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皮發麻!一居民小區裡,有人在家養了1萬5千隻蟑螂

在生活中

許多人都害怕蟑螂

一隻蟑螂爬過

十個女生九個跳

頭皮發麻!一居民小區裡,有人在家養了1萬5千隻蟑螂

那…如果碰到

1.5萬隻蟑螂呢?

頭皮發麻!一居民小區裡,有人在家養了1萬5千隻蟑螂

在上海寶山區羅店大居

一幢居民樓裡

10平方米的出租屋

密密麻麻養的

都是蟑螂

頭皮發麻!一居民小區裡,有人在家養了1萬5千隻蟑螂


這許多“小強”

是誰養的?

為啥要養?

頭皮發麻!一居民小區裡,有人在家養了1萬5千隻蟑螂


兩名雲南小夥

竟有著

這樣的理由

……

頭皮發麻!一居民小區裡,有人在家養了1萬5千隻蟑螂

小黑屋裡驚魂一幕

“5樓總有一股酸臭味,聞了就想吐!”

3月16日上午,寶山區羅店大居一幢居民樓裡的居民,向正在巡訪的社工們抱怨。

循著一股股臭味,社工們敲開了501室的房門。這是間裝修簡陋的兩室一廳,租住著一對90後雲南兄弟。

推開一間10平房米的小屋,裡面漆黑一片、臭氣瀰漫。藉著手機上的燈光,只見十多個大紙板箱靠牆堆放。打開箱子,裡面被隔板分成了許許多多如蜂巢般的空間。

頭皮發麻!一居民小區裡,有人在家養了1萬5千隻蟑螂


頭皮發麻!一居民小區裡,有人在家養了1萬5千隻蟑螂

▲ 小屋裡堆放著紙板箱

“蟑螂!都是蟑螂!”箱子裡密密麻麻爬滿了“小強”。這驚魂一幕,讓“久見陣仗”的社工們頓時目瞪口呆,隨即報警。

接報後,轄區民警、城管執法隊員迅速趕到了現場……

頭皮發麻!一居民小區裡,有人在家養了1萬5千隻蟑螂

▲ 箱子裡爬滿蟑螂


“這是我的實驗室!”

在居委會辦公室

蟑螂的主人

——雲南兄弟的哥哥

說出了事情的原委

頭皮發麻!一居民小區裡,有人在家養了1萬5千隻蟑螂

3斤大蠊 養成30斤

這位哥哥畢業於昆明一所大學的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目前在一家醫藥公司上班,去年8月份剛租住進小區。


3億隻蟑螂每天能處理15噸餐廚垃圾。我是學環境工程的,想創業養蟑螂處理餐廚垃圾,但條件有限,只能小規模先試試效果。


為此,他去安徽參觀學習了蟑螂養殖。去年12月25日,他購買了3斤學名“美洲大蠊”蟑螂幼蟲開始養殖,並從雲南老家叫來弟弟一起照看。

哪知蟑螂生長迅速,兩個多月時間,已有30斤重,按照每隻成蟲1克重量,估計接近1.5萬隻

頭皮發麻!一居民小區裡,有人在家養了1萬5千隻蟑螂

▲ 兄弟倆在居委會講述原委


48小時內 蟑螂搬家

“打算2月份走,沒想到疫情來了…”

兩名“創業者”說:他們聯繫過相關部門,想找合適的地方養殖,本來想今年2月份就搬出去的。可疫情突發,走不了,更不敢聲張。


■ 我們給蟑螂餵食豆渣,豆渣發酵後會有酸臭味,窗戶打開,氣味就會飄出去。

■ 蟑螂怕光,喜歡陰暗的環境,我們經常用石灰水消毒,防止滋生細菌。同時,也做了防逃逸措施。


“居民樓裡養蟑螂,絕不允許!”

瞭解了事情原委後,居委會社工和居民代表立刻向兄弟倆下達了“搬遷令”:“我們徵求了城管部門和派出所意見,你們抓緊時間自行處理,立刻將蟑螂搬離居民樓!

■ 3月16日下午,兩名年輕人在微信上告訴居委會社工,他們已經找到一個工業園區作為臨時地,後續將註冊公司申辦相關許可證。

頭皮發麻!一居民小區裡,有人在家養了1萬5千隻蟑螂


■ 3月17日,事發後48小時。社區志願者向居委會報告,兩名小夥已開始搬家,十幾個紙箱被密封打包運往工業園區。

頭皮發麻!一居民小區裡,有人在家養了1萬5千隻蟑螂

頭皮發麻!一居民小區裡,有人在家養了1萬5千隻蟑螂


■ 3月20日上午,居委會社工再次來到年輕人租住地,仔細檢查了被搬空的房間,衛生辦、衛生防保部門對房間和居民樓周圍徹底消毒

蟑螂處理垃圾,靠不靠譜?

一起來了解

頭皮發麻!一居民小區裡,有人在家養了1萬5千隻蟑螂

專家觀點

上海市有機固廢生物轉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閔行區餐廚資源再生中心負責人楊元暉表示:

蟑螂處理餐廚垃圾屬於微生物處理方式的一種,上海研究蠅蛆生物處理垃圾已有20多年,之所以一直做不到規模應用,除了有效性,更有來自生物安全方面、經濟性方面的考慮。

相關資料表明:

■ 蟑螂只能消滅餐廚垃圾當中的有機質,並不能徹底解決餐廚垃圾。10億隻每天也只能消化50噸餐廚垃圾,相當於50萬人口一天產生的餐廚垃圾量,處理能力有限。

■ 同時,在養殖過程中,蟑螂如食用垃圾,就容易攜帶病原體,存在安全隱患。

來源:新民幫儂忙 (gh_f643b19d5297)、杭州交通918

備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

歡迎在漳州微信矩陣、今日頭條上做品牌宣傳,開業廣告,產品推廣,各種活動直播等,聯繫電話:18359614989(+微信同號,請備註“推廣”)

頭皮發麻!一居民小區裡,有人在家養了1萬5千隻蟑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