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不知道农村贴对联为什么会有绿色的?

甘肃大弥视野


绿色对联,我们这里的习俗是家里老人去世后三年内贴的。以寄托主人的哀思和悲伤,向路人展示家庭成员离世的情况。

农村是熟人社会,出门五六里,净是七大姑八大姨。人们非常重视这种农村的“规矩”,不论在家生活还是在外办事都会自觉遵守,或者在舆论的重压下遵守。

那么,贴绿色对联有什么用意呢?原因有三:

其一是寄托哀情。仔细看,绿色对联不光颜色上不同于一般的春联,内容上也以表达哀痛和感念先人为主。传统观念里,子孙和孝,离开老人在三年内还要回来看看,了却挂念再往来生。而红色是灵魂畏惧的颜色,所以就要换成绿色。长期的认知,导致了固定的生活习俗,大家都用绿色的对联表达感恩和思念。

其二是告诫路人。“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出门在外的人难免有求于人,关系好的话,倾力相助就义不容辞。但家里有丧很多事情都不合时宜,等到朋友开口再拒绝,不免有些尴尬。绿色对联就告诉访客,该说就说;不当说,免开尊口。

其三是监督提醒。从先秦开始就有“居丧三年”的习俗,期间不得外出工作、居处饮食、服装娱乐都有要求,张居正、文天祥这样的一代名臣都会被同时代人批评“居丧不满,不尽孝子之责”。现代人虽然在大的方面已经不必严苛,但最基本的礼仪还是要到位。居丧期间,宾客盈门、大鱼大肉、歌舞终日显然不合时宜,门前绿联就会拷问良心,不自觉还有舆论的监督。

这就是我们这里贴绿色对联的习俗,你们那里也有这样的习俗吗?


欢迎关注“四时农谚”,探讨更多乡村话题!


四时农谚


过春节贴对联,各地风俗可能有差别。

我是河北省沧州东南部的海兴县。春节贴对联的风俗是:爷爷奶奶丶父母亲去世,当年过春节不贴对联,第二年春节贴蓝色对联,第三年春节(转还常)贴红色对联;如果是伯父母丶叔丶婶去世,当年春节贴蓝色对联,第二年春节贴红色对联。


育麦乐凡信147


对联一般都为红色,表示喜庆。但是也有其他颜色,是因为家中有人过世,为表示哀悼和纪念,所以在周年里不能帖红色的对联。

一般的规矩是,如果家中老人去世,那么隔年的春节要帖白色的对联,二周年则帖绿色的对联,三周年又重新帖回红色。这与古礼守孝三年有关联,逐渐演变为一种通用的形式。

由白到绿再到红,其实也象征着人的心情转变。固然死亡是悲哀的,但生者仍然要好好地活下去,所以在怀念的同时,也应该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重新生起对生活的热爱,积极向上。

由此对联的内容也有区别。白色和绿色的对联内容,实际上仍然是挽联,而不是春联,不应写过分喜庆的句子。是以挽联代替春联的,以悲代喜,以表怀念亲恩的意思。到了三年过了,就仍旧是红色对联,可以写喜庆吉祥的内容了。你的图中的对联内容实际上都不大合适,可能是不太懂的原因。

所以如果看见谁家帖着白色或者绿色的对联,就应该知道,这家里有人去世不久,那么在春节这个喜庆的时候,要知道还有人怀着一份悲哀落寞的心情。这是提示他人,可以避免去这户人家,以免互相的情绪不合而导致矛盾,如果有事要去,也要收敛一下精神,不要言语冒失,意气昂扬,懂得体恤他人的情感和心理。

这些风俗的背后其实都是人情与伦理,礼法和道德,只是现在的人不太注重罢了。当然,风俗始终是在变迁的,这也无法避免。


鱼生文化杂谈


贴绿色的对联说明是这一家里有老人去世,而这一年是老人去世的第二年。

其实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农村是最容易体现出来的。一般家里有老人去世。第一年的时候是不贴对联的。但是也有第一年贴白色的对联。表示对老人的哀悼。家里有老人去世要避免一些红色的东西。第二年贴绿色的对联。意味着老人已经去世了两年,传统思想就是这个样子。一般守孝三年整。第三个年头就可以贴红色的对联。


南北欢乐


在我们这的确有这种风俗习惯,贴绿色的一定是家里有人去世了,在这三年里,一直都是绿色的,这是对逝者的一种纪念,也是守孝三年的习俗,也是一种孝道,三年过后就可以贴红色的了。一个地方一个习俗,我们这就是这样的。





农村自媒体达人


农村春节贴绿色对联肯定是家中有人离世!在我们江苏部分地区,如果家中有人离世,春节时连续3年不会贴红色对联,第1年贴白色对联,第2年贴黄色对联,第3年贴绿色对联,这是纪念先人的一种衣式,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从前无论你身居什么官职都得守孝3年,当代很大部分人已做不到这点了[大笑]3年以后即可贴红色对联。





魏梅芳


春节贴对联,是我国的传统风俗,对联用红纸书写意喻红火团圆,对联内容也多用吉祥用语,蕴藏着美好的内涵。

俗话说“一里不同局,十里改规矩”,在我国的一些地区,特别是传统文化保持较好的地区,家中老人去世后的三年内,是不贴春联的,有些地方即便贴春联,但贴春联的方式方法有不尽相同。

在我的农村老家,当家中有老人过世后,三年内的春节对联就会与众不同。第一年要贴紫纸白字写成的对联,第二年贴黄纸黑字书写的对联,第三年贴绿纸黑字写的对联,一直到第四年才可以恢复正常,贴象征吉祥的红色的对联。

之所以有这样的风俗习惯,得益于传统文化的保留与延续,在老家祖祖辈辈传下来这样一个风俗,老人去世,守孝三年,三年之内,不得操办喜事,不去参加喜庆典礼,春节也更忌讳贴红色对联等,以表示对养育自己的亲人至高无上的敬重与怀念。

关于守孝三年一说,最早源自于儒家文化《论语》,子曰:“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其父母乎?”。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传统文化,现代人已经不可能完全一成不变的去遵循,老家的农村,除了春节三年内贴对联方式,和一部分习俗被一直传承,其他的也都成为了过去式!





异乡情愿


联的颜色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含义。不同颜色对联代表着对不同辈分的先人的思念,同时也提醒主人与客人,家中正发生着某件事情,应该恪守孝道。不同颜色的对联,也有思孝联,丁忧联的说法。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过春节贴对联,各地的风俗可能会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红色对联表示该家庭的生活属于正常状态,其他颜色的对联表示该家庭的生活属于有变故的非正常状态。

1、红色对联。过年的时候我们贴的对联一般是对联一般都是红色的,喜庆的颜色加上吉利的语句,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寓意吉祥如意,还有辟邪的作用。这个寓意各地基本相同。

2、白色对联。代表是丧事,也叫白事。这个寓意各地基本相同。

3、其他颜色的对联。

古代时候,家中父母过世,需要守孝三年,官员需要回家丁忧三年,期间不能有各项娱乐活动,所以在有些地方,就会以贴对联的方式来提醒自己与来访的客人,家中出现的一些变故。

(1)黄色对联,代表着这家曾有亲人离世。各地共同的寓意是“孝不满三年。”

(2)绿色对联。代表着这家曾有亲人去世。各地共同的寓意是“孝不满三年。”

(3)紫色对联。代表着这家曾有亲人去世。各地共同的寓意是“孝不满三年。”

总结:各地习俗不一样,有的地方家里发生变故,第一年对联颜色是白色的,第二年是黄色的,第三年是绿色的,不管怎么样都是对已故亲人的悼念。这些对联叫“孝联”,叫守孝三年。


王正峰


贴对联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化,一般情况下主要是在过年的时候,贴在家里各个门上迎接新年。当然在办喜事的时候,很多家庭也会在大门上贴上喜联。众所周知,正常情况下,对联的颜色都是红纸黑字,透发着浓浓的喜气。但是在农村里面有时候有一些家庭门上的对联,却出现了黄色或者绿色的情形。这是为什么呢?

虽然各地的风俗文化可能有一定的区别,因为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但是春联在中国的文化里一直保有着很深的寓意。正常来说春联都是红纸黑字,这是传统习俗,一直流传至今。但如果家里出现了新丧,为了表达对去世亲人的尊重,一般在当年过年的时候不会贴红纸黑字的对联,而是改用绿纸黑字。这是特定的风俗习惯,一般只要是看到门上贴这样颜色对联的,人就会知道家中必定是有亲人去世。

过去农民用这种方式来加以区分,既是为了表达对亲人的祭奠,也是向别人透露出一个信息,那就是贴这样对联的人家正处于丧期,应对其保持应有的尊重,不要过于吵闹,不要大声喧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守孝期有三年的时间。所以家庭门上贴对联也用不同的颜色来加以区分。在我们当地一般第一年采用绿色,第二年采用黄色,第三年采用紫色。当然也有人第一年采用白色,第二年采用绿色,第三年采用黄色。不同颜色主要是根据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而来设定的。

等到三年守孝期满之后,即可以恢复正常的红色对联。这是中国的传统习惯,也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理大家都明白,其实也容易理解。总而言之,如果一个农村家庭大门上贴的对联,颜色不是红纸黑字,而是其他颜色的话,一般都是家里有亲戚去世,而且是至亲。

在你们当地农村如果有亲人去世,过年的时候贴对联会不会改颜色呢?欢迎您在下面留言说说您当地的风俗习惯。


三农有理


我们这里如果有人去世就贴白纸对联,到过年时换上黄纸对联,再下一次过年换绿色对联,白色的因为是人去世时出殡前一晚就开始贴,所以都是请来的风水先生用白纸亲手书写,而黄色、绿色的过年时卖普通对联、门画的地方就有印刷的卖,贴完白、黄、绿(三年)算守孝完就可以贴普通的春联,以前也听老人跟我们说母亲去世就要贴三年(因为小时候吃母乳,母亲对我们恩情太大),而父亲的话可以只贴两年,但一般也看不到有哪家只贴两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