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农村走亲戚会无忧无虑地玩几天,现在为什么去了亲戚家很快就会离开了?

土哥在乡村


大家好,我依然是那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绕道走的玲玲。记得小时候,我爷爷经常带我们走亲戚,去了就会给我们做好吃的,我也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吃货。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想现在我们为什么不愿意多待,更多是因为现在我们都习惯了这样的方式,有的是因为比较忙,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但是我现在长大了,不爱到亲戚家过夜,因为我不习惯,总感觉别扭,怪怪的,没有自己家方便,除非是如同兄弟,一般的哥们家去,这样有玩的,也更有共同语言,可以在他家待几天都没问题。

大家有和我一样的吗?欢迎留言讨论哦!


用户105236761663


过去农村走亲戚会无忧无虑地玩几天,现在为什么去了亲戚家很快就会离开了?

记得小时候,每到春节,就会出现一家一家走亲戚的热闹景象。那时候,没有汽车,大多数家庭连自行车也没有,而是靠双脚。二姨家离我们有十五六公里,因此,为了去二姨家,往往我们都要从早上7点钟就开始走,一直走到中午十点多。到了二姨家后,稍稍休息一下,开始吃鸡蛋,然后大人们开始喝酒,热热闹闹的,吃上两三个小时。喜欢打牌什么的,还要打一下牌。一般情况下,都是往回赶,原因就在于,第二天还要去另一个亲戚家。

而每家为了迎接亲戚拜年,都会早一天就准备各类菜肴,就算菜肴不多,准备工作还是要认真做的。不然,会被亲戚认为不客气。

当然,在一家一家串门的同时,有时候也会在其中一家呆上两三天。只是,这一呆,问题就来了,晚上睡觉。因为,人比较多,有时候一张床上要睡四五个人,挤得呀,根本无法睡。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很开心,觉得有过年的滋味。毕竟,吃的是好的,能吃好的,当然比睡好的开心了。

而现在,一家一户都是闭门不出,过自己的日子。就算聚会,也是到饭店,根本没有热闹的劲。所以,生活条件确实好了,过去那种热闹和亲近的气氛则大大减少了。也许,这就是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吧。


谭浩俊


走亲戚,对于九十年代以前的农村孩子来说,是件高兴、幸福的事,除了赶集,走亲戚是最开心的,一般都会小住几日,浓浓的亲情。

小时候走亲戚,不管是舅舅家,还是三个姑姑家,亦或大姐家,都是非常开心的,记得上三级时,在大姑家玩了半个月,要不是回家做暑假作业,还想玩。


为什么现在走亲戚都急着回家呢?

一、生活节奏变了

以前,农村人很少外出,大部分人都是日复一日的面朝黄土背朝天,为了温饱而劳作,是不是上山弄点山货换钱。每逢过节或农闲时,都会走走亲戚,放松下劳作的艰辛同时也重温亲情。那时候没有电话,亲戚朋友一年半载才碰面,串门是拉近关系的重要方式,所谓亲戚要“走”才亲。如今,大部分人都外出务工,通讯方便,都在急着挣钱,串门就少了;


二、交通改变走亲

过去,农村通公路的都很少,走一趟亲戚,都要翻山越岭,远一点的,走一趟当天就赶不回家,索性去了就小住几日,或第二天回,谈谈家常,相互问候下身体,交流下庄稼情况,摆摆龙门阵,其乐融融。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从羊肠小道变成了村村通、组组通、户户通,从开始的摩托车到现在的小汽车,原来需要两三个小时的脚程现在二十分钟就能到达,交通改变了距离跟时间;

三、通讯工具拉近彼此距离

通讯工具的普及,缩短了时空上的距离,以前,亲戚朋友需要走动才知道彼此间过得好不好,有的甚至两三年才见到一次,正因为这种难得的相见与交流,增加了浓厚的亲情。现在,不管千山万水还是相隔万里,一个电话、一次视频、一次聊天或语音,交流变得平常,拉近距离的同时,亲情也在开始满满变淡,没有大事,串门就少了很多;

四、生存形式的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解决温饱到现在的小康,生存形式也发生着变化。过去,大家都在解决温饱,劳作时间,农忙时节大致相同,在时间上有共同的时间,且相对于现在,更多。如今,各自都在拼命的赚钱养家及改善生活,时间的不对等,你忙你的,我忙我的,差异化较大,就算串门,还不一定能遇到人;

五、观念在改变

很多人感叹,现在的亲情淡如水,时代在变,人们的观念也随之改变。由于社会的发展,生活质量不同,追求不同,价值观也不同,以金钱论交情愈演愈烈,这在农村,甚至整个社会,都是这种世态。高攀不起与自卑共存,攀比盛行,亲情在淡;



综上所述,也就导致了现在农村走亲戚小住几日的情景越来越少,逐渐变成了儿时的回忆,不知道您的家乡是否如此?对此,您怎么看?


下坝毛哥


小时候,常常盼望有亲戚来,要是那天,突然有远方的姑妈来了,好久不见的舅舅来了,母亲便会十分地忙碌,家里马I上会热闹起来。


来了客人,攵亲便在母亲的催促与叮嘱下去小镇上买点肉或小鱼之类(当时也只有这么点东西)。我们小孩也有事,背点米或面粉,去小镇上磨粉机阿姨那磨米粉,摇馄饨皮等,看到有人磨粉,整个生产队都知道谁家来客人了。有空的左邻右舍,阿孃阿婆,一般会聚拢来,一起做塌饼,一起包馄饨,比如现在季节,肯定一起裹粽子,完成之后,左邻右舍,大家总要多少分一点,最开心的是所有的孩子,都有好吃的!充满浓浓的乡情亲情!

那时候,特别喜欢下雨天,一可以让父母不用干农活,在家陪我们觉得很开心,二来的亲戚可以多呆一天,当时虽然条件清苦,客人来了搭地铺,但听大人有聊不完的事说不尽的话,我们觉得也好奇和开心。


这一切,很快成为遥远的回忆,虽然现在懂了,当时亲戚来了,父母亲需要平时多么精打细算,省吃俭用,才能让亲戚多呆一天,依照现在的标准看,菜也许简单,量也许不多,但都是自己动手,大家帮忙,那份清香,那份热情,那份温馨,真的不是现在的客人来了,去饭店订一桌能比较的。

现在的人,或许都忙,或许吃得多了不稀罕,走个亲戚像传递情报,参加酒席如交粮捐税,恨不得送了钱随了礼转身就走……

以前是咸菜就米粥,人情热络络,现在是红包满天飞,人情薄如纸。


风轻云淡有情天


大家好我是小鱼。

过去农村走亲戚会无忧无虑地玩几天,现在为什么去了亲戚家很快就会离开了?


以前小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去别人家走亲戚了,小鱼小的时候和老表经常在一起玩,只要是在暑假不是我去他家,就是他来我家。我妈经常说我们两个是”瓜不离秧,秧不离瓜“,由此可见我们两个的关系。但是现在在一起玩却很难找到那种曾经的感觉 ,去他们家走亲戚 的时候也会很快离开甚至是不去了,这是为什么呢?

1.家庭经济不一样

人长大了就不会在像小的时候那么的无忧无虑、不管不顾了。以前小孩的心灵是最为纯净的,很少有人会有穷富的概念。现在长大了却不一样了,两个家庭的经济高度不一样的话,是很少有共同话题的,毕竟你和他们谈自己家种了几亩地收成多少,人家和你谈买的多大的房子,多少钱的车子。话题根本不搭边,就没有谈下去的必要了,只会徒增尴尬。

2.现代人对日常需求的改变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变得越来越现代化,手机电脑各种便捷的交通已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但是这些东西的基础设施远没有城市发展的好。而且人们对玩乐的需求点也改变了,像我们小时候对抓鱼、掏鸟窝、过家家都很感兴趣,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则对手机、电脑、热播电视剧等着迷。而且在别人家住着也非常不方便,所以很多人都会很快离开。

3.日常工作非常忙

现在人们高经济收入的背后是高强度的工作,就拿过年假期来说,假期7天,来回路上耽误一两天、自己家及媳妇家住上几天,那么留给他们走亲戚的时候还有多少呢?更别提在亲戚家住上几天了!像我们表哥他们每次春节来我们家走亲戚一般都是大年初一,我们这里一般是不兴大年初一走姑家亲戚的,但是他们哥几个太忙了,所以就大年初一来家里坐上一会聊下天就马上赶回家去了。

4.走亲戚方便

现在很多家庭都有自家的小汽车,走亲戚非常方便,不像以前一样想去亲戚家很麻烦,只要是去了的话就在那里住上几天联络一下感情。现在交通的便利,只要是想去的话只要是时间允许随时都可以去,所以也没必要在亲戚家里长住几天,毕竟每家都有自己的生活。


我是小鱼,以上是我的一点点看法。如果感觉我的回答还可以,欢迎大家回复讨论。想要了解更多农村趣闻和最新动态,请点击右上角关注!


小鱼游三农


最实在的是钱,上班了还不赶紧回来上班,不然扣你工资了,生活节奏快了,每个人都忙着赚钱,没有了钱就没了交往,就好比聚会,以前关系好的人慢慢的就不再理会了,卑微了,有时候为了看外婆,一大早的走了半天才到,后来长大了,骑单车早上出门,晚上也能回到,再到后来,路修了水泥路,车也变了,一个小时也到了,吃了个午餐,那就回家了,



哆啦A的梦


现在走亲戚吃饭的越来越少了,特别是年轻人人,撂下礼物就走,水也不喝,不是因为忙,主要是无聊,再说他们和老人也没有共同语言,无话可说,所以一般就是急匆匆离开,更多的是为了省心,现在走亲戚都是年轻人,老人年纪大了,他们已经无能为力了,年轻人开车快,一天走好多家亲戚。

现在大家都不缺吃不缺喝,什么都不稀罕,不是以前了,我们都喜欢过年,能吃到肉,还能穿上新衣服,现在呢?过年不过年无所谓,天天吃肉,衣服天天都是新的,所以现在喜欢过年的没有了,现在过年就是累,就是麻烦。

走亲戚无非就是吃一顿饭,关键是现在不稀罕了,不是那个缺衣少穿的年代了,就是为吃点肉解解馋,现在还稀罕吗?所以大家都选择放下礼物抓紧回家,主要是图清静,大家对吃饭根本就没有感觉,什么都吃够了,总得来说根本就不想吃。

记得小时候一说走亲戚高兴的了不得,那时候都是妈妈拉着架子车,拿上一个大西瓜,有时候带点馒头,那个年代走亲戚拿馒头就了不得了,不像现在各种礼品,什么都没有,就是馒头,果子,夏天拿个大西瓜,就是这么简单,小时候经常和妈妈去姥姥家这样走亲戚。

后来我慢慢长大,经常骑自行车带着爷爷走亲戚,特别开心,回来的时候亲戚给一块钱的压岁钱,别提多开心了,所以每年走亲戚都是我去,非常开心,再后来哪里也不想去了,只想待在家里,再后来一些老亲戚都相互不来往了。

以前亲戚之间感情特别深,很多时候走一次亲戚会住几天,这是真的,那时候人无聊啊,现在呢?大家天天忙的要死要活的,谁有时间,现在走亲戚除非去岳父家吃饭,其他吃饭的很少,每年我们去姑姑家都是吃完饭回家,因为没有办法,说什么姑姑都不让来,他们都是提前安排好酒菜,其他亲戚基本上没有吃饭,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亲戚还是要走的,毕竟都是至亲,这是联络感情的一种方式。


大海传媒


小时候我经常跟着奶奶去走亲戚,特别是正月期间,我最喜欢让奶奶带着我去舅姥爷家玩。我记得去舅姥爷家要走很远的路,要经过一个大水库,有一年冬天为了就近走,我和奶奶还有小姑姑,就是从冰冻的大水库上小心翼翼的走过去的,当时觉得特刺激,现在想想特危险。

奶奶每次带着我和小姑姑去舅姥爷家,都会在那里住上几天,其实那个年代谁家都不富裕,也没有什么好吃的或者好玩的,可是舅姥爷家有好几个跟我年龄差不多大的孩子,我们白天一起跳房子,晚上大家盘在热乎乎的炕头上甩扑克牌,玩的特别开心。每次去了我都是流连忘返,不愿意回家,总觉得还没有玩够。

除了舅姥爷家,就是跟着我妈去我大姨家。当时两个弟弟还小,妈妈用独轮车推着两个弟弟,我跟着跑,每次去大姨家我都累个贼死,可还是愿意去,因为大姨家有比我大几岁的哥哥姐姐,可以带我去他们村的山上捡松板,还有我不记得名字的虫子。捡回家后,埋进锅底下尚未完全泯灭的草木灰里面,几分钟后再掏出来吃,那个香至今令我忘不了。似乎再也没吃到那么好吃的野味儿。更开心的是大姨的邻居家里,也有好几个跟我同龄的孩子,我们在一起玩的也是忘乎所以。



现在的孩子,恐怕再也找不到我们当年的快乐了,他们不再愿意跟着大人们去走亲戚,因为即使有同龄的孩子,他们似乎也不会那么融洽,现在的孩子都比较有个性。更主要的是,与其跟着大人去走亲戚,还不如自己在家里玩手机玩游戏。去了人家家里,首先是不自由,而且还要装模作样的表现的有礼貌,跟亲戚说一些自己不想说的话,孩子会感觉很不自在。在别人家里那么拘谨,还不如在自己家舒服,想吃什么玩什么都随自己,免去了许多客套。


别说现在的孩子不愿意走亲戚,大人也一样。春节期间走亲戚实在是不愿意去,只是有的亲戚出于礼节又不得不去,去了以后恨不能放下东西就往家走。过去走亲戚有时候真是为了蹭顿饭吃,可现在谁的肚子里也不缺饭,想吃什么完全可以在自己家吃,不需要去亲戚家。去亲戚家拜访,完全是出于礼节,而且还是过年过节的时候才去,平常更是不走动,因为大家都忙。过去农村人只要不是农忙时节,就有时间走亲戚,现在不管城里人还是农村人,一年四季都为了生计奔波,哪有时间走亲戚?谁家有什么大事小情的,去看看就赶紧走,礼节到了就好。所以,似乎现在人和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了。


灵子


大家好,我是秦农视野。“过去农村走亲戚会无忧无虑地玩几天,现在为什么去了亲戚家很快就会离开了?”,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家庭结构以及生活节奏变化。以前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他们都有好几个兄弟姐妹,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七大姑八大姨和舅舅,还有和我们年龄相仿的表兄弟姐妹和堂兄弟姐妹。所以那时候我们总是盼望农闲,因为农闲了我们就可以跟着大人走亲戚,经常是去姥姥家,疼爱我们的姥姥姥爷给我们做好吃的,表兄弟姐妹带我们抓螃蟹,捉鱼捉虾,别提有多高兴了,晚上大人们说说笑笑,似乎有说不完的话,我们孩子也听的津津有味,虽然那时候物质生活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但是真的开心啊。所以很愿意在亲戚家里多住几天。



现在由于计划生育,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兄弟姐妹们也少了,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加上生活节奏加快,平时大家都忙,学生忙学习,大人忙工作,彼此之间交流也少了,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距离感,有时候亲戚好不容易坐一起,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真是尴尬。所以现在很多人去走亲戚就像是完成任务,放下东西后简单寒暄几句甚至连一口水都不喝起身就走了。更别说在亲戚家多住几天了。


第二,人们的观念变化。以前农村贫富差距不大,大家情况都差不多,亲戚之间经常走动,互帮互助,今年我家种的菜多吃不完了,就会给亲戚家送点过去,亲戚家水果丰收了,也会送点过来给我们品尝,关系好的就像是一家人一样。

现在由于社会的发展,大家都忙着挣钱,亲戚之间即使见面了也不怎么聊天,一人抱着一部手机,即使在一起吃顿饭时不时也要拿出手机看看股票行情,未来走势,各忙各的……

以前,咸菜就米粥,人情比山高;现在,大鱼配大肉,人情比纸薄。不知道是社会退步了还是怎么了,好怀念那些无忧无虑,开开心心住在姥姥家的日子……


秦农视野


小时候过年过节(端午,中元,中秋,春节)都是在外公外婆家,妈妈是60年代的,那个年代毛爷爷倡导要多生,妈妈有6姊妹,跟我和大哥一起长大的表姊妹,年龄差不多,所以能玩到一起,过年过节都是堆起来睡。爸爸是外婆最喜爱的女婿不打牌,会跟外婆烧火,打下手,外婆会做柴火饭菜,特别好吃,小孩子们在一起就是看看电视玩玩游戏;妈妈和姨子们舅妈打打小麻将,舅舅和姨夫们打打跑得快什么的,他们一打就是通宵。每次吃饭都是八角桌2大桌,或者圆桌2大桌,男士们一桌喝酒吃肘子,女士小孩子一孩子一桌饮料青菜各有所爱。刚好24岁结婚后,第一年妈妈过世,之前(外婆外公相继过世),第二年爸爸过世,过年什么的都是在婆婆家,工作孩子小的原因,走亲戚都是匆匆过客,基本是春节拜年一次团聚一顿,聊聊孩子聊聊小时候。妈妈过世后的7年奶奶健在,基本过年过节都会回去看望,总觉得那里是生我养我20来年的家,骨子里带来的生命气息。渐渐的和小时候来往得多的亲姨亲舅亲表姊妹来往较少!渐渐的话题也少了!平常没有很频繁的来往,所以过年走亲戚的时候肯定是比较匆忙的。

小时候邻居的家拜年是去撸糖果,长大后是匆匆作揖茶也来不及喝就走下一家。小时候在亲戚家可能去鱼塘网鱼就会玩得了好几天,长大后是买礼物也不知道买什么然后去吃饭会选择给钱。小时候去亲戚家玩一个黑白俄罗斯方块和超级玛丽会玩得不亦乐乎,长大后寒暄几句就会低头玩自己手机,看朋友圈刷dou音,看头条新闻。以前是慢生活,现在是快生活。小时候有寒假暑假,长大后放假前就要计划好干这干那时间所以会在亲戚家停留时间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