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得到和喜馬拉雅FM等聽書平臺,我們是否還需要讀紙質書呢?

風繼續吹


需要。

第一效率問題。聽的速度遠遠沒有看的速度快,因為結合快速閱讀方法,一頁的內容可能只需要準確對焦其中的60%左右就可以利用大腦經驗補全剩下的內容。但是聽書不可能,即使腦補出剩下的內容,還是需要聽其中的內容朗誦完成。

第二感受問題。聽別人講的書會不自覺地代入其他人對這本書的理解,對於情節和節奏的把握也依賴於說書人對內容的理解,這樣會對聽者暗示一些跟故事內容相關的信息,從而固化聽者的想法,對理解不利。

聽書只是為一些不愛讀書或者難以騰出雙手和時間讀書的人準備的替代性工具,並不能真正代替紙質書。


榻榻米的榻榻


個人覺得是需要的,隨著時代進步,信息傳遞方式越來越便利。而且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快,沒有整片的時間進行紙質閱讀,造成了很多人認為聽說和讀書是一樣的。作為一個長期閱讀的人我深有體會有兩點很重要的不同:1,目前聽說的版本一般都是主播根據自己的理解,解讀過的知識,這樣你在聽的時候很容易把你的思考方向引著跟他走,你自身缺少深度思考,最後你會發現我對這本書的見解很少,這樣對自身的效果就很差。2,缺少了一份安靜,我記得有一個電影的臺詞說:如果有天堂,就應該是圖書館的樣子。試想一下當你站在書的海洋裡是不是有一道從天射在臉上的暖色的光。分享完畢,感謝喲。


標點符也智能


目前互聯網上有各種各樣的聽書平臺,他們的很多優點被人們所接受,電子書的讀者也在不斷地增加,並且電子書也越來越接近紙質書的形式,然而兩者之間始終有很大的差別。電子書是一部強大的信息快速收集機器,能快速收集信息,但從人的精神探索和學習角度,紙質書的深度閱讀更能讓人感受到不同思想之間的碰撞,學習到前人通過文字所要表達的精神觀點。有人說過:“手捧一本好書,依偎床頭或者沙發椅上,床頭放著一杯清茗,親手摩挲著書頁,聞著書頁中散發出的淡淡的油墨香味,品味書中文字背後潛藏的作者的思想,或者與書中人物同歡共悲,那是一種享受,有一種說不出的溫馨。”他們看重的是在平時忙碌的工作之後還能以舒適、閒散近乎於享受的閱讀方式閱讀一本紙質書。





萌萌小工匠



說說80後創業的九年


儘管電子閱讀大行其道,但很長一段時間,紙質書都不會消亡。我們還是需要紙質書,原因如下:

第一,技術可以改變得很快,而人們從小養成的習慣卻不會一下改掉。這個還是有代際的差別。像七零後八零後的閱讀紙質書的習慣是從小養成的,不會一下改掉。這些人現在還是消費的主力。等這些人慢慢退出閱讀市場,可能市場就真的是電子出版佔絕大多數了。這個是最主要的原因,消費者偏好決定市場發展

第二,電子閱讀容易分心。紙質書就是單純看書,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第三,像得到和喜馬拉雅這樣的聽書平臺,更加代替不了閱讀。閱讀和聽是兩種不同習慣,閱讀是更加主動,可以自己把握節奏。而且閱讀的過程中你是用視覺轉換成聽覺和思考,調動的感器官更多,所以能記得更快更牢。

綜合來看,至少一二十年時間內,紙質書都不會消亡,銷量會下降一些但會一直存在。





Simon叔的商業觀察


大概率事件我認為已經沒有人會讀紙質書籍了!正如十五年前還有人寫信,你看現在還有寫信嗎?一封郵件一條微信或直接視頻聊天就解決了!

當前紙質圖書之所以還在市場上面流通是因為電子閱讀設備還沒有像手機那樣的普及了!大家也不介意用圖書去閱讀,甚至有人喜歡捧著書本的識字感覺!但是當有一天電子閱讀設備像手機一樣在市場上流通,給予讀者各種方便快捷,能提供海量信息的時候,誰還會去抱著笨拙的書本去閱讀!正如現在誰還會使用BB機大哥大來通訊了!況且人類造紙也是會破壞大自然的呀!

所以說科技改變生活,不是沒有改變而是時間沒到!總有那一天當人們想閱讀的時候只需要拿出自己輕便小巧的閱讀器即可!


雲帆海洋


個人覺得至少在線上教育未普及之前,紙質書還是需要的,它提供我們更隨意的寫筆記或感想的交互方式;

當前選擇聽書平臺等的多數讀者主要是效率方面考慮,把碎片時間合理利用起來;如果讀寫有充足時間,應該還是會有部分人會選擇,一本書,一杯喝的,一個下午……類似這樣的方式


佛系小懶


需要,但是紙製的書籍的重要度會下降。所有的工具,都是為了人們的需求而生。雖然像得到類讀書平臺越來越流行,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喜歡逛書店的感覺。另外,有些書籍涉及到版權問題,電子書沒有版權。最後,還有很多人喜歡裝比。所以,書籍是會繼續使用。


數據資本時代


這個就要因人而異了,一般年輕人都會使用app聽小說,其實我感覺喜馬拉雅聽書挺好的!比如說我最近聽紅樓夢,書也買了,但是看不進去,而喜馬拉雅裡講的卻更加明白還方便!手機真的是替代了太多太多的東西!


王者榮耀一小馗馗


讀書的途徑雖然不一樣,目的是一樣的!

讀書的方式不一樣,對不同的人來講,最終的感受和收穫也是不一樣的?

電子書讀起來方便,紙質書讀起來很有質感!

適合自己的讀書方式就是最好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