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一线见闻】中篇小说《决战》连载1:前线

冬天的太行山区,山风硬剌剌的,能把人吹透了。充足的阳光照得沟里坡上的积雪泛着白光,刺得人睁不开眼。

穷山僻壤最值得炫耀的就是清新而干冷的空气,还有省城里很少见的蓝蓝的天,白白的云。

转眼进入腊月了,地处大山深处的易县北坡乡白石岭村的村民们开始张罗着置办年货。

在县城开完扶贫工作会议已经正午,易水古城的美食却没有让路明远有一丝食欲,直接开车回村。

小车在崎岖蜿蜒的山间乡道上飞驰,沿途村落里时时漂浮出袅袅炊烟,养猪的村民们已陆续开始办杀猪宴了,渐浓的年味令这位驻村扶贫的第一书记眉头紧锁:这驻村扶贫后的第一个春节怎么过?单位与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子的帮扶责任人,已备好慰问金,但路明远却高兴不起来,看似简单的慰问,却被复杂的村情重重的倾轧着,若没有一个较为妥当的办法,村里的那各色人马不知又会闹出啥幺蛾子。

一 前线

去年二月,刚过完春节,路明远就带着工作队离开省城下乡扶贫。在白石岭驻村近一年,对村情谙熟!“什么事也瞒不住路书记”多多少少让路明远心宽,但彪悍的民风和村里暗流涌动的几股势力却一直令他头疼。

路明远在省城里出生长大,上学、入路、进机关,临近半百了,农村是个什么样在他的脑海里只是个虚幻的传说,以至于他出征时信誓满满,带着两名驻村工作队队员在省城敲锣打鼓欢送驻村工作队出征的沸点中进了村。

进村三天,路明远与他的两名队员便从沸点被速冻成冰点!一穷二白的现实状况大大超出了他们的想象,而复杂村情的异样感觉又迅速扑面而来。

其实县里、乡里都知道这个村乱,前任村支书胡有道在路明远驻村的第二天就告诉他:“这个村啊,不大好弄,太乱!只看眼前利益,思想落后,家族、派性,很复杂。”

路明远进村前是不知道这些情况的,接到县委组织部颁发的白石岭村第一书记任职令时,没有一个人告诉他这个村的真实情况,只知道是个贫困村,穷到啥程度根本不清楚。

驻村扶贫工作队有省直工作队、市直工作队、县直工作队,分别由省直机关、市直机关和县直机关分别委派。相比之下县、乡对各村的村情比较了解,所以那些给点阳光就灿烂、好鼓捣、好脱贫的贫困村都是由县直工作队驻村扶贫,那些基础相对较差、管理相对较弱的贫困村则由市直工作队驻村扶贫,而深度贫困村特别是最穷最乱最难管、让县里乡里都头疼的贫困村全是由省直工作队驻村扶贫。省市县乡都对省直工作队寄予厚望:层次高,有资源,站位高,有优势;能力高,有路数。

白石岭村就是这样一个地理位置偏远,自然环境恶劣,交通闭塞,靠天吃饭,又穷又乱又难管的村。

前任村支书胡有道连任5届15年的村支书,而他父亲胡镇却在村里任支书、村主任长达30年。路明远很奇怪,白石岭村“闫”氏家族是“大姓”,“闫”氏人口占到了全村的85%,怎么会让1939年讨饭讨到白石岭村并落户的胡家“小姓”人的后代胡镇及其老二胡有道在白石岭村把持了45年。这与路明远听说的北方农村很不一样。

45年!到了路明远驻村的2016年2月底,村民们用当地的方言告诉路明远“村里么都没有!”

胡氏父子在白石岭村一家独大,到了胡有道执政时更是一人说了算,牢牢掌握着村里的大权,尤其是让谁入党谁就可以入,不让谁入谁就入不了。

路明远惊奇地发现,在农村,村民们对党组织的向往是多么的强烈,入党竞争是多么的激烈,而村支书又是多么的关键。

白石岭村一共有党员42 名,由胡氏父子发展的占了一多半,有些党员长期不在村里,但在村支委换届选举时准能回来,“投上庄严的一票”。村支委三年一换届,每次选举胡有道都能不出意料地顺利当选。当然胡氏父子也在私底下下足了功夫,于是乎“胡让选谁就选谁”。

而对于入党,村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胡有道叫入啊?”

也有村民上访告状,没用!胡氏父子这么多年的积淀对付势单力薄的村民易如反掌。后来因胡有道因违反上级规定,截留挪用抗洪抢险资金和物资以及办理假移民,背了三个处分,乡党委按照纪律处分规定不允许他再连任村支书了。

但是选举时他仍然依旧被“选出来了”,现在依然是村党支部委员,村民们俗称“副职”。

路明远驻村以后,对于“战情”的严峻性并没有充分感觉到。也是,没有经历,没有对比,两眼一摸黑的就上了前线,直到不久后他去县里开精准脱贫经验交流会时,才知道了“敌情”是多么的严重!

路明远驻村以后,他的做法被县乡肯定。在驻村四个月之后的一次扶贫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县委书记杨树德对路明远的工作思路和工作能力给予很高评价,作点评发言时,反复6次提到路明远的发言内容和观点:“白石岭村驻村工作队提出的‘交通闭塞,观念不能闭塞;自然环境恶劣,思想决不能恶劣’这句话让我很受触动和教育!要打造并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白石岭村工作队做得相当完善,总体在提高,包括思想境界提升”,同时又慨叹:“我发现哪一级的水平就是哪一级的水平啊!省级工作队就是省级工作队的水平!白石岭,多么混乱的一个村啊!”

县委书记的点评,让路明远感到有些意外,他确实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县扶贫工作会议的亮点,而县委一把手“多么混乱的一个村啊”的感叹,着实让路明远震惊,驻村以后接连出现的“险情”终于得到了印证。

路明远驻村不久,就根据调查了解的白石岭村情制定了脱贫攻坚的战略方针,而放在首位的就是抓思想工作改变,抓基层组织建设。他认为思想工作的落后、基层组织的涣散才是这个村贫穷落后的根源。

这次会议虽然充分肯定了他的战略,但也让他感受到啃下这个坚固的堡垒是多么的艰难。


【脱贫攻坚一线见闻】中篇小说《决战》连载1:前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