆,則需土石方=10×10×40000000=40億立方米。

90萬億÷40億=2.25萬。

即喜馬拉雅山挖出來的土石方可以建22500道環球石牆。


賣山灰翁


我從林芝走過兩條線到拉薩,一條是北線過米拉山,一條是南線經加查到拉薩,如果你走過這兩條線,你會和我有一樣的感覺,越往西走,森林越少,草地越多,然後就是一些純粹的石山,幾乎沒有植被。

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北線是沿著尼洋河走,南線是沿著雅魯藏布江走,往西是朝著其源頭走,水越來越少,導致兩側山脈植被越來越稀疏。而尼洋河和雅魯藏布江在林芝附近匯合後,轉過南迦巴瓦峰,一路奔向印度洋,兩側山高林密,鬱鬱蔥蔥,是繼大興安嶺後中國第二大森林。

所以原因其實非常清楚,印度洋的暖流通過雅魯藏布江一路北上西進,將溼熱空氣吹向峽谷兩側,形成適宜的氣候條件,促成了西藏江南的誕生。但這股溫暖的空氣畢竟能量有限,終於還是止步於崇山峻嶺,無法為整個青藏高原帶來足夠的降雨,創造溫暖舒適的居住環境。

所以我們能夠想象,假如在喜馬拉雅山西線打開一個口子,比如在山南或日喀則這邊打開,直通印度洋,當然會有溫暖空氣進入青藏高原,改變局部地區的氣候,甚至可能對拉薩都產生影響。然而這些影響也僅限於河谷地區,範圍很小,你看看雅魯藏布江就知道了,實際影響的僅僅是青藏高原極小的一片區域。你在喜馬拉雅山脈其它地方打開口子也是一樣,要想影響到更北邊的地區,除非你把整個山脈都炸掉!

然而如果這樣的話,將對中國整個黃河、長江及瀾滄江流域,以及雅魯藏布江下游的印度帶來災難性影響。青藏高原就平均海拔4500米,是澆灌亞洲幾乎所有河流的源頭,假如溫暖空氣進入整個高原,所有冰川、凍土都將融化,再加上印度洋溫暖空氣帶來的降雨,將導致所有河流都氾濫成災,四川盆地說不定真的會重新變成巨大的內陸湖泊,黃河兩岸河堤盡數沖毀,後果不堪設想。整個亞洲的山河地貌都將重新洗牌,世界人口的近一半將面臨生存危機。

所以地球氣候的變化是以地質時間尺度改變的,你非要在人類的時間尺度內改天換地,敢叫日月換新天,必然會導致無法逆轉的可怕後果,沒有任何生命可以適應這種劇烈的調整。就像工業革命150年來我們注入大氣層裡的二氧化碳一樣,除小行星撞擊和超級火山爆發外,地球從未在如此短的時間尺度內,將如此多的碳釋放到大氣層裡。小行星撞擊和超級火山爆發的影響我們已經看到了,那就是地球歷史上多次生命大滅絕事件,二氧化碳的人為注入又會發生什麼呢?我已經不敢想象了。


徐德文科學頻道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用來形容這件事情再恰當不過了。在青藏高原最南端有這樣一條山脈,東西方向全長2450km,南北方向寬200-350km,橫跨在我國和尼泊爾、不丹等國之間。因為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超高的海拔高度,就像是一道天然屏障,遮擋著從南而來的暖溼季風,也遮擋著向南而去的大陸冷空氣,從而在山脈南北兩側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氣候。這是很多人的常規想法,但實際上喜馬拉雅山脈只是屏障的一部分!

在葛優的電影《不見不散》中就出現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把喜馬拉雅山炸開一條50公里的隧道,來自印度洋的暖溼空氣就可以自由通過,那將造就無數個魚米之鄉、塞外江南!

我們要理解喜馬拉雅山脈太過於高聳,即使要打開一條通道,你需要保證它的海拔高度非常低,寬度上還是次要的。因為暖溼空氣是無法上升太高的高度。喜馬拉雅山脈它是一群山,而不是單獨的一座山,因此就有高低不同的地方,有高山就會出現峽谷,高低起伏嘛!但就是因為這“伏”的地方海拔也太高了,暖溼空氣根本過不來。

我說了上邊這些大家應該就很清楚了,要想讓暖溼空氣造就青藏高原的魚米之鄉,首先要讓這個被炸開的口子足夠低,那麼有人問把喜馬拉雅山脈夷平夠不夠低?實際上可能是不夠的,青藏高原本身的底座海拔高度就是4000多米。所以說造就青藏高原乾燥高寒的本質原因還是自身的海拔高度,青藏高原被稱為第三極還是有原因的。


瞭解中國地勢的都很清楚,我國是西高東低,大部分的水系都是形成於青藏高原之上一路向東直奔大海,最著名的就是長江和黃河了。大家想過沒有如果青藏高原變成了魚米之鄉、塞外江南,那麼一路向東的水系是不是會把下游全部變成水城“威尼斯”啊?



科學黑洞


給喜馬拉雅炸個口子怎麼樣?這個問題真的富有想象力。

但是這個問題其實早已有人提出並對此作出假設,不過當時這個問題的出發點是為了改善我國西北地區缺水的情況,當時我國西部地區缺水真的很嚴重,據說有的地方缺水到了人一年都洗不了幾次澡的地步,要是真的這麼做的話,那麼印度洋的暖溼氣流就可以進入到我國境內,西北地區就有可能變成綠洲了。話雖如此,但是這個想法真的能夠實現嗎?

喜馬拉雅山脈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脈,主峰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高達8844.43米。據最新測定數據表明,珠穆朗瑪峰平均每年增高1釐米。我們真的難以想象如果把山脈炸開一個巨大口子,會造成如何劇烈的破壞影響。

最直接的影響是喜馬拉雅山上很多的冰川開始劇烈運動,並且還會導致附近的很多冰開始融化,這樣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為原本這座山上的冰雪就非常的多,要是一出現劇烈運動,很有可能波及到附近的一些山村和河流,這影響可不是開玩笑的。




超弦


看到這個題目我就想起了電影《不見不散》中的那段搞笑情節。電影裡面葛優一本正經說:“如果我們將喜馬拉雅山炸開一個50公里寬的口子,將印度洋的暖溼氣流引到青藏高原,那麼青藏高原將會誕生多少個魚米之鄉啊!”

這個段子為什麼讓人覺得好笑?我想多數人都明白要把喜馬拉雅山炸開一個50公里的口子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也就觸發了人們的笑點。不過讓青藏高原變成魚米之鄉,塞外江南可是很多人的情懷。喜馬拉雅山就像是一堵高牆將溫暖溼潤的印度洋和青藏高原隔離開來。喜馬拉雅山的南麓溼潤多雨,北面嚴寒乾燥。於是把喜馬拉雅山炸開一個口子成了很多人熱衷討論的話題。這現實嗎?

圖示:青藏高原

首先要把喜馬拉雅山炸開一個20公里寬的口子是不可能的事情。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在3000米到5000米,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而位於青藏高原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是世界上最高山脈。它的平均海拔高度超過7000米,全長2450公里,寬度200到350公里。喜馬拉雅山這麼高大,我們得用多少炸藥才能把它炸開一個口子啊。

我們這裡屬於丘陵地帶,有一些全是石灰岩構成的小山頭。很多人都以採石為生,這些小山頭海拔只有數百米高,方圓也就十幾裡。但是人們開採了幾十年也沒有把它們挖平,更何況是喜馬拉雅山。

圖示:喜馬拉雅山

如果我們成功的將喜馬拉雅山炸開了一個寬20公里的口子,青藏高原的氣候就改變了嗎?沒有改變。喜馬拉山不是沒有天然的口子的,像雅魯藏布江就穿過了喜馬拉山,形成了寬闊的峽谷。印度洋的暖溼氣流也會順著峽谷深入形成降雨,但這是限於峽谷內的局部地區。所以我們炸開的這20公里的口子頂多只能改變一點點地區的氣候,對於面積達250萬平方公里的青藏高原來將是微不足道的。

圖示:喜馬拉雅山中的口子——峽谷

即使把整個喜馬拉雅山都炸平了,也很難改變青藏高原的氣候的。因為青藏高原本身就是一個平均海拔高度4000米以上的高原。即使沒有喜馬拉雅山的阻擋,來自印度洋的暖溼氣流也是無法抬升這麼高進入青藏高原腹地的。

所以,如果將喜馬拉雅山炸一個20公里寬的口子會有何後果?這樣做根本改變不了青藏高原的氣候。這個問題朋友們有什麼看法呢?


兔斯基聊科學


喜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其中有110多座山峰高達或超過海拔7350米。是東亞大陸與南亞次大陸的天然界山。主峰珠穆朗瑪峰 是世界最高峰,海拔高達8844.43米。

喜馬拉雅山聳立在青藏高原南緣,分佈在中國西藏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和不丹等國境內,其主要部分在中國和尼泊爾交接處。西起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南迦帕爾巴特峰,東至雅魯藏布江急轉彎處的南迦巴瓦峰,全長2450千米,寬200~350千米。

一、喜馬拉雅山存在的意義

1、反向:擋住了印度洋來的暖溼氣流,造成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基本上屬於荒漠地帶,平均降水量大約在400毫米一年。

2、正向:由於高海拔地區平均氣溫較低,所以蒸發量也不大,因此那裡保存著大量的冰川,而這些冰川成了中國黃河和長江的源頭。

二、如果將喜馬拉雅山炸個20公里的口子,會有何後果?

1、一旦炸開,從印度洋來的暖溼氣流,就會有一部分抵達青藏高原,並且從這裡開始擴散。包括整個中亞地帶,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等,降雨量都會增加,半荒漠地帶會變得更加潮溼。伴隨著降水量增的增加,當地的草原的畜牧業生產和農作物生產都會有比較大的改善。

2、整個長江和黃河流域都將受到降水量增加的影響。

首先對於黃河上游乾旱地帶來說,流量的增加肯定會帶來最直接的正向效應,但是也可能會帶來更大的水土流失問題。

對於長江流域來說,防洪防汛問題更加嚴重和突出。

3、因為潮汐氣流的經過,喜馬拉雅山地區的冰川和積雪會大面積的融化,就會導致海平面上升。那麼隨之就會,地勢較低的一些國家地區帶來影響,他們將會面臨著被淹沒的危險。

結語:

20世紀80年代,商界狂人牟其中就曾提出狂妄計劃:炸開喜馬拉雅山,將大西北變成“塞上江南”。幾經論證,證明這是個不太現實的計劃!

1、喜馬拉雅山脈非常的龐大,它橫跨東亞,南亞國境。這就變成一個龐大、麻煩的國際事件,操作起來很難的。

2、有專家真的計算過,所有的成本超過了六百億。

3、所需炸藥數量非常宏大,而且那些炸掉的碎石頭數量和重量將非常龐大,運輸和存放都難以處理!

4、眾多的炸藥的爆炸,對喜馬拉雅山地區的生態環境是一種巨大的破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