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誤殺》了嗎?覺得怎麼樣呢?

不介意孤Du


個人認為是一部好片子。作為非專業人士,我判斷好片子只是主管感受!

第一,電影院中觀影的感受還是緊張刺激的,有代入感。原因分析主要是細節處理的特別巧妙。引發思考,尤其是棺材板上面的劃痕。

第二,有人說是開放性結局,我不認為,結局應該是種種細節推論後唯一的結局,男主自首,是因為看到小女兒為了某個目的,把成績單修改成100分。他發現自己樹立了錯誤的價值觀。他瞞過了所有人,卻忽略了帶給孩子怎樣的感受。最後和拉溫一家的對話也奠定了男主的最終結局。(也許是我理解的不對,開放式結局說的是彩蛋)

第三,《誤殺》劇本精彩,完成度好,呈現出受害者和權力擁有者高智商的腦力角逐下的完美犯罪,最後維傑實際取得了成功,符合觀影者的心中期待,把父愛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時通過電影裡警察濫用職權、階層對抗等,發人深思。


蒙奇D飄


我有寫過關於《誤殺》的部分解析,首先承認陳思誠人品不咋地,在編劇上確實值得讚許,有才是真的,渣渣也是真的(我的丫丫),改編能力讓本片在原有的故事基礎上成為年末的小黑馬,意料之外。

前有2015年印度《誤殺瞞天記》,票房和口碑都在那擺著,既然想翻拍又沒撲街,賺足了票房和口碑。影片的成功在於編劇設定的伏筆和一些彩蛋,讓觀影者在看完之後引發大面積的討論,去發現,原來這裡那裡還有這些東西。比如男主鍾情於電影,近千部電影就為後面蒙太奇時間差做了鋪墊,引用了太多電影《白夜行》《七宗罪》,也看到了導演對此的致敬態度。

羊在電影中反覆出現,我有查閱過羊在國外的象徵意義,代表純潔,為世人除去罪孽。那麼每次羊的出現,就有了特定的象徵意義,代表著什麼,根據劇情的發展,有心人都會去琢磨。參照網友們另外的含義所指,羊,在國外又代表著愚民,也就是任人擺佈,也就詮釋了後來的暴亂

電影與原版的區別在於,結局,男主自首為什麼自首,我們在看到小女兒為了某個目的,把成績單修改成100分。他發現自己樹立了錯誤的價值觀。他瞞過了所有人,卻忽略了帶給孩子怎樣的感受。而拉搵一家的結果也令他感到擔心,所以選擇承擔罪責。

而拉搵最後的對話,所流露出的懺悔,也奠定了男主的最終結局。

總之,相對於《被光抓走的人》,《兩隻老虎》,這部影片是值得大家去電影院花份票錢看下,細細去推敲很多的細節,挺有意思的~

再次祝賀






片刻的耳朵


電影《誤殺》也是翻拍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本來我以為這個電影是不太可能超越原作的,但是全場看下來,我被驚豔到了,我覺得這部電影不僅超出了原著的立意,而且以一種比較隱晦的方式揭示了我們國家社會的一些固有問題。

近年來我們國內翻拍了很多國外註明的懸疑小說或者電影,比如《嫌疑人X的獻身》,翻拍的效果總體來說有點水土不服,也就是對我們國家的社會現實有一定的距離,觀眾只能感覺到情節的跌宕,卻很難從電影中反思到什麼。

原作電影《誤殺瞞天記》講的主人公是一個小學沒有畢業但是酷愛看電影的父親,女兒在被警察局長的兒子侮辱的過程中失手殺死了他,父親為了隱瞞事實的真相而與警察鬥智鬥勇的故事,最後這位父親勝利了,警察永遠查不到這件事情的真相。

肖央主演的這部《誤殺》,在保留了原故事框架的基礎之上做了3個地方的改動,我覺得這3個改動可謂畫龍點睛之筆,不僅使主人公李維傑的人物更加飽滿,使故事更具有現實性和批判性,而且使整部電影的境界得到了昇華,超越了原作。

第一個改動的地方是李維傑人物人生背景的刻畫,他信佛,而且是因為一場暴動而流落異國的中國人。

第二個改動的地方是案件釋放了民眾長期對警察的不滿,進而演化成了整個社會的騷亂。

第三個改動過的地方是最後李維傑選擇了自首,原作中主人公是逍遙法外的







阿囈聊電影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可以說是很值得去看的一部電影了。

超出預期,大量的推理細節和鋪墊,整體節奏把控很好,非常爽。在人性選擇的分叉口,每個人都是歧路亡羊。羊,在片中一共出現了三次,第一次作為李維傑犯罪的目擊者,第二次作為暴戾警察手下的受害者,第三次無可倖免成為了替罪羊。就像這個世界一樣,權,錢,善,惡,並非一直非黑即白,永遠有人誤殺,也會有人替罪。

肖央,譚卓和陳沖強強對決,譚卓對角色的把控太到位了,片中飾演一個唯唯諾諾的家庭主婦,關鍵時刻沉不住氣,看得人想過去扇一巴掌。陳沖飾演一位高級女警官,一身殺氣,一瞪眼,一開口,氣場太牛逼。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惡魔。”譚卓說出這句話,整個人都在顫抖,一位母親,為了孩子,能不惜一切代價這是真的,這場對戲太絕了,全場最佳。

肖央飾演的是一位父親,沒什麼能耐,做一個技術工,街坊鄰居,口碑好,人緣好,愛看電影。“當你看完1000部以上的電影,你會發現這世界上沒有什麼離奇的案件。”為了救妻子和女兒,利用電影《蒙太奇》中的手法,製造了一次精彩的逆轉和反殺,看著邏輯縝密,卻萬萬沒想到,棺材蓋上掙扎後血跡斑斑的抓痕,雨中翻屍那場戲,鏡頭處理非常棒。

本片改編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背景選在了泰國,影片開場的畫風有些水土不服,結局會有人失望,但可以理解,非常“求生欲”。

《誤殺》劇本紮實,完成度極佳,不僅呈現高智商的腦力角逐下的完美犯罪,更以親情為載體將維傑的父愛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時通過電影裡警察濫用職權、階層對抗等,引發對社會制度的深層思考。

《誤殺》運用電影蒙太奇的手法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整部電影在素察死掉那一刻起,就好像上了一個“定時鎖”,層層推進,讓人看得肉緊,完全沒尿點,可以稱得上今年最好的犯罪懸疑電影。

讓我最讚賞的是兩位女演員、兩位母親,譚卓、陳沖。一個看溫婉賢良的家庭主婦,一個殺伐決斷的警察局長,但兩人同時都是一個母親。兩位女演員演技毋庸置疑,大家看的時候留意她們的眼神、動作、面容,都很棒。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獸”,這句話是電影裡讓我最深刻的。我記得東野圭吾有本書裡面寫過:謊言所折射出的,還有人心。《誤殺》最重要的表達不是如何完美犯罪,而是人心。

《誤殺》英文片名是《Sheep Without a Shepherd》,直譯過來就是沒有牧羊人的羊。羊在電影中出現了四五次,電影裡也有一句臺詞是“羊只要能好好的吃草,才不會管是誰在褥他們身上的毛呢?”讓人聯想到羊就是代指老百姓、小人物。

另外,羊在基督教中的意義為替罪、救贖以及犧牲。傳說上帝為了考驗亞拉伯罕的忠誠,叫他把他的獨生子以撒殺了作成祭品獻給上帝,正當亞伯拉罕要動手時有個天使加以阻止說:“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前面林子裡有一隻羊,你可用它來‘祭獻’上帝。”於是,亞伯拉罕便把小樹林中的那隻山羊抓來殺了,代替他的兒子。不知道這個故事是否同時代指電影裡的某種意義。

作為一部犯罪懸疑片,這部電影劇情緊湊,環環相扣,非常精彩!演員演技真的沒說的,包括兩個小演員。尤其是肖央,他真的擺脫了低智商的喜劇形象,這次飾演的角色雙商在線,甚至電影結束字幕出來的時候,我後面有個小姐姐說,這個爸爸就是肖央?確實給人帶來驚喜!媽媽譚卓跟另一個媽媽陳沖對戲的時候也真是高手過招。有人說,如果當時他們理智點,事情不會那麼糟,但是我想說,在女兒受到傷害的時候,有哪個父母是理智的!所以因為家庭和親情的存在,也增加了故事發展的可能性。誰是受害者,誰又是施暴者?相信每個人看完都會有自己的理解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愛笑的六姐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縱觀12月影市,《誤殺》是個不小的驚喜。

充滿反轉的情節,緊張的敘事節奏,再配上演員出彩的表現。很久沒有看到這樣一部酣暢淋漓,又讓人手心是汗的國產懸疑片。尤其對影迷來說,更能在片中挖掘到更多樂趣,像是“查他近一年內所有的觀影記錄”,每個用戶看到這就臺詞相信都會會心一笑。

更沒想到的是,這竟然還是一部暗藏著眾多細節和線索的電影,在觀影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導演精心的埋設了許多細節,伏筆,以及彩蛋,下面就讓我來給大家解析一番。

1、 關於電影的彩蛋

李維傑的設定是狂熱影迷,在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導演對電影的致敬。

在開場,他便引用了《肖申克的救贖》的臺詞,那段“越獄”情節也是對其直徑。

之後他保護家人的作案手法,又參照於兩部經典懸疑片:《蒙太奇》與《控方證人》,片中拉韞也直接提及了這兩部電影。

此外,警察查證李維傑的觀影記錄中提到的電影還有《狩獵》《七宗罪》《白夜行》。

一家人在電影院中觀賞的是泰國電影《天才槍手》。

的確是狂熱的電影發燒友沒錯了。

2、 電影裡反覆出現的羊

羊作為重要的意象在電影中反覆出現過多次。而在《聖經》中,羊是被作為祭品看待,代表著純潔,約翰福音1:29中更有這麼一句“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而在電影裡

羊也多次出現。

在李維傑下班的路上時看著他,代表的是審判者;

在湖邊看到李維傑拋車,代表是凝視罪孽的見證者;

被警察打死,代替他受罪,是替罪羊,替罪者;

開棺驗屍,羊死了,無罪性遭到毀滅,也映射了男主的罪孽;

此外羊還出現在了平平的課堂裡,之後又在李維傑坦白罪孽之後出現,這時的羊才真正代表了“除去了罪孽的”純潔的象徵。

同時電影中的羊還有另一重所指,即為“愚民”,電影中老師曾說“羊的視力不好,很容易被吃掉”,而電影的英文片名則叫《Sheep Without a Shepherd》這句英文同樣出自《聖經》,原文是這樣的:米該雅說,我看見以色列眾民散在山上,如同沒有牧人的羊群一般。後來這句話被意為“烏合之眾”,而電影中最後的暴亂恰恰是最好詮釋這個詞的行為。

3、 電影裡的“神”細節

不得不說,柯汶利導演的確非常嚴謹,片中的許多情節,在前面都要相呼應的地方。

比如最開場李維傑勾畫的“電影劇情”中 ,他最後悶死在棺材中;而在現實中,素察便是被活埋致死。

而在電影最後的彩蛋中,入獄的李維傑又再度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花痴娛樂圈


近日上映的《誤殺》在網上討論熱度很高,據悉有的網友表示結局看不懂,他到底想表達什麼意思呢?

電影《誤殺》的結局屬於開放式結局,其中包括的細節和結尾的彩蛋都處理的特別巧妙。

影片的開頭是李維傑給頌恩,黃毛編造的幻想,最後的監獄鏡頭是真實的。影片的結尾處同樣給了素茶屍體一個鏡頭,開頭和結尾屍體都是死不瞑目的?

導演就想告訴我們:無論誰是受害者,都不可以抱著僥倖心理。

當然,《誤殺》是開放式結局,大家怎麼想都有自己的看法,另外在電影《誤殺》的彩蛋裡,大家注意到李維傑迷茫的眼神了嗎?其意思就是想表達,應該就是他會被判無期徒刑了,所以他必須越獄出去。因此,李維傑本來是跟黃毛策劃的越獄,結果被局長拆穿了殺了黃毛,活埋了李維傑。

雖然《誤殺》引用了印度版《誤殺瞞天記》裡的部分劇情,導演確加入了中國化,更符合中國人的道德觀,再加上肖央這個男主的表演確實讓人出乎意料,譚卓,陳沖等演員的演技炸裂,這才是這部電影這麼受歡迎的原因。

推薦小夥伴到電影院感受一下這部電影的魅力,推薦,推薦!





電影微秀


影片是改編的故事,特別好看,講述作為一位父親對家人的保護然而做出觸犯了法律的故事。母愛和父愛是多麼的偉大。



美食達人VLOG


非常精彩的一部懸疑作品!

《誤殺》是由柯汶利執導,肖央、譚卓、陳沖、姜皓文、秦沛等出演的一部劇情犯罪片。於2019年12月13日上映。該電影改編翻拍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講述了父親為了維護女兒,用電影裡學來的反偵察手法和警察鬥智鬥勇的故事。

《誤殺》由於是翻拍電影,難免被觀眾拿來比較。故事背景設立在泰國。從犯罪懸疑的劇情上來說,加入了一些迷影元素,翻拍的效果還是理想的。融入了很多日韓電影精氣神,算是靠譜的改編方式。大量推理細節和線索都被保留,破案解謎的爽感逐步遞進。

《誤殺》對新導演而言,算是一部出色的類型片處女作。劇作遍佈反轉和算計,有意將背景設置在一個警員欺下瞞上、局長濫用職權的環境下。主演姜皓文、肖央簡直是實力派,展露出了每個角色的複雜多面。

整體來說,非常值得觀看!


喘氣的夜明豬66


縱觀12月影市,《誤殺》是個不小的驚喜。

充滿反轉的情節,緊張的敘事節奏,再配上演員出彩的表現。很久沒有看到這樣一部酣暢淋漓,又讓人手心是汗的國產懸疑片。尤其對影迷來說,更能在片中挖掘到更多樂趣,像是“查他近一年內所有的觀影記錄”,每個用戶看到這就臺詞相信都會會心一笑。

更沒想到的是,這竟然還是一部暗藏著眾多細節和線索的電影,在觀影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導演精心的埋設了許多細節,伏筆,以及彩蛋,下面就讓我來給大家解析一番。

1、 關於電影的彩蛋

李維傑的設定是狂熱影迷,在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導演對電影的致敬。

在開場,他便引用了《肖申克的救贖》的臺詞,那段“越獄”情節也是對其直徑。

之後他保護家人的作案手法,又參照於兩部經典懸疑片:《蒙太奇》與《控方證人》,片中拉韞也直接提及了這兩部電影。

此外,警察查證李維傑的觀影記錄中提到的電影還有《狩獵》《七宗罪》《白夜行》。

一家人在電影院中觀賞的是泰國電影《天才槍手》。

的確是狂熱的電影發燒友沒錯了。

2、 電影裡反覆出現的羊

羊作為重要的意象在電影中反覆出現過多次。而在《聖經》中,羊是被作為祭品看待,代表著純潔,約翰福音1:29中更有這麼一句“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而在電影裡

羊也多次出現。

在李維傑下班的路上時看著他,代表的是審判者;

在湖邊看到李維傑拋車,代表是凝視罪孽的見證者;

被警察打死,代替他受罪,是替罪羊,替罪者;

開棺驗屍,羊死了,無罪性遭到毀滅,也映射了男主的罪孽;

此外羊還出現在了平平的課堂裡,之後又在李維傑坦白罪孽之後出現,這時的羊才真正代表了“除去了罪孽的”純潔的象徵。

同時電影中的羊還有另一重所指,即為“愚民”,電影中老師曾說“羊的視力不好,很容易被吃掉”,而電影的英文片名則叫《Sheep Without a Shepherd》這句英文同樣出自《聖經》,原文是這樣的:米該雅說,我看見以色列眾民散在山上,如同沒有牧人的羊群一般。後來這句話被意為“烏合之眾”,而電影中最後的暴亂恰恰是最好詮釋這個詞的行為。

3、 電影裡的“神”細節

不得不說,柯汶利導演的確非常嚴謹,片中的許多情節,在前面都要相呼應的地方。

比如最開場李維傑勾畫的“電影劇情”中 ,他最後悶死在棺材中;而在現實中,素察便是被活埋致死。

而在電影最後的彩蛋中,入獄的李維傑又再度與開頭產生了場景的呼應,也許李維傑會進行逃獄,但這次的結果會是什麼呢?

片中還有許多暗示性的細節:平平在被侵犯之後回家,早餐時對母親遞來的果汁表示拒絕,暗示了她在夏令營中被果汁下藥;同時對父親的觸碰格外敏感,也暗示了被人性侵後對男性的不信任。

另外在觀看拳擊賽時,李維傑向旁人解釋,人遭到重擊後可能因為“吞舌”而窒息昏迷,這也為後來素察的甦醒埋下了伏筆。

同時在小女兒用叉子劃桌面的時候,李維傑立即制止,也是因為他想起棺材中素察留下的抓痕,受到了心理折磨。

4、 佛統塔

事實上,導演對結局在前面早有暗示。

片中那個會敲響鐘聲的金色建築物為“佛統塔”,它被反覆提及,從一開始李維傑的跪拜,平平和同學經過,再到最後李維傑和拉韞夫婦的會面。

它有著有趣的來歷,公元九世紀上葉,一位王儲拍耶功王生下了一個兒子拍耶攀,卻被預期其成年後會弒父。拍耶功王隨即下令殺掉他。然而王妃於心不忍,便將拍耶攀帶出城外,帶給老婦撫養,並在成年後被送給一位城主做養子。拍耶功王得知後,率兵前來攻打,拍耶攀隨即與其格鬥,並將其殺死。之後才得知是自己生父,痛苦不已的拍耶攀為了贖罪,這才修建了“佛統塔”。

李維傑一家所犯下的搞錯,和拍耶攀一樣。都是對方先有的惡念,和謀害自己的念頭,為了自保才不得已反抗。但同時,卻也都選擇了“贖罪”。並且在最後李維傑坦白罪行之後大金塔的“懺悔之聲”響起,也證明著李維傑真實的放下了仇恨。

片中李維傑為僧人佈施了兩次,一次是開頭,一次是埋屍後,第二次被拒絕了,也暗示了其有罪的身份。

這個看似不大重要的部分,實際是對全片情節的重大隱喻。

5、 藏屍地

電影中並沒有說明素察的屍體最後的去向,那李維傑把屍體埋到哪裡了呢?

答案可能就是新警察局中李維傑為了鋪設線路所挖的坑洞,在這裡的時候,導演特意給了李維傑看著這個坑洞若有所思的鏡頭,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這裡的確是最好的二次埋屍地點。

而且在這裡也更能看出李維傑縝密的心思,在得知小女兒看到妻子運屍之後,他將這個隱患也考慮進去,以防萬一進行二次埋屍。

在一個最“正義”的場所埋葬最“骯髒”的秘密,荒誕而諷刺。

6、 成績單

《誤殺》和原版最大的區別,便是結局,李維傑選擇了自首。

為什麼在煞費苦心的實施計謀後,他卻又改變了心意?是因為他發現,自己無形之中,給孩子樹立了錯誤的價值觀。

在警方尋找屍體失敗後,李維傑和妻子站在陽臺,妻子拿出一張小女兒的成績單,上面是小女兒塗改的一百分。也就是說,她的女兒在見證了父親的“成功”後,也開始利用瞞天過海來達到目的。而拉韞夫婦更進一步提醒了他,教出失敗兒女的父母會是怎樣悲慘的結局。於是為了擔起一個父親的責任,他選擇承擔罪過。

7、 拉韞的目的

電影最後李維傑與拉韞的對話是一大淚點,這對前期一直以“反派”形象出現的夫婦,終於流露出真心的懺悔,也促使了李維傑的自首。

然而我想比較陰謀論的表示,這一切完全可能只是拉韞的一場表演,目的在於讓李維傑主動承認罪行,再將他繩之於法。

關於拉韞擅於撒謊來達到逼供目的的特點,電影早已多處暗示(假繩子當證據,對安安的哄騙等)

而都彭也有個鏡頭表現了他的虛偽,他作為一名政客,上一秒還生氣的打電話,下一秒就滿臉笑容的面對記者。

那麼我覺得,夫妻倆假裝自己不再追究,實際上只是演苦肉戲套李維傑話,比真心流淚更為合理。

也就是說,李維傑哪怕不自首,如果明確表達了自己知道素察的下落,很可能也會被拉韞夫婦利用,再將他送入監獄。

8、 凝視

在片尾導演安排了兩次凝視,第一次是記者問到秦沛“你認為李維傑是什麼人”的時候,秦沛沉默之後若有所思的笑著望向鏡頭,在這一刻視角從角色轉向觀眾,打破了第四面牆。

這個質問其實也是在問我們。一個沒有文化看上去窩囊一輩子的父親卻為了自己的家人瞞天過海犯下滔天罪行,甚至利用了自己身邊所有的人,他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呢?

第二次則是字幕後的彩蛋,李維傑站在監獄裡,身子面對高牆外,他用銳利的眼神看著鏡頭。相似的場景和同樣黑白的畫面處理,很容易讓人聯想起電影開頭那段虛構的故事。

在那段故事裡,李維傑直接引用了《肖申克的救贖》裡的臺詞“這些牆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叫體制化。”其實這就是代表了他對於制度的態度,也暗示了結局他去自首的原因之一:看到因他的事件引發的逐漸失控的社會暴亂已經脫離了秩序,而他作為根源,一定要去自首,因為制度需要重新被建立。

當然,僅靠我一人遠遠不夠,我想片中還有許多等待觀眾挖掘的內容未被發現。不得不說,《誤殺》的確是國產片中少有,可以二刷、三刷去細細品味的電影。或許也正是因為導演這般用心架構,不放過一個細節,才能成就這部優秀的黑馬之作。

娛樂有變化,小丑有態度,小丑追娛樂,態度娛樂。我是小丑,謝謝收看!歡迎大家轉發評論點贊。

小丑追娛樂


翻拍嫌疑嚴重

且全片都帶有一絲陳思誠的油膩

那句臺詞不如改成——

“只要你看過一千部以上的電影就能完美犯罪

(這就是你套娃的理由?)

但我依舊認為這是一部好片

因為它給了我們拍揭露現實題材國產片的靈感

那就是轉嫁故事背景於國外以保證zhengzhi正確

/呲牙\u0003期待第二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