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容嫁给溥仪的时候,大清气数都尽了,为什么婉容的家人还要把她嫁给溥仪呢?

小方说历史1990


溥仪是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也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一般称为宣统皇帝或者清废帝。溥仪在1906年出生,1909年,三岁的溥仪被扶上皇位,是为宣统皇帝。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大清亡了,当然,年仅六岁,当了三年皇帝的溥仪也被拉下了皇位。1922年,年仅16岁的溥仪迎娶婉容为妻,也就是“皇后”。此时距离大清亡国已经11年了,那为什么婉容家人还要把婉容嫁给溥仪呢?原因有以下几个。

01 此时局势还不稳定,谁也保不定大清不能再次复辟

清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得善终的朝代了,以往的每次改朝换代,新朝往往对旧朝的皇室大开杀戒,皇室成员们死的死,逃的逃,结局很是凄惨,更不要提皇帝了,像隋炀帝,崇祯帝那样找根绳子上吊,能留个全尸,那就非常不错了。可是清朝不是,虽然清朝是在袁世凯的逼宫下,皇帝自动逊位的,但是袁世凯还是给了清朝皇室非常优厚的待遇。民国二年(1913年)元旦,袁世凯还派人给溥仪拜年,对朝廷仍然效忠。二月二十二日,隆裕太后去世,袁世凯通电吊唁,全国下半旗致哀。溥仪退位仍在宫中的时候仍用宣统纪年,有内务府、宗人府、慎刑司,有内监,故臣赠谥,不改衣冠。触犯王法者由慎刑司处治,可见皇家威严仍在。

民国六年(1917年),前清遗臣张勋兵变,率定武军4000人入京,把黎元洪赶下台,由于张勋的定武军人人都顶一头辫子,所以又叫辫子军。七月一日,宣统复辟,年仅12岁的溥仪又坐上龙椅。之后段祺瑞出兵讨伐,仅仅9天后,张勋的辫子军就失败,张勋本人也逃入荷兰大使馆,次日溥仪宣布第二次退位,只坐了十一天龙椅又下了台。虽然这场闹剧仅仅维持了十一天就草草收场,当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当时,至少还有一部分力量支持清朝复辟的。1922年,溥仪选妃的时候,中国还是处于各路军阀轮流执政、混战的时候,谁又能保证,不会再来一次像张勋那样的复辟事件呢?要是成功了,那就是真的皇后了,这样巨大的诱惑力,肯定有很多人动心的。

02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清虽然亡了,但是皇帝还是有很大的剩余价值

1922年,溥仪大婚的时候,当时民国的各个实力派人物,从大总统徐世昌起,包括张作霖、黎元洪、吴佩孚、冯玉祥等,每个人都送了贺礼。婉容的送亲队伍进宫时,沿途有一千多军警开路,还有军乐队奏乐。甚至,据说袁世凯和张作霖都想要把女儿嫁给溥仪,可见,溥仪作为末代皇帝,在这些军阀中还是很吃的开的,至少明面上,大家都会给个面子。别说是溥仪了,就是那些清朝的遗老们在当时也是非常吃香的,这些前朝遗老大都饱读诗书,写得一手好书法,很多军阀为了附庸风雅,把这些遗老们请过去当坐上宾,就为了得到他们的字画,而且以得到遗老们的字画为荣,当时的风气,可见一斑。

其实,不仅仅是旧式军阀,就连胡适这样的新派人物,对皇帝都有一种莫名的敬畏感。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1922年紫禁城刚装了电话,16岁的溥仪觉得新奇,就拿着电话本一通乱拨,他看到了胡适的电话,当时胡适已经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了,溥仪打过去,邀请胡适来皇宫说说话。胡适真的就去了,去之前还非常激动,一直在打听皇帝什么脾气,要不要磕头,该怎么称呼呢。连胡适这样的大人物对见一个已经退位十几年的皇帝都诚惶诚恐,更不要说一般的人的。虽然推翻帝制,打倒皇权,个个口号都喊得震天响,但是真见着皇帝,心里还是紧张激动的,毕竟几千年来对天子的那种敬畏,不是短短十几年就能消除的。

03 婉容特殊的家世

为什么婉容家人会把女儿嫁给溥仪,而溥仪也同意了这门亲事呢?要知道,当时溥仪的选择可是有很多,如上面的分析,当时希望把女儿嫁给溥仪的可多了去了。其实,这也与婉容特殊的家世有关。

婉容全名郭布罗. 婉容, 字慕鸿, 达斡尔族人。原籍黑龙江省龙江县牦牛屯,她的曾祖父长顺曾任清代吉林将军, 父亲荣源管理祖传的房产和地产, 母亲爱新觉罗·恒馨是皇族毓朗贝勒的次女。

这样看来,婉容家与皇家还是有很深的渊源的,婉容和溥仪甚至还有血缘关系。婉容家可谓是“世受皇恩”,加上婉容母亲又是爱新觉罗家的人,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把婉容嫁给溥仪了。那么,为什么溥仪又会选择婉容呢?

其实,溥仪是被动选择的。溥仪选妃的时候,看中的是文秀,但是掌权的皇贵妃不同意,执意要溥仪迎娶婉容做“皇后”,这是为什么呢?原因除了上面说的婉容家特殊的家世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婉容家里特别有钱,她的父亲他在天津有一整条街的店面。说起来也可笑,堂堂皇帝,竟然也想要取有钱人家的女儿。

婉容嫁给溥仪之后的生活,也是相当不幸的。如果说溥仪是不幸的,被历史的浪潮推着走,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那婉容比他还不幸,因为她连最基本的做妻子的权力都被剥夺。在溥仪心里,婉容只是一个木偶一样,可有可无的存在。溥仪曾对他的最后一任夫人李淑贤说: 那时我根本不懂夫妻之间应有的关系, 妻子就是我的玩物和摆设, 高兴就去玩一会儿, 不高兴几天不理……。婉容也在郁郁寡欢中染上烟瘾,疯狂吸食鸦片,最后香消玉损,年仅41岁就去世。


历史风暴


的确,末代皇后婉容嫁给溥仪,是在1922年,这个时候,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讲,“醒醒吧,大清早亡了”。但是,出身开明家庭,自幼接受西方教育,且闻名京城的大小姐婉容,为何还会死心塌地的嫁给这位末代皇帝?

民国之时,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虽然已经寿终正寝,但两千多年中形成的种种文化和习惯,对中国社会,尤其是中国人思想的影响,依旧不可小视。正如辜鸿铭所说,有形的辫子虽然被剪去,但无形的辫子却依旧在脑后挂着。且不说婉容的父亲本身就是前清时期的贵族,曾经担任内务府大臣,自然具有很深的“皇室情结”,即便是当时的新文化领袖,自由思想的先锋,仍然多多少少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著名的新文化领导者胡适便是其中的代表。

1922年,应溥仪的邀请,胡适曾经入宫与溥仪相见。二人的见面很短暂,且溥仪本身就是怀有一种猎奇的心态,想看看这位宣扬新文化的“自由斗士”究竟何许人也,因此会面中溥仪对于胡适向他解释的与新文化运动相关的内容给全然没有听进去,并且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将这次会面称作“一次无聊的会面”。但胡适却并不这样认为,在离开后,胡适向溥仪的外国老师庄士敦写了一封信,详细地向他阐述了自己的感受,内容摘列如下:

在我拜访皇上的时候,他非常友好和谦逊有礼。我们谈了新诗,写新诗的青年作家们,以及有关文学的其他话题。大门口的耽搁使我浪费了本来可以在宫里多停留一些的时间。因此,我没有待很长时间,大约二十分钟后就告别了陛下,去赶赴另外一个重要约会。……我本打算不让报纸披露这次会见。但不幸的是,一些我不常阅读的报纸报道了这件事,这事对它们来说自然具有头条新闻的价值。……我必须承认,我被这件小事深深地感动了。就在这里,我面对着我国最后一位皇帝,我面对着历史上无数位伟大君主的最后一位代表!

从信中可知,会面只有短短的二十分钟,且溥仪本人只是将此次见面当做自己的日常应酬之一,并无任何特别之处。但对于胡适而言,他的激动之情跃然于纸上,尤其是最后一句,胡适内心的喜悦,激动,更是表露无疑。连溥仪本人在看到这封信之后,也无不嘲讽地说道:

“原来洋博士也有着那种遗老似的心理。”

这句评价可谓精辟,连受过系统西方教育的学者,尚且存在着与遗老遗少相似的君主情结,更何况本身就为清朝效力过的真正遗老呢?因此,婉容的父亲将她嫁给溥仪这位所谓的“历史上无数伟大君主的最后一位代表”,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情结归情结,实际利益当然是不能不考虑的。溥仪当时虽然已经不是皇帝,但仍旧居住在紫禁城之中,保留着皇帝的派头。同时,根据民国政府的承诺,民国每年要提供给清朝皇室巨额的生活费用,可以说,溥仪的生活与他的祖先相比,除了不用管事儿之外,其他并没有什么不同。在这样独一无二的条件吸引下,成为“末代皇帝”的合法妻子,自然能够获得不少的物质利益,至少吃穿不愁,荣华富贵一辈子都享受不完。此外,溥仪在社会上巨大的影响力,对于提升自己的地位,也是很有帮助的。

在诸多利益的驱使之下,婉容嫁给了溥仪。然而,这段婚姻最终是以悲剧收场,由于溥仪的身体和心理上的缺陷,婉容在婚后饱受折磨,最后精神崩溃,成为了一个彻底的女疯子。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日本关东军投降,伪满洲国也宣告破产,婉容被游击队俘虏,最终在监狱中去世。溥仪在三年后得知婉容的死讯,毫无触动。可见,这是一场纯粹基于利益的不幸婚姻。


庭州行者


溥仪是清朝最后一任皇帝,但在位不过3年就被逼退位。可是在他17岁之时,却还是有人为他张罗起了婚姻大事,还有不少原来的满清贵族非常积极地让自己的女儿来参选,其中就包括了婉容的家人。

据说溥仪第一眼看中的不是婉容,而是后来成为妃子的文绣,但是因为婉容家世比较显赫,在瑾皇贵妃的示意之下,婉容成为了皇后。

那么为什么一个早已经退位十年的皇帝还受到如此追捧呢?其实按照溥仪当时的实际处境来看,嫁给他,是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溥仪虽然退位,却仍然享受着极高的待遇

根据退位时的约定,溥仪虽然失去了皇位,但是仍然被允许居住在紫禁城中,每年还可以得到民国政府的巨额拨款,可以说生活还是十分优渥,此时溥仪还年少,不能生育的缺陷也不为人所知,嫁给他,其实是那些逐渐失势的满清贵族家闺秀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不仅如此,婉容的出嫁,其实和她的自身意志没有关系,更多的是由她的家人决定的,而这个决定,也确实给他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不久,婉容的父亲就被封为国公,还得以掌管内务府,她的兄弟们也纷纷因为她的关系得到了官职爵位。

所以,虽然已经退位,溥仪身上还是有很多利益可以供人攫取,自然会引得众人追捧。

中国千百年以来的文化传统也发挥了不小的影响

虽然当时已经废除了封建帝制,但是毕竟这一制度已经实施了数千年,皇帝也在长久以来的洗脑中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短短十年时间,根本无法彻底扭转这种观念,在很多人心目中,能够和皇帝搭上关系,是非常荣耀的事情。

溥仪的最后一位妻子李淑贤就曾经说过,自己能够成为这位末代皇帝的妻子,也算是人生中值得骄傲的一件大事。这时候已经解放多年,而李淑贤仍然被成为“娘娘”的诱惑所吸引,更别提在民国时期了。

清朝还有一个传统,那就是所有的满清贵族王公,在面对皇帝的时候,都要以“奴才”自称,称皇帝为“主子”,甚至还以此为骄傲,因为汉族文臣只能够自称“臣”,连奴才都不配当。在这样泯灭自尊的统治之下长大,那些深受影响的满清遗老遗少们,自然会对皇帝有着无与伦比的尊崇,想要簇拥在他身边。

婉容的家人想对溥仪进行一笔政治投资

虽然被推翻,但其实有很多人认为这不过是一时的波澜,已经存在数千年的皇帝不会就这么消失。特别是在1917年,张勋还搞了一次复辟,将溥仪又扶上了皇位,虽然这次荒唐的行径不过持续了十几天就告一段落,以溥仪的再次退位为完结,但是这却让那些满清贵族们看到了希望。

有了第二次,说不定就有了第三次,如果溥仪最终成功登上皇位,自己的女儿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后,其中的好处是说不尽的。

可惜虽然溥仪后来又成为了皇帝,他的皇位却充满了屈辱,身在“满洲国”的他,不过是日本人手中的傀儡。而随着与溥仪的相处,婉容发现了他身体上的缺陷和性格上的缺点,两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紧张起来,但是为了皇室的颜面,为了家族的利益,婉容不可能与溥仪离婚。

后来婉容与侍卫私通生下了一女婴,溥仪知道之后,将她打入了冷宫之中。

这件事极大地摧毁了婉容的精神,让她陷入疯癫,最终在因苏联占领满洲而随众撤出当时名为“新京”的长春后被游击队俘虏,病逝于监狱之中,结束了自己痛苦的一生。

《郭布罗·婉容生平》等


汗青正浩


那时候还算是比较贫穷的时代,嫁女儿,多是希望嫁到豪贵人家,攀上这门皇亲自然是巴不得的。溥仪最后一次结婚,第五任妻子李淑贤也表示“娘娘”这个称谓有巨大的吸引力。那时候溥仪年纪小,对婚姻的概念很模糊。对他来说,皇帝大婚意味着摆脱束缚,可以亲政了。所以溥仪与其说期待婚姻,不如说他期待的是婚姻带来的亲政许可证。


候选姑娘的照片多得可以装订成册,由于牵扯到多方利益,太妃们都想新皇后是自己选中的人,所以一直争执不下,拖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总算选拔出四个女孩来进入最后的角逐。这四个姑娘分别是阳仓扎布、衡永、荣源和端恭的女儿们。最终家世和相貌更加出众的郭布罗·婉容击败了最后的对手文绣成为皇后,文绣被封为淑妃。其实这也不是溥仪自己的选择,而是各方面势力对小皇帝连哄带劝,最后头晕目眩的溥仪接受了主流意见。婉容当上皇后后,她的父亲立刻成了辅国公和内务府总管,婉容的兄弟也跟着鸡犬升天。文绣后来因刀妃革命与皇帝离婚轰动天下,一时间指责文绣者众,其中包括文绣自己的亲属。后来人们了解到文绣离婚有皇帝身体的原因,舆论风向开始有所转变。人人皆知皇帝不能行夫妻之礼,淑妃为了自己的幸福离婚也就在所难免。


但是皇后婉容她和淑妃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没有丈夫的爱也没有夫妻生活,心情十分苦闷,再加上婉容常常受气,因为溥仪把淑妃的出走怪到婉容头上,认为皇后没管好后宫才让皇帝丢了脸。但是婉容做不出文绣敢做的事情,一来是她是皇后,这个枷锁本身就比文绣沉重不止一星半点,由皇后之位得到的好处也比文绣多得多,自然她比文绣更加难以舍弃这一切。溥仪认为婉容虚荣心太重,放不下皇后这顶桂冠,放不下这虚名儿。


少夫人168


打个比方吧。

如果现在日本皇族被推翻了,天皇下台了,而他恰巧又是个单身汉,假使他想要结婚的话,照样有大把的美女愿意嫁给他。

什么原因呢,皇族的地位和身份不是平常人所能企及的,更何况还有明面上的和隐性的财富。

天皇和大清皇帝比,那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溥仪能把当时的日本天皇甩出八条街,

从财富上看,以溥仪和婉容的婚礼为例。

他和婉容结婚的时候,神武门彩棚高扎,警卫森严,附近车水马龙,拥挤不堪,许多武装军警维持秩序,马路上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溥仪在乾清宫受贺,多年来散居全国各地的清朝遗老遗少仿佛全部复活了,纷纷上表称贺,同时也献上了高额的贺礼,从图书古玩到银元英镑应有尽有。许多溥仪从来没见过面,甚至名字都没听说过的人,从全国聚集到北京,前来“朝贺”。

除了这些人,国内外的政要名流也纷纷送礼祝贺。民国大总统黎元洪,派专人将厚礼送到婉容家,另外还派专使,以对外国君主之礼向溥仪祝贺。

各国的公使和馆员也不管落后,纷纷以观礼和祝贺为名前来观看。

在重华宫的漱芳斋,连演了三天大戏,当时京城有名的演员,几乎全部参加。

溥仪这场婚礼,光是礼金就收到了100多万大洋。当时社会,夫妻都是工人的家庭,一年的收入大概在200-300大洋之间,也就是说,一个普通家庭工作5000多年,才能抵得上溥仪一场婚礼的礼金。

这份豪华与奢靡,哪个社会名流,巨商大贾都是无论如何比不上的。

这还已经是小朝廷本着“隆重又简朴”的宗旨来办的,“仅仅”花费了40万大洋。

溥仪虽然下台了,他还是全中国最富有的人,民国政府一年要向满清皇室拨款400万大洋,虽然不能全数拿到,但仅仅紫禁城内的财富,就足够他挥霍。

从身份上看,婉容嫁给溥仪,得到了什么。

虽然早已不再是实质性的皇帝,但溥仪依然是无数前清遗老遗少心目中的万岁爷,这种情况,甚至直到解放后还出现。

嫁给溥仪,婉容得到的是皇后的身份,全中国除了溥仪,没有第二个人再能给她。婉容是谁,婉容虽然也出生在富贵人家,生来是个大小姐,但如果不是和溥仪结婚,谁会知道这个名字,婉容嫁给溥仪,连带着她的家庭,也名声大振。

从地位上看,婉容得到了什么。

有了身份和财富,地位更加不是问题。不要说婉容,可以这么说,凡是溥仪身边的人,哪怕是个下人,解放后随便出本回忆录《我在溥仪身边的日子》之类,都能大卖,名利双收,更何况是婉容。

比如溥仪的弟妹,溥杰的妻子嵯峨浩,就出过《流浪的王妃》《食在宫廷》两本书,销量都很不错,甚至还被拍成了电视剧。

所以在婉容家人看来,婉容嫁给溥仪,一举多得,是桩求之不得的好买卖,女儿能享受荣华富贵,家族也会因此受益良多,何乐而不为呢。当然,这里面婉容本人的意见是不会受到重视的,在那个年代,女性的婚姻大多还无法自己做主。


小院之观


皇帝这个尊号还是保住了

溥仪结婚的时候,大清已经亡了。但当时谈的条件是,皇帝尊号还留着,溥仪还是皇帝。溥仪还是居住在皇宫之内,每年还有一笔巨款给皇室,虽然这笔款并没有怎么到足过账,但是满清宗室的产业及财宝并没有因大清的灭亡而被剥夺,所以宫门内的那帮人还是有资本挥霍,生活上面和以前还是差不多,还是过着皇帝的日子,只是没有了执政权而已。

当皇后

满清富贵人家之间的联姻并没有因满清的灭亡就此中断,既然溥仪的皇帝尊号还在,那么选秀之类的当然就还得继续。在这些满人心里面,大清还没有亡,皇帝还是皇帝,选中自己的女儿进宫,那也是一种荣幸。特别是有端康太妃的支持,婉容有了成为皇后的可能。婉容的父亲本来就是当时内务府的大臣,有这么一位重量级的人物支持,如果婉容成了皇后,那么他的地位也就水涨船高了,他当然乐意啊,干嘛要反对。





当时满清的确是亡了,但因为皇帝这个尊号还在,于是满清就在部分人眼里面并没有亡,显然婉容的父亲就是其中一位。自己的女儿有机会进宫成为皇后,这对于没认为大清已亡的他是多么荣耀的事情,所以当然是全力支持,而且即使溥仪一切都没有了,结婚的权力还是有的,也照样有人愿意嫁给他,故之后溥仪还再婚了。


淡看天上月


婉容是郭布罗姓。清朝末代溥仪皇后,也被称为末代皇后。生于1906年,死于1946年。1922年16岁的婉容嫁给溥仪。按照清朝历代皇帝大婚的标准,用皇后的“凤舆”从东华门抬进紫禁城。这一刻的荣耀代价,是用婉容往后余生20多年的悲剧换来的。

《清史稿》:宣统皇后,郭博勒氏,总管内务府大臣荣源女。逊位后,岁壬戌,册立为皇后。淑妃,额尔德特氏。同日册封。

溥仪末代皇帝,在皇朝更替的年轮里,缚义作为大清朝最后一个皇帝,相对于之前别的末代皇帝来说,还算是得到了善终。虽然没有保住大清的江山,但是保住了性命。

1912年2月12日,清朝下了退位诏书。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君主制。毕竟清朝建立也有200多年,所以当时中华民族政府对清朝皇室还是非常优待。虽然下了退位诏书,但是在这个紫金城里还是以皇帝尊称。事实上大清王朝已经覆灭,只不过还剩一点儿火星。

溥仪作为一个名存实亡的皇帝,还是一个和太监差不多的男人。在这种情况下,娶了皇后,纳了淑妃。溥仪难道没有愤恨?心里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扭曲。所以婉容在这样的情况下嫁给了溥仪,想一想也不可能过的多好。全中国都明白,大清王朝已经完了,为什么婉容的父亲荣源还是把婉容嫁给缚义呢?

婉容本身就是照着皇后标准培养的

婉容,字慕鸿。婉容的名字和字都是来自《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婉容虽然是女子,但是在家里却和他的兄弟一样,接受读书教育。照着才女的标准来培养,绘画,书法,弹琴这些婉容都会。婉容的父亲还聘请了美国人专门教婉容英语。由此可见婉容的父亲对婉容抱着很大的期望。

虽然历史上介绍说婉容的父亲是个开明的人,主张男女平等。但是从荣源(婉容父亲)把婉容送进宫里当皇后来看。所谓的主张男女平等,估计也不过是希望她的女儿能有朝一日像慈禧一样,执掌天下大全。尤其在婉容进宫的时候,大清王朝已经名存实亡,荣源还把婉容往宫里送,难道不是抱有希望和奢望吗。不然一个培养这么优秀的女儿,除了溥仪无论嫁给谁,估计也比跟着溥仪过得好。

婉容一家和大清皇族有扯不断的关系

  • 婉容出生显赫,生活条件特别好。父亲郭布罗·荣源,是清朝内务府大臣。他们家是满洲正白旗,达斡尔族,这在大清朝是贵族。
  • 婉容的母亲爱新觉罗氏是清朝皇室的人。定郡王溥煦的孙女,在家里排行老四,人称四格格。在生婉容的时候逝去。
  • 婉容义母的弟弟润麒,比婉容小六岁。娶溥仪的三妹妹韫颖,2007年去世。

也可能是为了照顾年幼的婉容,也可能是为了保持两家的联姻。定郡王溥喣又把自己的二孙女恒香,嫁给了婉容的父亲。恒香对婉容视为己出,母女俩相处的关系密切。

由此可见婉容家非常显赫,和清朝皇室的关系非常好。深受皇族信任。

当时虽然大清气受已尽,处于纷乱状态,溥仪还依然是紫禁城里的皇帝。爱新觉罗家族统治了大清这么多年,婉容的父亲还是有一颗想当国丈的心

随着战争的爆发,婉容和缚义颠沛流离。也因为和淑妃文绣争宠,弄走了文绣。和溥仪关系日益恶化。溥仪长期对婉容冷淡,加上溥仪本身身体有缺陷,两个人也没有生下子女。虽然大清朝不在了,文绣能走,但是作为皇后的婉容是没法离开缚义。婉容和溥仪的侍卫好上了。并且生下了一个女儿,溥仪被人带了绿帽子,当然是怒不可及,在婉容生下女儿不久之后,婉容的女儿就被溥仪处死了。婉容被溥仪打入冷宫,关了起来。没了女儿生活无望的婉容精神崩溃了。自从1935年婉容生下女儿后,直到1946年婉蓉去世。可以说活的是生不如死。据说婉容被溥仪关起来的时候,脑子经常不清醒,偶尔清醒的时候就会哭着骂自己的父亲,为了当国丈葬送了自己的一生。

中国数千年的王朝统治生活,统治的还有数千年遗留下来的思想。哪怕大清朝已经名存实亡,但是作为中华民族的起义领袖孙中山,作为统领新时代的中华民国,并没有对大清朝皇室的人赶尽杀绝,反而特别优待。这个是在所有历史皇朝中前所未有的现象。让婉容的父亲看到了希望。

再说君主制的生活已经统治了中国那么多年,很多人的思想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改过来的。

荣源把婉容嫁给溥仪,不管怎么说婉容成了溥仪的皇后。其实婉容的父亲是在赌,万一大清朝还能再延续一段时间呢?即使大清灭亡了,以后还有可能建立向南唐之类的“南清”,“北清”。哪怕还有一丝希望,也要赌这万分之一的可能。因为一个家族里的女儿成了皇后,这个家族带来很多的益处。

就这样婉容成了的牺牲品。

总结:婉容一个出身高贵明媚而美丽有知识的女子。成为大清朝的末代皇后,过的坎坷而艰辛。如果没有成为皇后,或许嫁个普通人也会一生幸福美满。婉容作为末代皇后,在封建王朝的紫金城里,有很多的无奈和心酸。

婉容作为大清王朝末代贵族家的女子,虽然生的高贵,身不由己,其实从嫁给溥仪的时候就注定了一个悲剧的开始。

婉容其实就是封建王朝悲剧的其中一人。


青史汇


其实,把女儿嫁给溥仪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为什么危险呢?

表面上看起来,清皇室还被允许住在紫禁城里,每年还领着400万的生活补贴,待遇十分优厚。如果把女儿嫁给溥仪,可以确保衣食不愁。但实际上,恰恰是嫁给溥仪以后,很可能不但连衣食都得不到保障,而且随时随地都会有生命危险。

道理很简单,因为溥仪是末代皇帝。

(溥仪剧照)

自古以来,末代皇帝在新朝都是十分凄凉的。比如宋恭帝在元朝,被送到西藏去当了和尚。孟昶和李煜在宋朝,都莫名其妙地暴死了。

如果新朝不是一个强盛的朝代,而是一个动乱的朝代,那么末代皇帝会更惨。比如汉献帝,被很多诸侯挟持着,挟天子而令诸侯。比如唐昭宗,也被唐末的那些诸侯挟裹着,东奔西逃,最后还被朱温给追杀而死。

为什么末代皇帝这么悲惨呢?因为末代皇帝本身就是一个符号,一个抹不去的符号。他代表着昔日的那个神,同时也是很多人昔日的情结。有这种情结的人,想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人,都会利用这一点来为自己服务。想想明末清初的“朱三太子”事件,有多少人想利用所谓的“朱三太子”造反,以实现个人的目标就明白了。

如果王朝之后遇到乱世,那么,末代皇帝同样是一个旗号。诸侯们可以借末代皇帝的名义,争强争霸。但是,无论诸侯们是成功还是失败,最后都会杀掉这个末代皇帝。项羽造反后杀掉了楚怀王熊心。朱温杀掉了唐昭宗,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冯玉祥剧照)

回到之前的话题。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实际上一生同样凄惨。1924年11月,冯玉祥打进北京,就把溥仪从紫禁城追了出来,追到天津,断绝了给清皇室的每年400万的优待。接着,日本人又挟持溥仪到东北,成立伪满洲国。日本人的做法,和古代那些诸侯们的做法,其实是一模一样的,就是要利用溥仪这个符号,达到自己吞并中国的目的。

溥仪在日本人的手上,完全不能表达自己的声音,也没有自己的自由。实际上,日子是十分凄惨的。溥仪的日子惨,婉容的日子也肯定不好过。而且婉容的日子比溥仪还更不好过,因为日本人想给溥仪选一个日本女人当皇后,因此,就算婉容最终不是吸食鸦片早死,日本人也不会让她活多久。这就相当于当年曹操杀掉汉献帝的伏皇后与董贵人后,把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一样。

总之,其实在嫁给溥仪之前,婉容的命运就已经确定是会很悲惨的了。而实际的结局也证明了这一点。既然如此,婉容的父亲荣源,当初为什么不考虑后果呢?

(溥仪剧照)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看看,当时其实除了婉容的父亲荣源以外,还有很多人都想把女儿嫁给溥仪。比如,张作霖、徐世昌、张勋等。而且这些人都是一些政治上叱咤风云的人物。

张作霖和徐世昌,包括张勋,他们想把女儿嫁给溥仪,是有一种政治目的的。他们是军阀,手握重兵。他们手里有溥仪,虽然不至于像三国时期的曹操、袁绍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至少他们因为和溥仪联姻,可以利用人们对旧有王朝的情感,获得更多的支持,因而让他们的军队能够得到扩大,或者在政治博弈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民意。因为溥仪是这些军阀的女婿,满人是很支持这些军阀的。尤其是张勋,虽然他的军事力量不强,但是志在复辟旧王朝的他,有溥仪这样的女婿,实在太好了。

由此可见,婉容的父亲荣源把女儿嫁给溥仪,其实也有这样的政治目的。

荣源在清朝的时候,当过一些小官。等把女儿嫁给溥仪后,他立刻便被封为辅国公,担任紫禁城那个小朝廷的总管内务府大臣。后来溥仪被日本人搞到东北,当伪满洲国皇帝的时候,荣源也跟着去了东北。在伪满洲国,虽然由于日本人的干预,他没能担任要职,但相继担任了伪宫内府顾问官、伪满洲自动车制造株式会社简任监事、伪满洲航空株式会社社长、伪满洲石油株式会社副理事长等职务。这几个职务都是肥缺,荣源在其中谋取了不少好处。直到抗战胜利,伪满洲国灭亡。


张生全精彩历史


拥有尊贵的出身、年薪几百万、住着全国最大的别墅、说不定将来还能当最高领导人,这样的男人有几个女人能拒绝?即便是女人不喜欢,她们的父母肯定也喜欢到非常,一定哭着喊着把女儿嫁给对方。大婚之前的溥仪,就是这样的男人。


1921年溥仪十六岁,他的生身父亲载沣、叔叔载涛以及内务府大臣们,认为“皇上春秋已盛,宜早定中宫”,于是在奏明太妃和之后,开始为溥仪挑选配偶,唯一的条件是:皇后必须是满蒙贵族的女儿。

溥仪虽然退位了,但仍居住在紫禁城里,奇珍异宝无数,宫女太监成群,民国政府除了每年给几百万的生活费之外,还给予他外国家元首的礼遇,这些都足以让人动心。但更重要的是,在满蒙贵族们心中,溥仪显然是个潜力股,在风云变幻的年代,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一遇风云变化龙”,再次成为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


把女儿嫁给溥仪,怎么看都是稳赚不赔的事,于是,在溥仪开始选后时,溥仪的叔叔载涛作为选后的主办者,就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大批的满蒙贵族纷纷走后门托关系,希望女儿能够入选,据说送到载涛面前的“大家闺秀”的相片,就可以装订成册了。

载涛把这些照片送进紫禁城,溥仪和太妃们几经挑选,最后荣源的女儿婉容和端恭的女儿文绣入选。这两个人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关键是她们背后都有强力支持者,婉容是由载涛推荐的,同时也得到了端康太妃(光绪皇帝的瑾妃)的力挺,而文绣的背后则是载洵(同样是溥仪的叔辈)和敬懿太妃(同治皇帝的瑜妃),双方争夺十分激烈。


从这种争斗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虽然当时满清已经亡国了,但在勋贵之中仍存在着权力斗争,而溥仪身处的紫禁城里,更是勾心斗角,皇后这个位置,对于各方势力而言都是志在必得。

最后大家斗了个势均力敌,只能把球踢给溥仪,让他自己做决定。溥仪毫不犹疑地支持了载涛,“圣裁”婉容做自己的皇后,至于文绣则只能成为妃子了!

溥仪的大婚典礼十分隆重,各种仪轨均遵循皇室旧例,不仅满清的遗老遗少全部参加,北洋政府要员和外国使者也都前来观礼祝贺。大婚期间,还连续演了三天大戏,梅兰芳、尚小云、马连良、李万春等名角纷纷献唱。值得一提的是,梅兰芳、杨小楼上演的戏码是《霸王别姬》,现场很多人都觉得不吉利,认为是“不祥之兆”。

婉容虽然成为了皇后,但一生却历尽坎坷十分悲惨,这完全是其家人利欲熏心的后果。


李飞叨


溥仪结婚是在1922年12月1日,这一天他不单止迎娶婉容,还同时迎娶文绣。左拥右抱,享尽齐人之福。此时,距离清王朝的覆灭,已经过去了10年光阴。

一,剪不掉的心理辫子

1912年2月12日,慈禧的侄女裕隆太后,代6岁的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结束了自秦始皇以来,2000余年的中国帝制。

(上图:溥仪退位剧照)

消息传出,全国满清遗老遗少哀号遍野。

每逢“易代”,必有遗民念前朝之好。满清入关以来,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剃发易服,把所有敢反抗的血性汉子都屠戮一空。余下大多数苟且的,麻木的活着。

于小屁民而言,没有那么多的感慨,该挑粪种地的,还得考虑怎么给地主交租。

士农工商各阶层,除了读书人是新思想接受者之外,在满清一朝捞足了好处的那些满蒙贵族、旧官僚、大地主等是最排斥新思想的,因为他们跟满清政权是利益捆绑体,满清崩盘他们也会受损。


因此念念不忘满清的好,依然顽固的留着头上或者心理的那根金钱鼠尾辫子。

在这群人心里,有着至高无上影响力的紫禁城那位皇帝,那是趴地上也要跪舔的存在啊。也许在他们还幻想着,有一天溥仪这条咸鱼忽然翻身了呢。

(上图:满清贵族遗老剧照)

因此,当宫里放出消息,要给溥仪选皇后的时候,这群心理留着辫子的人,立马就沸腾了,使出浑身解数,打通各种关节,把自己女儿的档案相片放在了负责人载涛的桌子上。甚至,徐世昌大总统,张作霖大帅也来凑热闹提亲。(袁世凯生前也曾托人说过媒,想嫁女儿给溥仪)

这情形像极了今天城市里某个公园相亲一角,那些大妈大爷极力推销自己的子女一样,企图能卖一个好价钱。

二,其父私心

除了心理辫子作祟,还有真金白银的诱惑。

根据《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第二条,清皇室每年享有民国政府拨款的400万块银元。第七条,民国政府将保护清皇室原有私产。什么意思呢?原有私产表示皇宫以及皇宫内所有的一切值钱东西,都仍然是溥仪家的。

那时候的一块银元,相当于2009年的88块。

(上图:清末民国的银元购买力表)

溥仪的年薪放在现代是:400万银元✖88=3.52亿。这妥妥的国民老公,高富帅的标准象征。想想,皇宫是不是全天下最大的别墅?溥仪是不是全天下个人收入最高的人?


相信每一个会算账的老头,都会发疯一般把女儿硬塞进皇宫。他们想,就算女儿自己拿个木棒打断自己的腿,这辈子也衣食无忧了,甚至逢年过节顺点银钱回娘家,那也是滋润得很呐。在遗老的家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无法反抗的。

(上图:荣源本人照)

请注意,婉容的老爹荣源,本来靠旗人身份继承一等轻车都尉爵位,并且捞了个光绪皇帝陵工监修的职位。但是辛亥革命后,他的这个职位就被捋了,在北京地安门外帽儿胡同的家里,过了几年无所事事的生活。

当听到溥仪要选皇后的时候,这老头还不兴奋的飞起?

甚至当时民间有传说,婉容之所以能当上皇后,是这老头花了20万两黄金,打通上下关节得到的。此传闻极有可能是真的。

三,宫斗的影子

一大群满清遗老的女儿角逐,为何剩下文绣和婉容?

因为文绣的娘家人找帮忙暗箱操作的人是溥仪的六叔载洵。他找宫里支持的人是敬懿太妃。

而婉容的爹找帮忙暗箱操作的人是溥仪的七叔载涛。载涛跟端康太妃的关系更好,因此端康太妃支持的是婉容。

(上图:左婉容、右文绣)

初选时,溥仪看着这2人的照片,圈定了文绣做皇后。(溥仪有平民恋,更喜欢普通的文绣,所以后来和李淑贤结婚)

结果传到端康太妃那里,被强烈的反对,因为敬懿太妃支持文绣,两宫相斗,怎么可能让你称心如意?

溥仪的七叔载涛,又收了大笔荣源的银子,而且载涛跟好友荣源保证过,要让好友女儿婉容成为皇后。

因此,娘家钱不够运作的文绣落选了皇后位子,但是为了照顾溥仪的心情,仍然让他娶作为妃子的文绣。

(上图:端康太妃和婉容在看鱼)


点评:溥仪作为逊帝,名气影响力是极大的,至少在遗老心里是这样。其次作为高收入者,年入3亿多,还住在世界上最豪华的别墅里,符合条件的老头只要不是傻的,都会想要这个金龟婿。

这跟现在丈母娘找女婿,先看你房子、车子、存款的情况是一样的道理。

歪眼小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